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的辐射合成及其药物控释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华 庄银凤 +2 位作者 朱仲祺 宋伟强 赵惠东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辐射法制得N -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共聚水凝胶 .调节单体配比获得不同的温敏性和耐盐性 .药物释放结果表明 ,此凝胶对难溶药物乙酰水杨酸具有增溶缓释作用 .
关键词 异丙基丙烯酰胺 烯基吡咯烷酮 水凝胶 温敏性 药物释放 辐射合成 乙酰水扬酸
下载PDF
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蔡立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实验发现,不添加交联剂的情况下,共聚产物即可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水凝胶;随NV...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实验发现,不添加交联剂的情况下,共聚产物即可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水凝胶;随NVP含量的增大,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度也增大;少量甲基丙烯酸酯的加入,可较小幅度地降低共聚物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度;TG分析表明,NVP与HEMA二元共聚物水凝胶中的自由水容易脱水,而添加甲基丙烯酸酯可增强水凝胶的抗脱水性能,以甲基丙烯酸乙酯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引发剂 BPO n-乙烯基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角膜接触镜 水凝胶 接触镜材料
下载PDF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OF N-VINYLPYRROLIDONE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1 位作者 廖列文 康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3-445,共3页
关键词 n-vinylpyrrolidone CATALYST SYnTHESIS
下载PDF
NVP的交联聚合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化工科技》 CAS 2001年第5期1-3,共3页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PVPP)是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的交联聚合物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啤酒澄清剂。笔者研究了采用交联剂与NVP交联共聚法 ,在溶液中合成PVPP。实验发现 ,采用某些无机盐的水溶液为溶剂、以AIBN(偶氮二异丁氰 )为引发剂 ,在...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PVPP)是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的交联聚合物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啤酒澄清剂。笔者研究了采用交联剂与NVP交联共聚法 ,在溶液中合成PVPP。实验发现 ,采用某些无机盐的水溶液为溶剂、以AIBN(偶氮二异丁氰 )为引发剂 ,在氮气保护下反应 ,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吸水能力的PVP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澄清剂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乙烯基吡咯烷酮 交联共聚 合成 nVP PVPP
下载PDF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健 石淑先 +3 位作者 夏宇正 刘幸欣 焦书科 李效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黏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乳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蔡立彬 刘正堂 +2 位作者 崔英德 黎新明 韩慧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9-402,共4页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以及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以及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研究了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折光度为1.51,透光率达99%以上;有机硅的引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NVP含量的增加使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角膜接触镜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
下载PDF
H_2ODMSO混合溶剂对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崔传生 蔡华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得到高性能的聚丙烯腈原丝,采用H2O DMSO(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工艺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探讨了H2O DMSO混合溶剂对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了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  为得到高性能的聚丙烯腈原丝,采用H2O DMSO(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工艺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探讨了H2O DMSO混合溶剂对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了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并对共聚物进行了GPC元素分析、IR分析。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DMSO含量的增多,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分子量降低且分布变宽,聚合物立构规整性变差;利用Kelen Tudos法测定出单体竞聚率:rAN=0.656±0.015,rNVP=2.11±0.18。在H2O DMSO=80 20(质量比),t=60℃条件下可得到适合纺丝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O 混合溶剂 丙烯腈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共聚反应 影响 聚丙烯腈 二甲基亚砜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煜 陆铭 +1 位作者 唐奕 谭惠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7-1141,共5页
在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丙烯酸钠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链上接枝共聚,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CMCTS-g-(PAANa-co-PVP))高吸水性树脂。红外... 在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丙烯酸钠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链上接枝共聚,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CMCTS-g-(PAANa-co-PVP))高吸水性树脂。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了接枝共聚的发生。通过考察反应条件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具有最高吸水性能树脂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树脂的吸水倍率可达1320g/g以上,吸盐水倍率可达180g/g以上。采用TG法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丙烯酸钠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共聚 高吸水性树脂
下载PDF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H_2O/DMSO混合溶剂中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崔传生 蔡华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在反应温度为60℃时,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C0.651±0.123NVP   ,求得聚合反应...  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在反应温度为60℃时,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C0.651±0.123NVP   ,求得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并讨论了AN   C1.17±0.14AIBN    C1.59±0.35添加剂对苯二酚和二氧杂环己烷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混合溶剂 共聚反应动力学 二甲基亚砜 碳纤维 前驱体
下载PDF
NVP-HEMA-EMA三元共聚制备水凝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建维 康正 +2 位作者 崔亦华 易国斌 崔英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采用NVP -HEMA -EMA三元共聚制备水凝胶 ,探讨了引发剂与EM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 :引发剂BPO加入量为单体总量的 0 .1 %(w) ,m(NVP +HEMA)∶m(EMA)为 9.2∶0 .8,在 80℃温度下反应 2... 采用NVP -HEMA -EMA三元共聚制备水凝胶 ,探讨了引发剂与EM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 :引发剂BPO加入量为单体总量的 0 .1 %(w) ,m(NVP +HEMA)∶m(EMA)为 9.2∶0 .8,在 80℃温度下反应 2 4h。TG等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水凝胶比NVP -HEMA二元共聚水凝胶的机械强度提高了 92 .7% ,而平衡含水量仅降低 5 .9% ,水凝胶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降低了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甲基丙烯酸β-羟乙基 乙烯基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乙酯 水凝胶 性能 制备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HEMA/NVP/MBA三元聚合物交联微球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莹 高保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7-480,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三元共聚微球(HEMA/NVP/MBA);考察了分散剂种类与用量、搅拌速度、油水两相比例、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成球性能及...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三元共聚微球(HEMA/NVP/MBA);考察了分散剂种类与用量、搅拌速度、油水两相比例、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成球性能及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球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并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良好、粒径在100~250μm范围内可控的HEMA/NVP/MBA三元交联微球。适宜的分散剂为Span-60,搅拌速度须〉200r/min、油水两相比V(石蜡):V(水相)〉2:1。在以上条件下,改变分散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可得到不同粒径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反相悬浮聚合 微球
下载PDF
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自由基溶液聚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1 位作者 廖列文 康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7-371,共5页
考察了溶剂、单体浓度、引发剂等因素对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苯、95%乙醇、蒸馏水为对象 ,重点考察了溶剂极性、单体与溶剂混合液黏度对NVP聚合反应速率、链增长速率常数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 .并... 考察了溶剂、单体浓度、引发剂等因素对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苯、95%乙醇、蒸馏水为对象 ,重点考察了溶剂极性、单体与溶剂混合液黏度对NVP聚合反应速率、链增长速率常数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NVP与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溶剂中的交联反应特性 ,发现某些无机盐水溶液有利于NVP的交联聚合反应 ,并用“笼蔽效应”作了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吡咯烷酮 自由基聚合 溶剂 PVP
下载PDF
聚-L-乳酸辐射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朝荣 王静霞 +3 位作者 陈竹平 汪秀英 黄成 陈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了聚-L-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 pyrrolidone,NVP)接枝共聚物(Poly(L-lactide)-g-poly(N-vinyl pyrrolidone),PLLA-g-PVP)。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了聚-L-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 pyrrolidone,NVP)接枝共聚物(Poly(L-lactide)-g-poly(N-vinyl pyrrolidone),PLLA-g-PVP)。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接枝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剂量为5kGy时,接枝率可达14.9%;NVP链段C=O吸收峰出现在1660~1671cm-1,随吸收剂量的增加移向高波数;在1HNMR中PLLA链段甲基和次甲基峰面积比大于3∶1,说明接枝反应可能发生在PLLA次甲基碳上;PLLA的结晶焓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焓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辐照 聚-L-乳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
下载PDF
NVP共聚物水凝胶中吸附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亦华 崔英德 +2 位作者 郭建维 赵伟 易国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共聚制备了两种水凝胶材料,并采用重量法和热失重法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组成水凝胶对其吸附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疏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使水凝胶的交联度加大...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共聚制备了两种水凝胶材料,并采用重量法和热失重法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组成水凝胶对其吸附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疏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使水凝胶的交联度加大,改变了水凝胶的结构,水凝胶的吸水性及吸水速率下降,而保水性提高,即脱水速率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丁酯 水凝胶
下载PDF
AM-SSS-NVP三元共聚耐高温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静 李瑞海 荆帅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62,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耐高温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P(AM-SSS-NVP)]水凝... 以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耐高温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P(AM-SSS-NVP)]水凝胶。研究了交联剂含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对P(AM-SSSNVP)水凝胶吸水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在去离子水、盐溶液和不同pH中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苯乙烯磺酸钠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丙烯酰胺共聚,可提高聚丙烯酰胺吸水树脂的耐温性;在一价盐中吸水性大小排序为:Li+=Na+=K+;在二价盐中吸水性大小排序为:Mg2+>Ca2+>Ba2+;pH=7时P(AM-SSS-NVP)水凝胶的吸水性最好。通过傅里叶变换的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目标产物的生成;通过对产物进行热失重(TGA)分析,对改性后水凝胶的耐温性得到很大提高进行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丙烯酰胺 对苯乙烯磺酸钠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水凝胶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单体的合成工艺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思青 储博钊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20年第2期77-82,共6页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由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适当的条件下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精细化学品。介绍了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几种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对PVP在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饮料、纺织印染、涂料颜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由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适当的条件下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精细化学品。介绍了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几种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对PVP在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饮料、纺织印染、涂料颜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乙烯吡咯烷酮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研究聚苯乙烯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海燕 魏彦林 +1 位作者 赵宝明 陈亚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5-1370,共6页
用O2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PS)进行预处理,再用Ar等离子体引发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其表面接枝聚合.通过接触角(CA)及表面自由能(SE)分析,探讨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对PS表面自由能的影响,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 用O2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PS)进行预处理,再用Ar等离子体引发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其表面接枝聚合.通过接触角(CA)及表面自由能(SE)分析,探讨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对PS表面自由能的影响,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动态接触角(DCA)分析,比较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和接枝聚合前后PS的表面组成及表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能成功地将NVP接枝聚合于PS表面,接枝聚合后的PS表面由于极性高分子链和粗糙度的增加,亲水性增强,水滴易在其表面铺展.由于接枝聚合后PS表面的高分子链在水中发生重构,使后退角降低幅度较大,接触角滞后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n-乙烯基吡咯烷酮 等离子体 表面自由能 接触角滞后
下载PDF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的S-萘普生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娟娟 王新龙 许兴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以S-萘普生为模板,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按照摩尔比1/4/10、1/4/20和1/4/30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UV和Chem3D Pro软件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半经验量化PM3方法计算... 以S-萘普生为模板,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按照摩尔比1/4/10、1/4/20和1/4/30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UV和Chem3D Pro软件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半经验量化PM3方法计算得到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为-20.97 kJ/mol.探讨了交联度对MIP吸附性能和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0~4mmol/L浓度范围内,MIP对S-萘普生的结合量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交联度为88%的印迹聚合物P3对S-萘普生和阿司匹林的分离因子为2.70,交联度为83%的聚合物P2的分离因子为2.60,交联度为71%的聚合物P1的分离因子为1.44,即高交联度MIP的识别能力优于低交联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S-萘普生 印迹聚合物 合成方法 稳定性 非甾体消炎药 交联度
下载PDF
NVP与丙烯酸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郭建维 《广州化工》 CAS 2000年第4期157-158,153,共3页
初步探讨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丙烯酸共聚的条件,合成了具有粘接能力的NVP/丙烯酸共聚物。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 共聚 引发剂 溶剂 nVP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共辐射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鹏 侯铮迟 陆晓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对聚偏氟乙烯(PVDF)、PVP、各种比例的PVDF/PVP共混物,以及通过共辐射接枝得到的多种接枝率的PVDF-g-PVP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与称重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利用红外光谱可以较好地得到样品中PVP含量的定量结果。研究发现,... 对聚偏氟乙烯(PVDF)、PVP、各种比例的PVDF/PVP共混物,以及通过共辐射接枝得到的多种接枝率的PVDF-g-PVP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与称重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利用红外光谱可以较好地得到样品中PVP含量的定量结果。研究发现,在共辐照条件下,吸收剂量低于26kGy的辐照对PVDF的红外光谱基本无影响。与PVP含量相等的其混物相比,接枝共聚物中PVP特有的C=O吸收峰的强度明显较低,说明不能简单地通过共混方法,通过红外光谱与PVP含量的定量关系,推断PVDF-g-PVP接枝共聚物中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辐射接枝 聚偏氟乙烯 n-乙烯基吡咯烷酮 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