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 被引量:104
1
作者 田飞洋 张维佳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5,共8页
本文介绍了流行于欧洲的以Jan Blommaert为代表的全球化社会语言学及其核心概念——超多元性、移动性和标准性,并用这些核心概念对学院路街道双语路牌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解释。指出:双语路牌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英语翻译问题,而是语... 本文介绍了流行于欧洲的以Jan Blommaert为代表的全球化社会语言学及其核心概念——超多元性、移动性和标准性,并用这些核心概念对学院路街道双语路牌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解释。指出:双语路牌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英语翻译问题,而是语言符号背后的超多元性的社会文化问题,是具有不同层次和不同特征的标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公示语 语言景观 全球化社会语言学 超多元性 标准性 移动性
下载PDF
认真对待理由——关于新兴权利之分类、证成与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朱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在实践推理的意义上,法定权利提供了一种排他性理由或决定性理由,而其他性质的权利主张并不具有这一意义上的规范力。这种规范性力量在表面上源自于权利的制度属性,在深层次上来自于社会价值的支撑。辩护新兴权利主要是辩护一项要求可... 在实践推理的意义上,法定权利提供了一种排他性理由或决定性理由,而其他性质的权利主张并不具有这一意义上的规范力。这种规范性力量在表面上源自于权利的制度属性,在深层次上来自于社会价值的支撑。辩护新兴权利主要是辩护一项要求可以归属于某个既有基本权利的子集,而在探求一个有价值的要求是否为权利时,我们需要先寻找构成那个基础权利的内在理由,而内在理由的运作方式也和法定权利理由的规范效力关联在一起。此外,价值的社会依赖性决定了其现实化需要通过制度管道,而权利正提供了现代社会几乎最重要的制度管道。价值与权利是互惠的,双方之间不存在单向的决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规范性 互惠性
下载PDF
论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与来源 被引量:33
3
作者 范立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31,共12页
法律规范性理论包括概念和来源两个不同的问题。概念要回答的是法律的规范性究竟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与道德规范性之间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来源问题则要说明法律为何具有此种规范性,关涉到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性实践如何可能这一根本性问... 法律规范性理论包括概念和来源两个不同的问题。概念要回答的是法律的规范性究竟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与道德规范性之间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来源问题则要说明法律为何具有此种规范性,关涉到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性实践如何可能这一根本性问题。与道德相比,法律的规范性是一种弱规范性,它本身是一种道德主张,但它的来源却是独立于法律要求的道德正当性的。哈特和科尔曼等人基于法律人视角,将法律规范性问题转化为法律的效力来源问题,是对法律规范性的误解。承认规则只具有认识意义。法律本质上以权威性的方式有效消除合法性环境下的道德瑕疵的共享合作事业,法律的规范性来自于法律实现其道德目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惯习 共享合作行为 道德目标 命题规范性 合法性环境
原文传递
论党内法规的明确性原则 被引量:31
4
作者 段磊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3,共8页
为缓和党内法规的规范与明确需要之矛盾,回应理论与实践中部分论者对党内法规性质问题的诘难,强化党内法规的'法'属性,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和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应在《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第十五条基础上,经学理凝炼形成党内... 为缓和党内法规的规范与明确需要之矛盾,回应理论与实践中部分论者对党内法规性质问题的诘难,强化党内法规的'法'属性,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和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应在《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第十五条基础上,经学理凝炼形成党内法规的明确性原则。明确性原则要求党内法规在制定、解释和适用的过程中均应尽可能保证党内法规规则表达明确,不存在含糊其辞的情形。当前,在贯彻党内法规明确性原则的过程中仍存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困境,前者表现为应在理论层面解决党内法规明确性与模糊性、政治性的逻辑冲突,后者表现为应在实践层面注重对现有党内法规中不明确内容的类型化认知和适应性调整。应在正确认识明确性原则适用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配套性法规、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制定《党内法规制定技术规范》、强化党内法规解释机制、创设党内法规案例指导制度等方式,消解党内法规中的不明确问题,提升党内法规的理念明确性、文本明确性和实施明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明确性原则 党内法规规范性
原文传递
科技期刊编辑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的一些要点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品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3-1201,共9页
【目的】交流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为科技期刊编辑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笔者评审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的典型案例,分析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学术研究的基... 【目的】交流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为科技期刊编辑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笔者评审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的典型案例,分析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学术论文的撰写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撰写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需要慎重确定论文选题、精心设计研究方案、深入进行研究分析、严格规范论文表达。【结论】科技期刊编辑应从学术性和规范性两个方面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编辑 编辑学研究 论文写作技巧 学术性 规范性
原文传递
试论教师惩戒权的权力性与规范 被引量:29
6
作者 叶桂仓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在法律制度规约权力的常态下,教师惩戒权应明晰其法律属性。教师惩戒权应该是基于国家教育权的授权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派生而形成的一种权力,存在于师生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教师惩戒权本质上的权力属性并... 在法律制度规约权力的常态下,教师惩戒权应明晰其法律属性。教师惩戒权应该是基于国家教育权的授权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派生而形成的一种权力,存在于师生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教师惩戒权本质上的权力属性并不能否定教师在如何操作层面的选择权利。应通过"良法"之治和人理结合,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合法与合理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惩戒权 法律属性 规范
下载PDF
何为教育研究的规范性论证 被引量:28
7
作者 金生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1,共8页
教育实践是规范性实践,具有规范性问题,教育研究的经验主义把教育实践仅仅看作一个现象的、可经验描述性的实在,导致对规范性问题的遗忘,导致价值研究的阙如。教育研究具有认识教育实践的各种规则、规范、原则的任务,包含着目的、理想... 教育实践是规范性实践,具有规范性问题,教育研究的经验主义把教育实践仅仅看作一个现象的、可经验描述性的实在,导致对规范性问题的遗忘,导致价值研究的阙如。教育研究具有认识教育实践的各种规则、规范、原则的任务,包含着目的、理想、根据、标准、形式等的证成,只有规范性论证才能真正切入这些问题。规范性研究不以说明事实为目的,它以规范性的方法来为"应然"的教育提供理由,揭示教育的理性真理,提出针对教育的理想、本质形式、规范原则的必然性知识。规范性探究证成的原则、规范等,是真实而正当的,是值得遵循和实践的,也是应当遵循和实践的。经过证成的典范、标准、应然形式、理想、目的等,不仅用来评价和衡量教育实践的各种观念和行动,也构成了使命、责任、义务等,意味着对教育实践主体的召唤。没有规范性论证证成的真实合理的规范体系,我们就根本无法进行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规范性 规范性论证 规范语句
原文传递
人是规范性的动物--一种规范性哲学的说明 被引量:25
8
作者 韩东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人之所以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正是源于人类生活和概念活动的规范性特征,因为人能够运用概念并用于经验,创制规则并遵守规则,做出判断并做出承诺,展开推理并承担责任,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人是规范性的动物。... 人之所以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正是源于人类生活和概念活动的规范性特征,因为人能够运用概念并用于经验,创制规则并遵守规则,做出判断并做出承诺,展开推理并承担责任,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人是规范性的动物。规范性转向自康德哲学开始,在当代哲学中规范性研究在多个领域蓬勃发展,以规范性为中心的视角转换和理论定向会使哲学研究的重心乃至基础发生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 理由空间 康德 布兰顿
原文传递
软法与常态化的国家治理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龑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31,共16页
法学主流理论观察法律都从法与道德的关系入手,从而用规范应然来识别法律。然而,实然与应然之外,尚有法规范与法规范的实现这一重要的法学教义。自罗豪才教授将软法概念引入中国之后,软法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法学主流理论观察法律都从法与道德的关系入手,从而用规范应然来识别法律。然而,实然与应然之外,尚有法规范与法规范的实现这一重要的法学教义。自罗豪才教授将软法概念引入中国之后,软法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仔细观察学界对软法的定义,有两点含混之处亟需澄清,一是混淆了法规范的效力与约束力,二是未能区分出法律的常规性与强制性。本文认为软法的核心特征在于常规性,软法是规范性与常规性的辩证结合。这种辨证关系体现在,规范性处于流变之中,在新旧规范性转换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常规性维度,这一维度对于国家对内和对外治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规范性 常规性 效力溢出 新常态
原文传递
法社会学能处理规范性问题吗?——以法社会学在中国法理学中的角色为视角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帆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44,191,192,共17页
法社会学能否处理应然领域的规范性问题,是法理学研究的"元问题"之一。对诸多相关学说进行知识社会学考察,有助于全面澄清法社会学的规范性立场。事实与规范二元对立的观点,有其特定的西方语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语言哲学... 法社会学能否处理应然领域的规范性问题,是法理学研究的"元问题"之一。对诸多相关学说进行知识社会学考察,有助于全面澄清法社会学的规范性立场。事实与规范二元对立的观点,有其特定的西方语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语言哲学所打破。经验面向的法社会学可以通过对"差异制造事实"和"社会规范"进行描述的方式,理论法社会学也可以通过建构规范目标的途径,各自承担起为法律系统找寻规范性根基的功能。法社会学所能提供的规范性是相对情境化和流动的,但依然不可或缺。当代中国法理学的重要任务是在社会实践及相关理论中为法律系统发掘正当性基础。作为有着天然优势的研究进路,法社会学理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规范性 事实问题 社会理论法学 中国法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路径的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鲁威 朱莉萍 +4 位作者 叶振中 沈峻 李文秀 王澎 薛迪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2014年和2017年上海市3所公立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方法基于相关临床路径,对2014年和2017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个病种的181份住院病例进行病案评阅,分析抗... 目的分析2014年和2017年上海市3所公立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方法基于相关临床路径,对2014年和2017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个病种的181份住院病例进行病案评阅,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相对较高,而急性胆囊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相对较低,尤其是我国临床路径推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患者数量仅占抗菌药物使用患者数量的4.80%。结论我国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的抗菌治疗推荐方案应及时更新,急性胆囊炎住院患者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临床路径 抗菌药物 规范性
下载PDF
什么是“违宪”——基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邢斌文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9-338,共20页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需要认真对待中国语境下的“违宪”概念。在起草“八二宪法”时,彭真等人比较重视反思“违宪”的教训。从实践来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定的违宪现象分为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具体行为违宪、规范性文件违宪、政治与...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需要认真对待中国语境下的“违宪”概念。在起草“八二宪法”时,彭真等人比较重视反思“违宪”的教训。从实践来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定的违宪现象分为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具体行为违宪、规范性文件违宪、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的违宪三类。但一些理论上的宪法争议,在实践中则不被认为是违宪。经验研究表明: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对“违宪”概念的依赖度很低,但实践中“违宪”这一概念的存在对于预防公权力违宪、提高公权力行为和立法的合宪性水平、应对重大政治危机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应该客观认识“违宪”这一概念的规范性与政治性,促进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宪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规范性 政治性
原文传递
只讲科学性,不讲规范性?——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评述及追问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猛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1年第4期108-120,共13页
与以概念分析为主的立法学研究不同,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强调从法律规则(规范)出发进行经验研究,对法律的形成和法律的影响做因果关系的科学说明。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虽然不同于立法的规范性研究,但并不否定或回避立法的规范性问题的讨... 与以概念分析为主的立法学研究不同,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强调从法律规则(规范)出发进行经验研究,对法律的形成和法律的影响做因果关系的科学说明。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虽然不同于立法的规范性研究,但并不否定或回避立法的规范性问题的讨论。规范性问题构成立法的经验研究特别是法律的形成的经验研究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规范性就融入在立法过程的经验之中。而制度—组织视角的引入,不仅能深化立法的经验研究,也可以给出立法中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关系解释的另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学 社会科学 规范性 经验研究 制度—组织研究
原文传递
后学院科学及其规范性问题 被引量:9
14
作者 盛晓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25,共6页
在学院科学中,规范性不是问题,因为这套制度本身就是为经典的知识观念及其信念量身定做的。然而,20世纪的科学涌现出诸如"大科学"和"产业科学"的研究形式,突破了既有的制度框架,同时又呈现出一种新的活力,因此称之... 在学院科学中,规范性不是问题,因为这套制度本身就是为经典的知识观念及其信念量身定做的。然而,20世纪的科学涌现出诸如"大科学"和"产业科学"的研究形式,突破了既有的制度框架,同时又呈现出一种新的活力,因此称之为"后学院科学"是恰当的,成问题的是它们如何处置自己的规范性。本文认为,规范的重塑实际上是一个实现科学共同体与政府、产业界、社会公众互动的过程,确切说,是一个"治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学院科学 规范性 强自治与弱自治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道德善、理性化与法的规范性——以哈特理论为中心的反省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景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6,共12页
法律的规范性是法律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并且学者通常以"应当"作为规范性的核心含义。然而,如果进一步追问何谓"应当",那么就会逐渐引出"可辩护性"的概念。哈特的法律理论之所以是重要的,就因... 法律的规范性是法律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并且学者通常以"应当"作为规范性的核心含义。然而,如果进一步追问何谓"应当",那么就会逐渐引出"可辩护性"的概念。哈特的法律理论之所以是重要的,就因为是他首先意识到可辩护性的重要意义。不过,可辩护性背后隐含着"道德善"的概念,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法律实证主义主张是错误的?并不必然,要想系统说明应当、可辩护性与道德善这三个概念,就必须借助对于"理性化框架"的整体说明,而法律实证主义在这其中就存在着诸种成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 哈特 应当 可辩护性 道德善
原文传递
法律原则的规范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建 《北方法学》 2011年第5期131-145,共15页
规范性主要是对合法权威与守法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对理解规范性问题来说,规范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原则的规范性追问这样两个问题:原则何以成为法律?为何具有指引、约束司法裁判的规范效力?法律原则的规范性包括形式... 规范性主要是对合法权威与守法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对理解规范性问题来说,规范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原则的规范性追问这样两个问题:原则何以成为法律?为何具有指引、约束司法裁判的规范效力?法律原则的规范性包括形式渊源、价值理据、规范特征三个方面的意涵。对法律原则规范性的追问,考问着国家司法权威的公信力。法律原则构成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根基。晚近学界对分类式法概念的批判不能替代也不应阻断对法律原则的定性,即对法律原则规范性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法律原则 规范性 必然联结命题
下载PDF
规范性文件的概念界定——以构成条件及识别标准为中心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4-130,共17页
规范性文件是制定法的初始组成单位,也是公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现有朴素观点并未厘清该概念。根据行权行为模式和言语行为要件可确定,规范性文件及其构成条件来源于立规行为。立规行为三段论及其充要条件决定,规范性文件的充要... 规范性文件是制定法的初始组成单位,也是公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现有朴素观点并未厘清该概念。根据行权行为模式和言语行为要件可确定,规范性文件及其构成条件来源于立规行为。立规行为三段论及其充要条件决定,规范性文件的充要构成条件是普遍规范性文本与充足法律效力。其中,普遍规范性文本是指含有一个以上普遍规范性语义的文本,这种语义是指相对人在给定条件下该当做某事的意义,并且"相对人"、"给定条件"和"某事"均是开放词句表示的普遍对象;充足法律效力是指,某文本的立规行为满足四类高阶规范(权能授予规范、表意规范、内容限制规范与程序规范)设定的条件,从而得到集体承认所构成的,该文本在法律上不容否认的存在力度。规范性文件就是具有充足法律效力的普遍规范性文本。根据前列要件,可以识别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典型的与跨界的规范性文件、正常的与异常的规范性文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 法律效力 制度实在
下载PDF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珍凤 苏玉华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6-41,共6页
检察预防工作经过几年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要突破目前瓶颈之囿,必须强化检察预防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构筑长效机制,才能全面提升预防工作水平。
关键词 顶防工作 规范性 长效机制
原文传递
约瑟夫·拉兹的理由分类学:以规范性为中心 被引量:8
19
作者 金韬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113-124,198,共12页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的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理由分类学,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的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的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理由分类学,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的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的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下载PDF
存在“规范事实”吗?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松青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4,共9页
规范实在论者和反规范实在论者在"规范事实与属性"是否存在问题上有根本分歧。规范实在论者认为,规范性事实是存在的,它们拥有特殊的规范属性,并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规范实在论者认为,不存在规范主义者所坚持的那... 规范实在论者和反规范实在论者在"规范事实与属性"是否存在问题上有根本分歧。规范实在论者认为,规范性事实是存在的,它们拥有特殊的规范属性,并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规范实在论者认为,不存在规范主义者所坚持的那类特殊事实,因而也没有规范主义者所宣称的那些属性。反规范实在论者狭隘地理解了世界概念和事实概念。我们应该对世界概念和事实概念有一种更宽泛的理解。世界不仅仅是物质的世界,不仅仅具有描述特征,世界还是一个由价值、精神、语言、宗教、制度、习俗、理由等构成的世界,一个心灵与世界共同构建的世界,一个具有规范特性的世界。规范事实的存在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回溯到与之相关的世界、语言、事实和真理的多个维度进行探究,才能揭示规范事实的独特性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事实 规范性 事实 规范实在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