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红外热成像 被引量:21
1
作者 宫庆娟 卢振和 +5 位作者 陈金生 黄乔东 薄存菊 罗秀英 刘少颜 陈惠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红外热像(ITI)表现。方法:选择符合LDH诊断的患者55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下部躯干及下肢的IT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例的ITI腰骶部均表现为腰椎部菱形区高温区增大,呈长条形红色或深红...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红外热像(ITI)表现。方法:选择符合LDH诊断的患者55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下部躯干及下肢的IT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例的ITI腰骶部均表现为腰椎部菱形区高温区增大,呈长条形红色或深红色片状高温或小团状高温,与突出侧符合。其中26例(47.3%)并发腰肌筋膜炎者表现为腰椎旁片状高温向旁边延伸。15例(27.3%)的患肢ITI表现LDH标准图谱,为患肢异常低温区与突出侧神经支配皮肤区符合。40例(72.7%)的患肢温度没有显著降低,其中19例温度升高与下降同时并存(34.5%),12例温度接近正常(21.8%),9例温度升高(16.4%)。诊断为患肢合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24例(43.6%),合并骨关节炎(OA)5例(9.1%),有MPS与OA并存6例(10.9%),静脉曲张1例(1.8%),皮肤陈旧性疤痕2例(3.6%),原因不明2例(3.6%)。结论:LDH患者合并有腰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时,ITI出现不典型红外热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卡压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上肢易卡压部位神经电生理检查对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作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晓勤 施晓耕 +3 位作者 刘存杰 王晓萍 郑菊阳 樊东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通过上肢易卡压部位神经电生理检查探讨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通过上肢易卡压部位神经电生理检查探讨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3例1和对照组(105例1,2组患者同时采用糖尿病饮食、运动及降糖等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口服甲钴胺1000μ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患者均连续应用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电位(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及远端潜伏期(DML)等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远端DML缩短、SCV增快、SNAP波幅增加,尺神经肘上下段MCV、SCV均较治疗前增快且SNAP波幅增高;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卡压部位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评价DPN疗效的敏感指标,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于DPN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卡压 神经电生理 银杏达莫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原文传递
肩胛上神经卡压机制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宋云骏 王永为 +3 位作者 姜林鹤 黄微 辛建会 肖春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结论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 肩胛上切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薛静 钟桂午 +2 位作者 蔡肖岚 张小东 徐达传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施行带血供尺神经显微松解前置术,术中观察尺神经肘管段的血供分支分布特点,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14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例感觉...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施行带血供尺神经显微松解前置术,术中观察尺神经肘管段的血供分支分布特点,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14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例感觉功能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大部恢复。无并发症。结论: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松解 前置术 带血供 治疗 临床效果 带血管蒂 分支分布 术中观察 术后观察 临床症状 功能恢复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无并发症 有效方法
下载PDF
中斜角肌与有关神经卡压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丰春 姜成瑛 +2 位作者 张良 孟庆兰 曹文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在36例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肩肿背神经、支配肩肿提肌和前锯肌的神经以及前、中斜角肌的起始部。认为肩肿背神经和胸长神经上、中支易受卡压,是引起肩背痛的主要因素,造成卡压的解剖结构主要是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部。通过时解剖观测结... 在36例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肩肿背神经、支配肩肿提肌和前锯肌的神经以及前、中斜角肌的起始部。认为肩肿背神经和胸长神经上、中支易受卡压,是引起肩背痛的主要因素,造成卡压的解剖结构主要是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部。通过时解剖观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手术治疗应注重切除中斜角肌的用性起始部,并彻底清除受卡压神经周围的纤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斜角肌 肩胛背神经 胸长神经 神经卡压 肩背痛
下载PDF
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浩东 熊克仁 陈德松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隐神经髋下支卡压症的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解剖10具成人固定尸体,观察隐神经髌下支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8例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30%(6侧)隐神经髌下支直接发自股神经,...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隐神经髋下支卡压症的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解剖10具成人固定尸体,观察隐神经髌下支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8例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30%(6侧)隐神经髌下支直接发自股神经,且不行走在Hunter′s管内。30%(6侧)从Hunter′s管内发自隐神经,并穿该管前壁腱板浅出。髋下支发出后80%(16侧)穿缝匠肌至膝内前下部,穿出点周围均为致密结缔组织。在膝内前下部髌下支和深筋膜紧密连在一起。8例患者,7例局封治疗,1例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隐神经髌下支在行径途中多处可受到卡压,局封治疗一般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髌下支 神经卡压 解剖
下载PDF
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昆 郝佳颖 +7 位作者 肖天洁 杜元良 孙贺 王建华 刘正蓬 孙志杰 赵艳军 张峥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探讨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LDH(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40~59岁的LDH患者90例(男女各45例)经正规保守治疗4周无效且VAS≥5分患者,行腰4~5或腰5-骶1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后第... 目的:探讨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LDH(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40~59岁的LDH患者90例(男女各45例)经正规保守治疗4周无效且VAS≥5分患者,行腰4~5或腰5-骶1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后第2周仍存在下肢疼痛或(和)麻木者,按照完全随机等分法分三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B组(骶管封闭组),C组(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组),通过上述三组治疗24周后,观察C组治疗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临床改善率。结果:C组(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临床改善率显著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神经妥乐平封闭治疗可显著改善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症状,缓解临床患者痛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残余神经痛 神经卡压 神经妥乐平 骶管封闭
下载PDF
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民 邵新中 +6 位作者 吴金英 肖焕波 李然 李大村 李建峰 刘井达 赵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的对照研究,探讨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经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证实的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68例,通过随机分组,33例行尺神经原位松解术(A组),35例行尺... 目的 通过对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的对照研究,探讨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经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证实的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68例,通过随机分组,33例行尺神经原位松解术(A组),35例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B组).术后3个月、9个月随访,记录尺神经卡压恢复情况,包括手的握力、感觉、肘部尺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对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后尺神经恢复参数进行对照分析,行独立样本t检验,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采用创伤更小的尺神经原位松解术治疗无明显肘外翻畸形的肘管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神经卡压 尺神经前置术 原位松解术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针刀松解径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佳 李殿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95-196,共2页
目的: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68例常规固定的成人肩胛骨标本中,测量喙突全长、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等数据。结果:喙突全长为(33.89±4.78)mm,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为(9.39±2.83)mm,喙突与关节盂... 目的: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68例常规固定的成人肩胛骨标本中,测量喙突全长、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等数据。结果:喙突全长为(33.89±4.78)mm,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为(9.39±2.83)mm,喙突与关节盂所在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平均为63.28°。可使用针刀切断肩胛上横韧带以松解肩胛上神经。结论:文章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以提高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 针刀治疗
下载PDF
红外热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宫庆娟 黄乔东 +2 位作者 陈金生 卢振和 陈惠华 《现代医院》 2013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的患者46例和正常人20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面部皮肤的红外热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正常人面部红外热像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为淡红色或浅绿...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的患者46例和正常人20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面部皮肤的红外热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正常人面部红外热像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为淡红色或浅绿色,两侧皮肤温度无明显差异。35例(76.09%)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红外热像表现为患侧面部皮温与对侧相比明显降低,呈蓝色或深蓝色热图,温差为(-1.53±0.28)℃。11例(23.91%)患者的红外热像表现为患侧面部皮温升高,呈红色或深红色热图,与对侧皮肤的温差为(2.18±0.32)℃。结论红外热像能敏感地反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面部的温度变化,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神经卡压
下载PDF
超声声学定量评估大鼠坐骨神经卡压程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宫琳 陈颐 +1 位作者 古汉南 余光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卡压神经回声强度及组织病理的变化规律,寻找其相关性,为神经卡压症超声组织定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不同程度卡压模型两组(A组,n=8;B组,n=8),C组为对照组(n=8),超声测量卡压神经的回声强度值变化,并取...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卡压神经回声强度及组织病理的变化规律,寻找其相关性,为神经卡压症超声组织定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不同程度卡压模型两组(A组,n=8;B组,n=8),C组为对照组(n=8),超声测量卡压神经的回声强度值变化,并取组织行HE染色和砂罗铬花青染色,观察其神经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回声强度值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随卡压程度加重,神经组织逐渐出现较多且严重的形态学改变,髓鞘变性、脱髓鞘、纤维化及轴突碎裂。体视学检查示各组间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卡压程度加重而降低。超声定量分析示各组神经组织声强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且A、B组声强值随导管内径缩小而减小。三组声强值与平均光密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0.881、0.887(P<0.05),与积分光密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864、0.864(P<0.05)。结论回声强度检测可定量评估不同卡压程度的神经组织,为神经卡压症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回声强度 病理 神经卡压 大鼠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损伤原因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振华 王浩人 +4 位作者 吴昆鹏 高强 王永奎 张士强 徐高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方法:观察人肩胛切迹的形态,肩胛上神经和肌肉的关系,同时测量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下孔处的转折角、肩胛上、下孔的横径、肩胛上、下横韧带的长度。结果:肩胛切迹U型58.82%,弧形17.65%,V型19....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方法:观察人肩胛切迹的形态,肩胛上神经和肌肉的关系,同时测量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下孔处的转折角、肩胛上、下孔的横径、肩胛上、下横韧带的长度。结果:肩胛切迹U型58.82%,弧形17.65%,V型19.12%,半封闭型2.94%,全封闭型1.47%;肩胛上神经经过肩胛上孔进入冈上窝,之后经冈盂切迹进入冈下窝,此处有1个51.18°±6.93°的转折角,即肩胛上神经转折角;肩胛上孔由肩胛切迹和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肩胛上孔横径(7.81±3.29)mm,韧带长(12.23±4.89)mm;肩胛下孔是由冈盂切迹和外侧的肩胛下横韧带(冈盂韧带)围成,其横径(8.79±3.96)mm,韧带长(21.26±5.45)mm。同时肩胛上神经主干主要在肌肉和肩胛骨面之间。结论:肩胛上神经自身走行的路径是其损伤的基础,肩关节反复活动对神经的牵拉是损伤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上孔 肩胛下孔 神经卡压 解剖学
下载PDF
Hoffmann法内镜尺神经松解术治疗特发性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润春 伊骏飞 +4 位作者 伊志强 李春伟 段鸿洲 张家湧 李良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Hoffmann法内镜尺神经松解术治疗特发性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器械采用肘管手术套件,采用Hoffm... 目的初步探讨Hoffmann法内镜尺神经松解术治疗特发性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器械采用肘管手术套件,采用Hoffmann法进行手术。术前应用McGowan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类。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采用改良Bishop评分对患者术后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行单纯尺神经减压,2例合并小囊肿压迫者同时行囊肿切除,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肘关节滑膜囊肿、1例为腱鞘囊肿。术后2~5 d出院,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予以重新缝合后愈合良好,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有麻木症状的缓解。随访5~56个月,改良Bishop评分优5例、良5例、中3例、差0例。其中术前McGowan分级1级组术后改良Bishop评分优良率100%(6/6),McGowan分级2级组改良Bishop评分优良率57%(4/7)。术后14~21 d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内镜肘管减压术是微创手术,神经减压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术后短期并发症少、恢复工作快,尤其适用于原发性肘管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尺神经 神经卡压 内镜
原文传递
腰骶部脊神经后支行经特点及骨纤维管道解剖测量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斌 易南 +1 位作者 马虹 杨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从L1至L5椎体依次为24.9±1.2,25.7±1.4,30.2±1.7,32.5±1.3,32.2±1.5mm;所汇成的臀上皮神经分2—3束跨髂嵴入臀,最内侧的入臀点骨纤维管道至后正中线距离为68.4±11.8mm。后内侧支恒定地向后下沿下位椎体横突基部的骨纤维管。臀中皮神经主要由L5-S3的后外侧支组成,经过骶髂长韧带深面的纤维管道,管道内上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2.4±6.2mm;外下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6.8±5.6mm;髂后上棘至骶骨外侧角的距离平均为67.2±9.3mm。结论:腰骶神经后支行经的几个骨纤维管道位置基本恒定。这些骨纤维管道是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在疼痛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 臀中皮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 骨纤维管
下载PDF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被引量:26
15
作者 雷仲民 黄明华 +2 位作者 尹辛成 董福慧 刘凯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1期674-675,共2页
目的 :探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铍针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铍针治疗 7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 ,枕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8例 ,枕小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5例 ,肩胛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2 7例 ,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4例 ,... 目的 :探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铍针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铍针治疗 7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 ,枕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8例 ,枕小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5例 ,肩胛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2 7例 ,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4例 ,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2 4例。其中男 35例 ,女 4 3例 ;年龄 19~ 6 3岁 ,平均 39 8岁。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 :临床痊愈 5 4例 ;显效 16例 ;有效 8例。结论 :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 ,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 ,松解粘连 ,消除瘢痕 ,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铍针 治疗 颈肩部 筋膜 上皮 疼痛 平均 目的 降低
下载PDF
神经松动术的基础及临床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栾烁 凌全寿 +2 位作者 曾妙裳 林安妮 姜迎萍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73-78,共6页
旨在综述归纳神经松动术的理论基础、发展演变及其在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临床康复的应用进展,为后续专业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循证依据。神经松动术是基于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动力学理论,针对神经组织施以特定方向和适当... 旨在综述归纳神经松动术的理论基础、发展演变及其在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临床康复的应用进展,为后续专业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循证依据。神经松动术是基于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动力学理论,针对神经组织施以特定方向和适当力度的牵伸和放松手法治疗。通过改善神经张力、轴浆运输和组织微环境,促进神经组织及其支配结构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临床上,根据手法特点和治疗目的主要分为滑动手法和张力手法,前者指神经相对周围组织较大范围的单向滑动,适用于损伤急性期;后者强调神经内部的张力变化,适用于损伤恢复期及组织粘连等情况。个体化的神经松动术治疗强调神经张力评估,且强调动作时序性。近年来,随着神经松动术临床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拓展,其在周围神经卡压、周围神经损伤和脑卒中康复等方面的循证学依据不断积累。神经松动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包括减轻神经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根刺激症状,从而缓解因机械嵌顿和异常张力造成的疼痛、神经传导异常和功能受限。神经松动术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有助于减轻肿胀、改善组织粘连,且通过刺激本体感觉受体增加神经内部血流,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功能预后。此外,神经松动术有助于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目前神经松动术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至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神经松动术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周围神经组织接受机械负荷刺激的变化,促进肌张力、肌力、重心分布、姿势平衡和其他运动功能障碍改善,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进而促进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的康复。今后,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应针对不同疾病和病理状态下的神经松动术的治疗频率、治疗时间和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卡压 神经松动术 神经张力 滑动手法 张力手法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联合超声检查在肘部尺神经卡压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夏宪军 刘南平 +3 位作者 叶秀芳 孙海峰 杨平 潘宗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肘部尺神经卡压损伤的综合评定价值。方法对32例肘部尺神经卡压患者(患侧为患肢组,健侧为健肢组)及16例正常对照组(32个肢体)进行尺神经神经电生理及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三组神经电生理数据...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肘部尺神经卡压损伤的综合评定价值。方法对32例肘部尺神经卡压患者(患侧为患肢组,健侧为健肢组)及16例正常对照组(32个肢体)进行尺神经神经电生理及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三组神经电生理数据,并将患肢组的肘上-肘下段运动传导速度(MCV)与高频超声测得尺神经的最大横截面积(CSA)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患肢组的肘上-肘下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9.31m.s-1,运动诱发波幅降低,与健肢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超声检查患肢组肘管占位20例,周围组织黏连5例,组织增生4例,部分断裂1例,CSA的平均值为14.6mm×14.6mm;患肢组的肘上-肘下段MCV与CSA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结论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肘部尺神经卡压的有效手段,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定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卡压 肘管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高频超声
下载PDF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与康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永善 孙莉敏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2期1773-1775,共3页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可表现为不同神经在同一部位受卡压,或同一神经在不同部位受卡压,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名称和康复治疗方法。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在制定相应康复治疗对策上也应有能遵循的共同原则。...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可表现为不同神经在同一部位受卡压,或同一神经在不同部位受卡压,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名称和康复治疗方法。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在制定相应康复治疗对策上也应有能遵循的共同原则。作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其概念、病因、临床与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病因 临床类型 康复治疗
下载PDF
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福慧 雷仲民 +3 位作者 杨海韵 孙捷 陈力劣 杨中兴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索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明确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指征。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取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患者278例,分为铍针组和电刺激组。铍针组138例,男68例,女70例;年龄20~60(... 目的:探索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明确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指征。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取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患者278例,分为铍针组和电刺激组。铍针组138例,男68例,女70例;年龄20~60(41.92±10.88)岁;电刺激组140例,男68例,女72例;年龄18~60(41.44±10.47)岁。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疼痛、压痛,以及软组织张力情况,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中止、剔除、脱落病例。治疗后铍针组疼痛评分由8.78±1.52下降为1.33±1.33,电刺激组由8.59±1.76下降为5.20±2.64,且治疗后铍针组疼痛评分低于电刺激组。治疗后铍针组压痛评分由9.12±1.24下降为1.60±1.36,电刺激组由8.79±1.60下降为5.34±2.60,且治疗后铍针组压痛评分低于电刺激组。结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形成明确的痛点、条索、结节时,铍针治疗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针 皮神经卡压 腰痛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民 邵新中 +7 位作者 田德虎 吴金英 李大村 李建峰 刘井达 赵亮 王利民 姜桂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总结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保留尺侧下副动脉在尺神经上的吻合支,行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25例肘管综合征。男19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60岁... 目的总结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保留尺侧下副动脉在尺神经上的吻合支,行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25例肘管综合征。男19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个月~3年,平均6.7个月。发病原因:骨性关节炎23例,肘管内囊肿及尺神经滑脱各1例。术前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可19例,差6例。电生理检查:肘关节周围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m/s。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患者。2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2年半,平均13.9个月。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肘关节周围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m/s。结论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神经卡压 尺侧下副动脉 尺神经前置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