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四鼠的嗅觉通讯Ⅱ──2种不同方法下气味辨别实验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立 房继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8-260,共3页
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2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对布氏四鼠气味辨别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单个气味刺激和同时给予多个气味刺激的2种不同实验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都能够反映出动物对气味的辨别能力.
关键词 布氏田鼠 气味辨别 重复测量 方差分析 嗅觉
下载PDF
昆虫的气味景观:从气味扩散到害虫防控 被引量:1
2
作者 焦龙 谭荣荣 +3 位作者 陈勋 王红娟 黄丹娟 毛迎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8-991,共14页
昆虫所接收的气味集合即昆虫的气味景观。昆虫依赖于对气味景观的感受和分辨,完成目标定位、取食、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通过气味景观管理可操控昆虫的行为,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本文从昆虫气味景观的组成和扩散,气味景观对昆虫行为... 昆虫所接收的气味集合即昆虫的气味景观。昆虫依赖于对气味景观的感受和分辨,完成目标定位、取食、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通过气味景观管理可操控昆虫的行为,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本文从昆虫气味景观的组成和扩散,气味景观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影响气味景观的因素,昆虫对气味景观的感知和分辨,以及气味景观管理在害虫防控上的应用等方面对昆虫气味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昆虫气味景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昆虫而言,目标物释放的气味被气流击散成羽状,并与空气中携带的背景气味混合,共同构成了气味景观。昆虫沿目标物气味进行目标物的搜寻和定位,目标物气味的形状、组成、浓度等可影响昆虫的行为;背景气味则起到补充、警示等辅助作用,不同背景气味对昆虫的目标定位有协同或干扰作用。环境中温湿度、光照、重金属元素以及植物病虫害等是影响昆虫气味景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昆虫通过嗅觉受体捕获气味景观,并将气味信号沿嗅觉神经输送至触角叶等嗅觉中枢。而后,气味景观在昆虫嗅觉中枢中以基本编码或构型编码的模式被解析。背景气味对昆虫目标定位的影响可能是不同气味分子在嗅觉感知和编码过程中的相互加成、竞争性结合及信号串扰的结果。目前,基于对气味景观的管理衍生出了昆虫行为调节剂、外源激发子、选育可释放抗性挥发物的作物品种、“推-拉”技术、天敌支持型植物系统等多种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今后需进一步深入解析昆虫分辨气味景观的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神经学机制,并对气味景观管理相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优化和集成化,以期构建科学、高效的气味景观用于害虫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气味景观 气味扩散 嗅觉行为 气味感知 气味分辨 挥发物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基于在体植入电极的生物嗅觉传感系统设计及其气味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俊 董琪 +3 位作者 庄柳静 吴春生 刘清君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3-1028,共6页
目前生物嗅觉系统在气味识别方面相比于化学传感器阵列构成的电子鼻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响应速度。为了探讨生物嗅觉传感系统气味识别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微电极阵列传感器植入大鼠嗅球构成的嗅觉传感系统,研究记录了浓度为1... 目前生物嗅觉系统在气味识别方面相比于化学传感器阵列构成的电子鼻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响应速度。为了探讨生物嗅觉传感系统气味识别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微电极阵列传感器植入大鼠嗅球构成的嗅觉传感系统,研究记录了浓度为10 mM的异丁醇、苯甲醚、香芹酮和柠檬醛4种气味刺激引起的嗅球僧帽层低频场电位信号,采用多窗谱估计算法和移动窗技术结合得到随时间分布的功率谱密度图。实验结果发现气味刺激后信号功率谱能量较多分布在gamma频段(40 Hz~120 Hz)。使用K最邻近分类方法对120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4种气味分类正确率达到77.4%。实验结果表明该嗅觉传感系统结合多窗谱估计时频图与K最邻近分类算法可以初步实现气味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传感系统 气味识别 嗅球场电位 多窗谱估计 K最邻近分类算法
下载PDF
光周期对雄性布氏田鼠种内个体气味辨别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4-310,共7页
本文研究了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LD;短光照:SD)的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行为表现。实验发现:所有被试雄鼠对LD雄鼠、雌鼠气味比SD雄鼠、雌鼠气味有更多的社会探究行为。LD雄鼠比SD雄鼠对同性或异性陌生个体气味... 本文研究了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LD;短光照:SD)的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行为表现。实验发现:所有被试雄鼠对LD雄鼠、雌鼠气味比SD雄鼠、雌鼠气味有更多的社会探究行为。LD雄鼠比SD雄鼠对同性或异性陌生个体气味的嗅闻和挖掘行为要多,而且差异显著。在探究LD动情雌鼠气味源时,LD雄鼠比SD雄鼠表现出更多的嗅闻和挖掘行为;在探究SD动情雌鼠气味源时,LD和SD雄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所有被试雄鼠在LD雄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都显著多于在SD雄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LD雄鼠在LD雌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多于在SD雌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而SD雄鼠在LD和SD雌鼠气味源箱中的进入频次和停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别。同时,LD雄鼠对LD动情雌鼠的气味在嗅闻频次和嗅闻时间上多于非动情LD雌鼠,而对SD动情和非动情雌鼠的气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SD雄鼠对LD和SD动情雌鼠的嗅闻行为仅在频次上显著多于对非动情雌鼠的嗅闻,而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别。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嗅觉通讯中的个体气味及其对气味进行辨别过程中的行为反应都随着光照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动物的个体气味带有季节性信息,来源于长光照下的气味比短光照下的气味更具有性吸引;短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了雌鼠的动情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雄性 布氏田鼠 个体气味 嗅觉通讯
下载PDF
吹扫捕集-GC/MS/O联用法分析烟用凉味爆珠的挥发性香味成分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华 李丹 +4 位作者 伍锦鸣 林云 罗福明 郭晓雪 郭文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9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分析烟用爆珠中主要香味成分,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市售卷烟中爆珠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合嗅闻仪对分离组分进行嗅闻,获得了凉味爆珠破碎后的主要香气成分信... 为分析烟用爆珠中主要香味成分,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市售卷烟中爆珠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合嗅闻仪对分离组分进行嗅闻,获得了凉味爆珠破碎后的主要香气成分信息。结果表明:(1)1#爆珠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柠檬烯(35.70%)、薄荷醇(27.66%)、桉树脑(10.08%)、香芹酮(5.34%)、芳樟醇(4.32%);2#爆珠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薄荷酮(28.46%)、薄荷醇(29.27%)、桉树脑(14.96%)、柠檬烯(14.15%)、香芹酮(2.07%)。(2)薄荷酮是薄荷特征香气的主要来源,薄荷醇则是凉感的主要来源。(3)吹扫捕集-GC/MS/O联用法可用于烟用爆珠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这种方法对样品需求量少,且操作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O 吹扫捕集 爆珠 挥发性成分 嗅辨法
下载PDF
应用Sniffin′嗅棒方法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嗅觉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洁 许奔奔 +3 位作者 孟新玲 张燕 陆洁 徐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777-1781,共5页
目的选用Sniffin′嗅棒检测方法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人的嗅觉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D伴发嗅觉障碍(OD)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Sniffin′嗅棒测试对5... 目的选用Sniffin′嗅棒检测方法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人的嗅觉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D伴发嗅觉障碍(OD)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Sniffin′嗅棒测试对50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D病人(AD组)和50名健康者(对照组)检测嗅觉阈值(THR)、嗅觉辨别(DIS)和识别能力(ID),探讨AD与嗅觉障碍的相关性。结果①在50例AD病人中,AD-OD 33例(66.0%),AD-NOD 17例(34.0%)。对照组50名中,OD有2例(4.0%),NOD有48例(96%);AD组嗅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AD组嗅觉功能TDI、THR、DIS及I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CDR分层后TDI、THR、DIS及I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AD-NOD组相比,AD-O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明显降低,AD组的嗅觉TDI、THR、DIS及ID评分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DR呈负相关(P<0.05)。结论采用Sniffin′嗅棒检测提示AD病人嗅觉障碍的发生率较高;AD病人嗅觉障碍主要表现为THR、DIS、ID下降,随着认知功能下降,嗅觉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嗅觉障碍 嗅觉阈值 嗅觉辨别 嗅觉识别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和嗅觉解码的仿生气味识别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琪 秦臻 +3 位作者 胡靓 庄柳静 张斌 王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5-799,共5页
为了探讨利用生物嗅觉传感系统进行气味识别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仿生气味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大鼠嗅觉感受细胞作为气味敏感传感单元,使用16通道植入式微丝电极记录和分析具有气味刺激特征的嗅球僧帽细胞电位响应信号... 为了探讨利用生物嗅觉传感系统进行气味识别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仿生气味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大鼠嗅觉感受细胞作为气味敏感传感单元,使用16通道植入式微丝电极记录和分析具有气味刺激特征的嗅球僧帽细胞电位响应信号。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气味具有高度敏感性,通过一定模式识别处理算法,不同的气味刺激具有较好的区分性,证明了该系统有望应用于气味的检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气味识别 嗅球 嗅觉解码
下载PDF
布氏田鼠嗅觉通讯的行为发育─幼体对群体气味的辨别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6,共7页
对15~30日龄的布氏田鼠幼体对不同群体气味的行为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幼体的嗅觉通讯行为发育过程及其对群体气味的识别能力。幼体对自身群体气味的探究行为明显多于对陌生群体的探究,但这种差异仅在24日龄以后才表现出显著性;幼体... 对15~30日龄的布氏田鼠幼体对不同群体气味的行为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幼体的嗅觉通讯行为发育过程及其对群体气味的识别能力。幼体对自身群体气味的探究行为明显多于对陌生群体的探究,但这种差异仅在24日龄以后才表现出显著性;幼体通常避开陌生群体的巢垫物而更多地从自身群体巢垫物上跨过;对陌生群体气味的嗅闻频次上雄性幼体明显高于雌体,而雌体的挖掘行为显著多于雄体。随着日龄的增加,幼体对群体气味的嗅闻行为无明显变化,而对巢垫物的挖掘行为显著增多;在实验过程中的逃逸行为—跳跃,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多。说明布氏田鼠幼体具有对群体气味的辨别能力;对陌生群体气味的回避可能是幼体在断乳后出巢期间防御危险的行为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通讯 群体气味 行为发育 布氏田鼠 幼体
下载PDF
中药饮片鉴别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岳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04-105,共2页
从中药基本定义出发,介绍鉴别中药饮片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中药饮片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对中药饮片监管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鉴别方法有眼看法(直接观察表面特征、放大镜观察细微结构、水浸观察),气味... 从中药基本定义出发,介绍鉴别中药饮片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中药饮片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对中药饮片监管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鉴别方法有眼看法(直接观察表面特征、放大镜观察细微结构、水浸观察),气味辨别法(直接鼻闻、口尝),触摸法、手衡法、手捏法、手摸法、水试鉴别法、火试鉴别法、磁铁鉴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鉴别方法 气味辨别法 触摸法 水试鉴别 火试鉴别 磁铁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