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皮瓣联合肌瓣修复老年患者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的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卫国 李德平 +4 位作者 邢培朋 徐林刚 石凡超 温冰 牛希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穿支皮瓣联合肌瓣修复老年患者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坐骨结节Ⅳ期压疮老年患者,创面面积5cm×3cm~12cm×7cm,窦道深度6~22cm。入院后,急诊或择期行创面清创术,... 目的探讨运用穿支皮瓣联合肌瓣修复老年患者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坐骨结节Ⅳ期压疮老年患者,创面面积5cm×3cm~12cm×7cm,窦道深度6~22cm。入院后,急诊或择期行创面清创术,术后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股二头肌长头肌肌瓣修复4例,臀下动脉穿支皮瓣+半膜肌肌瓣修复3例,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瓣修复1例,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臀大肌肌瓣修复1例,该例患者术中见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远端约6cm×4cm发绀,遂保留皮瓣近端,将皮瓣远端发绀部分修薄为中厚皮覆盖于肌瓣,余8例患者术中组织瓣均无异常。皮瓣切取面积为7cm×5cm~14cm×12cm,肌瓣切取面积为11cm×4cm~24cm×6cm,供瓣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移植组织瓣和皮片均存活良好。随访8~35周,所有患者术区外形和质地良好,未见局部溃破或压疮复发。结论穿支皮瓣+肌瓣是修复老年患者坐骨结节Ⅳ期压疮和减少压疮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压力性溃疡 外科皮瓣 肌瓣 坐骨结节
原文传递
手内在肌的血供与肌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2
作者 楼新法 梅劲 +1 位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研究手内在肌的血供为肌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解剖并观测手内各动脉的起始部位,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2)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解剖取下各... 目的:研究手内在肌的血供为肌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解剖并观测手内各动脉的起始部位,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2)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解剖取下各手内在肌,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对X线影像进行分析处理,观测营养动脉在肌内的分布、分型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等。结果:18块手内在肌共有(58.0±5.9)支动脉供血,平均(3.0±1.0)支,平均外径及其供血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0.8±0.2)mm,(2.2±0.4)cm,(1.0±0.2)cm。结论:(1)手内在肌的血运丰富,其起、止点处的血管网亦丰富,具备切取肌瓣或肌骨(膜)瓣的解剖学基础。(2)其中有9块肌肉的主供血动脉之管径较粗大且恒定,易于解剖与取瓣,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解剖学 血管造影术 手内在肌 肌瓣
下载PDF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功林 丁法明 +2 位作者 郭翱 陈克明 郑良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90-192,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血管蒂用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覆盖。结果除1例术后皮瓣远端发生小的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外,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个月至3.6年(平均2.9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后,患者仅存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移植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肌瓣 桥式移植 胸背动脉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 被引量:3
4
作者 GAO Ju WANG You-li LU Shu-qiang CAI Ai-bing YANG Zhi-fu HAN Zhi-yi LI Jiu-jiang WEN Yu-ming GENG Feng-yong WANG Wen-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0期2803-2806,共4页
Background Median sternotom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usually performed procedure in cardiac oper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bilateral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flaps (BPMMF) for managem... Background Median sternotom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usually performed procedure in cardiac oper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bilateral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flaps (BPMMF) for management of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Methods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twel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BPMMF transposition for management of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09. Procedure consisted of rigorous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tissues, dead space obliteration using the BPMMF, and placement of drainage tubes connected to a negative pressures generator for adequate drainage.Results No patients died of drainage, and all 12 patients had viable BPMMF when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t 1 week post discharge, 2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ternal infection but recovered following local debridement and medication. No patients showed infection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over 10 months.Conclusions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 may be effectively managed through rigorous debridement of infected soft tissues, resection of the damaged stermal segment, transposition of the BPMMF to fill the damaged sternum resulting from debridement, and adequat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n sternotomy sternal osteomyelitis mediastinal infection muscle flaps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功林 师富贵 +7 位作者 王行高 冯致举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世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胫前相邻双创面用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带蒂转移术治疗的1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21~45岁);软组... 目的分析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胫前相邻双创面用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带蒂转移术治疗的1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21~45岁);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2.0 cm×2.5 cm^4.5 cm×4.0 cm。术中,将腓肠肌内侧头分成一蒂两瓣,修复胫前相邻两创面,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小的伤口裂开,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年(2.0~4.5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适用于胫前相邻小创面的修复,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腓肠肌 创面 肌瓣
原文传递
背阔肌节段肌瓣一期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6
作者 沈俊 许扬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2-365,I0008,共5页
目的为联合应用背阔肌两块节段肌瓣一期动力矫正晚期面瘫表情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共40侧背阔肌标本,醋酸乙酯血管灌注2具新鲜成人尸体共3侧背阔肌标本,观察肌外、肌内神经血管的分布特点。... 目的为联合应用背阔肌两块节段肌瓣一期动力矫正晚期面瘫表情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共40侧背阔肌标本,醋酸乙酯血管灌注2具新鲜成人尸体共3侧背阔肌标本,观察肌外、肌内神经血管的分布特点。结果①92.5%的胸背神经分为内、外侧支;7.5%的胸背神经分为内、中、外侧支。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分又点的坐标为(7.94±1.23)cm、(3.71±1.68)cm,在该交角的中线区域,神经血管的数量相对较少。②背阔肌外侧肌瓣可以分为3~5个亚单位,内侧肌瓣可以分为2~4个亚单位。③肌内神经血管分支排列关系(由内向外),内侧节段100%为NVAV(神经、静脉、动脉、静脉),外侧节段85.0%为VAVN,其余15.0%为NVAV。④在神经蒂分支点外侧切断,第三段内侧肌瓣神经蒂平均达16cm,第三或四段外侧肌瓣神经蒂平均达12cm。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背阔肌双节段肌瓣移植可一期跨面修复晚期面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肌瓣 移植 面瘫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游离前锯肌肌瓣桥式移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7
作者 张功林 曹永成 +3 位作者 陈克明 赵来绪 杨军林 薛钦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前锯肌肌瓣桥式移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前锯肌肌瓣桥式移植修复5例小腿软组织缺损。制备肌瓣及肩胛下旋肩胛血管,使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肌瓣和血管蒂用... 目的总结游离前锯肌肌瓣桥式移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前锯肌肌瓣桥式移植修复5例小腿软组织缺损。制备肌瓣及肩胛下旋肩胛血管,使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肌瓣和血管蒂用中厚网状游离皮片覆盖。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随访8个月至4年,未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多普勒检查,胫后动脉通畅。结论本方法适合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对于仅有1条主要动脉保留者,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 肌瓣 移植
下载PDF
手内在肌肌瓣的解剖基础和骨间背侧肌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宋祖会 宋铁山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弄清供应手内在肌的血管,区分手内在肌的主要血管蒂,为这些肌肉作为肌瓣或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探讨利用手内在肌作为肌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通过股动脉对20具新鲜尸体进行灌注。解剖手内在肌,仔细观察和... 目的:弄清供应手内在肌的血管,区分手内在肌的主要血管蒂,为这些肌肉作为肌瓣或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探讨利用手内在肌作为肌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通过股动脉对20具新鲜尸体进行灌注。解剖手内在肌,仔细观察和计数每一块手内在肌的血管蒂的数目、类型、血管大小及分布区域。结果:手内在肌的血管主要来自手掌侧动脉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直径大小范围为0.6~1.4mm。骨间背动脉的血管沿着骨间背侧肌的尺侧和桡侧走行。骨间背侧肌肌瓣成功地在5例临床病人中应用。结论:手内在肌的解剖学研究为设计皮瓣及原位皮瓣转移打下基础。基于本实验研究表明,手内在肌可作为近侧或远侧肌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内在肌 血管解剖 血管造影术 肌瓣 手外科
原文传递
1种治疗气管切开后疤痕下陷的新方法
9
作者 张功林 师富贵 胡军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8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气管切开后疤痕下陷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治疗气管切开拔管后疤痕下陷患者13例,其中男7例(53.8%),女6例(46.2%),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4岁。将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从冠状面纵向劈开前侧半,保留后侧一半仍与胸骨相...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气管切开后疤痕下陷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治疗气管切开拔管后疤痕下陷患者13例,其中男7例(53.8%),女6例(46.2%),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4岁。将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从冠状面纵向劈开前侧半,保留后侧一半仍与胸骨相连。两肌瓣重叠缝合在颈前正中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5~25月)。颈部活动功能和双侧胸锁乳突肌功能正常。局部疤痕下陷和疤痕与气管发生粘连以及吞咽时疼痛症状全部消失。外形恢复较满意。结论该项技术能安全的应用于治疗气管切开后疤痕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疤痕 肌瓣
原文传递
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9例分析
10
作者 杜成刚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带蒂肌瓣修补术和带蒂大网膜修补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效抗感染治疗,营养不良患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其中6例采用肋间肌... 目的探讨带蒂肌瓣修补术和带蒂大网膜修补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效抗感染治疗,营养不良患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其中6例采用肋间肌瓣修补,3例采用带蒂大网膜修补。结果 8例患者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1例采用带蒂肌瓣修补术患者术后瘘口闭合不良,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带蒂肌瓣修补术和带蒂大网膜修补术能就近取材、应用范围较广,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带蒂肌瓣 带蒂大网膜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张功林 师富贵 +7 位作者 王行高 冯致举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6例患者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术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胫骨...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6例患者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术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范围为(12.0 cm×11.0 cm)^(16.5 cm×14.0 cm)。双肌瓣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后,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肌瓣全部成活,肌瓣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发生受区小的植皮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5年,骨折愈合牢固。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修复胫骨近端较大的骨外露创面,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肠肌 比目鱼肌 创面 肌瓣
原文传递
预防性肌瓣在小腿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丁超 李储松 张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肌瓣在治疗小腿Ⅱ、Ⅲ度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一期彻底清创,选择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固定骨折,应用各种不同肌瓣覆盖骨折断端及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5例,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1~... 目的探讨预防性肌瓣在治疗小腿Ⅱ、Ⅲ度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一期彻底清创,选择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固定骨折,应用各种不同肌瓣覆盖骨折断端及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5例,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1~3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预防性肌瓣一期应用对小腿Ⅱ、Ⅲ度开放性骨折及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瓣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底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贵孝 彭玉平 +2 位作者 原林 钟世镇 任文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深筋膜肌瓣 颅底缺损 颅脑损伤 解剖学
下载PDF
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发友 王允武 +7 位作者 彭伟 徐炜 章小毅 沈亚军 吴宜龙 郑久德 高攀 张书贤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可行性与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该科在腹腔镜下应用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中、下段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3例临床资料。男1例,女2例,2例有输尿管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可行性与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该科在腹腔镜下应用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中、下段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3例临床资料。男1例,女2例,2例有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输尿管镜手术史,1例有输尿管结石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史。术前泌尿系B超、CT、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侧肾脏重度积水,输尿管中、上段重度扩张,中、下段严重狭窄。结果 3例患者手术顺利,成形后的膀胱肌瓣管平均长度约9.6 cm,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平均住院时间10 d,术后8周顺利拔除双J管,拔管时输尿管镜检查吻合口通畅,能顺利通过8.5 F输尿管镜,无感染及尿漏发生。术后随访3~18个月,泌尿系彩超提示3例患者上尿路积水显著减轻,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输尿管通畅,输尿管与肌瓣管连接处无狭窄,血肌酐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长段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术者需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腹腔镜 膀胱肌瓣
下载PDF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清 刘舒娅 任佩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学观察,了解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进一步发育的情况。 方法 对出生后1~20天小鼠的视网膜进行光镜检查,同时对出生后1~3天小鼠视网膜进行放射自显影检查。 结果 新生小鼠(小于3天)视... 目的 通过对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学观察,了解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进一步发育的情况。 方法 对出生后1~20天小鼠的视网膜进行光镜检查,同时对出生后1~3天小鼠视网膜进行放射自显影检查。 结果 新生小鼠(小于3天)视网膜组织只有色素上皮细胞层、神经母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随着日龄的增加,视网膜逐渐发育分化,至20 天时视网膜组织才发育完善。 结论 20天前新生小鼠的视网膜是一种发育不完善的组织,可考虑用作移植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生长 发育 新生小鼠 组织细胞学
原文传递
运用胸锁乳突肌瓣防止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和面部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萌 曹蜀炜 刘建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研究腮腺手术中运用胸锁乳突肌瓣防止味觉出汗综合征和面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将8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胸锁乳突肌瓣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6、9、12个月进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客观测试和面部畸形的主观测试,并对其结果进... 目的:研究腮腺手术中运用胸锁乳突肌瓣防止味觉出汗综合征和面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将8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胸锁乳突肌瓣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6、9、12个月进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客观测试和面部畸形的主观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胸锁乳突肌瓣组的测试结果均优于常规切除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手术中运用胸锁乳突肌瓣填塞术腔可以有效防止味觉出汗综合征和面部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胸锁乳突肌瓣 味觉出汗综合征 面部轮廓畸形
原文传递
腹腔镜治疗宫颈癌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震 胡可义 +5 位作者 张成静 薛松 朱海涛 陈仁富 陈家存 孙晓磊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及腹腔镜膀胱肌瓣管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宫颈癌手术及放疗所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及腹腔镜膀胱肌瓣管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宫颈癌手术及放疗所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5例在外院或我院试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失败的输尿管阴道瘘患者,15例患者均行CT尿路成像、膀胱镜等检查确诊,其中13例行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另2例因输尿管下段粘连较重无法分离而改行腹腔镜膀胱肌瓣管输尿管成形术,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成功,无一例改开放或失败,平均手术时间146(95~208)min,出血量110(60~180)ml,术后3个月拔出双J管,随访3~12个月,均未出现漏尿、进展性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成功率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但需要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及丰富的解剖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阴道瘘 腹腔镜 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 膀胱肌瓣管
原文传递
Autologous sclera-muscle flaps technique in evisceration with hydroxyapatite implantat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Ying Zhu Hong Zhang +3 位作者 Yin-Wei Song Jing-Min Guo Xiao-Lan Xu Jun-Mi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4期714-718,共5页
·AIM: To provide superior cosmetic resul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unlike traditional evisceration coupled with implant insertion technique and its modifications,we have developed a novel and simple technique f... ·AIM: To provide superior cosmetic resul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unlike traditional evisceration coupled with implant insertion technique and its modifications,we have developed a novel and simple technique for anophthalmic patients.·METHODS: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scleral-muscle flaps procedure in evisceration with the placement of hydroxyapatite implant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exposure, infection, chemosis, conjunctival inclusion cysts, granulomas. Meanwhile, implant motility was indirectly measu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twenty-eight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Eighteen were men(64.29%) and ten were women(35.71%). Ages ranged from 18 to 65y(mean age, 32 years old). Mean follow-up was 12.32mo(range, 9-16mo). All patients received a hydroxyapatite implan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implant was 19.29 ±1.36 mm(range, 18-22 mm). Mino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 patients, and a major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in 1 patient. Mean motility were 11.04 ±1.45 mm horizontally(range, 7-14 mm) and 8.57 ±1.50 mm vertically(range, 5-12 mm).·CONCLUSION: The sclera-muscle flaps technique in evisceration with hydroxyapatite implantation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that eases the surgical procedure, enables a proper size hydroxyapatite implantation, distinctively 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provides superior surgery results, especially the motility of the im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a-muscle flaps hydroxyapatite implantation EVISCERATION
下载PDF
背阔肌肌瓣在电烧伤后肩周肌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万福 徐婧 +5 位作者 胡晓龙 韩飞 佟琳 李少珲 向胜涛 官浩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在电烧伤后肩周肌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在电烧伤后肩周肌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肌缺损6例、三角肌缺损3例、肱三头肌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 cm×4 cm~19 cm×12 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背阔肌肌瓣行肩周肌力重建,背阔肌肌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肌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肌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例患者肩周肌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肌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肌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肌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肌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肩周 肌力重建 背阔肌肌瓣
原文传递
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兆祥 郭树忠 +1 位作者 孙锡金 夏文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患者共7例,其中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质外露4例,胫... 目的:探讨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患者共7例,其中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质外露4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腓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结果:术后除1例植皮部分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外,其余移植肌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外形及功能良好,患者均较满意。结论: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和顺应性好,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且供区损伤小,只取部分腹直肌,保留了腹直肌的大部分功能,是修复下肢骨或钢板外露,尤其是伴骨髓炎或感染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腹直肌肌瓣 皮片移植 骨外露 钢板外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