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非哲学”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纲领——与鲁品越教授商榷 |
马拥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2
|
梅洛-庞蒂哲学中的诗意之思或非哲学倾向 |
杨大春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3
|
泛系—— 一种跨学科的形而泛学研究 |
吴学谋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
1998 |
4
|
|
4
|
论拉吕埃勒的物质观 |
黄其洪
吴敏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5
|
从哲学到非哲学——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理路批判 |
李荣海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6
|
德里达论他者的命运——从哲学与非哲学的关系看 |
杨大春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事件哲学的批判 |
王鸿宇
黄其洪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8
|
论拉吕埃勒对“实在”的非哲学阐释 |
黄其洪
袁雄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9
|
建筑“解像”及其分析——建筑肖像的消解与重构 |
赵鹏
曾坚
|
《新建筑》
|
2006 |
0 |
|
10
|
从非-哲学到艺术-虚构——试论拉吕埃尔的非-美学理论 |
聂世昌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1
|
社会考试与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教学改革 |
梁发祥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9 |
3
|
|
12
|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 |
张世英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3
|
活着的中国哲学 |
安乐哲
|
《孔学堂》
|
2015 |
6
|
|
14
|
马克思:生活与哲学 |
马拥军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5
|
在自我中挣扎:达罗卫夫人对峙生存状态下的女性痛觉 |
蒋璐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6
|
В.С.斯焦宾与后非经典科学哲学的出场 |
耿海天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论罗蒂的后现代实用主义和幸福主义 |
张之沧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无镜哲学·分析哲学·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理查德·罗蒂审美伦理话语之奠基 |
郝二涛
|
《美育学刊》
|
2017 |
1
|
|
19
|
佛教净土、基督教天国与非实在论宗教哲学 |
王志成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1
|
|
20
|
罗蒂新实用主义中的无镜哲学 |
张晶
叶珈妤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