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1
作者 裘春宁 童文娟 +2 位作者 吴盛海 陈岳明 余道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85-386,418,共3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并了解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首先优化TaqM an探针多重荧光PCR的反应体系,然后采用该法检测杭州地区15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并用测序方法进行确认...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并了解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首先优化TaqM an探针多重荧光PCR的反应体系,然后采用该法检测杭州地区15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并用测序方法进行确认。结果:B基因型65例(43.3%),C基因型53例(35.3%),B+C混合型24例(16%),未分型8例(5.3%)。结论: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以B、C型为主,B、C混合型感染比例较其他地区高,TaqM an探针多重荧光PCR简单经济,可以应用于大规模HBV基因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TAQMAN探针 多重荧光pcr
原文传递
多重荧光PCR鉴别羊肉掺假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冬燕 韦梅霞 +2 位作者 杨永存 李浩 邓平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55-562,共8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掺入羊肉中的猪、马、牛、鸭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检测体系。方法配制掺入猪、马、牛、鸭源性成分的模拟羊肉掺假样品,掺假比例17%~45%。筛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猪、马、牛、鸭物种特异性基因,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针...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掺入羊肉中的猪、马、牛、鸭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检测体系。方法配制掺入猪、马、牛、鸭源性成分的模拟羊肉掺假样品,掺假比例17%~45%。筛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猪、马、牛、鸭物种特异性基因,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针对猪、牛、马、鸭两两配对的两重荧光PCR检测体系和其中3个任意组合的三重荧光PCR检测体系。结果模拟羊肉掺假样品两重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包括单个成分掺入比例低至7%的样品,其检测准确率为100%。而三重荧光PCR检测同时检测猪、牛、马、鸭四种肉品中的3种,其中猪肉、牛肉和马肉的掺假比例均为8%~15%;鸭牛肉掺假比例为5%~10%。三重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掺假样品中的各种掺假组分都被准确检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体系能准确检出配制的模拟掺假羊肉制品中的猪、马、牛、鸭成分,可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市场肉制品及加工肉制品掺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掺假 多重荧光pcr
下载PDF
多重荧光PCR技术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罗丹 吴佳玲 +1 位作者 周前选 潘建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估多重荧光PCR技术在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儿502例,采集鼻咽拭子,分别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和胶体金、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对不同检测结果采用二代测序... 目的评估多重荧光PCR技术在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儿502例,采集鼻咽拭子,分别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和胶体金、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对不同检测结果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验证,评估多重PCR技术在检测呼吸道病原体中的价值。结果502份标本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出10种病原体,共计200株,阳性标本118份(阳性率23.50%),混合感染率11.4%,与测序结果一致,与其它免疫方法比较,除甲乙流病毒检测一致性好(kappa>0.8),其它病原体检测的检测一致性较差(kappa<0.4)。结论多重荧光PCR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准确、快速高效等优点,而胶体金法、免疫荧光法灵敏度低、结果判读主观性强。多重荧光PCR技术对于诊断儿童呼吸系统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上海市普陀区515例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顾文超 唐海丰 +4 位作者 李晓君 胡焰 桑灏 何鑫 张宇艳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1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SARI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住院的SARI监测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和临床信息,采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SARI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住院的SARI监测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和临床信息,采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22种呼吸道病原体,并分析病例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监测到住院SARI病例515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主要来自儿内科。共检出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病例160例,总阳性率为31.07%。其中流感病毒阳性26例(5.05%);其他病毒阳性105例(20.39%),主要为腺病毒(5.83%)、副流感病毒(5.24%)和鼻病毒/肠道病毒(4.66%);细菌阳性19例(3.69%),主要为肺炎支原体(3.5%);混合感染10例(1.94%)。流感病毒呈春夏季高发,其他病毒呈冬春季和夏季高发,细菌呈夏季高发。不同年龄组的病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6岁年龄组的病例病原体阳性率最高(37.36%)。不同住院科室病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内科的病例阳性率最高(28.37%)。患有肺部疾病病例的阳性率高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例(P<0.0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住院SARI的主要病原体为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不同的病原体呈现不同季节高峰,建议重点加强<17岁未成年人SARI病例的监测,并扩大SARI监测的呼吸道病原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病原谱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用于多重荧光PCR法检测3种混合熟肉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雷庆 赵中开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4-2228,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核酸提取方法以及蒸、煮、烤烹饪方式制作的混合熟肉制品的差异。方法用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抽提法、离心柱法及磁珠法,提取经过蒸、煮、烤烹饪方式制作的牛、鸡、猪、鸭混合样品的DNA,比较不同方法提...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核酸提取方法以及蒸、煮、烤烹饪方式制作的混合熟肉制品的差异。方法用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抽提法、离心柱法及磁珠法,提取经过蒸、煮、烤烹饪方式制作的牛、鸡、猪、鸭混合样品的DNA,比较不同方法提取DNA的质量及多重荧光PCR检测提取的DNA的效果。结果 3种方法提取DNA的浓度及纯度无明显差别,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磁珠法提取的混合样品DNA的Ct值最小,扩增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中磁珠法提取熟肉制品DNA的检测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肉 DNA提取 多重荧光pcr
下载PDF
2021—2022年度成都市某哨点医院住院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磊 黄忠平 +3 位作者 徐佳楠 杨慧萍 黄韦唯 潘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成都市某哨点医院住院重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SARI)患者的病原谱,为流感阴性患者的诊断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到的成都市某哨点医院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多重荧光PCR的方法进行多种呼吸道病原... 目的了解四川成都市某哨点医院住院重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SARI)患者的病原谱,为流感阴性患者的诊断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到的成都市某哨点医院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多重荧光PCR的方法进行多种呼吸道病原的检测。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SPSS 26.0软件),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采集到的608例SARI患者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的患者300例,总阳性率为49.34%。其中流感嗜血杆菌阳性155例(阳性率为25.49%),腺病毒阳性58例(9.54%),乙型流感病毒阳性45例(7.40%),甲型流感病毒阳性32例(5.30%);混合感染72例(11.84%)。流感病毒集中于秋冬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集中在春季。不同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5~17岁病例病原体检出阳性率最高(80.23%),其次是5岁以下病例(59.17%)等。结论成都市SARI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不同病原出现不同月份高峰,要做好对18周岁以下年龄组SARI患者的病原监测。SARI病例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不但能够为医院治疗未知病因呼吸道感染患者带来帮助,而且对SARI的防治与管理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检测 多重荧光pcr
原文传递
利用多重荧光PCR分析秦川牛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均辉 昝林森 +3 位作者 张桂香 王志刚 齐国强 韩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051-6053,共3页
[目的]分析秦川牛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该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利用15个微卫星座位,运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对59头秦川牛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析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目的]分析秦川牛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该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利用15个微卫星座位,运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对59头秦川牛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析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结果表明:在15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各座位上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795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066;15个座位中多态信息含量为0.6441~0.8649,均为高度多态。[结论]通过荧光标记可用于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可为进一步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奏川牛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BHV-1、BRSV、BPIV-3和BVDV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姜利霞 王玉海 +6 位作者 何世成 胡巧云 王卫国 鲁杏华 武维保 谢怡灵 王昌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0期98-106,共9页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gB基因、BRSV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gB基因、BRSV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经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BHV-1、BRSV、BPIV-3和BVDV的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布鲁氏菌、猪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无特异性扩增;对BHV-1、BPIV-3和BVDV的最低检测量均为8.268 copies/μL,对BRSV的最低检测量为82.68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CV值为1%~2%。应用本方法检测采自湖南省内某屠宰场的865份样品,结果BHV-1、BRSV、BPIV-3和BVDV等4种病原均有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0.58%,0.81%,0.23%和0.81%。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HV-1、BRSV、BPIV-3和BVDV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牛疱疹病毒1型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牛副流感3型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下载PDF
用多重荧光PCR技术鉴别牛肉中掺入的猪马鸭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冬燕 杨小柯 +3 位作者 李浩 杨永存 邓平建 田秋霞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28-533,共6页
目的为了敏感、高效地检测掺入牛肉中的低价肉品成分,本研究在常规荧光PCR检测一种掺假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猪和马,马和鸭,鸭和猪的两重荧光PCR检测体系及可以同时检测牛、猪和马,牛、马和鸭,牛、鸭和猪的三重荧光PCR检测... 目的为了敏感、高效地检测掺入牛肉中的低价肉品成分,本研究在常规荧光PCR检测一种掺假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猪和马,马和鸭,鸭和猪的两重荧光PCR检测体系及可以同时检测牛、猪和马,牛、马和鸭,牛、鸭和猪的三重荧光PCR检测体系。方法配制掺入猪、马、鸭源性成分的模拟牛肉掺假样本,掺假比例分别为15.00%和20.00%,筛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猪、马、牛、鸭物种特异性基因,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荧光PCR扩增体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个成分掺假比例分别为5.00%和10.00%的掺假样本,采用两重荧光PCR检测体系可以使各成分100%准确检出。而采用三重荧光PCR检测体系,即使单个成分的掺假比例低至5.00%,所有掺假样本中的各种掺假组分都被准确检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体系,可以敏感、特异、准确的检出牛肉制品中掺入的猪、马、鸭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掺假 鉴别 荧光pcr
原文传递
动物产品中猪源性和牛源性成分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冉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PCR法,检测动物产品中猪、牛源性成分。[方法]分别针对猪、牛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种间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PCR方法,在同一个荧光PCR反...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PCR法,检测动物产品中猪、牛源性成分。[方法]分别针对猪、牛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种间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PCR方法,在同一个荧光PCR反应中完成2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估。[结果]对16种不同的动物DNA进行检测,仅猪、牛源性成分收集到相应的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对猪、牛二联模板的检测,可同时收集到相应模板的扩增曲线,其余14种动物源性成分未发现扩增曲线。双重荧光PCR对猪肉、牛肉模板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5,与相应的单重荧光PCR方法的检出限一致。[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用于肉制品、奶制品、饲料等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荧光pcr 猪源性成分 牛源性成分
下载PDF
多重荧光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VTEC)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贝峰 周升扬 +3 位作者 王超 张桂明 李建亮 崔言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为寻找一种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检验、临床诊断的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好、价格低廉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VTEC)的检测方法;对VTEC致病相关基因VT1和VT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设计2对特异引物,通过SYBR GreenⅠ多重荧光PCR反应法结... 为寻找一种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检验、临床诊断的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好、价格低廉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VTEC)的检测方法;对VTEC致病相关基因VT1和VT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设计2对特异引物,通过SYBR GreenⅠ多重荧光PCR反应法结合熔链曲线分析,实现对VTEC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能够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VTEC)进行有效检测,其最低检出限可达10cfu/g。利用该技术检测VTEC,具有快速、方便、准确、高效的特点,是一种适于检验检疫和兽医临床检验等领域的快速检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VTEC) 检测 多重荧光pcr SYBR GreenⅠ
下载PDF
乳制品中四种病原菌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涛 王艳 +1 位作者 王粮子 刘代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807-3813,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可快速特异检测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多重荧光PCR方法。通过设计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多重PCR反... 本研究建立了可快速特异检测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多重荧光PCR方法。通过设计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多重PCR反应体系,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并用该方法和国标法分别检测了150份乳制品中的4种致病菌,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检测目标菌为相应阳性,检测其他12种非目标供试菌为阴性;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 cfu/μL;其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与国标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阪崎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原文传递
荧光多重PCR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HSV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维 苏向阳 +4 位作者 黄怀球 张玉清 万苗坚 陈荣章 C.Y.Cheng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 ,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法对 1 2 1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标本进行检... 目的 :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 ,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法对 1 2 1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以培养法作标准 ,并通过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88 89% ;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则分别为77 68%和 77 78% ,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 (P <0 0 5 ) ,但前者不能检测出无皮损患者HSV的DNA ,而后者可检测出无皮损患者中的HSV抗体。结论 :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单独用PCR和其它病毒分离的方法或单独使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法来诊断生殖器疱疹都是不完整的 ,均可造成漏诊。临床上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对早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多重pcr 型特异性抗体 生死器疱疹 诊断
下载PDF
比较多重荧光PCR方法与血清凝集方法对沙门菌分型鉴定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秋艳 曲梅 +3 位作者 刘海涛 张博文 苏健 赵香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通过应用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对沙门菌进行分型,比较与传统血清凝集分型情况的差异,探讨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在沙门菌分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2021年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检出的82株沙门菌进行传统血清鉴定分型及多重荧光PCR... 目的通过应用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对沙门菌进行分型,比较与传统血清凝集分型情况的差异,探讨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在沙门菌分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2021年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检出的82株沙门菌进行传统血清鉴定分型及多重荧光PCR分型,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结果82株沙门菌中用血清凝集方法可以区分81株,分为14个血清型;多重荧光PCR试剂盒成功鉴定74株,分为11个血清型,鉴定表中包含其中的78株沙门菌,符合率为94.87%。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常见型别沙门菌检出率100%。结论沙门菌血清型分子鉴定用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具有快速、简单、高效的特点,对常见型别沙门菌鉴定符合率高,但罕见血清型的鉴定还是要依靠传统方法进行判定,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可互为补充以精准、快速确定感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分型 多重荧光pcr方法
原文传递
多重荧光PCR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健 任华英 +1 位作者 丁显平 张艺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8期5-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PCR用于检测男性不育Y染色体微缺失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多重荧光PCR对12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在12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测出有缺失者7例(AZFc区缺失5例,AZFb+c区缺失2例),总缺失率...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PCR用于检测男性不育Y染色体微缺失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多重荧光PCR对12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在12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测出有缺失者7例(AZFc区缺失5例,AZFb+c区缺失2例),总缺失率为5.8%。有Y染色体缺失的患者均表现出无精或少精症状,其中48例无精症患者有5例缺失,缺失率为10.4%;24例少精症患者中有2例缺失,缺失率为8.3%。结论多重荧光PCR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多重荧光pcr 应用
原文传递
济源市一起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军鹏 吕品品 +1 位作者 刘磊 张广伟 《口岸卫生控制》 2022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河南省济源市报告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病例调查;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及患者呕吐物和粪便等样本,以传统方法进... 目的分析2020年河南省济源市报告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病例调查;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及患者呕吐物和粪便等样本,以传统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多重荧光PCR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调查病例79例,罹患率25.08%(79/315),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和腹泻为主;采集标本22份(食品样本10份,患者标本12份),从五香牛肉、大刀耳片和3份粪便共计5份样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22.73%;分离菌株18株,经多重荧光PCR检测,均显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毒力基因阳性;所有菌株经PFGE分析显示同源性>85%。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判断该食源性疾病是因食用被EAEC污染的食品引起;多重荧光PCR法和PFGE分型技术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毒力基因 多重荧光pcr
下载PDF
1058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46种融合基因筛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媛 唐远燕 +3 位作者 杜翠 董越 郭福晓 程建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 分析1 058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初诊患者样本46种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以明确AL患者融合基因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7年4月年至2021年6月送检至本实验室且诊断为AL[包括急性髓系白血... 目的 分析1 058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初诊患者样本46种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以明确AL患者融合基因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7年4月年至2021年6月送检至本实验室且诊断为AL[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系列未明白血病(acute leukemia of ambiguous lineage, ALAL)]的患者全血样本1 058例,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46种融合基因。分析AML、ALL及ALAL患者样本中各类融合基因的检出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并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AML、ALL及ALAL患者样本中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0.30%、47.25%和16.32%。包含核孔蛋白98(nucleoporin 98,NUP98)融合在内的10种融合基因在AML和ALL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L中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融合基因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融合基因在AL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其分布特征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急性白血病 多重荧光pcr
下载PDF
多重荧光PCR方法在HP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姚燕丽 刘倩瑜 张林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64-65,73,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PCR方法在HP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用已构建的18种中高危型HPV基因分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检测510例临床样本,并与核酸测序法结果比较以考察该技术在HPV基因分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临床研究表明,HPV 16、18、26...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PCR方法在HP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用已构建的18种中高危型HPV基因分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检测510例临床样本,并与核酸测序法结果比较以考察该技术在HPV基因分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临床研究表明,HPV 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共18种型别检测与核酸测序法结果几乎完全一致。结论:多重荧光PCR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通量高,耗样量少的特点,在中小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HPV 基因型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细小脲原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鹏飞 唐景峰 +2 位作者 程弘夏 刘绪 王业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9-114,119,共7页
目的建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a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多重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NG保守基因porA、解脲... 目的建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a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多重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NG保守基因porA、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eum,uu)保守基因UPq及cT保守基因£rp作为目标检测基因,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制备重组质粒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多重V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用建立的方法对203份泌尿生殖道感染NG、CT、UP的临床样本进行同步检测,并与单重VQ—PCR法、常规PCR法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组质粒标准品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建立的标准曲线起始DNA拷贝数与0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1.000;该方法检测NG、CT和uP的灵敏度均可达10:copies/ml,检测范围可达10。~10。copies/ml,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和0.995;不与生殖道其他菌群如阴道霉菌、百日咳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型、Ⅱ型及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的203份样本中,多重VQ—PCR检测NG、CT、U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48%、30.54%、18.71%,与单重VQ.PCR法、基因测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常规PCR法;与基因测序法相比,多重FQ—PCR法灵敏度为100%,3种病原体检测特异性均高于98.50%。结论已成功建立NG、CT、UP多重VQ.PCR检测方法,该法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适合于临床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细小脲原体 多重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野生型非洲猪瘟病毒多重数字PCR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李松达 蒋亚君 +5 位作者 庞忠宝 黄颖 翟文竹 朱鸿飞 赵晓民 贾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建立一种鉴别诊断野生株和基因缺失株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方法,针对ASFV的B646L、EP402R、DP96R基因保守序列设计3套引物和探针,优化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作为基础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 为建立一种鉴别诊断野生株和基因缺失株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方法,针对ASFV的B646L、EP402R、DP96R基因保守序列设计3套引物和探针,优化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作为基础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对PRRSV、PEDV、PRV、VSV、PCV、RNase-free水、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特异性检测,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3种重组质粒的最低检测下限均为102 copies/μL。参照上述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优化后的条件,进行多重dd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并且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dd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特异性及重复性良好;最低检测下限B646L为11.6 copies/μL、EP402R为13.3 copies/μL、DP96R为16.9 copies/μL;ddPCR的检测灵敏度比荧光定量PCR有优势。使用建立的多重ddPCR方法对14份P3实验室中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样品检测,样品检测符合率达到100%。成功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用于鉴别野毒株感染与疫苗株的荧光定量PCR和微滴式dd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微滴式数字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