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有乡消息》中双重英国性的探究
1
作者 王卉 杨金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9,共14页
在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中,故事发生的场景看似是无处可寻的乌托邦,但实际却是伪装后的英国伦敦,小说中的乌托邦就是作者理想中的英国,其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形态就是他对英国性的理解和界定。莫里斯小说中体现的英国性继承了19世纪的... 在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中,故事发生的场景看似是无处可寻的乌托邦,但实际却是伪装后的英国伦敦,小说中的乌托邦就是作者理想中的英国,其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形态就是他对英国性的理解和界定。莫里斯小说中体现的英国性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具有浓重的田园主义色彩。小说中的田园化风格和乡村化进程是乌有乡社会的重要特征,故事中曾经的工业化景观都转变为风光宜人的花园,构建出“花园城市”的意象。其英国性以联谊思想为基础,表达出莫里斯的政治理想和主张。莫里斯的联谊思想所引申出的对现金联结和劳动异化的控诉,对自由、平等和友爱的追求以及对两性平等的畅想都清晰地呈现在小说中。作为英国19世纪的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立场的作家,莫里斯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联谊思想作为他理想的英国性的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英国性 田园主义 联谊思想
原文传递
从《乌有乡消息》看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成贺 杨金才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4-201,共8页
威廉·莫里斯被誉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先驱。19世纪末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艺术品味的降低令他将关于生态社会的理想凝聚于乌托邦小说《乌有乡消息》之中,展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乌托邦”。在继承罗斯金的生态观与环境观、拉斐... 威廉·莫里斯被誉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先驱。19世纪末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艺术品味的降低令他将关于生态社会的理想凝聚于乌托邦小说《乌有乡消息》之中,展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乌托邦”。在继承罗斯金的生态观与环境观、拉斐尔前派与唯美主义自然观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劳动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莫里斯展开了社会主义视野内的生态问题讨论。对自然与美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的愤慨,令莫里斯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而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与劳动生产理论最终促成了莫里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生态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Love and Marriage in News from Nowhere
3
作者 黄艳群 《海外英语》 2011年第2X期164-165,共2页
News From Nowhere is one of William Morris' classic works. It describes a future ideal society through the adventure of its narrator, William Guest, who falls asleep and awakes only to find himself in a utopian so... News From Nowhere is one of William Morris' classic works. It describes a future ideal society through the adventure of its narrator, William Guest, who falls asleep and awakes only to find himself in a utopian society. This paper is a discuss of the love and marriage in News From Now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s from nowhere LOVE MARRIAGE UTOPIA
下载PDF
威廉·莫里斯作品中的干草意象
4
作者 张锐 杨金才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干草意象几乎贯穿莫里斯的整个创作生涯,复现在早、中、晚期诗歌、政论文及传奇中。干草意象日益丰富,照见了莫里斯的思想成长。莫里斯的代表作《乌有乡消息》聚合了数十年来干草意象之寓意,以人民自我授予的干草节为切入口,形塑了友爱... 干草意象几乎贯穿莫里斯的整个创作生涯,复现在早、中、晚期诗歌、政论文及传奇中。干草意象日益丰富,照见了莫里斯的思想成长。莫里斯的代表作《乌有乡消息》聚合了数十年来干草意象之寓意,以人民自我授予的干草节为切入口,形塑了友爱、休憩和愉悦的未来社会主义文化,抗衡维多利亚晚期节庆日益政治化的风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干草 意象 《乌有乡消息》
原文传递
论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美学思想——以《乌有乡消息》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义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14,共5页
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这体现在莫里斯批判资本主义为了赢利的虚假需要而生产,主张为人的真正需要而生产;他主张扼制世界市场体系的无限膨胀,让市场回归属人性质;他塑造了健康漂亮快乐的乌有乡人... 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这体现在莫里斯批判资本主义为了赢利的虚假需要而生产,主张为人的真正需要而生产;他主张扼制世界市场体系的无限膨胀,让市场回归属人性质;他塑造了健康漂亮快乐的乌有乡人物,构思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美的服饰、建筑。莫里斯的生态美学思想启示我们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要设定市场边界,满足人民的真正需要,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追求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生态美学思想
下载PDF
“物”的乌有乡——威廉·莫里斯的“物”思想与19世纪博物馆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新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文以威廉·莫里斯的个人经历与小说《乌有乡消息》为基础,结合当代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莫里斯寄寓在博物馆“物”之上的乌托邦理想,以期揭示其博物馆观中的超前意识。莫里斯“物”思想的形成与其参与、审视、反思19世纪英国... 本文以威廉·莫里斯的个人经历与小说《乌有乡消息》为基础,结合当代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莫里斯寄寓在博物馆“物”之上的乌托邦理想,以期揭示其博物馆观中的超前意识。莫里斯“物”思想的形成与其参与、审视、反思19世纪英国博物馆文化运动密切相关,表现在物人关系的转变、物的伦理性困境与物的生态转向三个层面,而这些层面又可追溯到莫里斯一直以来对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憎恶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博物馆文化
原文传递
“微音迅逝”的《乌有乡消息》首译本
7
作者 张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4,共8页
大革命失败后,进步人士渴望在左翼书籍中找到出路;1930年,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全译本应运而生。林微音的译本看似"忠实",却置换了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并"陌生化"了书名与作者名,间离了读者层累积十年的... 大革命失败后,进步人士渴望在左翼书籍中找到出路;1930年,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全译本应运而生。林微音的译本看似"忠实",却置换了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并"陌生化"了书名与作者名,间离了读者层累积十年的阅读期待。如此种种翻译策略看似规避国民党当局查禁,实则寄寓了林微音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摩登"的林微音为译本晕染了一抹彼时黄埔滩头消费主义的色彩,使"去左翼化"进一步滑向"庸俗化"。因此,该译本不仅有负20世纪30年代读者以革命文学促成革命政治的期待,亦难以规避查禁。"上下"交困的首译本虽"微音迅逝",但莫里斯所倡导的艺术社会主义却渐成时代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有乡消息》/《虚无乡消息》 威廉·莫里斯 林微音
下载PDF
威廉·莫里斯《乌有乡消息》中的理想生态城市
8
作者 黄美红 张广勋 《城市学刊》 201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被视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为出色的一部乌托邦小说。小说中的未来伦敦一改往日梦魇之城的形象,成为了一座城乡融合的理想城市,民主自由的生态城市,公平正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莫里斯对理想城市的想象不仅... 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被视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为出色的一部乌托邦小说。小说中的未来伦敦一改往日梦魇之城的形象,成为了一座城乡融合的理想城市,民主自由的生态城市,公平正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莫里斯对理想城市的想象不仅为乌托邦文学传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自然生态风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生态 伦敦
下载PDF
时代的回响与无根基的幻想——论《乌有乡消息》的意义与缺憾
9
作者 毛秋月 吕石方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9-81,共3页
威廉·莫里斯在其乌托邦小说《乌有乡消息》中,表现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的革命性,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着某种契合。但威廉·莫里斯在构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时,又暴露出浪漫有余而理性不足的缺点,这使《乌... 威廉·莫里斯在其乌托邦小说《乌有乡消息》中,表现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的革命性,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着某种契合。但威廉·莫里斯在构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时,又暴露出浪漫有余而理性不足的缺点,这使《乌有乡消息》只能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社会主义理论 乌托邦 浪漫情怀
下载PDF
《乌有乡消息》:文化与休闲
10
作者 李靖 殷企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威廉·莫里斯在《乌有乡消息》中重提生活方式,以此介入19世纪英国文化批评语境。针对社会转型引发的焦虑,莫里斯描绘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闲。在乌有乡,以慢灵魂为特质的文化生态由平民大众缔造,它的精神内核是劳动与休憩不分彼此,... 威廉·莫里斯在《乌有乡消息》中重提生活方式,以此介入19世纪英国文化批评语境。针对社会转型引发的焦虑,莫里斯描绘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闲。在乌有乡,以慢灵魂为特质的文化生态由平民大众缔造,它的精神内核是劳动与休憩不分彼此,且总有审美趣味贯穿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有乡消息》 文化 休闲 生活方式 审美趣味
下载PDF
《乌有乡消息》在中国的审美译介
11
作者 郑立君 《美育学刊》 2016年第6期74-80,共7页
《乌有乡消息》是威廉·莫里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中国,以鲁迅、田汉、林微音和黄嘉德四个人的译介较显著,但译介内容与思想目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鲁迅与田汉有着鲜明的革命性,而非以审美愉悦为目的。林微音与黄嘉德既有着审美愉... 《乌有乡消息》是威廉·莫里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中国,以鲁迅、田汉、林微音和黄嘉德四个人的译介较显著,但译介内容与思想目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鲁迅与田汉有着鲜明的革命性,而非以审美愉悦为目的。林微音与黄嘉德既有着审美愉悦的共性,也存在着审美追求和政治思想影响的区别,即林微音的译介与出版有着审美愉悦和倡导唯美主义文艺思想意图,黄嘉德的译介有着审美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因素的影响。该部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折射出了20世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革命、文学艺术、政治意识形态和审美教育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有乡消息》 译介内容 革命性 审美追求
下载PDF
“乌有乡”情结——拜厄特《孩子们的书》中的田园书写
12
作者 姚成贺 杨金才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4,共8页
田园不仅激发了莫里斯的乌托邦理想,也是贯穿拜厄特作品《孩子们的书》始终的重要意象。小说以双重意象的结构方式展现了莫里斯式理想的社会形态,即通过保持城市与花园各自的内在秩序,并以花园的自然活力赋予城市持久性,从而实现二者的... 田园不仅激发了莫里斯的乌托邦理想,也是贯穿拜厄特作品《孩子们的书》始终的重要意象。小说以双重意象的结构方式展现了莫里斯式理想的社会形态,即通过保持城市与花园各自的内在秩序,并以花园的自然活力赋予城市持久性,从而实现二者的结合。这一理想源于对童年、自然、土地的眷恋,对花园社会的憧憬,对美好艺术设计的追求,最终实现'为生活而艺术'。田园书写关注点广泛,包括城市与乡村之间、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地位等,成为当代生态批评与生态政治乌托邦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拜厄特 《孩子们的书》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田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