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痴呆研究述评 被引量:71
1
作者 田全洲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共6页
血管性痴呆在欧洲和美国是仅次于阿茨海默氏病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然而,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超过了阿茨海默氏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而直线上升,且国家之间有很大差异。在调整年龄... 血管性痴呆在欧洲和美国是仅次于阿茨海默氏病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然而,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超过了阿茨海默氏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而直线上升,且国家之间有很大差异。在调整年龄和性别之后,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在1.2%~4.2%,其患病率比发病率更具有同种性,估计7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患病人数在6~12例/1000人。平均病程5年左右,而且存活者低于普通人群和阿茨海默氏病人。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虽然有些危险因素是可以缓解的,但至今尚无预防效果的研究报道。血管性痴呆可由多发性梗塞、白质缺血或一个战略性部位的梗塞引起。有症状的中风可使患痴呆的危险性增加9倍。脑梗塞或损伤的部位、大小、数量及频次与血管性痴呆发病率有关。检查发现的病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证据和CT、MRI发现的脑血管病对确定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帮助;认知神经心理学评价仍是确定痴呆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脑资液中胆碱和乙酸胆碱的浓度有助于血管性痴呆与阿茨海默氏型痴呆的鉴别。阿朴脂蛋白E4在血管性痴呆和阿茨海默氏型痴呆中都显著增高,但与无痴呆的脑血管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皮肤纤维细胞阿朴脂蛋白Em核糖核酸水平在血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梗塞 脑中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清HMGB1、NSE在脑梗死及多梗死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曹广平 周永勤 +1 位作者 马磊 黄友敏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0期1226-1227,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72例CI及60例MID患者血清中HMGB1、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72例CI及60例MID患者血清中HMGB1、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HMGB1、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HMGB1、NSE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D患者HMGB1浓度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P<0.05)。结论 HMGB1、NSE可反映MID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对MI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梗死性痴呆 高迁移率蛋白-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利培酮对痴呆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13
3
作者 白雪光 黄永兰 +1 位作者 刘忠纯 张春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及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方法 :对 11例 AD和 10例 MID住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 4周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 (SCAG)进行评定、比较。...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及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方法 :对 11例 AD和 10例 MID住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 4周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 (SCAG)进行评定、比较。 结果 :应用利培酮治疗中发现 ,利培酮用量小 ,治疗后 MMSE总分明显增加 ,SCAG各项因子分明显改善。 结论 :利培酮治疗AD及 MID的精神病性等症状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阿尔茨海默病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下载PDF
塞络通胶囊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立 林成仁 +7 位作者 刘建勋 任建勋 李军梅 王敏 李鸿海 宋文婷 姚明江 王光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43-2946,共4页
目的:研究塞络通胶囊(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塞络通高、低剂量组。采用SD大鼠颈内动脉注射微球血管栓塞剂的方... 目的:研究塞络通胶囊(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塞络通高、低剂量组。采用SD大鼠颈内动脉注射微球血管栓塞剂的方法建立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手术成功后第10天,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盐酸美金刚(20 mg.kg-1)以及高、低剂量的塞络通(16.5,33.0 mg.kg-1),每日1次,连续60 d;检测塞络通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路径长度,以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及路径长度均明显延长(P<0.05或P<0.01),脑组织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塞络通干预60 d后明显缩短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及路径长度(P<0.05或P<0.01);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而升高ChAT活性(P<0.05或P<0.01)。结论: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脑组织ChAT活性以及AchE活性不同的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胶囊 多发梗死性痴呆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2抗MT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5
作者 宫志华 刘明霞 +2 位作者 宫丽丽 金涛伟 金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1069-1075,共7页
目的:观察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CPU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研究其在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人参皂苷Rg2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复合血栓诱导剂经大鼠左颈总-颈内动脉注射入其左侧大脑半球,诱导半球内血栓形成,造成多发梗塞,从而建... 目的:观察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CPU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研究其在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人参皂苷Rg2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复合血栓诱导剂经大鼠左颈总-颈内动脉注射入其左侧大脑半球,诱导半球内血栓形成,造成多发梗塞,从而建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皂苷Rg2治疗7天,并以尼莫地平进行对照。用Y型电迷宫检测正常对照及痴呆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变;对大鼠的脑组织切片作尼氏染色行病理学检查;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u、CalpainⅡ、Caspase-3、Bax的表达。结果:颈内动脉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可造成大鼠在Y型电迷宫中的学习和记忆成绩明显降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尼氏染色可在大鼠脑片的CPU区发现胶质瘢痕化的微梗塞灶。在免疫组化结果中,Glu、CalpainⅡ、Caspase-3、Bax表达均增高。结论:单侧大脑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可造成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可部分模拟MID的行为和病理学改变。人参皂苷Rg2能明显改善MI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的钙通道阻滞作用使凋亡蛋白CalpainⅡ、Caspase-3、Bax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梗塞性痴呆 细胞凋亡 人参皂苷RG2 神经康复
原文传递
多梗死性痴呆患者痴呆程度和CT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罗华 熊先骥 张泽兰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痴呆程度和 C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44例 MID轻度痴呆、 40例中度痴呆, 38例重度痴呆患者脑梗死体积、部位及脑萎缩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D患者脑梗死体积和痴呆程度关系密切,梗死体积越大,痴... 目的 探讨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痴呆程度和 C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44例 MID轻度痴呆、 40例中度痴呆, 38例重度痴呆患者脑梗死体积、部位及脑萎缩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D患者脑梗死体积和痴呆程度关系密切,梗死体积越大,痴呆越重。重度痴呆患者脑萎缩较轻度、中度痴呆患者更明显。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灶部位无对应关系。结论 脑梗死体积及脑萎缩是影响 MID患者痴呆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梗死性痴呆 痴呆程度 CT 脑梗死体积
下载PDF
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2 位作者 王彤 远慧茹 韩景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加以改进,并探讨针刺对其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MID模型,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HE染色分析海马CA1和CA3区的病理变化,并分析针刺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加以改进,并探讨针刺对其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MID模型,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HE染色分析海马CA1和CA3区的病理变化,并分析针刺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区受损明显,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针刺干预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结论经改进后的MID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疗效评价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性痴呆 大鼠模型 穿梭箱实验 学习记忆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和I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存志 石广霞 +2 位作者 管莉萍 李祖光 杨肖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18-162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和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针刺处理...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和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针刺处理3周后,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海马NF-κB和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NF-κB及I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针刺组大鼠海马NF-κB、I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能够增强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多发梗塞性痴呆 大鼠 核转录因子-ΚB 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纪立金 张美增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为观察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对多发梗塞性痴呆 ( MID)的临床疗效 ,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气滞血瘀 1 1 0例 ,随机分为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治疗组与脑复康对照组 ,疗程 3个月 ,同时检测患者 6-酮 -前列腺素 F1α... 为观察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对多发梗塞性痴呆 ( MID)的临床疗效 ,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气滞血瘀 1 1 0例 ,随机分为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治疗组与脑复康对照组 ,疗程 3个月 ,同时检测患者 6-酮 -前列腺素 F1α( 6-KP)、血栓素 B2 ( TXB2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79%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0 % ,治疗组血浆 6-KP明显高于对照组、TXB2 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能升高 MID患者血浆 6-KP,降低 TXB2 ,恢复 PGI2 和 TXA2 之间的动态平衡 ,扩张脑血管 ,改善脑循环 ,抗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再形成 ,从而起到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 多发梗塞性痴呆 6-KP TXB2
下载PDF
脑梗死及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脑脊液S-100、NSE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东 王景周 +2 位作者 张莉莉 李强 高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S - 10 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对 72例CI及 2 1例MID患者CSFS - 10 0、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S - 10 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对 72例CI及 2 1例MID患者CSFS - 10 0、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测定 ,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 -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CI急性期组患者CSFS- 10 0、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I恢复期组患者CSFS - 10 0、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ID患者CSFS - 10 0浓度高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 (P <0 0 5 ) ;而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 (P <0 0 5 )。结论 NSE、S - 10 0蛋白可反映MID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 ,对MI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梗死性痴呆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放射免疫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通络醒脑泡腾片对MID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iNOS,VEGF及LDH-5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香怡 胡勇 +3 位作者 魏江平 付文君 徐世军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9-1123,共5页
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i NOS,VEGF及LDH-5影响。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MI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喜得镇)组(0.7 mg·... 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i NOS,VEGF及LDH-5影响。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MI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喜得镇)组(0.7 mg·kg^(-1)),通络醒脑泡腾片高、中、低剂量组(7.56,3.78,1.59 g·kg^(-1)),另取10只假手术动物作为平行对照组,连续灌胃90 d。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主动脉取血测定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 NOS和VEGF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MID大鼠海马LDH-5的表达。结果显示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明显缩短MID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逃逸平台进入次数,延长中环滞留时间,在1,5,30,200 S-14个切变率下,也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清i NOS,VEGF含量和LDH-5平均光密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提高MI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外周血液流变学,降低i NOS,VEGF的含量及海马LDH-5表达,进而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醒脑泡腾片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血液流变学 VEGF i NOS LDH-5
原文传递
多梗塞痴呆和Alzheimer型痴呆认知功能与局部脑血流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柳太云 金丽娟 欧阳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55-157,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梗塞痴呆和Alzheimer型痴呆患者神经心理功能与局部脑血流的关系。方法:对33例多梗塞痴呆(MID)、21例Alzheimer型痴呆(DAT)病人和24例健康对照组作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 目的:探讨多梗塞痴呆和Alzheimer型痴呆患者神经心理功能与局部脑血流的关系。方法:对33例多梗塞痴呆(MID)、21例Alzheimer型痴呆(DAT)病人和24例健康对照组作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采用相对定量法测定局部脑血流(rCBF)。并作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MID病人左额颞叶rCBF与言语智商(VIQ)相关显著;左额、右顶、丘脑rCBF与总智商(FIQ)明显相关;左颞、右顶叶rCBF与脑损伤指数(DQ)相关明显。DAT病人左颞、右额叶rCBF与VIQ,右顶枕叶rCBF与操作智商(PIQ),左额颞、右顶叶rCBF与DQ相关明显。MID、DAT病人左颞叶rCBF与记忆商数(MQ)相关显著。结论:提示MID、DAT病人智能减退与脑血流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性痴呆 多梗塞痴呆 脑血液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宣雅波 杨肖敏 +2 位作者 刘存志 石广霞 王麟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备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针刺...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备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针刺组在造模成功后第8天开始治疗,治疗后,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MP、cG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MP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AMP含量升高(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GMP含量未见明显异常变化,针刺组亦未见明显调节作用。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以通过调节cAMP含量,介导血管平滑肌的松弛反应,改善脑血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多发梗塞性痴呆 海马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原文传递
多发梗塞性痴呆与多发性脑梗塞脑电地形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铭臣 张新卿 柴锡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8,5,共4页
本文对29名多发梗塞性痴呆,31名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30名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地形图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慢波功率弥漫性增强,目双测不对称;多发性脑梗塞组部分区域的慢波功率增强;两组的 alpha 功率与正常组无差别;两组的... 本文对29名多发梗塞性痴呆,31名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30名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地形图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慢波功率弥漫性增强,目双测不对称;多发性脑梗塞组部分区域的慢波功率增强;两组的 alpha 功率与正常组无差别;两组的 beta 功率较正常组在大部分区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脑栓塞 脑电地形图 脑电活动
下载PDF
血浆生长抑素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部位及其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华 左军杰 +3 位作者 刘顺达 蔡海燕 高永英 杨飞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抑素(SS)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数量及其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和颅脑MRI确诊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86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抑素(SS)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数量及其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和颅脑MRI确诊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86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并将其分为观察组(VD组)45例,对照组(非VD组)41例,抽取患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SS含量。结果 (1)VD组血浆SS含量明显低于非VD组(P<0.05,);VD的严重程度与血浆SS呈正相关(r=0.329,P<0.01);(2)发生于额叶皮层、海马、颞叶皮层、丘脑、纹状体等部位的脑梗死患者血浆SS含量明显降低(P<0.05);(3)脑梗死数量多,体积大者,血浆SS含量越低(P<0.05)。结论 (1)VD患者血浆SS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相一致。(2)血浆SS降低水平与VD患者的脑梗死的发病部位、病灶数量及体积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对血浆SS的监测有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亦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多发性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原文传递
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肖晔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脑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59/61),高于对照组的84.75%(5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空间执行能力、定向力、注意和延迟记忆、抽象思维和命名、语言流畅等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THBS-1、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目呆滞、头晕昏沉、嗜睡涎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认知功能评分,改善脑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多奈哌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多奈哌齐 多发梗死性痴呆 认知功能 脑血液流变学 中医证候积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阿尔采末氏病与多发脑梗塞性痴呆病人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稚颖 张小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采末氏病(AD)和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认知功能的异同。方法: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21例AD和15例MID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测查。结果:韦氏智力量表的分析结果表明,AD组在知识、领... 目的:探讨阿尔采末氏病(AD)和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认知功能的异同。方法: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21例AD和15例MID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测查。结果:韦氏智力量表的分析结果表明,AD组在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和图片排列的量表分以及言语IQ和总IQ显著低于MID组,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AD组累加、视觉再生、定向、再认、背数的得分以及总量表分和记忆商均明显低于MID组。结论:AD组和MID组均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和记忆障碍,AD组的受损更为严重,以言语理解和记忆注意受损为突出特点,MID组则相对受损较轻,并以操作能力受损为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氏病 多发 脑梗塞性痴呆 智力 记忆
下载PDF
多发性梗塞性脑痴呆大鼠脑内神经肽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向红 郭景财 +2 位作者 宋厂义 王社教 陈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梗塞性脑痴呆(MID)与脑区内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和P物质(S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MID大鼠模型,对该模型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进行记忆行为测试,并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脑区(额区皮质、颞区皮质、... 目的:探讨多发性梗塞性脑痴呆(MID)与脑区内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和P物质(S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MID大鼠模型,对该模型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进行记忆行为测试,并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脑区(额区皮质、颞区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SS、AVP、SP的含量。结果:在10d的记忆测试中,第1d两组大鼠出错次数均无明显差别,第3d到第10d,模型组大鼠出错次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模型组的额区皮质、颞区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SS、AVP相对含量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P<0.01);SP含量除在丘脑区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在其余四个脑区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能与多发性脑梗塞后SS、AVP和SP含量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梗塞性脑痴呆 大鼠 动物实验 脑内神经肽 记忆功能 学习功能
下载PDF
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杰 周丹 杜志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4期574-576,共3页
目的了解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2例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sICAM-1和SOD水平,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sICAM-1:轻度痴呆361.10... 目的了解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2例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sICAM-1和SOD水平,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塞痴呆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sICAM-1:轻度痴呆361.10±83.90ng/ml,中度痴呆393.37±58.02ng/ml,重度痴呆618.87±49.27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OD水平(407.32±163.02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0.97±160.50ng/ml,P<0.05)。sICAM-1水平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6594,P<0.05)]。结论可溶性黏附分子与多梗塞痴呆密切相关,可溶性黏附分子可作为多梗塞痴呆治疗时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梗塞痴呆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下载PDF
多梗死性脑痴呆模型研制与中药药效评价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栾永福 李晓骄阳 孙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对于探求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以及治疗方案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建立具有较强稳定性,能够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目前建... 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对于探求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以及治疗方案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建立具有较强稳定性,能够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提供方法学保证,为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提供研究工具,以确保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性脑痴呆 动物模型 药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