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 被引量:90
1
作者 张佰林 高江波 +2 位作者 高阳 蔡为民 张凤荣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3-517,共15页
山区土地开发及其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社会人地关系紧张的体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山区农村土地的人为扰动,由此驱动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引发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效应。按照"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效应—响... 山区土地开发及其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社会人地关系紧张的体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山区农村土地的人为扰动,由此驱动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引发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效应。按照"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效应—响应"的分析框架,剖析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山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响应措施。研究表明:(1)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体现出土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的趋势性转折,显性形态转型即由农业社会的耕地扩张和林地收缩演变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收缩和林地恢复性增长,隐性形态转型即伴随上述过程发生的土地边际化及生态功能恢复;(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劳动力转移引发土地人为扰动减轻是直接驱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恶劣的生存环境等引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更为根本的驱动力;(3)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降低了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并提高了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其社会经济效应应聚焦山区农村发展与农户生计安全层面,并亟需实证研究的支撑;(4)当前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是自然恢复和生态优化的良性过程,有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山区农村土地整治要顺应其土地利用转型规律,目标导向从耕地数量增加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福祉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力 效应 土地整治 山区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表现及其机理 被引量:86
2
作者 李升发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3-817,共15页
耕地利用边际化是当前中国山区土地利用主要变化趋势。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本文首先分析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结构变化以及农户的响应,并对比平原和山区农户对劳动力成本... 耕地利用边际化是当前中国山区土地利用主要变化趋势。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本文首先分析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结构变化以及农户的响应,并对比平原和山区农户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响应方式及程度的差异,发现平原地区能够通过大规模的农业机械替代减少劳动投入,进而有效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影响,而山区因地形条件限制,劳动生产率提升相对缓慢,并与平原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占比不断上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中国山区耕地边际化特征明显,以玉米为代表的种植业净利润在2013年普遍降至零以下。2000年以来,中国山区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NDVI指数增强,而且在省级层次上,山区县范围NDVI变化率与耕地和森林面积变化率分别具有很强的负相关(r=-0.70)和正相关(r=0.91),证实了中国山区耕地当前边际化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对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农业劳动力快速析出背景下的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机理进行了总结。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山区耕地撂荒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边际化 耕地撂荒 农业劳动力成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山区
原文传递
山区土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撂荒的作用 被引量:80
3
作者 邵景安 张仕超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649,共14页
耕地撂荒是目前山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流转能否缓解这一过程,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以避免耕地资源浪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借助前期研究成果,使用多视角两因素散点分析和单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旨在查明山区耕地流转对... 耕地撂荒是目前山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流转能否缓解这一过程,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以避免耕地资源浪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借助前期研究成果,使用多视角两因素散点分析和单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旨在查明山区耕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撂荒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村级尺度上,样区耕地流转与耕地撂荒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流转率高的村庄,撂荒率低,尤其在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中表现更为突出,说明耕地流转可以减少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2在地块尺度上,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率显著低于劣等耕作条件,样区耕地的撂荒主要由Ⅳ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所贡献;3在村级尺度上,样区耕作条件对耕地撂荒率的作用较弱,村样本间耕作条件对撂荒率差异的解释能力不强,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仍然存在,说明以耕地流转率代表的土地租赁市场尚不发育;4但是,样区耕地流转率高的村庄,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率低,说明耕地撂荒仍然受到土地租赁市场的完善程度所左右,且土地租赁市场在优化耕地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已有一定程度的显现;5进一步完善土地租赁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减少或降低耕地撂荒现象的发生,可以避免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租赁市场 耕地撂荒 耕作条件 耕地资源优化 山区
原文传递
山区耕地边际化特征及其动因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64
4
作者 邵景安 张仕超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42,共16页
利用SPOT-5影像、1:1万地形图、退耕还林和森林工程图、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石柱县耕地边际化的特征和发生原因。结果发现:①10年间研究区耕地边际化率16.18%,主要分布于七曜山的北部高山区和南部中山区,而且伴随农村劳动... 利用SPOT-5影像、1:1万地形图、退耕还林和森林工程图、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石柱县耕地边际化的特征和发生原因。结果发现:①10年间研究区耕地边际化率16.18%,主要分布于七曜山的北部高山区和南部中山区,而且伴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和留守劳动力的老龄化,边际化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加剧。②海拔、地块相对村庄的分布半径和道路连接度对耕地边际化的发生影响较大。边际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特别是≥1000 m集中边际化的60.88%,在坡度和地块相对村庄的分布半径上也有类似规律。③劳均耕地面积和务农劳均年龄是影响耕地边际化的主要因素,耕地流转和微型农机台数是从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影响耕地边际化。④"比较劣势主导边际化"分布最广,占总边际化的55.32%,其次是"区位主导边际化",占33.80%。⑤"地形主导边际化"实施类似退耕还林继续扩大的"顺边际化"政策,"区位主导边际化"从合理安排新居点、完善农村道路体系上实施"反边际化","比较劣势主导边际化"从提高适度规模经营、微型机械化程度上开展"反边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边际化 特征 动因 政策含义 山区
原文传递
山地区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例 被引量:60
5
作者 丁雨賝 冯长春 王利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1-859,共9页
无序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发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合理划定土地生态红线,可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山地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密布,土地利用破碎化,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区... 无序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发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合理划定土地生态红线,可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山地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密布,土地利用破碎化,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区域,是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山地区域村镇为例,运用GIS平台,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生态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划定刚性和弹性的土地生态红线。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包括坡度、植被覆盖度、水体、土壤类型和降水侵蚀力等5个指标;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指标包括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9个指标。义和镇的刚性生态红线内所包含的刚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43.90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44.34%。弹性生态红线包含的弹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29.18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29.47%。义和镇的生态红线范围主要包含东北部山地区域和南部水系丰富地区,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较高,同时也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因此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具有指引作用,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可为构建生态文明安全格局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区域 土地生态红线 生态敏感性 生态服务价值 重庆市义和镇
原文传递
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与山区类型划分 被引量:53
6
作者 范建容 张子瑜 李立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3,共9页
山地类型的界定是科学认知山地规律的基础,对山地科学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山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山区区域在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山地类型界定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山区类型进行划分,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山地类型的界定是科学认知山地规律的基础,对山地科学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山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山区区域在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山地类型界定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山区类型进行划分,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科学依据。采用GIS技术并结合DEM数据,对四川省的山地类型进行界定,同时对山区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山地类型界定涉及到的地形起伏度计算中,对均值变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了讨论与改进,得到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为9.92 km2。将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为丘陵、低山、中低山、中山、次高山、高山、极高山;将山区划分为纯丘陵县、半山区县、准山区县、显山区县、整山区县,并对山区发展的政策方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山地 山区 地形起伏度 最佳统计单元 均值变点法
原文传递
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壤地质调查及应用前景分析——以大凉山区西昌市为例 被引量:44
7
作者 刘洪 黄瀚霄 +8 位作者 欧阳渊※ 张景华 张腾蛟 李富 肖启亮 曾建 侯谦 文登奎 段声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1期91-105,共15页
为探索适合中—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方法,选择兼具高寒山区、干热峡谷和中山宽谷盆地等不同地貌单元,以及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不同地质建造类型的大凉山区西昌市进行试点研究。本次工作基于地质建造,将西昌市成土母质划分为... 为探索适合中—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方法,选择兼具高寒山区、干热峡谷和中山宽谷盆地等不同地貌单元,以及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不同地质建造类型的大凉山区西昌市进行试点研究。本次工作基于地质建造,将西昌市成土母质划分为7大类14个类,土壤地质单元分为31个类,并探讨了他们的互馈机制。研究认为,地质建造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大体控制了土壤的平面分带,而海拔等地理因素则控制土壤的垂向分带。本项研究可为地方政府的规划布局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也为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和生态地质调查提供了思路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大凉山 成土母质 土壤地质 生态地质
下载PDF
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零租金现象及其解释——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9-1349,共11页
近年来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零租金现象较为普遍,厘清土地零租金流转的规模及其原因对于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重庆市永川区、忠县和酉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测算了土地零... 近年来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零租金现象较为普遍,厘清土地零租金流转的规模及其原因对于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重庆市永川区、忠县和酉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测算了土地零租金流转的规模,并构建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交易费用对土地零租金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案例区零租金转出地块的比例达到78.62%,其中75.47%的地块转给了亲人或熟人;实证模拟显示,事前、事中和事后3类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土地零租金流转的重要原因,低成本的流转中介组织、第三方协调机构的存在以及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均能显著降低土地零租金流转的概率;规模偏小、质量等级较低、灌溉条件较差和地理位置偏远的劣质地块的零租金流转概率普遍较高。目前,山区土地边际化导致的地租下降是零租金现象的根源,而交易费用偏高则是土地零租金流转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今后应着重降低山区土地流转中面临的各类交易费用,建立以乡镇为网络节点的低成本流转平台,引导双方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同时,还应关注山区耕地撂荒和农户耕地资产贬值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零租金流转 交易费用 土地撂荒 山区 LOGIT模型 土地边际化
原文传递
我国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初探 被引量:37
9
作者 樊杰 王强 +1 位作者 周侃 陈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共7页
基于我国山地丘陵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特征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分析,本文初步提出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理论的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新思路,并就城镇化空间总体布局、中心地体系构建、产业区位选择与国土品质打造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组织模式探讨,... 基于我国山地丘陵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特征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分析,本文初步提出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理论的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新思路,并就城镇化空间总体布局、中心地体系构建、产业区位选择与国土品质打造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组织模式探讨,以期为我国山地城镇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城镇化 空间组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宁夏六盘山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伟 王家卓 +2 位作者 任希岩 高均海 何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7,54,共5页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以典型山地城市谷城县为例,根据山地生态系统特征,选取坡度、高程、植被覆盖、地质灾害、河流水库缓冲区5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利用AH...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以典型山地城市谷城县为例,根据山地生态系统特征,选取坡度、高程、植被覆盖、地质灾害、河流水库缓冲区5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利用AHP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5个敏感级面积比重分别为23.96%,13.56%,36.68%,17.26%,8.54%。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定,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发展建议,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小了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功能区 GIS 山地
下载PDF
大型丛式水平井工程与山区页岩气高效开发模式 被引量:29
11
作者 高德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共7页
以水平井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结构井,包括大位移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U"形井及丛式水平井等,是实现低渗透、非常规、深水、深层等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先进井型,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已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在页岩油气高效开... 以水平井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结构井,包括大位移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U"形井及丛式水平井等,是实现低渗透、非常规、深水、深层等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先进井型,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已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在页岩油气高效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山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安全环保、节约用地、降本增效等基本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创建独具特色的页岩气高效开发模式,为此提出了基于大型丛式水平井工程的山区页岩气高效开发模式及其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了单个钻井平台"井工厂"可允许布置水平井的最大布井数量计算公式,阐明了大型丛式水平井工程"降本增效"的设计控制理念与关键技术内容;重点分析了大位移井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阐明了大位移井及其钻井延伸极限的基本概念,给出了水平井大位移钻井裸眼延伸极限的预测计算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大位移井管柱力学与机械延伸极限研究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及其工程意义。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遵循了油气田"地质与工程一体化"的高效开发思路,在今后山区页岩气开发工程中具有可预见的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将有助于推进中国"页岩革命"(Shale Revolution)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山区 页岩气 高效开发模式 大型丛式水平井 地质与工程一体化 大位移钻井 设计与控制
下载PDF
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及其可持续性研究——河北围场县腰站镇的案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晗 房艳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农户生计转型的能力、意愿、策略与农户类型密切关联,精确识别农户类型是引导农户生计转型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首先以生计资产和生计多样化指数综合确定农户类型,并以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构建农户生计转型的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河... 农户生计转型的能力、意愿、策略与农户类型密切关联,精确识别农户类型是引导农户生计转型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首先以生计资产和生计多样化指数综合确定农户类型,并以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构建农户生计转型的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河北省北部山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的3个村落作为案例,将调研农户分为进取型、专业型、潜力型和生存型四类,并分析他们的生计特征和生计转型的能力、意愿、策略及风险。研究发现:进取型农户有充足的人力资产从事多样化生产,均衡的收入来源给他们带来了最高的物质资产,多样化的生计转型策略保证其获得稳定收入,但也阻碍了生计资产的跃迁;专业型农户生计资产最高,生计多样化指数最低,在生计转型时倾向于降低多样化指数而扩大专业化生产,但其转型面临的市场风险依然很大;潜力型农户生计资产偏低,但生计多样化指数较高,如何维持生计多样化是其生计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生存型农户比例最大,他们的生计资产、多样化指数都很低,当前的扶贫策略仅能保障其基本的生存需求,未来需要更多的产业帮扶。最后,文章讨论了生计多样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转型 生计类型 生计多样化 可持续生计 山区 产业帮扶 务工
原文传递
中国山地科学发展构想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邓伟 程根伟 文安邦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70%,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山区土地利用、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开发强度的增加与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的尖锐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国家未来经济和生态环境安全。当前,国外重...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70%,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山区土地利用、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开发强度的增加与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的尖锐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国家未来经济和生态环境安全。当前,国外重大研究计划(IGBP,IHDP,GTOS)非常关注山地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山地研究已成国际热点和科学前沿。加强山地科学研究,着力发展山地科学体系,为新山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山区发展又好又快,同时对提高我国在国际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山区发展 生态屏障 山地科学
下载PDF
三峡库区腹地山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转型 被引量:22
14
作者 黄孟勤 李阳兵 +1 位作者 冉彩虹 李明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49-2764,共16页
山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分析有利于厘清农业景观发展的动态轨迹与方向,对农地用途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景观格局转型理论框架,并在三峡库区草堂溪流域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整体—微观的角度解析2000—2018年期间,... 山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分析有利于厘清农业景观发展的动态轨迹与方向,对农地用途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景观格局转型理论框架,并在三峡库区草堂溪流域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整体—微观的角度解析2000—2018年期间,以坡耕地、撂荒地和果园为代表的农业景观格局转型特征。研究发现:(1)果园沿河谷的扩张和撂荒地在较高海拔处的扩张明显压缩了坡耕地的空间,这导致区域景观多样性的整体增强,而在局部地形上的差异明显,斑块破碎但聚集度增强;(2)研究区农户耕种范围内的农业景观格局转型主要表现为耕—果转换型、综合型、部分撂荒型和撂荒型4种模式,各模式揭示了山区农业景观格局的不同发展阶段;(3)在以社会经济因素为主的驱动下,三峡库区山区的农业景观格局转型具有双向性,表现为以传统均衡分布的纯粮种植景观向河谷生态经济双赢的经果林景观和较高海拔的撂荒地转变。研究结果揭示了近年来中国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独特性,对库区山区农村土地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以及库区乡村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均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格局 转型 山区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山区月平均气温的高空间分辨率分布模型与制图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军 黄敬峰 王秀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该文以浙江省仙居县气象站为基本站,对仙居县内8个气象哨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时间序列订正,建立气象哨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模型。用GPS实地获取的气象站(哨)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数据建立了月平均气温随纬度、海拔高度变化的回归模... 该文以浙江省仙居县气象站为基本站,对仙居县内8个气象哨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时间序列订正,建立气象哨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模型。用GPS实地获取的气象站(哨)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数据建立了月平均气温随纬度、海拔高度变化的回归模型。其次,利用1∶1万的地形图,建立仙居县1∶1万空间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简称DEM),从中提取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并结合浙江省仙居县9个气象站(哨)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GIS技术建立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模型,制作仙居县内月平均气温的高空间分辨率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气温 高空间分辨率 分布模型 制图
下载PDF
山区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军 黄敬峰 +1 位作者 王秀珍 朱寿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山区气象台站稀少,气象哨资料的时间序列较短,一般通过延长气象哨的时间序列来研究山区气候状况.本文以仙居县气象站为基本站,收集9个气象哨的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对浙江省仙居县内9个气象哨的月平均气温进行订正,... 山区气象台站稀少,气象哨资料的时间序列较短,一般通过延长气象哨的时间序列来研究山区气候状况.本文以仙居县气象站为基本站,收集9个气象哨的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对浙江省仙居县内9个气象哨的月平均气温进行订正,并从统计学和订正误差的角度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来订正误差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以用于山区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气温 序列订正
下载PDF
大山区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江 郭家钢 +1 位作者 王险峰 祝红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为探讨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并为大山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和分析云南省巍山县近 10年 (1980~ 1991)每年的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家畜 (牛、马、驴、骡及猪等 )数量、家畜交易情况 ,... [目的 ]为探讨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并为大山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和分析云南省巍山县近 10年 (1980~ 1991)每年的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家畜 (牛、马、驴、骡及猪等 )数量、家畜交易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居民感染率同家畜数量呈正相关 (R=0 .915 1P<0 .0 1)。 1980年至 1989年间 ,随着家畜数量的增加。居民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尤其是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后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血吸虫病的流行 ;1984年后 ,人、畜感染率呈显著相关 (R=0 .845 8P<0 .0 5 ) ,表明巍山县 1990~ 1992年卖出家畜黄牛、水牛、马、骡和猪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9.5 4%、 2 9.39%、16 .38%、14.47%、2 5 .73%和 11.11%。 [结论 ]人与家畜血吸虫的感染呈平行发展 ,由于家畜交易的频繁 ,造成了血吸虫病传染源的严重扩散 ,病人与病畜互为传染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 家畜交易 大山区
下载PDF
基于DEM的山区遥感图像地形校正方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段四波 阎广建 +2 位作者 穆西晗 沈斌 李小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基于地表反射为各向异性的假定,可以将遥感图像的地形校正分为光照和反射率校正两部分。基于6S大气校正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山区遥感图像进行光照和反射率校正,通过消除遥感图像中大气和地形的影响,反演得到地表反射率。通过对江... 基于地表反射为各向异性的假定,可以将遥感图像的地形校正分为光照和反射率校正两部分。基于6S大气校正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山区遥感图像进行光照和反射率校正,通过消除遥感图像中大气和地形的影响,反演得到地表反射率。通过对江西兴国县TM图像的实验,实现了对山区遥感图像的地形校正。对模型中的大气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大气参数的误差对地表反射率的反演精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校正 山区 遥感图像 DEM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山区合适耕地经营规模确定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范乔希 邵景安 应寿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4-1735,共12页
在地形起伏、地块破碎、分布半径较远等约束下,山区多大的经营规模是合适的?这是目前必须弄清的科学问题之一。使用480份有效调查问卷,以投入农业的劳动力为测算单位,以劳均纯收入为评价指标,分作物类型和地块分布半径,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在地形起伏、地块破碎、分布半径较远等约束下,山区多大的经营规模是合适的?这是目前必须弄清的科学问题之一。使用480份有效调查问卷,以投入农业的劳动力为测算单位,以劳均纯收入为评价指标,分作物类型和地块分布半径,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不同条件下合适的耕地经营,结果表明:(1)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样本村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24~32亩,适度规模下的劳均纯收入远高于当前农村人均纯收入,且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明显缩小。(2)作物类型对适度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农民纯收入产生较大作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分别为24.33亩、24.63亩,差异不显著,但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适度规模下的劳均纯收入相差3638元,巨大的差距将促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距离对适度规模影响较大,但对劳均纯收入影响不大。0.5 km内、0.5~1 km的适度规模分别为28.62亩、31.83亩,单位劳动力的适度规模相差3亩,这表明距离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时劳动力投入时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应的劳均纯收入相差较小,又说明伴随耕作距离的增加,更多的投入主要依靠机械来完成,从而带动适度规模的扩大。1 km外的建模未通过检验,也进一步说明未实现规模经营、没有进行机械化耕作、离家远的土地收支严重不平衡,撂荒严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是解决距离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得出的土地适度规模是可行的,也验证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合适经营规模 作物类型 地块分布半径 山区
原文传递
山区流动人口流动规律及血吸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18
20
作者 曹淳力 陈琳 +5 位作者 万学祥 刘青 蔡新平 鲍子平 钟波 郭家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了解山区流动人口的流动规律、血防知识知晓及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历史重流行村外出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共调查外出流动人员844名,其血吸虫感染率为2.49%,血防知识知晓率为43.94%。人群流入地以... 目的了解山区流动人口的流动规律、血防知识知晓及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历史重流行村外出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共调查外出流动人员844名,其血吸虫感染率为2.49%,血防知识知晓率为43.94%。人群流入地以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主,既往接受血吸虫病查治比例较低,返乡时间多在每年春节前后。结论流动人口作为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其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动人口 流动规律 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