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祖先崇拜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慧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4-77,共4页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壮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壮族祖先崇拜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壮族 祖先崇拜 祭祀仪式 祖灵属性
下载PDF
阿昌族的祖先崇拜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江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70-73,共4页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阿昌族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阿昌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 。
关键词 阿昌族 祖先崇拜 祭祀 祈福禳灾 社会功能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锦 刘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文在对“鬼”字本义及引申义的考察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进行了探究,认为崇拜鬼魂、畏惧鬼魂影响了先民大部分的生活形态,直至今天其影响力仍未消除。
关键词 鬼魂崇拜 丧葬 祭祀 鬼文化 中国 古代 灵魂
下载PDF
森普神山崇拜及其社会整合功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完麻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5,共4页
神山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在不同国家、地区曾一度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历来对山的敬畏和崇拜更为显著,这种崇拜从古至今对这一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即安多赤嘎(kh... 神山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在不同国家、地区曾一度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历来对山的敬畏和崇拜更为显著,这种崇拜从古至今对这一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即安多赤嘎(khri ka)地区的森普神山崇拜为个案研究,试图理清森普神山与安多其它神山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当地居民对森普神山的禁忌、祭祀等宗教行为特征和由此衍生的社会整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普神山 祭祀 社会整合
下载PDF
关于《诗经·周颂》中《大武》诸诗的探讨——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商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7,128,共9页
王国维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中提出:1.除了《武》、《酌》、《桓》、《赉》,以外两篇,“自古无说”;2,《昊天有成命》、《般》为《大武》六篇中的两篇;3,《大武》诸诗“语义相承,不独为一诗”,诗的顺序是《昊天有成命》、《武》、《... 王国维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中提出:1.除了《武》、《酌》、《桓》、《赉》,以外两篇,“自古无说”;2,《昊天有成命》、《般》为《大武》六篇中的两篇;3,《大武》诸诗“语义相承,不独为一诗”,诗的顺序是《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笔者对这些说法,根据史料,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这不仅有关《诗经》诗篇的解释,而且实际涉及到如何认识古代礼乐形成的过程,如何认识礼乐和民间舞乐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制度?如何对待历史文献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颂 大武诸诗 王国维 周大武乐章考 祭祀 礼乐
下载PDF
元宵节“太一神祭祀起源说”考误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43-345,共3页
元宵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然而,从节期来看,正月上辛日可以是正月上旬从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却绝不可能是望日。从节日内容来看,汉武帝祭祀太一神的活动是帝王的... 元宵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然而,从节期来看,正月上辛日可以是正月上旬从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却绝不可能是望日。从节日内容来看,汉武帝祭祀太一神的活动是帝王的重要政治活动且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与后来元宵节赏月观灯的民俗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根据现存的文献资料判断,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宵节 太一神 祭祀
下载PDF
汉字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与占卜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泽林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祭祀关联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文章简要分析了一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以及占卜有关的汉字。从语言的角度初步探求中国传统的文化与习俗。
关键词 汉字 祭祀 占卜
下载PDF
沟通天命:董仲舒对儒家神圣性与超越性根基的再植 被引量:2
8
作者 梁世和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4-50,共7页
“绝地天通”之后中国文化朝人文化、理性化、人间化方向发展,对神性的关注逐渐淡化。董仲舒天人之学的建立,将“绝地天通”以来天人分离的状态,拉回到天人相合的轨道,重新建立起儒学对天的信仰,开启了儒学的神学时代。董仲舒的“天人... “绝地天通”之后中国文化朝人文化、理性化、人间化方向发展,对神性的关注逐渐淡化。董仲舒天人之学的建立,将“绝地天通”以来天人分离的状态,拉回到天人相合的轨道,重新建立起儒学对天的信仰,开启了儒学的神学时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神人合一”,祭祀活动是沟通天命的重要礼仪,是儒家神圣性的体现。董仲舒试图通过祭祀行为,将至上之“天”以及神圣性、超越性的理念,再度植根于儒学及儒者的心灵,其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在当今重建儒学的过程中需要被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绝地天通 天人合一 天命 儒家 祭祀
下载PDF
清儒胡培翚禘祫考论及其学术史意义
9
作者 陈功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0,187,188,共14页
清代皖派学者胡培翚以礼学研究闻名于世。其因答诸生之问而辑成的《禘祫问答》一书,基于对儒家经文、注疏的细致分析,梳理了汉唐以来诸儒所论之禘祫,在继承前贤观点的基础上,对郑玄等人禘小祫大、视禘祫为祭天之礼的观点以及郑玄信用纬... 清代皖派学者胡培翚以礼学研究闻名于世。其因答诸生之问而辑成的《禘祫问答》一书,基于对儒家经文、注疏的细致分析,梳理了汉唐以来诸儒所论之禘祫,在继承前贤观点的基础上,对郑玄等人禘小祫大、视禘祫为祭天之礼的观点以及郑玄信用纬书、以鲁礼推之于周礼等做法进行了批判;指明了禘、祫为二祭,均为祭祖礼制,与祭天无涉;赞同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与禘大祫小之说,指出禘祭、祫祭分别于孟夏与孟冬之月举行;并对夏殷与周之禘祫礼以及鲁禘、晋禘等僭礼进行了梳理。胡培翚依据经典,采用实事求是的诠释态度,利用解经者的言论与经文本身内在的互歧以及经文内容的不完备,系统地梳理与考辨了禘祫理论,不仅丰富了古代的禘祫理论体系,体现了自己的学术特点,而且为后人研究古代的禘祫礼制提供了诸多参考,具有丰富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培翚 禘祫 祭祀 《禘祫问答》
原文传递
探析帝王长生欲望的外在行为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佳佳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0-102,137,共4页
帝王在长生意识的驱动下,其外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倾向:秦汉时期受方士大加渲染的东海三神山传说的影响,主要致力于入海求仙,反映出这一时期重视从人的外部世界获得启示或药物从而成仙的心理特征;魏晋后则随着道家升仙理论的成熟逐渐转... 帝王在长生意识的驱动下,其外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倾向:秦汉时期受方士大加渲染的东海三神山传说的影响,主要致力于入海求仙,反映出这一时期重视从人的外部世界获得启示或药物从而成仙的心理特征;魏晋后则随着道家升仙理论的成熟逐渐转向炼丹服食,反映出求仙者主体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同时伴随二者的还有祭祀、封禅、营建楼台宫观等一系列候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不死 入海求仙 炼丹服食 祭祀
下载PDF
略论舶(舟)人的宗教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昆 李秀梅 《海交史研究》 2015年第1期61-77,共17页
舶人通过奉请神灵上船,放小舟、彩船,以禳人船之灾。当船遇险时,不同宗教信徒采取不同方式,沿途祭祀神灵,举行祈风典礼,祈求神灵保佑。对客死异乡的亲人,延请僧道,设道场,为之招魂,荐冥福。平安到达目的地要建庙、送匾联、船模,设水陆道... 舶人通过奉请神灵上船,放小舟、彩船,以禳人船之灾。当船遇险时,不同宗教信徒采取不同方式,沿途祭祀神灵,举行祈风典礼,祈求神灵保佑。对客死异乡的亲人,延请僧道,设道场,为之招魂,荐冥福。平安到达目的地要建庙、送匾联、船模,设水陆道场,演戏等答谢神灵,祈望继续得到神灵的保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舶人 请船神 放彩船 祭祀 酬谢神灵
下载PDF
从祭祀论汉代地方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的互动
12
作者 巩宝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0-23,共4页
祭祀礼俗是民间信仰和官方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地方祭祀系统中,官民共祭一方良吏、同守岁时宜忌,颇多相融;同时民间又有独自的祭祀对象和方式,某些祭俗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官方意志两相悖离,亦多冲突。针对不同的民间祭俗,汉代地方... 祭祀礼俗是民间信仰和官方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地方祭祀系统中,官民共祭一方良吏、同守岁时宜忌,颇多相融;同时民间又有独自的祭祀对象和方式,某些祭俗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官方意志两相悖离,亦多冲突。针对不同的民间祭俗,汉代地方官吏采取了适当利用和大力限禁及个别支持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得一方政治稳定,民情官意互动相谐,体现了传统社会地方政治运作中"官民共治"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祭祀 民间信仰 官方信仰 互动
下载PDF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58
13
作者 常建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7,共8页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 ,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 ,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强化了宗祠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祠庙 祭祖礼制 《家礼》 历史演变 士大夫阶层
下载PDF
社火溯源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智信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在中国,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逐步分化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国家祭祀土地神活动与祭祀谷神、四方神活动合并,演变为祭祀社稷。民间祭祀土地神活动逐步与祭火活动融合,发展成... 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在中国,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逐步分化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国家祭祀土地神活动与祭祀谷神、四方神活动合并,演变为祭祀社稷。民间祭祀土地神活动逐步与祭火活动融合,发展成为了社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祭祀 社火
下载PDF
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平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祭教合一的封建时代 ,皇帝举行隆盛的封禅典礼 ,既是构成皇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普遍逻辑性法则和终极依据 ,又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在儒学思想演绎和阐释下的封禅仪式过程和象征意义 ,不仅是一种政治秩序和制度模... 在祭教合一的封建时代 ,皇帝举行隆盛的封禅典礼 ,既是构成皇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普遍逻辑性法则和终极依据 ,又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在儒学思想演绎和阐释下的封禅仪式过程和象征意义 ,不仅是一种政治秩序和制度模式的构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 仪式 祭祀 皇权
下载PDF
周人祭天以祖配天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天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6,共3页
周人举行郊天礼时要以祖配天而祭。周代祭天的最高祀典就是郊天礼,举行郊天礼时以始祖后稷配祭,这是周人祭天礼的常制,然亦不只是以后稷配祭。文献中还有所谓祭之礼,实为宗庙祭礼,与周人郊天配祖的制度无关。
关键词 周代 郊天 后稷配天 稀祭
下载PDF
试论干戚之舞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贵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0,共6页
干、戚作为礼器,由实用兵器演变分化而成。干戚之舞源远流长,文化内蕴深厚。干戚之舞滥觞于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发展于夏商时代,规范定型于西周。干戚之舞初为军事巫舞,后演绎成为重大祭礼必备武舞,具有严格的乐舞程序和礼教功能。晚周后... 干、戚作为礼器,由实用兵器演变分化而成。干戚之舞源远流长,文化内蕴深厚。干戚之舞滥觞于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发展于夏商时代,规范定型于西周。干戚之舞初为军事巫舞,后演绎成为重大祭礼必备武舞,具有严格的乐舞程序和礼教功能。晚周后干戚之舞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戚 礼器 巫术祭祀 武舞 礼教
下载PDF
明代墓祠祭祖述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常建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7-42,共6页
明代墓祠祭祖流行于南方地区 ,嘉靖、万历年间是明代修建墓祠较多的时期 ,与同时期宗祠的普遍化以及宗族组织化是同步的 ;明代墓祠是宗族形态的重要形式 ,具有组织族人的作用 。
关键词 明代 宗族 墓祠祭祖 士大夫
下载PDF
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斯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9,共6页
文章探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认为元杂剧的鬼魂戏主要分为祭奠神明剧、祭奠亡人剧、祭奠冤魂剧三种。元代鬼魂戏反映了元人的祭祀习俗,并体现了元人的偶象崇拜、鬼魂崇拜及儒、道、佛的思想在元人祭祀礼仪上的影响。
关键词 元杂剧 鬼魂戏 祭祀习俗
下载PDF
花东卜辞中所见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齐航福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6,共4页
在学界对旧有卜辞双宾语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出土的花东卜辞材料中双宾语句做了全面的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能对旧说有所补充或发展,从而发现,花东中的包含有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结构的句子共34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比旧有卜辞中此... 在学界对旧有卜辞双宾语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出土的花东卜辞材料中双宾语句做了全面的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能对旧说有所补充或发展,从而发现,花东中的包含有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结构的句子共34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比旧有卜辞中此类双宾语句,可以看出花东中的不少格式是新见的。毫无疑问,这将大大丰富我们对古汉语双宾语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东卜辞 旧有卜辞 非祭祀动词 双宾语语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