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下) 被引量:20
1
作者 伍国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9,共6页
本文是20世纪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学术总结的一部分。作者将此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为世纪初至70年代的“创建期”和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拓展期”两个阶段。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影响等... 本文是20世纪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学术总结的一部分。作者将此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为世纪初至70年代的“创建期”和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拓展期”两个阶段。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和评估。作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其学术重心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充实前期所奠定的基础资料诸存和音乐型态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明确地向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科学理建设及相关社会科学学科学理吸收转换,从而再一次体现出更浓重的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特色。作为最能体现民族音乐学学科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本期的拓展实质上是一种学科理论层面再次指向人类学学科的“螺旋式”回归。[本文(上)发表在《黄钟》2005年第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人类学 音乐学 少数民族音乐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上) 被引量:19
2
作者 伍国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9,共10页
本文是20世纪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学术总结的一部分。作者将此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为世纪初至70年代的“创建期”和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拓展期”两个阶段。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影响等... 本文是20世纪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学术总结的一部分。作者将此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为世纪初至70年代的“创建期”和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拓展期”两个阶段。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和评估。作者认为: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世纪末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其学术重心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充实前期所奠定的基础资料诸存和音乐型态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明确地向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科学理建设及相关社会科学学科学理吸收转换,从而再一次体现出更浓重的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特色。作为最能体现民族音乐学学科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本期的拓展实质上是一种学科理论层面再次指向人类学学科的“螺旋式”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人类学 音乐学 少数民族音乐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7-230,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应将其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然而,目前在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往往受到忽视,我国许多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更多的是模仿欧洲及苏... 少数民族音乐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应将其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然而,目前在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往往受到忽视,我国许多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更多的是模仿欧洲及苏联教学体制,对于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不够重视。在此首先阐述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将少数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的可行性,最后研究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视唱练耳教学 开发应用 研究
原文传递
整体反观 解构整合——论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的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柯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5,共6页
当代传媒的发展,直接促使和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使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在向社会化、大众化的现代传播模式转化。然而,当代传媒在传播的空间、时间、速度上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 当代传媒的发展,直接促使和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使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在向社会化、大众化的现代传播模式转化。然而,当代传媒在传播的空间、时间、速度上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也为其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本文分三部分:一、口传模式、二、当代遇境、三、整合发展,分别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模式的形式、特征;以及在当代的遇境,并提出重新解构的发展看法。传播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文化政策、法规的倾斜,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及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在传播方式上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传播,才能给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解构 整合 发展
原文传递
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山歌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大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山歌节为切入点,阐述了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现状,通过分析整理实际素材,探索当地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并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湘西南 少数民族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城步山歌节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康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4,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伴随着外部现代文化的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传承问题也更加突出。传播方式对于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对少数民族音乐来说,主要有自然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伴随着外部现代文化的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传承问题也更加突出。传播方式对于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对少数民族音乐来说,主要有自然传播、媒介传播、制度传播、教育传播以及旅游传播等几种方式。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方式的特色,在确保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精髓的同时,繁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传承途径 传播方式
原文传递
原生态视阈下少数民族音乐的当代突破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明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107,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创造了能呈现不同弥足风格、底蕴的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艺术臻品。与此同时,少数民族音乐孕育在原生态的音乐土壤中,较少受到外部音乐的熏染,保持了...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创造了能呈现不同弥足风格、底蕴的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艺术臻品。与此同时,少数民族音乐孕育在原生态的音乐土壤中,较少受到外部音乐的熏染,保持了音乐的本真性,展示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伴随着社会发展,面对西方强势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多元交织的音乐文化,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如何才能保持其本真色彩,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少数民族音乐 可持续发展 举措
原文传递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温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88-90,102,共4页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改革开放在给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云南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改革开放在给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云南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如果不能够及时完成其自身的适应性发展变化过程,那么,其传承便无法持续,如此便会造成民族音乐文化的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音乐 保护
下载PDF
浅析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交融 被引量:5
9
作者 奚岩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6-58,共3页
少数民族音乐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互为影响、互为借鉴,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从表演形式上也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民间乐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戏曲音乐,从这... 少数民族音乐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互为影响、互为借鉴,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从表演形式上也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民间乐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戏曲音乐,从这五个方面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各民族音乐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民间歌曲 民族器乐 歌舞音乐 民间戏曲
下载PDF
多元文化融合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特征、个性化的族性特征、开放的文化涵化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传承形式、创作素材更丰富等方面出现了新机...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特征、个性化的族性特征、开放的文化涵化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传承形式、创作素材更丰富等方面出现了新机遇,应通过完善传承方式、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适应文化生态转型强化市场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路径谋求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多元文化 音乐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新世纪钢琴音乐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性格探微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晓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起源于新纪元运动的新世纪音乐在表现民族性格方面,具有其他音乐流派不具有的天然接近性优势,其从创作之初,就是与少数民族在一起的。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其在88个键上所展现的广袤的音域,丰富的情绪表达和无与伦比的... 起源于新纪元运动的新世纪音乐在表现民族性格方面,具有其他音乐流派不具有的天然接近性优势,其从创作之初,就是与少数民族在一起的。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其在88个键上所展现的广袤的音域,丰富的情绪表达和无与伦比的歌唱性,桥接了东西方少数民族乐器与人声伴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不少新世纪音乐家首选的主奏乐器或配器。新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少数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趋势和取向。近年来,中国新世纪钢琴音乐佳作层出,体现了在地原生性、诗性及哲思性等少数民族音乐性格特征,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音乐 钢琴 少数民族音乐 性格
原文传递
试论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彦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95,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是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身处经济与文化全球一体化潮流和国内音乐文化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音乐要得到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必须顺应时代与市场大众的音乐文化需求,适时进行音乐发展方式的过渡与转型。... 少数民族音乐是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身处经济与文化全球一体化潮流和国内音乐文化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音乐要得到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必须顺应时代与市场大众的音乐文化需求,适时进行音乐发展方式的过渡与转型。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在此通过论述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主要面临的阻力,提出有效应对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产业化 市场需求 规划 保障
原文传递
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本土化人文精神的坚守——以蒙古民歌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延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5,共4页
蒙古族民歌凝聚了蒙古族民众的意识情感、思想追求、审美经验和音乐技巧等内容,表达了对蒙古族民众生存发展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本土化人文精神,最终成就了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和优势。和蒙古族民歌一样,其他少数民族音乐都以人文精神为... 蒙古族民歌凝聚了蒙古族民众的意识情感、思想追求、审美经验和音乐技巧等内容,表达了对蒙古族民众生存发展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本土化人文精神,最终成就了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和优势。和蒙古族民歌一样,其他少数民族音乐都以人文精神为基石,因此,在蒙古族音乐传承发展中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坚守这种本土化人文精神,保持民族音乐的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人文精神 蒙古民歌
原文传递
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14
作者 齐艳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6-80,共5页
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通过对辽宁蒙古族特色音乐的调研,提出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社会的多元融合。这样不但能保留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特色,而且还能激发文化活... 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通过对辽宁蒙古族特色音乐的调研,提出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社会的多元融合。这样不但能保留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特色,而且还能激发文化活力、保护文化多样性,为构建和谐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同时,强调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音乐同仁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生态 现代社会 音乐传承 保护发展
下载PDF
艺术审美下少数民族音乐原生场景的作用探讨——以电视剧《成吉思汗》中蒙古草原民歌的艺术效果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洁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57,共3页
原生场景是民族音乐的根基,无论民族音乐如何发展,都割不断原生场景和民族音乐的一脉相连。基于两者的密切关联,原生场景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表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框定民族音乐审美背景、形象化音乐文化内涵、真实化音乐情感、强化民族... 原生场景是民族音乐的根基,无论民族音乐如何发展,都割不断原生场景和民族音乐的一脉相连。基于两者的密切关联,原生场景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表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框定民族音乐审美背景、形象化音乐文化内涵、真实化音乐情感、强化民族风格等,对于相关作用的清晰认知有助于民族音乐在对外发展中更好地处理其与原生场景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民族音乐 草原民歌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巧伟 张天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8期82-83,共2页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的华丽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稳步提升,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呈现逐渐下滑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的华丽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稳步提升,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呈现逐渐下滑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边缘化"、"遗产化"、"交响化"等种种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建设还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完善,对高校艺术教育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高校艺术教育 传承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少数民族音乐应用于高校美育实践探索——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
17
作者 张兆壮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2,107,共6页
高校美育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推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依托吉林省西部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助推美育的... 高校美育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推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依托吉林省西部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助推美育的发展,是高校美育实践的创新性探索。美育教学应在理念、形式和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深挖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美育内涵,推动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少数民族音乐 实践探索 吉林省西部
下载PDF
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大众音乐视野的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志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93,共4页
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群众对生活感悟后的艺术结晶,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之根,与当前流行的商业音乐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属于具备开发潜能的智慧型音乐文化,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表明,其蕴含的音乐文化元素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 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群众对生活感悟后的艺术结晶,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之根,与当前流行的商业音乐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属于具备开发潜能的智慧型音乐文化,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表明,其蕴含的音乐文化元素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但是面对日渐萎缩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空间,需要全面审视并获取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将其运用到当代音乐创作中,尝试以文化立体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融入大众音乐审美视野,实现新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少数民族音乐 大众音乐 思路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琵琶乐曲创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盈盈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7-39,共3页
琵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建国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当代琵琶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成为该时期创作的特点之一。通过完整沿用少数民族音乐曲调、采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模仿少数民族乐器音色创作出的... 琵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建国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当代琵琶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成为该时期创作的特点之一。通过完整沿用少数民族音乐曲调、采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模仿少数民族乐器音色创作出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琵琶曲,在满足听众审美需求的同时,见证并促进了琵琶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琵琶乐曲 少数民族音乐 创作
下载PDF
滇东彝族“确哦”“确比”探微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宏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确哦”与“确比”是滇东彝族“闹丧”活动中最为热烈、最具可观性的歌舞场面 ,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性和独特的艺术样式 ,在滇东世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它的形态、源流、变异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动因 ,对它进行收集、整理与... “确哦”与“确比”是滇东彝族“闹丧”活动中最为热烈、最具可观性的歌舞场面 ,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性和独特的艺术样式 ,在滇东世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它的形态、源流、变异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动因 ,对它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 ,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滇东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 ,提升其文化品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彝族歌舞 葬俗 葬制 发展规律 变异动因 滇东彝族 少数民族 经济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