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的培育及Xa30(t)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53
1
作者 金旭炜 王春连 +4 位作者 杨清 江祺祥 樊颖伦 刘古春 赵开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将普通野生稻资源Y238所携有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0(t)导入栽培稻JG30,培育近等基因系,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感病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Y238为供体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培育近等基因系;以JG30/Y... 【目的】将普通野生稻资源Y238所携有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0(t)导入栽培稻JG30,培育近等基因系,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感病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Y238为供体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培育近等基因系;以JG30/Y238的一个BC6F2代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EST、STS等分子标记对Xa30(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成功培育了携有Xa30(t)基因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从343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出4个能揭示抗感多态性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用该4个标记对BC6F2代群体303个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标记均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与Xa30(t)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4cM、11.4cM、4.4cM及2.0cM,且它们位于Xa30(t)基因的同一侧。【结论】通过构建近等基因系及分子标记检测找到4个与Xa30(t)基因连锁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将Xa30(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Xa30(t) 近等基因系 分子标记定位
下载PDF
大豆SSR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段红梅 王文秀 +2 位作者 常汝镇 张孟臣 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研究利用鲁豆4号回交转育的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株系为材料,用IEF-PAGE鉴定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基因,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通过遗传背景回复率相关分析,探索分子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时所需的适宜的标记数和选择方式,期望获得可进... 本研究利用鲁豆4号回交转育的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株系为材料,用IEF-PAGE鉴定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基因,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通过遗传背景回复率相关分析,探索分子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时所需的适宜的标记数和选择方式,期望获得可进一步回交的鲁豆4号脂氧酶缺失株系。研究明确了大豆SSR标记辅助背景选择时适宜标记数目和选择方式,即先用少数标记初筛,选出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材料,再用适宜标记鉴定,随着世代递增,已恢复为轮回亲本的标记位点不再分析,逐代减少选择标记数目。获得了含有脂氧酶缺失基因,遗传背景与鲁豆4号差异较小的株系,可用鲁豆4号进一步回交,从而加速培育鲁豆4号脂氧酶缺失近等基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选择 分子标记 近等基因系 大豆 SSR标记 脂氧酶 回交
下载PDF
籼稻标记性状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3
作者 董凤高 熊振民 +2 位作者 钱前 朱旭东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选用涉及水稻全部12条染色体的、表现简单遗传且易于通过目测识别鉴定的形态标记材料27份,以早籼品种浙辐802为轮回亲本,通过3 ̄4次回交,转育成了一套籼型标记性状近等基因系.该套材料除所带标记性状外,生育期、株高、分... 选用涉及水稻全部12条染色体的、表现简单遗传且易于通过目测识别鉴定的形态标记材料27份,以早籼品种浙辐802为轮回亲本,通过3 ̄4次回交,转育成了一套籼型标记性状近等基因系.该套材料除所带标记性状外,生育期、株高、分蘖力和穗子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标记性状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10
4
作者 陶文静 刘金元 +1 位作者 刘大钧 陈佩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49-650,共2页
以Prins×PI170914/7*PrinsF3分离群体对在Prins与其Pm6近等基因系P1170914/7*Prins之间呈现多态性的RFLP标记进行遗传作图,发现8个多态性标记中有3个(Xbcd135EcORV9kb、Xbcd307EcOR18.8kb、Xbcd266EcORV18kb)与转移到普通小... 以Prins×PI170914/7*PrinsF3分离群体对在Prins与其Pm6近等基因系P1170914/7*Prins之间呈现多态性的RFLP标记进行遗传作图,发现8个多态性标记中有3个(Xbcd135EcORV9kb、Xbcd307EcOR18.8kb、Xbcd266EcORV18kb)与转移到普通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的来源于T.timopheevi的Pm6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用这8个多态性标记对国际公认含Pm6基因的小麦品种和品系进行检测时表明,这些标记中Xbcd135-2BL可有效地跟踪已导入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中的Pm6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抗性 Pm6近等基因系 RFLP标记
下载PDF
早衰和正常小麦近等基因系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宏伟 王淑霞 +3 位作者 李滨 童依平 杨兴洪 李振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2-1648,共7页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低于对照;光饱和点低而光补偿点高,可利用的光强范围较窄,一天之中Pn都比对照低,光合“午休”现象严重;表观量子效率和CO2羧化效率均较对照低;早衰小麦叶片积累了较多的丙二醛,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高。由于叶片功能的衰退,使早衰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低,灌浆持续期短,粒重下降,最终减产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衰 光合速率 近等基因系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筛选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分子标记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晓勇 姚勤 陈克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含有抗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主效基因的家蚕品种NB和高敏感品种306及其近等基因系BC9中,采用500个RAPD随机引物分别在各个品系的DNA混合物中进行扩增以筛选分子标记,获得与家蚕抗NPV病有关的3个分子标记:OPF 072023、OPJ 131300、OPM... 在含有抗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主效基因的家蚕品种NB和高敏感品种306及其近等基因系BC9中,采用500个RAPD随机引物分别在各个品系的DNA混合物中进行扩增以筛选分子标记,获得与家蚕抗NPV病有关的3个分子标记:OPF 072023、OPJ 131300、OPM 161200 其中OPF 072023标记通过各回交代检测,证明获得的标记真实、可靠 又对该分子标记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 通过该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近等基因系 核型多角体 分子标记 逆转位子
下载PDF
携有不同主效白叶枯病抗性单基因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被引量:9
7
作者 章琦 施爱农 +1 位作者 杨文才 王春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_5F_5代。各世代经抗性...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_5F_5代。各世代经抗性测定和株型选择,直至各系的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趋于一致。进行了3个近等基因系与其供体基因的抗性反应型比较、农艺性状考查及抗性遗传分析。通过育种和电泳分析研究应用,证实了这批近等基因系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抗性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应用近等基因系初步定位粳稻孕穗期的耐冷基因 被引量:16
8
作者 申时全 曾亚文 +2 位作者 李绅崇 文国松 普晓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对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5)的BC5F2群体进行了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显示,穗期耐冷性受贡献率较大的基因控制。用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64个SSR标记对十和田、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池(NILP)...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对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5)的BC5F2群体进行了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显示,穗期耐冷性受贡献率较大的基因控制。用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64个SSR标记对十和田、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池(NILP)进行筛选,在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有2个SSR标记的扩增产物在十和田与昆明小白谷、NILP间有多态性。用这2个多态性标记对群体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单向方差分析表明RM31与耐冷基因连锁。再在RM31附近合成12个SSR标记在轮回亲本(RP)、近等基因系(NIL)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只有RM7452有多态性,单向方差分析表明该标记与耐冷基因连锁。耐冷基因与RM7452、RM3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cM和8.0cM,主穗结实率能解释表型变异的10.50%;实粒数能解释表型变异的5.10%。暂将这个耐冷基因定名为Ct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耐冷基因 孕穗期 昆明小白谷 SSR标记 方差分析表 粳稻 应用 分子标记定位 基因连锁 表型变异 穗期耐冷性 多态性标记 遗传研究 耐冷性状 F2群体 低温冷害 基因控制 扩增产物 轮回亲本 遗传距离 染色体 和田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立科 侯宁 +2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根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5,共5页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集中于近等基因系与恢复系之间,而9个近等基因系单株之间及其与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背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近等基因系C3只含一个主效恢复基因D2Rf1,该单株的自交和回交群体可望用于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近等基因系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3个抗水稻纹枯病QTL的聚合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殷跃军 左示敏 +5 位作者 王辉 陈宗祥 马玉银 张亚芳 顾世梁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0-346,共7页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染色体)的一套近等基因系,对各抗性QTL的单个效应及其聚合效应进行了研究。3个抗性QTL单独存在或在聚合状态下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但是,不同抗性QTL之间可能普遍存在一定的负向互作关系。讨论了一致的遗传背景对QTL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同QTL的聚合效应及互作关系对育种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抗性 数量性状座位 基因聚合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杏普 蒋春志 刘洪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 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经济... 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 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地上部生物产量均有负向作用,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1+Rht2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2+Rht3对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有负向作用;以上5种矮秆基因型均有显著的降秆作用,但对旗叶面积、穗长、每穗小穗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半矮秆基因 农艺性状 育种
下载PDF
多效性基因Ghd7调控水稻剑叶面积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谈聪 翁小煜 +2 位作者 鄢文豪 白旭峰 邢永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1-906,共6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唯一能量来源,剑叶是水稻开花后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Ghd7是一个多效性产量基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为了研究Ghd7对水稻剑叶形态的遗传效应,文章利用一个包含190个家系的BC2F2群体对水稻剑叶长度(FLL)、剑叶宽(F...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唯一能量来源,剑叶是水稻开花后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Ghd7是一个多效性产量基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为了研究Ghd7对水稻剑叶形态的遗传效应,文章利用一个包含190个家系的BC2F2群体对水稻剑叶长度(FLL)、剑叶宽(FLW)和剑叶面积(FLA)进行QTL定位分析。在BC2F2群体,FLL、FLW和FLA性状表型值均显示为双峰分布,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比,并均与每穗实粒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在第7染色体上RM3859和C39分子标记间定位到FLL、FLW和FLA的QTL,分别解释变异的73.3%、62.3%和71.8%,均与Ghd7共分离。以珍汕97为轮回亲本,特青和明恢63分别为供体亲本,获得两个Ghd7近等基因系NIL(MH63)和NIL(TQ),FLL、FLW和FLA表型值均比珍汕97显著提高。另外,超表达Ghd7的合江19转基因植株的FLL、FLW和FLA表型值分别比合江19增加了8.9 cm、0.5 cm和17.8 cm2。这些结果表明Ghd7对调控剑叶面积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QTL分析 剑叶长 剑叶宽 转基因单株
下载PDF
家蚕羧酸酯酶基因克隆及差异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贵田 陈克平 +2 位作者 姚勤 王林玲 陈慧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0-937,共8页
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densonucleosis virus,BmDNV)是蚕业生产上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类病毒。用完全抗浓核病中国镇江株(BmDNV-Z)的家蚕品系秋丰、感性品系华八及以华八为轮回亲本回交8代和自交8代构建的近等基因系BC8为材料,采用mRNA... 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densonucleosis virus,BmDNV)是蚕业生产上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类病毒。用完全抗浓核病中国镇江株(BmDNV-Z)的家蚕品系秋丰、感性品系华八及以华八为轮回亲本回交8代和自交8代构建的近等基因系BC8为材料,采用mRNA荧光差显技术首次分离克隆了家蚕羧酸酯酶(B.moricarboxylesterase,BmCarE)基因全长cD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添毒后12h、36h、72h BmCarE在感、抗BmDNV-Z家蚕品系中肠内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添毒后12h不同品系家蚕中肠BmCarE表达差异最大,抗性品系BC8和秋丰分别是感性品系华八的17.714倍和3.602倍,三者彼此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同一品系添毒后12h与添清水后12hBmCarE表达也有较大差异,BC8添毒是BC8添清水的15.08倍,秋丰添毒是秋丰添清水的3.39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华八添毒和添清水的BmCarE表达量均低,二者差异不显著;(3)同一品系添毒后不同时间BmCarE表达也有较大差异,BC8和秋丰添毒后12h BmCarE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各自添毒后36h和72h表达水平,而添毒后36h与72h表达无显著差异;华八添毒后12h、36h和72h,BmCarE表达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羧酸酯酶基因可能与家蚕抗浓核病毒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羧酸酯酶基因 表达差异 近等基因系 RT-PCR
下载PDF
小麦3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凤涛 蔺瑞明 徐世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9-645,共7页
NAC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调控,在植物的发育、生长及对外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应答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的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 NAC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调控,在植物的发育、生长及对外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应答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的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的cDNA文库进行筛选及同源克隆,获得了小麦3个NAC类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转录因子都具有DNA结合结构域,即NAC结构域,且氨基酸序列在该结构域的A、B、C、D和E5个亚区高度保守;同时发现这3个NAC类转录因子都有核定位信号及相关的转录调控功能区域。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中之一的TaNAC1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第Ⅰ组的NAP亚组,TaNAC3属于ATAF1亚组,TaNAC5属于NAM亚组;根据系统进化树和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我们推测小麦转录因子TaNAC1、TaNAC3和TaNAC5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或对生物、非生物胁迫作出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AC转录因子 近等基因系 同源克隆
下载PDF
以丽江新团黑谷为遗传背景的抗稻瘟病基因累加系的选育及其抗性鉴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新展 赵明富 +3 位作者 何月秋 陈大洲 肖叶青 雷财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丽江新团黑谷(LTH)近等基因系为亲本,构建了3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具鉴别能力的菌株进行抗稻瘟病筛选,共获得3组携带2个抗病基因的累加系5个,即:1)F-Kpib-3(Pi-kp/Pi-b),F-Kpib-6(Pi-kp/Pi-b);2)F-Kita2-7(Pi-k/Pi-ta2),F-Kita2-9(Pi... 以丽江新团黑谷(LTH)近等基因系为亲本,构建了3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具鉴别能力的菌株进行抗稻瘟病筛选,共获得3组携带2个抗病基因的累加系5个,即:1)F-Kpib-3(Pi-kp/Pi-b),F-Kpib-6(Pi-kp/Pi-b);2)F-Kita2-7(Pi-k/Pi-ta2),F-Kita2-9(Pi-k/Pit-a2);3)F-Kmita(Pi-km/Pi-ta)。基因组成相同的累加系抗性相同,它们的抗病频率均高于相应的近等单基因系,3组抗病频率分别达100.0%、91.7%和50.0%。这些累加系可用于稻瘟病菌致病型鉴定、田间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监测和作为抗病亲本用于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新团黑谷 近等基因系 累加系 抗瘟性
下载PDF
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抗稻瘟病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付崇允 王玉平 +3 位作者 马玉清 王玲霞 马炳田 李仕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9-804,共6页
利用31个稻瘟病菌株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以不具有主效抗性基因的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的一套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和8个抗性基因组合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基因的抗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IRBLZ-Fu(Pi-z)I、RBLZ5-CA(Pi-z-5)I、R... 利用31个稻瘟病菌株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以不具有主效抗性基因的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的一套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和8个抗性基因组合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基因的抗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IRBLZ-Fu(Pi-z)I、RBLZ5-CA(Pi-z-5)I、RBLZt-T(Pi-z-t)I、RBL9-W(Pi-9(t))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3%、97%、90%和96%,可初步认为Pi-z、Pi-z-5、Pi-z-t、Pi-9(t)为广谱抗性基因;不同抗性基因组合的抗谱均较其亲本宽,主要表现为抗性基因间的互补效应和积加效应,本研究为基因聚合培育广谱持久的抗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近等基因系 主效抗性基因 抗性分析
下载PDF
水稻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玉银 左示敏 +2 位作者 张在金 王如平 陈宗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67-7168,共2页
介绍了多次回交转育、从突变体中分离以及从杂交高世代群体中分离选育等构建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叙述了水稻近等基因系在水稻育种、基因效应、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对水稻近等基因系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多系品种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基于性状和分子标记的高丹草近等基因系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逯晓萍 云锦凤 +3 位作者 米福贵 陈强 张雅慧 薛春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8-473,共6页
【目的】以株高等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从高粱×苏丹草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分离株高、叶片数2个性状及对这2个性状有效应的分子标记的近等基因系,为精确定位性状的QTL及分析QTL的作用提供有用的遗传材料。【方法】利用高粱3... 【目的】以株高等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从高粱×苏丹草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分离株高、叶片数2个性状及对这2个性状有效应的分子标记的近等基因系,为精确定位性状的QTL及分析QTL的作用提供有用的遗传材料。【方法】利用高粱314A×棕壳苏丹草的F2:3遗传作图群体的后代材料建立重组自交系群体F6:7,对株高、叶片数2个性状,采用基于性状和基于分子标记的近等基因系分离法,分别找出差异显著的株系和杂合的株系。将2种方法找出的共同株系再进行SSR标记,剔除杂合株,其余2种纯合子基因型即为该性状的近等基因系(NIL)。【结果】在重组自交系RIL-105和RIL-85家系内分别分离出了株高和叶片数的近等基因系。在重组自交系RIL-127家系内分离出了互作位点umc1714—umc2247的近等基因系。【结论】利用分离得到的这些近等基因系可进一步精确定位性状的QTL位点和分离QTL位点及对互作位点(上位性)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重组自交系 近等基因系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 上位性
下载PDF
家蚕中肠组织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相关蛋白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晓勇 陈克平 +2 位作者 姚勤 李军 蔡克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家蚕中肠上皮是病毒经口侵入遇到的第一个组织。昆虫幼虫抵御杆状病毒的感染,可通过选择性的使感染的中肠上皮细胞发生调亡并在释放病毒粒子进入血淋巴之前使感染的细胞从中肠脱落。为研究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ed... 家蚕中肠上皮是病毒经口侵入遇到的第一个组织。昆虫幼虫抵御杆状病毒的感染,可通过选择性的使感染的中肠上皮细胞发生调亡并在释放病毒粒子进入血淋巴之前使感染的细胞从中肠脱落。为研究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edrovirus,BmNPV)病的机制,通过对BmNPV高度抗性和高度敏感性的家蚕品系杂交和回交构建了近等基因系。本文对家蚕高抗,敏感及近等基因系5龄起蚕中肠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析,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质谱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了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推测这些蛋白可能与家蚕中肠对BmNPV的抗性或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近等基因系 二维电泳 质谱
下载PDF
小麦Rht3基因遗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3 位作者 邹明烈 王苏 王书文 顾铭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具有株高梯度的4个小麦品种及其Rht3近等基因系和由它们配制的4个品种内杂种F_1,在4个品种的遗传背景下,比较Rht3基因在纯合、杂合及高秆等位基因rht3纯合时,小麦植株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除矮化... 利用具有株高梯度的4个小麦品种及其Rht3近等基因系和由它们配制的4个品种内杂种F_1,在4个品种的遗传背景下,比较Rht3基因在纯合、杂合及高秆等位基因rht3纯合时,小麦植株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除矮化株高外,Rht3基因具有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缩短穗颈长度、降低千粒重的遗传效应。4个品种平均,Rht3基因在杂合和纯合时,比rht3纯合时,每穗粒数分别增加21.90%和26.11%;千粒重分别降低14.9%和29.04%;株高分别降低26.69%和45.14%。此外,Rht3基因在矮化株高的同时还缩短胚芽鞘和第一叶长度,并且胚芽鞘和第一叶长度的缩短幅度与株高的矮化幅度呈显著正相关。文章进一步讨论了Rht3基因在杂种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th3基因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