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38
1
作者 马俊毅 席隆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0,共12页
文章提出“族格”的概念,认为族格是自然赋予的,即天赋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人格”是“族格”的哲学基础,族格是人的群体的抽象人格,在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完整的“人格”的实现离不开“族格”的保障。... 文章提出“族格”的概念,认为族格是自然赋予的,即天赋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人格”是“族格”的哲学基础,族格是人的群体的抽象人格,在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完整的“人格”的实现离不开“族格”的保障。“族格”包括民族政治权利的平等和文化上的多元。文章以从自然法权推导出的族格理论揭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理论等的哲学渊源,阐释了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族格”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构建国家、民族之间和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格 集体人格 民族平等 民族自决 民族自治
原文传递
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郑大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73,124-125,共13页
晚年孙中山(1919年后)的"中华民族"观有一个演变的过程:1919年到1922年,他的"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就实质而言,这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民族观;1923年到他病逝,他的"... 晚年孙中山(1919年后)的"中华民族"观有一个演变的过程:1919年到1922年,他的"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就实质而言,这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民族观;1923年到他病逝,他的"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既承认"中华民族"是中国的"国族",但同时又不否认境内各民族的存在,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的融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和蒋介石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其他民族只能称之为宗族;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孙中山 “中华民族”观 民族平等 民族自决
原文传递
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政治限制及其含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钱雪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共10页
民族自决在20世纪的实践塑造了当代世界政治的图景。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视角:(1)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民族自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从法学角度,论证民族自决权利的主体客体、权利内容、与其他权... 民族自决在20世纪的实践塑造了当代世界政治的图景。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视角:(1)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民族自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从法学角度,论证民族自决权利的主体客体、权利内容、与其他权利(如主权、人权)的关系等。本文主要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考察民族自决从观念到政治原则及其实践的过程,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民族自决并不是绝对无限制的权利和政治原则,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国际政治对民族自决权的限制理解为对自由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实体性 民族自决原则 国际政治 民族自决权 政治原则
原文传递
论国家利益与国际法的关系演变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志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48,156-157,共16页
国家利益与国际法的关系有一个变迁过程,这种变迁过程和国际法的"道德进化"以及国际法变成真正的"国家合意之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古代与近代国际法往往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或者说它们... 国家利益与国际法的关系有一个变迁过程,这种变迁过程和国际法的"道德进化"以及国际法变成真正的"国家合意之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古代与近代国际法往往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或者说它们只是规范了很低标准的道德,其中一些甚至还属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一度得到早期国际法的支持。而这种性质的国际法在工具意义上就成为强国掠夺弱国的工具,有利于大国、强国的利益扩张,却和弱小国家的国家利益存在很大的冲突。当《联合国宪章》将主权平等原则确定下来并得到各国遵守之后,国际法才真正变成"国家之间合意之法"。这时,对大国来说,国际法主要还是它们之间利益均衡下的结果,有利于稳定它们主导的国际结构体系以及秩序体系;对小国来说,国际法变成保护其"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主要工具。此时的国家利益与当代国际法体系,或整体上的国际法的关系,变成一种新的共生共长、相互依赖的关系。当然,这不排除某些具体的国际法律制度或规则与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同一国家不同部分的国家利益、同一国家不同时间阶段的国家利益、甚至同一国家同一部分同一时间段的国家利益的不同层次,发生冲突或者存在不协调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国际法 关系演变 民族自决权 大国关系
原文传递
乌克兰危机的民族政治解读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军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4期27-38,155-156,共12页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q...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下载PDF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政治形式的历史选择 被引量:7
6
作者 盖世金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中关于"民族自决"的政治主张,防止一些人的对它的误读,从而廓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
关键词 民族自决 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 民族问题 政治制度
下载PDF
浅论美国外交传统中的非殖民化思想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建党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7-33,共7页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殖民主义 美国 外交传统 国家利益 门罗主义 反殖民主义
下载PDF
论中共二大提出“民族自决”的历史原因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彬 谢忠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8,共8页
本文认为,中共二大提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自决主张,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当时国际与国内、主观和客观诸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历史合力”。
关键词 中共二大 民族政策 民族自决 联邦制
原文传递
走向民族区域自治--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变迁历史新探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怀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40,共8页
对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变迁历史的全面考察是客观认识与评价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之现实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知识基础。作为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纲领的一部分,中共的民族政策始终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逻辑而不... 对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变迁历史的全面考察是客观认识与评价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之现实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知识基础。作为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纲领的一部分,中共的民族政策始终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逻辑而不断被重新定义,期间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从初期的机械模仿苏联到逐渐立足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提出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漫长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民族自决 民族区域自治
下载PDF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与民族自决权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61,共4页
冷战后涌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为其理论依据 ,提出“民族自决权至上论”。这一思潮的泛滥 ,使世界上许多不明事理的人们难辨是非 ,使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遭到曲解 ,进而使一国主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严重威胁... 冷战后涌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为其理论依据 ,提出“民族自决权至上论”。这一思潮的泛滥 ,使世界上许多不明事理的人们难辨是非 ,使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遭到曲解 ,进而使一国主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与世界的安宁。文章从现实的角度对民族分离主义作出理性分析 ,从国际法角度对民族自决权进行法理阐释 ,澄清两者的关系 ,力图寻找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权至上论 民族-国家一体论
下载PDF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38-41,共4页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结合我国民族问题实践 ,从起初追随苏联的民族自决政策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关键词 民族自决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政治稳定
下载PDF
民族自决权:历史、现实及困境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祥福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2-4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席卷全球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对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民族主义浪潮中,“民族自决权”是一个十分彰显的口号。然而,民族自决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席卷全球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对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民族主义浪潮中,“民族自决权”是一个十分彰显的口号。然而,民族自决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与界定,模糊性、争议性极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族自决权的内涵、演化及困境等作一些必要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权 国家主权 人权 反殖民主义斗争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台湾“民族自决”论评述——以《新东方》《新亚细亚》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忠纯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7,共15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国人对台湾的关注逐步升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建于30年代初的《新东方》《新亚细亚》两份刊物。它们在“东方革命”与“新亚细亚主义”的口号下,...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国人对台湾的关注逐步升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建于30年代初的《新东方》《新亚细亚》两份刊物。它们在“东方革命”与“新亚细亚主义”的口号下,刊发了不少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章,其内容包括回溯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揭露日人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评析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思考大陆人民应如何回应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国人对台湾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观点。这一时期国内知识界依据“民族自决”的理论,将台湾视为反帝反殖民斗争的同道,公开提出团结“台湾民族”抵抗日本殖民统治。“民族自决”的反帝反殖民理论在抗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其对“台湾民族革命”“两步走”的解释,揭示了所谓“台湾独立”只是相对日本殖民者而言,其最终目的仍是回归祖国。而“台湾民族”的提法同样源自“民族自决”理论,有其特定的时代与政治意义。“民族自决”论深化了国人对台湾的关切,连接了两岸的抗日革命运动,更为之后的光复台湾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 “弱小民族” “台湾民族” “雾社事件”
下载PDF
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原则: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的解释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颖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民族自决权在推动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及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运动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虽然它已发展成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但从国际法律文件和国际法院的实践来看,其适用和行使有严格限制。民族自决权的行使不能破坏国家政治... 民族自决权在推动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及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运动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虽然它已发展成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但从国际法律文件和国际法院的实践来看,其适用和行使有严格限制。民族自决权的行使不能破坏国家政治统一和领土完整,且主要适用于联合国托管下的非自治领土和处于殖民统治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此外,是否允许既存国家的一部分从该国脱离,各国分歧很大。因此,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原则还很不成熟,不应成为一国国内的少数人群体脱离本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民族自决权 人权 少数人权利
下载PDF
李大钊“民族自决”思想的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大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0,共8页
五四时期有两种民族自决思想,一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一是列宁的,这两种民族自决的内容和思想来源都存在着不同。目前学术界没有对这两种民族自决思想进行区分。李大钊先接受的是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他讲的民族自决... 五四时期有两种民族自决思想,一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一是列宁的,这两种民族自决的内容和思想来源都存在着不同。目前学术界没有对这两种民族自决思想进行区分。李大钊先接受的是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他讲的民族自决才是列宁的民族自决。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对于帝国主义的自决,二是俄国内部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对于大俄罗斯民族的自决。这两种"民族自决"传入中国后,转变成被压迫的中华民族对于帝国主义的自决和中华民族内部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对于汉民族的自决。1921后李大钊所主张的"民族自决"也包括这两种自决,但第二种自决,即中华民族内部少数民族对于汉族的自决,则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现有的研究成果没有对李大钊的这两种"民族自决"思想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威尔逊 列宁 民族自决
下载PDF
确保民族自决的新中国工业化(1949—1973)
16
作者 梁泳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3年“四三方案”的提出,我国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一直是确保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即从做好经济建设、提高国防能力、完成战略腹地产业备份等多个方面入手,保障国家安全、确保民族独立。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3年“四三方案”的提出,我国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一直是确保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即从做好经济建设、提高国防能力、完成战略腹地产业备份等多个方面入手,保障国家安全、确保民族独立。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事件来实现的:第一,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确立国家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奠定基础。第二,做好经济建设,以发展来保安全、保自决,包括确定中国推进工业化是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通过以“156项工程”为代表的项目建设、借助技术引进来快速奠定工业体系基础,促进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基础工业快速发展等。第三,“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产业的突破,一方面从国防实力上真正确保了民族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国防尖端产业的引领,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体系的建设。第四,三线建设这个巨大的社会经济工程,一方面通过战略大后方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面对战争威胁的博弈力量,加大了对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地区工业布局推动了区域协调,推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以上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制度、物质、国际环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 社会主义改造 重工业 两弹一星 三线建设
下载PDF
民族与边疆:国共两党和苏联关于边疆民族问题的分歧与博弈(1917—1928)
17
作者 伊纪民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26,M0006,M0007,共20页
20世纪20年代,为维护苏联地缘利益,助力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致力于国共两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力图将革命推向边疆的民族主义政党——国民党,对边疆地区民族属性的认识较为淡薄,故无意接受苏联民族理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是以汉族为核... 20世纪20年代,为维护苏联地缘利益,助力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致力于国共两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力图将革命推向边疆的民族主义政党——国民党,对边疆地区民族属性的认识较为淡薄,故无意接受苏联民族理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是以汉族为核心的“大中华民族”对帝国主义自决的政治主张。国民党致力于建立基于少数民族同化于汉族基础上的“大中华民族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属性更为敏感。无产阶级政党之民族主义,既主张中华民族(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对帝国主义自决,又主张汉族工农与少数民族“劳苦群众”对汉族军阀与少数民族上层势力自决。中共主张建立以无产者为主导的独立、统一的平民国家。国共两党在民族主义上各执一端,既反映了两党关于国家统一路径与国家形态的不同认知,又呈现出两党对重塑“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共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苏联 民族自决 边疆
原文传递
“港独”思潮的演化趋势与法理应对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理万 《港澳研究》 2017年第1期13-25,93-94,共15页
近年来极少数"港独"分子正在积极建构其理论体系,试图从法理上证成"港独"的合理性。"港独"理论呈现三种演变趋势,即从民主回归到民族自决、从香港城邦到革新保港、从文化本土到政治本土。"港独"... 近年来极少数"港独"分子正在积极建构其理论体系,试图从法理上证成"港独"的合理性。"港独"理论呈现三种演变趋势,即从民主回归到民族自决、从香港城邦到革新保港、从文化本土到政治本土。"港独"分子试图曲解国际条约中有关"民族自决权"的条款,为"港独"寻求国际法基础和国外势力支持。事实上,由于香港居民无法构成独立民族,并且香港也并非联合国认可的殖民地或非自治领土,因而"民族自决权"无法适用于香港特区。反击"法理港独"需要遵循法治的方式,判定"港独"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宪法在特区的实施、总结基本法解释的原则和技术、落实中央权力在香港常态化运行等方式,增强香港居民的国家认同意识,树立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从根本上遏制"港独"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独 民族自决 国家认同 本土意识 分离主义 一国两制
下载PDF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遥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民族自决理论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关于民族自决权的争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尽管今天某些人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但我们并不需要对这一话题讳莫如深,而应以科学... 民族自决理论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关于民族自决权的争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尽管今天某些人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但我们并不需要对这一话题讳莫如深,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揭示其内涵和适用条件,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实质,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提倡民族自决到建国之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将有力地驳斥民族分裂势力对民族自决原则的种种歪曲和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分离主义
下载PDF
纳“台湾革命”入“国民革命”:“民族自决”论与20世纪20年代后两岸革命者的台湾革命认知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忠纯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84,6-7,共21页
1920年前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革命者开始探索两岸合作抗日,争取民族独立之路,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时,戴季陶等人公开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两岸革命知识分子在"民族自决"论的启发下致力于将大陆炽热的国民革命与台湾新... 1920年前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革命者开始探索两岸合作抗日,争取民族独立之路,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时,戴季陶等人公开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两岸革命知识分子在"民族自决"论的启发下致力于将大陆炽热的国民革命与台湾新兴的反日民族运动结合起来。"台湾革命"被纳入"国民革命"之中,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呼吁全面动员台湾民众,实现"台湾革命化",并投身祖国的"国民革命"运动,一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最终收回台湾,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这一努力虽因国共分裂而落空,但"民族自决"的反帝反殖民理论仍然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抗战期间,台湾革命明确为"独立与光复"相统一,即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伟大事业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 台湾革命 国民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