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蒋明康 吴小敏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4,14,共5页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 ,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正确...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 ,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 旅游管理
下载PDF
引入西方蜜蜂对中蜂的危害及生态影响 被引量:116
2
作者 杨冠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1-406,共6页
作者阐述自1896年中国引进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L.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Spinola和喀尼阿兰蜂ApismelliferaCarnicaPollmann以来,使当地的东方蜜蜂ApisceranaF.受到严重危害,其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 作者阐述自1896年中国引进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L.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Spinola和喀尼阿兰蜂ApismelliferaCarnicaPollmann以来,使当地的东方蜜蜂ApisceranaF.受到严重危害,其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使山林植物授粉总量减少,导致植物多样性减少。文中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存本地蜜蜂遗传特性,和采用基因转移等技术,培育具有西方蜜蜂优良生产性能的中蜂新品种,逐步恢复中蜂的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蜜蜂 中蜂 引进 竞争 生态危害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81
3
作者 马建章 程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18-2827,共10页
目前中国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但这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介绍欧美、澳洲学者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监测和管理策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活动主要... 目前中国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但这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介绍欧美、澳洲学者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监测和管理策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活动主要有野生动物观赏、徒步行走、摄影、野外宿营、山地车或雪地车、电动或机动艇游湖、溪涧漂流、环境教育、社区访问等,旅游活动类型、范围、强度、时空分布等是影响对野生动物干扰大小的主要因素。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改变、繁殖力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的改变等)和间接影响(生境破坏、外来种散布和环境污染等)。国外生态旅游对鸟类的影响研究较多,主要集中鸟类的惊飞反应、取食、能量消耗、繁殖等方面;对兽类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生理指标改变、种群数量等方面。我国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收集基础性研究数据和深入探讨一些理论与应用问题,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行为、生理、种群动态、物种多样性、生境质量、游客的时空分布、态度和行为等进行长期监测,而后将其结果应用到野生动物、生境以及游客的管理决策中去。另外,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影响 监测 管理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薛达元 蒋明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即: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与海岸等5个生态系统类型;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同时,还对其分类体系结构、自然保护区范畴以及本标准的可行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类型 分类 标准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5
作者 呼延佼奇 肖静 +1 位作者 于博威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391-6396,共6页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是保护区规划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主要采用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三区"划分模式,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区依据,在总结自然保护区功能...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是保护区规划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主要采用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三区"划分模式,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区依据,在总结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法研究进展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科学划分与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划 分区方法 进展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陆地自然保护区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5
6
作者 赵广华 田瑜 +2 位作者 唐志尧 李俊生 曾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65,共8页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建立了2,640个自然保护区,覆盖了约15%的国土面积,其中包括318个国家级陆地自然保护区,但目前缺乏对中国陆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关系的研究。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分析了中国现有国家级陆...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建立了2,640个自然保护区,覆盖了约15%的国土面积,其中包括318个国家级陆地自然保护区,但目前缺乏对中国陆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关系的研究。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分析了中国现有国家级陆地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格局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国家级陆地自然保护区在县级水平上覆盖不平衡,共有2,150个县级行政区(占总数的91%)的覆盖率小于10%,其中150个(6%)覆盖率<1%,1,726个(73%)无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在高海拔、低温干燥以及植被生产力较低的区域较大,而在低海拔、高温潮湿以及植被生产力较高的区域较低;在人为活动较弱的地区较大,而在人为活动较强的地区较低。中国现有陆地自然保护区大部分设置在人类活动较少的高寒山区或干旱区,而在人类活动强度大的低海拔、高生产力地区保护区覆盖率过低;自然保护区的这种设置模式有利于增加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率,然而在人为活动并不强烈的地区设立保护区的紧迫性也不如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因此,在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已经接近15%的背景下,新增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方案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3
7
作者 贺昭和 秦卫华 +2 位作者 王智 徐网谷 蒋明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256,共4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建议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 被引量:50
8
作者 陈雅涵 唐志尧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4-674,共11页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这些保护区...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这些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包括保护的植被类型、野生保护物种以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45.7万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4%);在我国47种自然植被类型中,有21种植被类型的被保护面积比例低于10%,说明这些类型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应用Dobson筛除算法对216个保护区中的保护物种进行筛除分析,发现仅西双版纳、武夷山、长白山、高黎贡山、祁连山5个保护区即包含了381个保护物种(约占总数783种的50%);前21个保护区可包含占总数75%的保护物种(590种)。根据不同方案划分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地区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地,如新疆北部、四川与长江以南地区,因此,我国的保护区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热点地区
下载PDF
中国典型自然保护区生境状况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8
9
作者 祝萍 黄麟 +1 位作者 肖桐 王军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中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40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本文以典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遥感反演、模型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地覆被时空数据集,分析2000-2015年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 中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40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本文以典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遥感反演、模型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地覆被时空数据集,分析2000-2015年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状况时空变化及人类扰动的影响,进而评估自然保护区在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5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从36.3%提高到37.1%,各类型自然保护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森林类保护区年增速0.11%,草原草甸类0.84%,内陆湿地类0.21%,荒漠生态类0.09%,野生动物类和野生植物类则分别为0.11%和0.08%。草原草甸类、内陆湿地类、荒漠生态类、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植被NPP年增速分别为2.06 g·m^(-2)、1.23 g·m^(-2)、0.28 g·m^(-2)、0.4 g·m^(-2),而森林类和野生植物类则分别以3.45 g·m^(-2)和2.35 g·m^(-2)的年速率减少。近15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扰动呈现微弱变化,除青藏高原区和南亚热带湿润区内保护区人类扰动略微下降以外,其他区域均有所增强,特别是北亚热带和温带湿润区,其保护区人类扰动由4.70%明显增至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植被覆盖度 NPP 人类扰动 中国
原文传递
国际湿地保护策略及模式 被引量:25
10
作者 汪达 汪明娜 汪丹 《湿地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保护。根据国外湿地保护的经验教训,热带雨林的保护,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模式,提出因地制宜的适合本国国情的保护措施和保护策略,以及制定有关的、系...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保护。根据国外湿地保护的经验教训,热带雨林的保护,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模式,提出因地制宜的适合本国国情的保护措施和保护策略,以及制定有关的、系统性的法律、法规,以便操作掌握。探讨了我国湿地的现状,为保护湿地,挽救生态环境危机的紧迫而有效的措施和制定有关政策、规划;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原则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湿地公约 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技术体系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晓曼 李静 +2 位作者 刘玉平 刘慧明 闻瑞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5-3142,共8页
基于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集目标、内容、指标、流程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为了验证方法体系的可靠性,以河南董寨... 基于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集目标、内容、指标、流程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为了验证方法体系的可靠性,以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有工矿用地、旅游用地、采石场、农业用地、居民点、其他人工设施和道路7种人类活动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60%,以农业用地为主,占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9.41%.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实验区人类活动总面积5554.9hm^2、总数量231处,分别占人类活动总面积和总数量的68.65%和58.93%.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00697,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不利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 天地一体化 监管 评价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方案研究——基于“虚拟地”计算方法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蕾 苏杨 崔国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7,共14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补给谁"和"补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生态补偿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传统的通过计量保护区正外部性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量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违背经济学原理,二是与管理体制不符且法理...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补给谁"和"补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生态补偿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传统的通过计量保护区正外部性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量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违背经济学原理,二是与管理体制不符且法理不足。据此,并考虑到中国相当数量的保护区"没有保护好"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论文认为应通过控制保护区社区的负外部性来达成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通过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保护区社区的经济产出与土地面积单调正相关,因此在没有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保护区的划建会使周边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解决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干扰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发展替代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出。以此认识为基础,文章提出了"虚拟地"概念并发展了定量方法来确定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最低标准,采用武夷山保护区的数据进行了这一方法的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标准 “虚拟地”方法 保护区社区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魏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扩大在客观上推动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利用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分析了保护区旅游发展现状,并对10年来自然保护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 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扩大在客观上推动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利用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分析了保护区旅游发展现状,并对10年来自然保护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分类检索,将研究内容分为4个方面,即旅游资源方面研究、客源市场方面研究、旅游开发影响研究及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管理等。并对此进行了研究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义明 李典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40,共9页
本文回顾了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防止物种绝灭和生物多样性消失。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的设计原则未涉及到物种绝灭的中心问题———种群生存力,所以该理论对保护实践贡献较小。种群生存力... 本文回顾了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防止物种绝灭和生物多样性消失。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的设计原则未涉及到物种绝灭的中心问题———种群生存力,所以该理论对保护实践贡献较小。种群生存力分析和最小可存活种群的理论及模型用于物种绝灭问题的研究,同时关键种的生存力用于确定生态系统的生存力,因而该理论和模型成为自然保护区设计的理论基础。保护评估方法已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选择和检验中。走廊辩论取代了SLOSS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岛屿 生物地理学 设计 方法
下载PDF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评估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则瑾 郭焱培 +1 位作者 贺金生 唐志尧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2-577,共6页
广阔的地域和多样的地形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长时间的人类活动也导致我国有不少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特别是一些极度濒危、随时有灭绝危险、生境要求独特、生态幅狭窄或基因易流失的物种需要重点保护。近期国家出台了《全国... 广阔的地域和多样的地形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长时间的人类活动也导致我国有不少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特别是一些极度濒危、随时有灭绝危险、生境要求独特、生态幅狭窄或基因易流失的物种需要重点保护。近期国家出台了《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其中包含了首批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植物名单。本研究中,我们整理了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高精度分布图,探讨其分布格局并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网络评估其保护现状。研究发现,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方是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岛西南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区的平均覆盖率为21.5%,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覆盖率为10.9%。有35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占总数的29%)未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有17种(14%)未受任何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我们建议在云南和海南省针对极小种群建立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格局 物种丰富度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原文传递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勇 竺杏月 张智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类型进行阐述,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状况,介绍了对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理...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类型进行阐述,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状况,介绍了对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综合述评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限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晓妮 王忠贤 李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396-399,共4页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施,缓解了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管理目标冲突、法律法规约束、体制弊端、经费不足、缺乏激励等问题,限制了共管的实施范围及可持续性。通过构...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施,缓解了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管理目标冲突、法律法规约束、体制弊端、经费不足、缺乏激励等问题,限制了共管的实施范围及可持续性。通过构建科学的共管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生态教育等措施,突破共管的制约因素,促进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激励机制 生态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试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丁娟 张光生 焦华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具有互动效应,利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在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生态旅游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强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全方位的管理系统.
关键词 中国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管理
下载PDF
论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和深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8,共5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保护的观点正在迅速发展,所以,对保护区的理解也在深化.保护区建立的目的除了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核心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效益的维护,还与广泛的社会发展进程相...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保护的观点正在迅速发展,所以,对保护区的理解也在深化.保护区建立的目的除了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核心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效益的维护,还与广泛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而且对作为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伙伴———文化资源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对保护区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类型和监控类型的划分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保护区的巨大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管理类型 监控类型 有效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4
20
作者 谢志红 徐永新 《湖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 ,选取保护区机构能力 (A)、长期管理工作 (B)、资金筹措 (C)及当地社区参与(D) 4个方面的标准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的 12项评分指标 ,对全省 62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逐项评分 ,根据得分高低 ,将管理效果...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 ,选取保护区机构能力 (A)、长期管理工作 (B)、资金筹措 (C)及当地社区参与(D) 4个方面的标准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的 12项评分指标 ,对全省 62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逐项评分 ,根据得分高低 ,将管理效果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等 4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自然保护区 管理有效性评价 管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