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鳍鳠的消化能力与营养价值 被引量:33
1
作者 向枭 叶元土 +3 位作者 周兴华 林仕梅 罗莉 王友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消化道指数,其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531±0.006、0.014±0.006、0.017±0.003、0.0084±0.0029和0.070±0.011。体重与体长的回归...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消化道指数,其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531±0.006、0.014±0.006、0.017±0.003、0.0084±0.0029和0.070±0.011。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Y=0.1238X2.8388(r=0.9949,P<0.01);大鳍鳠的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消化液的pH值分别为:3.0~3.8、6.6~7.4、7.2~8.2、7.2~7.9,且消化道各部分具有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蛋白酶的活性为中肠>前肠>肝胰脏>后肠>胃;而淀粉酶的活性则为前肠>后肠>中肠>肝胰脏>胃;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62.09±3.8%和68.28±4.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33±1.7和21.87±2.9;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76%,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总氨基酸量的29.70%。综合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鳍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鱯 消化能力 营养价值 消化道指数 比肠长 比胃重 比肠重 比肝胰脏重 比内脏重
下载PDF
白甲鱼、大鳍鳠和斑鳜肾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钟明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6-80,共5页
白甲鱼、大鳍鳠和斑鳜肾的比较组织学研究钟明超(中山大学,广州510275)关键词肾,组织学,白甲鱼,大鳍 ,斑鳜COMPARATIVEANDHISTOLOGICALSTUDIESONTHEKIDNEYSOFVARIC... 白甲鱼、大鳍鳠和斑鳜肾的比较组织学研究钟明超(中山大学,广州510275)关键词肾,组织学,白甲鱼,大鳍 ,斑鳜COMPARATIVEANDHISTOLOGICALSTUDIESONTHEKIDNEYSOFVARICORHINUSSINUS,M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白甲鱼 大鳍HU 斑鳜
下载PDF
大鳍鳠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德寿 罗泉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9,共10页
据外观和组织学特征将大鳍鳠卵巢分六个发育时期,由卵巢和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规律证实它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7月,产后退回Ⅲ期越冬。雄鱼精巢栉状,尾区无生精能力。非生殖季节,精巢切片上也普遍具有精子细胞和精子。脂肪积累... 据外观和组织学特征将大鳍鳠卵巢分六个发育时期,由卵巢和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规律证实它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7月,产后退回Ⅲ期越冬。雄鱼精巢栉状,尾区无生精能力。非生殖季节,精巢切片上也普遍具有精子细胞和精子。脂肪积累和消耗明显与性周期有关。雌雄性比为0.93:1,生殖群体中剩余群体约占70%,其中4、5龄鱼占全群的一半。性成熟最小型:雄鱼2龄,体长14.5 厘米,雌鱼3龄,体长 17.8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繁殖 生物学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嘉陵江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罗毅平 袁伦强 +1 位作者 曹振东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研究了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季节变化及种间差异 ,旨在为探讨三峡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对两种鱼所产生的生理生态学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春、夏、秋和冬 4个季节在嘉陵江水土镇以下... 研究了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季节变化及种间差异 ,旨在为探讨三峡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对两种鱼所产生的生理生态学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春、夏、秋和冬 4个季节在嘉陵江水土镇以下江段共采集大鳍 111尾 ,瓦氏黄颡鱼 12 4尾。测定了这两种鱼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和血清总蛋白浓度等 6项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 ,两种鱼的多项血液学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季节间差异 ,血液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不是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繁殖期两种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降低。两种鱼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存在种间差异 ,瓦氏黄颡鱼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高于大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鱼 瓦氏黄颡鱼 浓度 季节 节间 繁殖期 血红蛋白含量 血液学指标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嘉陵江大鳍鳠的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德寿 罗泉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7-165,199-200,共9页
1986年5月至1987年12月,在嘉陵江水系采集大鳍鳠标本926尾,鉴定了826尾鱼的年龄,用比较对照法证明了所鉴定年龄的有效性。分析了渔获物的年龄组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了棘切片“半径”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式,优选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 1986年5月至1987年12月,在嘉陵江水系采集大鳍鳠标本926尾,鉴定了826尾鱼的年龄,用比较对照法证明了所鉴定年龄的有效性。分析了渔获物的年龄组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了棘切片“半径”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式,优选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生长推算。根据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了各龄理论体长、体重值、生长指标和年增积量。讨论了大鳍鳠年轮形成的原因和与年轮形成有关的物质基础,并肯定了用鳍棘脱钙切片的方法研究小型(鱼危)类的年龄和生长是可靠易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大鳍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德寿 林浩然 H.J.Th.谷斯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用非洲鲶鱼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科鱼类样品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用这种方法和鲤鱼促性腺激素β亚基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鳍同一批血清样品结果也相当吻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或多巴胺的D2受体拮抗剂地... 用非洲鲶鱼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科鱼类样品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用这种方法和鲤鱼促性腺激素β亚基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鳍同一批血清样品结果也相当吻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或多巴胺的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后,定时取样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证明大鳍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同时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多巴胺的双重调节。但是,多巴胺只能抑制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而不能直接抑制基础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这与非洲鲶鱼相似而与金鱼和鲤鱼等鲤科鱼类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科鱼类 大鳍HU 促性腺激素 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载PDF
大鳍鳠鱼体能量密度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昊星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 10 0尾 ,其中冬季 (12月 )、春季 (3月 )、繁殖前 (6月 )、繁殖后 (8月 )、秋季 (10月 )雌雄各 10尾。测定了这 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 10 0尾 ,其中冬季 (12月 )、春季 (3月 )、繁殖前 (6月 )、繁殖后 (8月 )、秋季 (10月 )雌雄各 10尾。测定了这 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鱼体各生化成分含量 ,能量密度的性别间差异在各个季度均不显著。在雌性群体中 ,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16 2 3% ) ,脂肪含量 (5 84 % ) ,干物质含量 (2 6 6 7% )和能量密度 (6 14kJ/g)显著高于其余各样本的相应指标。春季样本中鱼体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 (2 39% ,4 5 5kJ/g)。在雄性群体中 ,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 (16 34% )与能量密度 (5 85kJ/g)最高 ;春季样本中脂肪含量 (1 31% )、干物质含量 (2 2 4 9% )、能量密度 (4 16kJ/g)最低。各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通过协方差分析 ,将雌性群体中冬季、春季、秋季以及繁殖后样本共 4个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公共回归方程作为以干物质含量 (D)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非繁殖期能量密度 (E)的预测模型 :E =- 5 5 73+0 4 37D ;将繁殖前雌性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繁殖期的能量密度的预测模型 :E =- 0 6 0 5 +0 2 5 0D ;将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 鱼类能量学 能量密度 生化组成 预测模型 鲇鱼
下载PDF
大鳍鳠成鱼静止代谢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娟 谢小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7-931,共5页
于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在27 5℃水温下测定了24尾采集于嘉陵江的大鳍成鱼(体质量范围为52 5~149 6g)的静止代谢率,其中雄鱼11尾,平均体质量(93 8±7 8)g;性腺发育到Ⅱ和Ⅲ期的雌鱼8尾,平均体质量(80 2±7... 于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在27 5℃水温下测定了24尾采集于嘉陵江的大鳍成鱼(体质量范围为52 5~149 6g)的静止代谢率,其中雄鱼11尾,平均体质量(93 8±7 8)g;性腺发育到Ⅱ和Ⅲ期的雌鱼8尾,平均体质量(80 2±7 8)g;性腺发育到Ⅳ期雌鱼5尾,平均体质量(115 6±6 6)g.大鳍静止代谢率与性腺成熟系数相关不显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相关关系为:M=e4 71m0 80.根据该方程的体质量指数(0 80),以实验鱼的平均体质量为标准体质量对各实验鱼的代谢率进行调整,得到雄鱼和Ⅱ,Ⅲ期雌鱼及Ⅳ期雌鱼的标准体质量代谢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74 5±9 9),(182 7±9 7),(191 4±9 6)mg kg h.性腺发育到Ⅳ期雌鱼的标准体质量代谢率高于发育到Ⅱ和Ⅲ期雌鱼的标准体质量代谢率,但统计检验表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 05),雌雄鱼间静止代谢率差异也不显著(P>0 05).还对影响大鳍成鱼静止代谢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成鱼 繁殖期 体质量 静止代谢率 标准体质量代谢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鳍鳠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耀光 王德寿 罗泉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经人工催青、干法授精获得大鳍鱯的受精卵.其平均卵径2.65mm×3.00mm,吸水膨胀后达3.5—3.8mm,弱粘性.囊胚期才出现卵黄体的波状滚动;感觉器宫发生较早,尾芽分离时第一对须原基出现;出膜前6h左右已见体色素和眼色素;出膜仔鱼细长,全... 经人工催青、干法授精获得大鳍鱯的受精卵.其平均卵径2.65mm×3.00mm,吸水膨胀后达3.5—3.8mm,弱粘性.囊胚期才出现卵黄体的波状滚动;感觉器宫发生较早,尾芽分离时第一对须原基出现;出膜前6h左右已见体色素和眼色素;出膜仔鱼细长,全长7.0—8.0mm.水温26.5—31.5℃的条件下,从受精至孵出仔鱼历时50h57min.本文除记述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外形变化、生理特性和表现行为外,还同长吻鮠、南方鲶、鲶、胡子鲶的胚胎发育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形目 大鳍HU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大鳍鳠脑垂体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德寿 林浩然 张为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大鳍脑垂体匀浆和血清样品的稀释曲线与鲤生长激素(cGH)标准曲线的平行性,采用鲤生长激素的标准品和抗血清(RAG)测定了周年中几个不同时期大鳍脑垂体和血清样品的生长激素(GH)含量,发现脑垂体和血清中的GH含... 根据大鳍脑垂体匀浆和血清样品的稀释曲线与鲤生长激素(cGH)标准曲线的平行性,采用鲤生长激素的标准品和抗血清(RAG)测定了周年中几个不同时期大鳍脑垂体和血清样品的生长激素(GH)含量,发现脑垂体和血清中的GH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脑垂体的GH含量分别在3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个峰。4~7月的繁殖期和11~1月的越冬期间,脑垂体的GH含量很低,而且波动不大。受水温和光周期的影响,大鳍血清GH水平表现为从冬季(11~1月)到春季(2~4月)逐渐上升,夏季急剧升高,到夏末(7月底)达到最高,一直持续到秋季。大鳍血清GH含量的变化与生殖周期密切相关,最低的GH含量出现在性腺静止期,其次为性腺发育期,再次为性腺成熟期,在产卵期急剧升高,最高为性腺退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脑垂体 血清 生长激素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长江大鳍鱯的人工繁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德国 周剑光 +2 位作者 吴国犀 王志玲 刘乐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6-30,共5页
本文对长江大鳍亲鱼的池塘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1992年~1994年期间,采用池塘混养技术,将长江野生大鳍引入池塘进行驯化和培育,连续2年获得成熟亲鱼并进行人工繁殖。在池塘环境中,大鳍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 本文对长江大鳍亲鱼的池塘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1992年~1994年期间,采用池塘混养技术,将长江野生大鳍引入池塘进行驯化和培育,连续2年获得成熟亲鱼并进行人工繁殖。在池塘环境中,大鳍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818%和706%,雄亲鱼分别为100%和935%。采用多种催产药物混合注射的催产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催产率。大鳍人工繁殖适宜的催产剂量是雌鱼每g体重注射LRH-A03~05μg、DOM003~005mg和HCG5~10IU,雄鱼减半或同量。水温24~26℃时,催产效应时间为12~13h。受精卵在水温27~29℃时需53~55h孵化出膜。大鳍人工繁殖受精率不高与其雄鱼精巢特殊的组织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亲鱼 池塘培育 人工繁殖
下载PDF
短期饥饿对大鳍鱯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珊 姜海波 姚俊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鱯 饥饿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南方鲶、大鳍鳠鳔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祥平 王德寿 田怀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0-343,共4页
有关硬骨鱼类鳔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孟庆闻、李婉端,1984;孟庆闻等,1987;郑文彪等,1988;秉志,1983;Harder,1975;Whitehead和Blaxter,1989],而鳔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较少,仅见王瑞霞[1982]和Berra与David[1989]描述了青鱼及Le... 有关硬骨鱼类鳔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孟庆闻、李婉端,1984;孟庆闻等,1987;郑文彪等,1988;秉志,1983;Harder,1975;Whitehead和Blaxter,1989],而鳔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较少,仅见王瑞霞[1982]和Berra与David[1989]描述了青鱼及Lepidogalaxias samlamandroides的鳔原基来源。作者选择鲶形目两个不同科的代表种,鲂科的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鲿科的大鳍鳠Mystus maeropterus(Bleeker)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两种鱼鳔的原基来源、衍化,并比较了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组织学 大鳍HU 南方鲶
下载PDF
赤水河大鳍鳠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金明 张富铁 +1 位作者 刘飞 王剑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31,共6页
以胸鳍棘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自赤水河中游的511尾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7月为新年轮形成的高峰期;样本由1-7龄组成,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分别占全部样本数的... 以胸鳍棘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自赤水河中游的511尾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7月为新年轮形成的高峰期;样本由1-7龄组成,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分别占全部样本数的38.9%和31.3%;体长(L)和体重(W)呈幂指数关系(W=6×10-5L2.638,R=0.937);体长与胸鳍半径(r)呈线性关系(L=200r-49.2,R=0.971);体长生长方程为:Lt=714.5(1-e-0.06935(t+1.2399)),体重生长方程为:Wt=2027.6(1-e-0.06935(t+1.2399))2.638;拐点年龄为12.7龄,相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443.7mm和576.8 g。赤水河大鳍鳠群体的生长速度比嘉陵江群体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 年龄 生长 赤水河
下载PDF
诱导大鳍鱯和长吻鮠排卵过程中血清GTH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德寿 林浩然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繁殖期从嘉陵江收集性成熟的大鳍■ 和长吻 野生亲鱼,用Linpe方法(即LHRH-A加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或传统的LHRH—A加脑垂体的方法进行催产,定时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催产过程中血清GTH水平的变化... 繁殖期从嘉陵江收集性成熟的大鳍■ 和长吻 野生亲鱼,用Linpe方法(即LHRH-A加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或传统的LHRH—A加脑垂体的方法进行催产,定时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催产过程中血清GTH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证实鲇形目鱼类GTH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多巴胺的双重调节;排卵和产卵也是以血清GTH的急剧升高为先导的,而最终能否排卵还有赖于血清GTH峰是否超过“排卵阈值”。尽管催产后的大鳍 和长吻 雄鱼血清GTH水平也有一个高峰出现,但血清GTH水平升高幅度都大大低于雌鱼,这种现象在硬骨鱼类可能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长吻WEI 诱导排卵 血清GTH水平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地欧酮诱导大鳍■和长吻■排卵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德寿 林浩然 +4 位作者 蒲德永 张耀光 张其忠 何学福 蒋国福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1-196,共6页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Mystus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Mystus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平显著升高,但仅产生较低的排卵率;而当DOM与LHRH-A结合注射却显著增强LHRH-A促进血清GTH水平升高的作用,并诱导出较高的排卵率。对性成熟的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Gunther野生鱼,使用LHRH-A+DOM作2次注射诱导排卵的效果也与注射LHRH-A加脑垂体这一传统诱导排卵方法相似。Linpe方法(LHRH-A+DOM,作1次或2次注射)避免了采集、保存脑垂体不便给生产带来的麻烦,在科鱼类的人工繁殖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长吻WEI 诱导排卵 地欧酮 LHRH-A
下载PDF
黄颡鱼和大鳍鱯肌肉及鱼卵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代鸣 姚俊杰 +2 位作者 侯俊利 姜海波 何登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2-285,共4页
采用GC测定了黄颡鱼和大鳍鱯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两种鱼的肌肉和鱼卵中含有22种脂肪酸。在黄颡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4.90%;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1.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74%。在黄颡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26.76%,单... 采用GC测定了黄颡鱼和大鳍鱯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两种鱼的肌肉和鱼卵中含有22种脂肪酸。在黄颡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4.90%;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1.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74%。在黄颡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26.76%,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9.5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3.73%。从大鳍鱯来看,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26.97%,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8.8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23%;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30.7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4.0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5.17%。研究揭示了黄颡鱼和大鳍鱯的肌肉脂质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理想的食品。两种鱼的鱼卵还含有较高的花生四烯酸(C20:4n-6,ARA)、廿碳五烯酸(C20:5n-3,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比例,鱼卵的食用、加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大鳍鲢 肌肉 鱼卵 脂肪酸
下载PDF
温度和孵化方式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受精卵 温度 孵化方式
下载PDF
大鳍鱯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刚 戴大临 +2 位作者 黄林 陈永 蒋国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 大鳍鱯 初级卵母细胞 超微结构 名贵经济鱼类
下载PDF
大鳍鳠IL-1β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莹莹 张其中 +3 位作者 李春涛 陈霞 朱成科 李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物,通过开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为了丰富鱼类该基因的研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首次从鲇形目鱼类大鳍鳠中获得IL-1β基因cDNA的全序列。大鳍鳠IL-1β基...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物,通过开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为了丰富鱼类该基因的研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首次从鲇形目鱼类大鳍鳠中获得IL-1β基因cDNA的全序列。大鳍鳠IL-1β基因cDNA全长1 194 bp,包括3'非编码区域(UTR)为224 bp,5'UTR为8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8 bp,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3.843 43 ku,等电点为5.00。与斑点叉尾等其他8种脊椎动物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鳍鳠IL-1β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相似性最高,为79.0%,与原鸡的相似性最低,为22.0%。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IL-1β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半定量PCR显示,大鳍鳠IL-1β基因在肌肉、脑、脾脏、头肾、体肾、胃、皮肤、肝脏及肠等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经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大鳍鳠IL-1β基因在头肾和脾脏的转录表达显示,1 d后该基因在头肾与脾脏中的表达量都达到最大,15 d后恢复到刺激前的水平。研究显示,大鳍鳠IL-1β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 白细胞介素1Β 基因 克隆 组织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