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三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呙登俊 杨万同 +2 位作者 田峻 邓子牛 廖维靖 《中国康复》 2003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再塑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1只Wistar大鼠分为三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缺血 1h后恢复再灌注 ,同时三七组经腹腔注射中药三七。在术后 6h...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再塑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1只Wistar大鼠分为三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缺血 1h后恢复再灌注 ,同时三七组经腹腔注射中药三七。在术后 6h ,1、3和 7d 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组缺血灶周围皮质区和海马区神经可塑性分子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GAP 4 3和微管相关蛋白MAP 2表达的变化 ,并于再灌注后 6h评定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缺血后大鼠出现左前肢瘫痪 ,三七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再灌注后 6h ,1、3和 7d时GAP 4 3表达水平逐渐上升 ,三七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后MAP 2表达水平降低 ,于再灌注 1、3和 7d上升 ,三七组在相应时间点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低于假手术组。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在缺血周围区神经元出现结构重塑 ,中药三七治疗可加速这一过程并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三七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可塑性 影响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训练治疗的原则、方法及展望 被引量:27
2
作者 卓恺明 陆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3-797,共5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症状与神经可塑性相关,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进行针对性设计的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症状与神经可塑性相关,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进行针对性设计的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应用认知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疗法及主要原则,并就其前景发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 神经可塑性 综述
下载PDF
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少堃 王世强 +1 位作者 王一杰 胥祉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3443-3451,共9页
运动早已被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或治疗抑郁症,并已成为许多研究者推荐的抑郁症干预方法,但缺乏对既往有关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且目前各国仍缺乏统一的临床运动疗法指南。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 运动早已被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或治疗抑郁症,并已成为许多研究者推荐的抑郁症干预方法,但缺乏对既往有关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且目前各国仍缺乏统一的临床运动疗法指南。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运动量等因素对不同人群抑郁症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抑郁症的发生及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文表明在抑郁症的运动干预中,有氧运动是最常选用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通常为中等强度到高强度,高频率和高剂量是推荐采用的运动频率和运动量;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为其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一系列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从而增强神经元可塑性并改善神经分泌系统功能,减少神经炎性反应和氧化性应激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本文能够为我国抑郁症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运动抗抑郁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运动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分泌系统 炎症 氧化性应激 综述
下载PDF
Synapse formation and remodeling 被引量:22
4
作者 LUO ZhenGe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uroscience,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31,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3期315-321,共7页
Synapses are specialized structures that mediate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neurons and target cells,and thus are the basis for neuronal system to execute various functions,including learning and memory.There are around... Synapses are specialized structures that mediate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neurons and target cells,and thus are the basis for neuronal system to execute various functions,including learning and memory.There are around 1011 neurons in the human brain,with each neuron receiving thousands of synaptic inputs,either excitatory or inhibitory.A synapse is an asymmetric structure that is composed of pre-synaptic axon terminals,synaptic cleft,and postsynaptic compartments.Synapse formation involves a number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extracellular factors,and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or structural proteins.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ynaptic connections,synapses undergo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changes,known as synaptic plasticity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regulated by neuronal activity and a variety of secreted factors.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synapse development,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work carried ou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1999-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PSE development neuronal ACTIVITY SYNAPTIC plasticity
原文传递
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郑海清 胡昔权 +3 位作者 李莉莉 张丽颖 方杰 潘三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8-633,共6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与突触素(SYN)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模型,术后按随机数字方法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与突触素(SYN)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模型,术后按随机数字方法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r/,=30)和对照组(r/,=30),假手术组(rt=10)。运动训练组从术后48h开始每天予以电动跑笼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除可自由进食与自主活动外,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三组大鼠在造模术后第3、7、14、21及35天分别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随后灌注固定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B)观察脑组织梗死边缘区SY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造模术后第7、14、21、35天,运动训练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7d:(7.8±0.8)分;14d:(5.6±O.8)分;21d:(3.3±0.8)分;35d:(3.04-0.8)分]均优于对照组[7d:(8.84±0.7);14d:(7.7±0.9);21d:(6.9±O.8);35d:(4.2±0.8),P〈0.05],且于透射电镜观察下可见运动训练组大鼠皮质梗死边缘区的突触前、后膜结构较完整,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增多;而对照组大鼠皮质梗死边缘区的突触结构肿胀明显,突触前、后膜结构模糊,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减少。与此同时,运动训练组脑组织梗死边缘区SYN蛋白的表达则在造模术后第21天(0.8±0.1)与第35天(0.7±0.1)均多于对照组(0.44±0.1;0.5±0.1,P〈0.05)。然而在造模术后第3天,不论是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还是SYN蛋白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梗死边缘区突触结构变化及突触素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运动 突触囊泡蛋白 神经元可塑性 大鼠
原文传递
MicroRNAs in neural cell development and brain diseases 被引量:20
6
作者 FENG Wei FENG Yu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12期1103-1112,共10页
MicroRNA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inhibiting protein translation and/or promoting mRNA degradation.Importantly,biogenesis of microRNAs displays specific temporal a... MicroRNA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inhibiting protein translation and/or promoting mRNA degradation.Importantly,biogenesis of microRNAs displays specific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files in distinct cell and tissue types and hence affects a broad spectrum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normal cell growth and tumor development.Recent discoveries have revealed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microRNA production and homeostasis in response to developmental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s.Moreover,a link between dysregulation of microRNAs and human brain disorder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regulation of microRNA biogenesis and function in neuronal and glial development in the mammalian brain,and dysregulation of the microRNA pathway in neurodevelopmental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neuronal development synaptic plasticity oligodendroglial differentiation brain tum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原文传递
远志总皂苷增强鹅膏蕈氨酸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突触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树沙 李新毅 赵大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远志提取物远志总皂苷(TEN)对D-半乳糖致衰鹅膏蕈氨酸(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及TEN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通过电生理实验测定各... 目的观察远志提取物远志总皂苷(TEN)对D-半乳糖致衰鹅膏蕈氨酸(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及TEN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通过电生理实验测定各组大鼠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亚基(NR2A)积分吸光度(IOD)值,间接观察其表达情况,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高频刺激(HFS)后1 min、30 min和60 min对照组LTP值为(203.17±7.468)%、(178.15±8.110)%和(164.17±7.026)%,AD模型组LTP值〔(168.63±10.809)%、(120.12±7.382)%和(102.88±2.357)%〕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TEN低剂量组LTP值为(177.67±14.038)%、(141.83±4.956)%和(121.17±4.792)%,TEN高剂量组LTP值为(192.00±2.449)%、(168.00±2.449)%和(141.75±9.251)%,均较AD模型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30.12±3.45)比较,AD模型组IOD值(11.74±1.69)显著降低(P<0.05);与AD模型组比较,TEN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IOD值(分别为20.78±2.66、25.86±2.98)均明显增高(P<0.05),且TEN高剂量组高于TEN低剂量组(P<0.05)。结论 TEN可能使海马CA1区LTP升高和NR2A表达增加,从而改善AD大鼠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总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亚基
下载PDF
慢性疼痛的细胞因子微环境假说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利君 信文君 +1 位作者 庞瑞萍 刘先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9-684,共6页
慢性疼痛常常伴有记忆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但目前慢性疼痛机制不清。慢性疼痛常常伴有神经系统致炎细胞因子异常升高,在外周神经或中枢施以致炎细胞因子可模拟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和记忆情感障碍。根据致... 慢性疼痛常常伴有记忆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但目前慢性疼痛机制不清。慢性疼痛常常伴有神经系统致炎细胞因子异常升高,在外周神经或中枢施以致炎细胞因子可模拟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和记忆情感障碍。根据致炎细胞因子可模拟神经损伤,持久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我们提出慢性疼痛细胞因子微环境假说,即,在神经损伤等强伤害性刺激的作用下,神经系统细胞因子微环境发生异常改变,即致炎细胞因子升高,抗炎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疼痛及其相伴的认知和情感障碍。防止或纠正细胞因子微环境的失衡可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慢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慢性疼痛 记忆障碍 抑郁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2 Hz电针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邢国刚 刘风雨 +2 位作者 万有 姚磊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 :观察 2Hz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long termdepression ,LTD)的诱导 ,以阐明电针治疗慢性神经病理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的腰 5 /腰 6 (L5 /L6 )脊神经紧结扎 ,造成神经病理... 目的 :观察 2Hz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 (long termdepression ,LTD)的诱导 ,以阐明电针治疗慢性神经病理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的腰 5 /腰 6 (L5 /L6 )脊神经紧结扎 ,造成神经病理痛模型。采用电生理学技术记录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场电位 ,作为 2Hz电针诱导LTD的指标。电针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输出 ,参数是 :频率 2Hz ,波宽 0 .6ms,强度 1、2、3mA各 10min递增 ,刺激时间 30min ;电针的正极接“三阴交”穴 ,负极接“足三里”穴。结果 :(1)在神经病理痛大鼠 ,2Hz电针作用于“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位 30min ,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场电位的最大幅值 ,可由基础对照水平的 (10 0 .1±1.2 ) % ,降低到 (4 9.4± 0 .6 ) % ,并且在长达 3h的记录时间内均维持在此较低的水平 ,经非配对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n =6 ) ,即 2Hz电针可以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场电位产生显著的LTD ;(2 )静脉注射NMDA 受体阻断剂MK 80 1(0 .5mg·kg-1) ,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 (1mg·kg-1) ,均可以阻止这种 2Hz电针诱导的LTD。结论 :2Hz电针 (HANS穴位电刺激 )可以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感受的突触传递 ,产生NM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z电针 诱导 神经痛 脊髓 病理生理学 突触传递 神经元可塑性
下载PDF
突触可塑性与脑疾病的神经发育基础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伟恒 陶长路 +4 位作者 时美玉 张继川 徐程 刘北明 毕国强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583-592,共10页
大脑神经回路高度有序的神经元活动是高级脑功能的基础,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是神经回路的关键功能节点。神经突触根据神经元活动调整其传递效能的能力,亦即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神经回路发育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基础。其异常则可能导致... 大脑神经回路高度有序的神经元活动是高级脑功能的基础,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是神经回路的关键功能节点。神经突触根据神经元活动调整其传递效能的能力,亦即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神经回路发育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基础。其异常则可能导致如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神经疾病。将介绍这两种疾病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聚焦于相关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治疗手段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 可塑性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半影区GAP-43和P38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守彪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①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并探讨其分子机制。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 (MCAO) ,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以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 ①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并探讨其分子机制。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 (MCAO) ,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以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再灌注后 6h、1d、3d、7d、1 4d、2 1d缺血半影区生长相关蛋白 (GAP 4 3)和突触素 (P38)mRNA的表达。③结果 脑缺血后缺血半影区GAP 4 3和P38mRNA表达分别自术后 6h、3d开始增高 ,第 7天达到高峰 ,自第 1 4天开始降低。康复治疗组缺血半影区GAP 4 3和P38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自然恢复组 ,仅在 1 4d时有显著性差异 (t=4 .1 3、4 .6 2 ,P <0 .0 5 )。④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提高缺血半影区GAP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早期康复训练 大鼠 再灌注损伤 半影区 GAP-43 P38 mRNA 突触素
下载PDF
Earl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ffects behavior and neuronal plasticity in ischemia-injured rat brains 被引量:13
12
作者 Xi-Hua Liu Hong-Yan Bi +2 位作者 Jie Cao Shuo Ren Shou-Wei Yu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75-782,共8页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technique used to improve the restoration of impaired upper extremity movement after stroke. However, whether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technique used to improve the restoration of impaired upper extremity movement after stroke. However, whether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acute or sub-acute stroke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time to start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leads to post-stroke recovery. Sixty-four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sham-surgery group,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earl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 and late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 Rat models of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Zea Longa line embolism metho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was conducted starting on day 1 or day 14 in the earl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nd late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s, respectively.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ch intervention time on neuromotor function, behavioral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a balance beam walking test before surgery and at 8 and 21 days after surger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Nogo receptor were evaluated using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ssay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ach interven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haviora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arl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 than in th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late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s at 8 days. At 21 days, the scores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earl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nd late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s. At 8 days, only mild pyknosis appeared in neurons of the ischemic penumbra in the earl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 which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ischemic stroke rehabilitation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NERVE growth factors functional recovery neuronal plasticity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stern BLOT assay rat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单侧听觉剥夺对声源定位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锦峰 戴金升 王宁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单侧聋患者的耳间时间差和强度差信号不足或缺失,可造成其声源定位( sound localization,SL)能力欠缺和噪声环境下言语理解力下降。单侧聋也会造成中枢听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导致单侧听觉剥夺。由于听觉中枢的可塑性在不... 目的单侧聋患者的耳间时间差和强度差信号不足或缺失,可造成其声源定位( sound localization,SL)能力欠缺和噪声环境下言语理解力下降。单侧聋也会造成中枢听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导致单侧听觉剥夺。由于听觉中枢的可塑性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差异,处于发育早期的听觉中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听觉功能与结构完善的关键期,也是听觉剥夺后中枢适应性改变的敏感期。发生于敏感期的单侧聋会造成听觉通路深层次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突触联系的不当建立、皮层功能的跨通道重组等,导致双侧SL通路显著的偏侧性活动。听觉通路偏侧性形成是为了代偿耳间信号的不足,利用健耳完整的耳廓波谱信号来提高SL能力,听觉中枢的重构也是为了提高皮层神经功能区的效用。而这些适应性改变的基础则是不同感觉刺激诱导下的特征性分子及递质的改变。但是单侧聋后的中枢代偿性改变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发生于敏感期的代偿,持续到敏感期后便成了听觉康复的重要障碍,患侧听觉恢复后听觉通路的这种偏侧性也难以逆转,造成了目前单侧聋康复干预的困境。因此,为提高对单侧听觉剥夺特点的认识,本文将单侧聋及单侧听觉剥夺的相关内容做一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单侧性 听觉剥夺 声定位 神经元可塑性
原文传递
神经营养因子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程雪 郭忠信 +2 位作者 束会娟 唐梅 谭国鹤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5-1040,共6页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且普遍存在起效慢、药物耐受、副作用多、易复发以及疗效时间有限等局限性,使得抗抑郁治疗亟需开...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且普遍存在起效慢、药物耐受、副作用多、易复发以及疗效时间有限等局限性,使得抗抑郁治疗亟需开发新的策略。近年研究发现,在抑郁症动物模型中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调控神经细胞存活,促进神经发生,提高神经元可塑性等,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为临床抗抑郁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应用于抗抑郁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神经营养因子:抗抑郁治疗 神经发生 神经元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恢复时点神经重塑和突触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炜 刘丽星 +3 位作者 史晓伟 张晓萌 施怡 朱陵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恢复时点Rho A、Rock2、Syp和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索PNS对神经重塑与突触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Y27632组、PNS加Y27632组,对除假...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恢复时点Rho A、Rock2、Syp和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索PNS对神经重塑与突触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Y27632组、PNS加Y27632组,对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动物采用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再将手术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PNS组、尼莫地平组,每组均为6只,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14d和28d大鼠皮层梗死周围区Rho A、Rock2、Syp和PSD-95蛋白表达及梗死周围区形态学变化。结果:MCAO术后14d和28d,均可见模型组大鼠Rho A和Rock2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Syp和PSD-95蛋白表达下降(P<0.01);各用药组中Rho A和Rock2蛋白的表达(除28d尼莫地平组的Rock2外)均比模型组减少(P<0.05,P<0.01),术后Syp和PSD-95蛋白(除14d尼莫地平组的Syp外)与模型组相比增加(P<0.05,P<0.01)。结论:PNS可抑制脑梗死后Rho A和Rock2蛋白表达并促进Syp和PSD-95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神经重塑和突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脑梗死 神经重塑 突触重建 RHOA Rho相关激酶2 突触素 突触后致密物质95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玉波 曾邦雄 +1 位作者 徐林 李兴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海马CAl区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断头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制备400μm厚度海马脑片。45张脑片分为六组。脂肪乳剂组和异丙酚组的脑片以印防己毒素预孵30min,然后加入45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500μmol/...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海马CAl区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断头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制备400μm厚度海马脑片。45张脑片分为六组。脂肪乳剂组和异丙酚组的脑片以印防己毒素预孵30min,然后加入45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500μmol/L),观察对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影响。脂肪乳剂长时程增强(LTP)组、脂肪乳剂长时程抑制(LTD)组、异丙酚LTP组、异丙酚LTD组的脑片以9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100 μmol/L)预孵60 min,给予高频刺激(HFS)或低频刺激(LFS),记录LTP或LTD的发生情况。结果 脂肪乳剂对EPSC无影响(P>0.05);500 μmol/L异丙酚使2/3细胞EPSC下降至基础值的67.5%(P<0.05),使1,3细胞EPSC上升至基础值的140.3%(P<0.05)。脂肪乳剂LTP组给予H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151.6%(P<0.05),脂肪乳剂LTD组给予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57.9%(P<0.05);异丙酚LTP组给予HFS后,LTP可以产生但不能维持,H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98.8%(P>0.05),异丙酚LTD组给予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40.8%(P<0.05),明显低于脂肪乳剂LTD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l区突触传递具有双重影响,出现抑制和兴奋两种效果;异丙酚损害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LTP的维持而易化L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脂肪乳剂 LTP HFS 大鼠海马 CA1区 突触传递 低频刺激 易化 细胞
原文传递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以新 苏艾中 刘再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常见的多发生于老年人术后的认知功能改变的一种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清楚,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就POCD诊断标准和发病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等几大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炎症 神经元可塑性 易损性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on the airway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in rats 被引量:10
18
作者 SHEN Xiao-yue PAN Pin-hua WU E-sheng HU Cheng-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Despite intense research efforts, the specific pathogenic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 link betwee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nd childhood asthma remain unclear. Recent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th... Despite intense research efforts, the specific pathogenic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 link betwee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nd childhood asthma remain unclear. Recent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nerves themselve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conditions, a phenomenon known as neuronal plasticity,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irway diseases. There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es neuronal plasticity respiratory hypersensitivity
原文传递
弱视发病的神经突触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解来青 赵堪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视觉经验对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发挥着重要作用。Hebb突触可塑性机制是视觉经验依赖的视觉神经环路重塑过程中的重要神经机制。近年来双光子成像(two—photon imaging)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形态学方面观察到弱视发生过程中突... 视觉经验对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发挥着重要作用。Hebb突触可塑性机制是视觉经验依赖的视觉神经环路重塑过程中的重要神经机制。近年来双光子成像(two—photon imaging)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形态学方面观察到弱视发生过程中突触细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实现对突触由功能到结构重塑过程的全面认识。外界视觉刺激的时空模式如何决定眼优势转移(OD shifts)的方向,其内在神经机制是什么?眼优势转移如何实现从功能到结构的转变?成年动物是否存在一定的眼优势可塑性,其机制与幼年动物有何不同?本文综述了由神经环路功能重塑性改变到解剖结构性改变的弱视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突触 优势 神经元可塑性 树突棘
原文传递
运动对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运才 姚志彬 +2 位作者 顾耀铭 邝国璧 陈以慈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3年第1期28-33,共6页
HRP—CB标记结合sholl分析方法分析研究5、13、24月龄三个年龄组C57BL/6J小鼠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的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的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可塑性变化的可能作用。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 HRP—CB标记结合sholl分析方法分析研究5、13、24月龄三个年龄组C57BL/6J小鼠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的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的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可塑性变化的可能作用。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二倍标准差(X+2SD)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在三个年龄对照组中,老年鼠(对照组Ⅱ)神经元树突野缩小,树突分支数和总长度明显减少(P<0.05),以远离胞体的分支丢失为主。经过8和19个月运动训练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树突野扩大,分支数和树突总长度明显增加(P<0.01),甚至超过青年对照,以近胞体分支的增生更明显。结果表明,长期的适量运动能够延缓衰老过程中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树突的丢失,促进树突的可塑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运动神经元 树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