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铁矿职业病预评价中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振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54-158,共5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类比工程进行分析,识别了某铁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了职业病危害程度,得出来了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的易感人群,球磨工和破碎工罹患尘肺病和噪声聋的概率较大,凿岩工、球磨工和破碎工是本项目重点保护对象和监护人群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职业病危害因素 预评价 危害因素识别
下载PDF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庚 陈永青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只有准确、全面的识别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保证评价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评价结论的正确性。本文基于目前开展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只有准确、全面的识别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保证评价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评价结论的正确性。本文基于目前开展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原文传递
核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楚彩芳 赵艳芳 +3 位作者 贾陈志 张钦富 程晓军 戴富友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4期560-562,共3页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核电站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总结核电站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途径及识别方法。核电站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放射性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化学毒物和粉尘。核电站工作人员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风险,...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核电站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总结核电站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途径及识别方法。核电站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放射性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化学毒物和粉尘。核电站工作人员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风险,核电站应成立相应的机构或部门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职业危害因素 识别 健康影响
原文传递
某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期间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黄钦海 严茂胜 +3 位作者 何嘉恒 林佐侃 徐国勇 张丹英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分析某大型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方法对某大型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大型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矽尘、电焊烟尘、木粉... 目的分析某大型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方法对某大型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大型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矽尘、电焊烟尘、木粉尘、其他粉尘、锰的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臭氧、噪声、高温、手传振动和紫外辐照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以矽尘和噪声危害为主。工作场所矽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分别为68.2%(15/22)和40.9%(9/22),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54.5%(12/22)和13.6%(3/22)。工作场所定点和个体采样的噪声强度超标率分别为69.2%(45/65)和61.0%(25/41)。检测3个手传振动岗位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结果均超标。高温、紫外辐照、木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的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氰化氢和臭氧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大型建设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以噪声、粉尘和手传振动危害最为突出,是该类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施工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评价 关键控制点
原文传递
聚酯纤维生产中职业危害因素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明星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0年第5期72-75,81,共5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纤维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探析法,辨识和分析了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有害物质等,其中...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纤维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探析法,辨识和分析了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有害物质等,其中加弹车间加弹岗位、长丝车间卷绕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87.3~90.4 dB(A),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为关键控制点。建议企业通过加强对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佩戴进行培训和监督、定期检修检查设备、完善岗位警示标等,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纤维制造 职业危害 控制点 辨识 职业接触限值
下载PDF
金矿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海龙 李华鑫 隋冰冰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20期2745-2748,共4页
目的识别与分析山东省3家金矿开采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金矿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控制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研、现场检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3家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结果 3家金矿... 目的识别与分析山东省3家金矿开采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金矿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控制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研、现场检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3家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结果 3家金矿开采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噪声和手传振动等。对其进行的现场检测结果表明,12个粉尘检测点的合格率41.7%;测量了12个8 h等效声级噪声,合格率为75.0%;12个一氧化碳检测点的合格率为100.0%;12个二氧化氮检测点的合格率为100.0%;对3个凿岩工手传振动进行了测量,全部超标。结论金矿开采企业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整体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一定的防护效果。针对现场调查及检测中易产生危害的岗位,建议企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及加强对员工的个体防护,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开采企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分析
原文传递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杨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8年第7期37-39,共3页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入手,分析了石化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石油化工 职业病危害 识别 控制
下载PDF
某公司年产6万吨硅锰合金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欧军荣 赵琳 +4 位作者 邓月 聂传丽 姚广军 王超英 姜岳明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1年第4期533-537,541,共6页
目的对某公司硅锰合金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暴露水平及危害程度,判定其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检测、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 目的对某公司硅锰合金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暴露水平及危害程度,判定其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检测、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电焊烟尘、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暴露水平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部分工种粉尘、噪声和高温暴露水平超标,其中粉尘TWA0.75~10.61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84.0~93.6 dB(A)、高温31.0~37.8℃。结论粉尘、噪声、高温是该项目硅锰合金生产过程中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锰合金 职业病危害 识别 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焊条电弧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文涛 金莉 +1 位作者 冯小武 陈海婴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16期2351-2354,共4页
通过分析焊条电弧焊的生产工艺、焊条及母材成分和焊接时空气介质的变化,并结合生产工艺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现场作业环境,全面识别和评价焊条电弧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根据焊条电弧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提出降低其污染源... 通过分析焊条电弧焊的生产工艺、焊条及母材成分和焊接时空气介质的变化,并结合生产工艺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现场作业环境,全面识别和评价焊条电弧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根据焊条电弧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提出降低其污染源水平、控制传播途径和加强工人个体防护等具体措施,控制焊条电弧焊的职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条电弧焊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评价 控制
原文传递
连续热镀锌及彩涂带钢簿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阳 钱均琪 吕敏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连续热镀锌、彩涂板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识别的方法。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本市5个连续热镀锌板、彩涂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部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连续热镀锌、彩涂板... 目的通过对连续热镀锌、彩涂板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识别的方法。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本市5个连续热镀锌板、彩涂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部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连续热镀锌、彩涂板生产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及热辐射、锌及氧化锌烟、铬酸、有机溶剂等。结论对建设项目进行细致的工程分析,以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镀锌及彩涂板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及分析
原文传递
医院中央运输工职业危害的识别与评价
11
作者 陈燕平 王夏 +2 位作者 赵立强 孙艳华 潘飞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2300-2303,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中央运输工职业有害因素接触现况,为预防、控制职业危害提供建议。方法危害识别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成都地区3所公立医院的295例中央运输工进行现场评估,职业危害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结果中央运输工主要面临工效学、生... 目的了解医院中央运输工职业有害因素接触现况,为预防、控制职业危害提供建议。方法危害识别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成都地区3所公立医院的295例中央运输工进行现场评估,职业危害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结果中央运输工主要面临工效学、生物性等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风险依次为:院内搬运患者工作所致的下腰痛(D=15.750);救护车搬运患者工作所致的下腰痛(D=16.880)、颈肩痛(D=13.130)以及生物危害(D=19.690)、救护车压缩气体爆炸(D=2.360);标本运送过程中的生物危害(D=33.250)。其中标本运送过程中的生物危害风险级别为2级,属于“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的范畴。结论医院中央运输工人群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较低,但也应该加强医院中央运输工的职业卫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危害 中央运输工 识别 评价 LEC评价
下载PDF
多晶硅切割液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2
作者 胡国辉 牛玉红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8期897-8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多晶硅切割液建设项目的评价,识别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辽阳市新建多晶硅切割液项目的生产工艺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结果多晶硅切割液建设项目主... 目的通过对多晶硅切割液建设项目的评价,识别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辽阳市新建多晶硅切割液项目的生产工艺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结果多晶硅切割液建设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环氧乙烷、氢氧化钠、乙酸、工频电场等。结论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工程分析,以全面识别和分析多晶硅切割液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切割液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与分析
原文传递
福建省某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线项目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13
作者 郑玉桥 付弘业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8期1009-1011,1015,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某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线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 2019年7月对福建某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结果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线... 目的了解福建省某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线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 2019年7月对福建某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结果锌合金压铸产品生产线项目主要产生的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和氧化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线压铸工艺、机加工工艺和抛光工艺的粉尘、高温和氧化锌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0.46~2.90 mg/m^(3),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检测结果为28.6~28.7℃,氧化锌浓度检测结果为0.02~0.07 mg/m^(3)。部分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79.1~95.5 dB(A),合格率为83.3%。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为100.0%,未发现尘肺病或职业性噪声聋等职业病。结论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风险建设项目,在改进以下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以预防和控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改进的防护措施:改进工艺,增加隔离设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合理调整超标岗位作业人员作息,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噪声时间;加强对个体防护用品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保证职工对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合金压铸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与分析
原文传递
溴甲烷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4
作者 王炳玲 吴冬梅 +3 位作者 陈宇炼 赵人琤 周靖平 张绮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对溴甲烷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进行定性,职业卫生检测进行定量,综合进行评价。结果溴甲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溴甲烷、甲醇、Br2、H2SO4、NaOH、硫磺等生产性毒物... 目的对溴甲烷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进行定性,职业卫生检测进行定量,综合进行评价。结果溴甲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溴甲烷、甲醇、Br2、H2SO4、NaOH、硫磺等生产性毒物,在现有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下,碱储库操作位3%检测点的NaOH浓度超过了其MAC限值要求,精馏塔和灌装区60%检测点的溴甲烷浓度超过了其PC-TWA限值的要求,短时间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分别为11.6和20.3,超过其最大超限倍数(2.5倍)。结论溴甲烷生产过程中存在NaOH和溴甲烷超标的可能性。虽然采取一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护措施后,能够有效控制超标物质的暴露浓度,但是考虑到溴甲烷强烈的神经毒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烷 职业性有害因素 识别 评价
原文传递
某锗提取项目职业病危害识别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15
作者 王凯东 徐晓荣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6期428-429,436,共3页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锗业公司锗提取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环节,并进行检测...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锗业公司锗提取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环节,并进行检测。结果该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毒物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盐酸)、粉尘(煤尘、矽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经现场检测,有毒物质合格率为92.8%、粉尘合格率为73.3%、噪声合格率为100.0%、高温合格率为100.0%。结论该项目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炉渣口、炉顶、电除尘卸灰间、除尘沉降室;毒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锅炉下料巡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提取 职业病危害识别 关键控制点
原文传递
海洋科研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预防控制
16
作者 李荣宗 温翠菊 +3 位作者 徐海娟 刘明 苏世标 戴思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5,共7页
目的识别海洋科研作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来源、分布和接触方式,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系统工程分析法和文献复用法等方法,识别海洋科研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存在特征、接触方式... 目的识别海洋科研作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来源、分布和接触方式,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系统工程分析法和文献复用法等方法,识别海洋科研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存在特征、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主要危害特性及影响的岗位5个方面分析危害因素的接触特点,预测其危害程度,针对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工作场所和个人防护的关键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海洋科研作业具有间断作业与连续作业并存,季节性、短期与长期作业并存的特征,作业人员主要为观察、采样、探测和实验岗位,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有害因素、生物因素和放射性因素。物理因素以噪声、高温、低温和紫外辐射危害为主,化学有害因素以苯、酸、碱和醛类为主。观察、采样、探测和实验岗位的作业人员均可接触噪声、高温、低温、微波、全身振动,低温和高气压对采样和探测岗位的潜水人员危害最大,实验岗位接触化学毒物为主,观察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结论海洋科研作业可能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慢性影响为主,但接触实验试剂、高温和高气压存在发生急性危害的风险,作业启动前应做好各种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科学研究 职业病危害 识别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采场职业病危害评价
17
作者 阮仁斌 《山西建筑》 2012年第2期274-275,共2页
以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采场为调查对象,对采场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工序进行调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设施情况,得出粉尘、噪声、有毒物质是该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 以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采场为调查对象,对采场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工序进行调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设施情况,得出粉尘、噪声、有毒物质是该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矿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措施得力,总体评价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部分危害因素岗位仍有超标情况,尚需加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评价
下载PDF
天津市某生物配合饲料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18
作者 王艳玲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 对天津市某生物配合饲料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检测,提出针对性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2020年9月对天津市某生物配合饲料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制粒工/膨化工接触... 目的 对天津市某生物配合饲料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检测,提出针对性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2020年9月对天津市某生物配合饲料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制粒工/膨化工接触高温和噪声不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制粒工/膨化工接触的每周40 h等效声级最大值为87.1 dB(A),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轻度危害。制粒工/膨化工接触的高温测定值湿球黑球温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为33.3~33.5℃。结论 天津市某生物配合饲料项目制粒/膨化工序存在高温和噪声轻度危害,应加强个人防护,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建议,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配合饲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与控制
原文传递
某发动机制造企业职业危害辨识及防护措施研究
19
作者 范小猛 肖晓琴 +3 位作者 许启荣 麦诗琪 邓冠华 彭志恒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4期117-118,123,共3页
采用现场调查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某发动机制造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辨识不同工艺流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合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判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分析该企业目前采... 采用现场调查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某发动机制造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辨识不同工艺流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合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判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分析该企业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提出较强针对性的防尘、防毒、防噪等方面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制造 职业危害 辨识 防护
下载PDF
工业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体系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先华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83,共3页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于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出了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评估和控制体系框架,该体系包括职业危害辨识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通过评估危险物质危害等级以及危害暴露等级综合评判职业危害风险等级。最后以典型...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于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出了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评估和控制体系框架,该体系包括职业危害辨识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通过评估危险物质危害等级以及危害暴露等级综合评判职业危害风险等级。最后以典型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为对象,验证了工业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危害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