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利群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3,I0012-I0014,F0002,F0003,共11页
邺下佛学在北朝晚期达到全盛,并于公元六世纪中期前后取代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中心。自1950年代以来,河北邯郸邺城遗址及周边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尤其是2012年初邺城东郊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的发现最为重... 邺下佛学在北朝晚期达到全盛,并于公元六世纪中期前后取代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中心。自1950年代以来,河北邯郸邺城遗址及周边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尤其是2012年初邺城东郊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的发现最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邺城地区的主要佛教遗迹、造像的出土情况及时代特征,并就东魏北齐时期邺城造像的材质产地、工匠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北朝 佛教造像
原文传递
山东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及周边题刻的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永波 雷德侯 +9 位作者 柯琳歌 赫尔 史英 Markus Grasmuck Kai-Robin Hoyle Daniel Hetke 高育民 蔡穗玲 何伟明 张少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I0001,49-58,I0012,I0013,共17页
2006年,对经石峪摩崖刻经及周边题刻进行考察,共发现37处题刻,其中7处为古代题刻,未见于金石著录,加上仅见于金石著录的6处题刻,以及《金刚经》刻文本身,总共44处。对这些题刻进行文字、图像及地理信息等全面记录,为分析《金刚经》及周... 2006年,对经石峪摩崖刻经及周边题刻进行考察,共发现37处题刻,其中7处为古代题刻,未见于金石著录,加上仅见于金石著录的6处题刻,以及《金刚经》刻文本身,总共44处。对这些题刻进行文字、图像及地理信息等全面记录,为分析《金刚经》及周边题刻的历史、宗教、政治意义及艺术风格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泰山 经石峪摩崖刻经 北朝 北宋 明清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和韩国古代的佛教舍利容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泓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4,共12页
综合有关中国佛教舍利塔基和所瘗埋舍利容器的考古发现,可以将北朝至唐代舍利瘗埋制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北朝早期,北朝晚期、隋至唐初,唐高宗至武宗灭法,宣宗复法至唐末。中国古代的佛教舍利容器传播到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 综合有关中国佛教舍利塔基和所瘗埋舍利容器的考古发现,可以将北朝至唐代舍利瘗埋制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北朝早期,北朝晚期、隋至唐初,唐高宗至武宗灭法,宣宗复法至唐末。中国古代的佛教舍利容器传播到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等古代国家,并与当时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具体形貌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佛教舍利容器 北朝 隋唐
原文传递
北朝瓦文考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银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古人常常在瓦上留下铭刻文字,这种瓦文也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朝瓦文主要发现于大同、洛阳、临漳、太原等北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对瓦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 《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古人常常在瓦上留下铭刻文字,这种瓦文也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朝瓦文主要发现于大同、洛阳、临漳、太原等北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对瓦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北朝社会,是北朝考古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瓦文 都城遗址 物勒工名
原文传递
北朝纪年墓出土瓷器分期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勇盛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本文对北朝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据此将北朝时期的瓷器生产分为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北魏迁洛至东魏建立之初为初创期,东魏建立之初至北齐早期为发展期,北齐中晚期至隋代初年瓷器生产趋向成熟。在北魏迁洛之前的北魏早中... 本文对北朝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据此将北朝时期的瓷器生产分为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北魏迁洛至东魏建立之初为初创期,东魏建立之初至北齐早期为发展期,北齐中晚期至隋代初年瓷器生产趋向成熟。在北魏迁洛之前的北魏早中期的墓葬中也出土了少数瓷器,这主要为南方地区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瓷器 纪年墓 类型学 分期
原文传递
晋东南地区北朝佛塔探析
6
作者 赵姝雅 贺从容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9年第2期-,共14页
北朝时期是晋东南地区佛塔的萌芽阶段,期间出现了晋东南地区可考的最早的佛塔。本文对晋东南地区北朝时期佛塔遗存和文献记录的佛塔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探讨晋东南北朝佛塔的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探究北魏迁都对晋东南地区造像塔的影响。
关键词 晋东南 北朝 佛塔 造像塔 僧墓塔
原文传递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现东魏皇族元祜墓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岩石 何利群 沈丽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6,共4页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磁县北朝墓群所在地区,渠线工程将影响到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于2006年9月至...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磁县北朝墓群所在地区,渠线工程将影响到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于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发掘了磁县北朝墓群M003号墓(即元祜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磁县 北朝墓群 元祜墓 东魏
原文传递
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 被引量:16
8
作者 牟发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7-24,共8页
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南朝化"命题,关注的是南北分裂结束之后唐代的历史走向,前提则是南北朝的政治统一不等于南北历史发展的完全衔接。这一命题关系到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所在,南北朝历史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其对隋唐历史的... 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南朝化"命题,关注的是南北分裂结束之后唐代的历史走向,前提则是南北朝的政治统一不等于南北历史发展的完全衔接。这一命题关系到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所在,南北朝历史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其对隋唐历史的影响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化 历史主流 梁武帝改革 隋唐制度渊源
下载PDF
南昌东晋漆盘的启示——论南北朝墓葬艺术中高士图像的含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6,共10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ictorial program of the lacquered dish from Tomb No. 3 of the Eastern Jin period excavated at the Jiangxi Nanchang Railway Station. He points out that the emperor in the p...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ictorial program of the lacquered dish from Tomb No. 3 of the Eastern Jin period excavated at the Jiangxi Nanchang Railway Station. He points out that the emperor in the picture is a seeker to meet with Taoist immortals while the four worthyscholars are his fellow believers, and all of them have been given new meanings in the new context. Withthis inspiration, the treatise analyses further the recluse scholar subjects in tombs of Southern andNorthern Dynasties such as the images of the seven worthies of the bamboo grove and Rong Qiqi.Through inquiry into their implication and function in burial rit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se figuresare painted on the principle of stylization, whereas their original individual characters and plots havedimmed and became a symbol of idealized recluse scholars or immortals. This kind of subject expressed the burial concept commonly accepted in society, and so became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 of differentsocial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东晋 南北朝 南昌 艺术
原文传递
西安市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振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35,I0006-I0007,共13页
2003年,对西安市楼阁台遗址进行钻探,发现东西并列的两个小城,及城内的主要道路和部分建筑遗址,并在西小城南墙北侧进行试掘,出土遗物大部分为建筑材料。西小城南墙可能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沿用至北朝时期。东、西小城应是自前赵以来,经... 2003年,对西安市楼阁台遗址进行钻探,发现东西并列的两个小城,及城内的主要道路和部分建筑遗址,并在西小城南墙北侧进行试掘,出土遗物大部分为建筑材料。西小城南墙可能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沿用至北朝时期。东、西小城应是自前赵以来,经前后秦、北朝直至隋初长安城的东西宫城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十六国至北朝时期 长安城宫城遗址
原文传递
重庆奉节县三峡工程库区崖墓的清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滕铭予 赵宾福 李言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61,T003,共19页
1994年,在重庆奉节县三塘村和拖板村清理了20座崖墓。除了拖板村7号墓为双墓道双墓室外,其余均为小型单室墓,多凿有墓道,墓室多为长方形,有的还有壁龛。均未见葬具。出土遗物包括铜器、陶器、瓷器、铁器等。这批墓葬的年代分属东汉中期... 1994年,在重庆奉节县三塘村和拖板村清理了20座崖墓。除了拖板村7号墓为双墓道双墓室外,其余均为小型单室墓,多凿有墓道,墓室多为长方形,有的还有壁龛。均未见葬具。出土遗物包括铜器、陶器、瓷器、铁器等。这批墓葬的年代分属东汉中期、东汉后期、蜀汉初期、西晋末到东晋初年和南朝前期这五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奉节县 崖墓 东汉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裕群 阎跃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56,I0010-I0016,共21页
2002年,对山西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进行发掘,揭露了明代寺院的全貌,并发现2座唐代洞窟。2004年清理了佛阁的前廊。2005年对佛阁前廊北部和南部的建筑遗址进行发掘。2006年对佛阁内北半部进行发掘,出土一批北齐和唐代石刻造像。该佛寺... 2002年,对山西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进行发掘,揭露了明代寺院的全貌,并发现2座唐代洞窟。2004年清理了佛阁的前廊。2005年对佛阁前廊北部和南部的建筑遗址进行发掘。2006年对佛阁内北半部进行发掘,出土一批北齐和唐代石刻造像。该佛寺创建于北齐时期,发掘获取了研究北朝、唐代佛寺建筑类型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太原市 童子寺遗址 石窟寺 北朝 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北朝晚期墓葬形制研究——以北魏洛阳时代至北齐都城地区的墓葬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104,共13页
北朝晚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了墓葬文化面貌上;而墓葬形制结构作为丧葬礼制的重要表现方面,对于墓葬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墓葬形制结构的角度出发,以区域为单位,对北魏洛阳时代和东魏、北齐时... 北朝晚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了墓葬文化面貌上;而墓葬形制结构作为丧葬礼制的重要表现方面,对于墓葬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墓葬形制结构的角度出发,以区域为单位,对北魏洛阳时代和东魏、北齐时期都城地区的墓葬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与史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总结了墓葬形制结构方面等级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并分析了相关的文化因素及其传承与变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结构 北朝晚期 北魏洛阳时代 东魏 北齐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北魏洛阳城津阳门内大道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涛 钱国祥 +2 位作者 肖淮雁 郭晓涛 王睿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9-58,I0011,I0012,共12页
2005~2006年,对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内城的津阳门内大道及相关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道路为北魏洛阳内城西部的南北向交通干道,通过发掘明确了该道路的确切位置、时代和基本结构。出土遗物主要为建筑材料和陶瓷器。陶瓷器以青瓷器和白... 2005~2006年,对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内城的津阳门内大道及相关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道路为北魏洛阳内城西部的南北向交通干道,通过发掘明确了该道路的确切位置、时代和基本结构。出土遗物主要为建筑材料和陶瓷器。陶瓷器以青瓷器和白瓷器为主,为探索中国古代白瓷起源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洛阳市 汉魏洛阳故城 津阳门内大道 瓷器 北朝
原文传递
贵州赤水市复兴马鞍山崖墓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合荣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0-33,i0001-i0002,i0006-i0007,共18页
199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赤水市复兴镇马鞍山清理了21座崖墓,均为带露天墓道的纵列单室墓,墓室为长方形和前窄后宽的梯形,墓顶有弧形和两面坡两种,多数葬内凿刻头龛、侧龛、灶台和排水沟,部分墓葬凿有1至3具石棺,出土遗物有陶器... 199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赤水市复兴镇马鞍山清理了21座崖墓,均为带露天墓道的纵列单室墓,墓室为长方形和前窄后宽的梯形,墓顶有弧形和两面坡两种,多数葬内凿刻头龛、侧龛、灶台和排水沟,部分墓葬凿有1至3具石棺,出土遗物有陶器、瓷器和铁器等,初步推断这批崖墓的时代主要在东汉中晚期至南北朝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赤水市 复兴路 马鞍山 崖墓 文物考古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
原文传递
山西忻州九原岗墓葬宅门图双柱构造现象考论——北朝壁画所揭示的建筑演化信息(上)
16
作者 平一鸣 吴国源 《建筑师》 2023年第4期4-14,共11页
文章围绕九原岗宅门图中双柱问题而展开,谨慎对待后世成熟大木作法式构造概念系统的诠释方法,从文献与实例中对照,视野兼顾国内外,结合特定时代背景,认为双柱形象存在历史因缘,在结构与空间方面属于土木混合至纯木框架递变背景下的特有... 文章围绕九原岗宅门图中双柱问题而展开,谨慎对待后世成熟大木作法式构造概念系统的诠释方法,从文献与实例中对照,视野兼顾国内外,结合特定时代背景,认为双柱形象存在历史因缘,在结构与空间方面属于土木混合至纯木框架递变背景下的特有现象,在礼序方面存在僭越动机,界面装饰范式上或与欧亚大陆丝路文化传播与糅合的北朝时代文化背景有关,抑或一定程度反映了北朝晚期内地的祆教火社与景教十字寺的具体细部形式。双柱实存的论断下,通过细查汉魏石刻与法隆寺金堂草架的重要细节,结合对用材与卯榫连接思维变化趋势的思考,推导了宅门图建筑可能的构架形式,与双柱屋身相匹配。此类双柱样式在后世趋于消逝,至于其消失的原因,从物质层面建构方式与思维的转变和观念层面等级礼序及其审美的变迁这两个层面作出了解释。宅门图特异的双柱样式,反映出早期建构思维的丰富性,揭示了建筑演变过程中易被忽略的页帧,也折射出独特的北朝建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九原岗宅门图 建筑文化传播 中亚 飞鸟样 一材造 双柱 屋顶草架
下载PDF
山西忻州九原岗墓葬宅门图双柱构造现象考论——北朝壁画所揭示的建筑演化信息(下)
17
作者 平一鸣 吴国源 《建筑师》 2023年第5期90-96,共7页
文章围绕九原岗宅门图中双柱问题而展开,谨慎对待后世成熟大木作法式构造概念系统的诠释方法,从文献与实例中对照,视野兼顾国内外,结合特定时代背景,认为双柱形象存在历史因缘,在结构与空间方面属于土木混合至纯木框架递变背景下的特有... 文章围绕九原岗宅门图中双柱问题而展开,谨慎对待后世成熟大木作法式构造概念系统的诠释方法,从文献与实例中对照,视野兼顾国内外,结合特定时代背景,认为双柱形象存在历史因缘,在结构与空间方面属于土木混合至纯木框架递变背景下的特有现象,在礼序方面存在僭越动机,界面装饰范式上或与欧亚大陆丝路文化传播与糅合的北朝时代文化背景有关,抑或一定程度反映了北朝晚期内地的祆教火社与景教十字寺的具体细部形式。双柱实存的论断下,通过细查汉魏石刻与法隆寺金堂草架的重要细节,结合对用材与卯榫连接思维变化趋势的思考,推导了宅门图建筑可能的构架形式,与双柱屋身相匹配。此类双柱样式在后世趋于消逝,至于其消失的原因,从物质层面建构方式与思维的转变和观念层面等级礼序及其审美的变迁这两个层面作出了解释。宅门图特异的双柱样式,反映出早期建构思维的丰富性,揭示了建筑演变过程中易被忽略的页帧,也折射出独特的北朝建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九原岗宅门图 建筑文化传播 中亚 飞鸟样 一材造 双柱 屋顶草架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玉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左骏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67,共16页
魏晋南北朝玉佩自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其性质和组构样式的判断皆不甚明了。近年南京仙鹤观东晋玉佩的完整发现,为研究其结构与性质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各地玉佩的发现情况及历史文献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玉... 魏晋南北朝玉佩自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其性质和组构样式的判断皆不甚明了。近年南京仙鹤观东晋玉佩的完整发现,为研究其结构与性质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各地玉佩的发现情况及历史文献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玉佩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并试对玉佩构件进行了初步的复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玉佩 发展 演变 复原
原文传递
河南魏晋南北朝考古发现与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永庆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8-121,I0011,I0012,共16页
六十年来,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重要收获。本文在城址与遗址、墓葬、佛教文物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河南省该时期的重要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址布局,墓葬分区、分期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早期石窟寺等遗迹的研究进行了... 六十年来,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重要收获。本文在城址与遗址、墓葬、佛教文物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河南省该时期的重要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址布局,墓葬分区、分期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早期石窟寺等遗迹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魏晋南北朝 六十年 发现与研究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时期黔中文化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恪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黔中自古以来就远离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于贵州地域中的黔中的确切记载开始于明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黔中被称为"南夷"之地,物质文化发展相对贫乏;黔中地区与中原交往时断时续,中央政权虽在此设郡守县令,但事实上的掌... 黔中自古以来就远离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于贵州地域中的黔中的确切记载开始于明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黔中被称为"南夷"之地,物质文化发展相对贫乏;黔中地区与中原交往时断时续,中央政权虽在此设郡守县令,但事实上的掌权者是当地的土司、王侯;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黔中 文化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