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吴兴陆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0,43,共7页
在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的现状下 ,调查发现 ,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反映出迁移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 ,但定居性迁移决策更多受制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 在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的现状下 ,调查发现 ,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反映出迁移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 ,但定居性迁移决策更多受制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 ,本文依据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调查 ,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 决策 定居
下载PDF
中国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及变动趋势 被引量:44
2
作者 曹广忠 陈思创 刘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4-1349,共16页
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本文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利用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入人口分布格局、流动范围和来源地等多维度剖... 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本文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利用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入人口分布格局、流动范围和来源地等多维度剖析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并从居留和落户意愿空间差异的视角探讨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城市群流入人口向中心城市持续集中,等级和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动范围有所扩大,省内流动增速普遍高于省际;沿海城市群人口吸引范围大但仍服从距离衰减律,不同来源地流入人口的城市群偏好存在差异。在流入地,沿海城市群中心城市面临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持续挑战,内陆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吸引力并存;在流出地,平等开放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是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途径,少数地区的人口流失可能成为较长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入 空间模式 迁移距离 居留落户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人工地层冻结法风险预控 被引量:30
3
作者 鲁先龙 陈湘生 陈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08-2314,共7页
人工地层冻结法作为一种特殊工法,已有近160 a工程应用历史,仍是当前解决地下工程建设所面临"水、软、变形难以预测"3大难题的一种灵活、可靠、绿色技术方案。采用人工制冷方法将地层中的水冻结成冰是地层冻结法核心,但也正... 人工地层冻结法作为一种特殊工法,已有近160 a工程应用历史,仍是当前解决地下工程建设所面临"水、软、变形难以预测"3大难题的一种灵活、可靠、绿色技术方案。采用人工制冷方法将地层中的水冻结成冰是地层冻结法核心,但也正是由于维系冻土强度的冰的存在及其特殊性质,人工冻土与冻土结构更具有易变性和敏感性,也使得人工地层冻结法工程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基于冻土中水的相变过程及其动态平衡、冻结土体水分迁移、冻土内部联结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冻土特点及人工地层冻结法工程风险的物理本质,进而结合人工地层冻结法施工流程,从严格设计输入数据可靠关、严把冻结系统各关键环节质量关、严守冻结和开挖全过程安全运行维护关3方面提出了人工地层冻结法工程风险的预控方法与技术,为其在今后地下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 地下工程 冻土 风险预控 水分迁移 冻胀 融沉 冻土蠕变
下载PDF
掘进巷道流场结构及粉尘沉降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冕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研究掘进巷道流场结构对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机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相似原理构建了掘进巷道压入式通风的相似实验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和掘进巷道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风流场及粉尘运移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入... 为研究掘进巷道流场结构对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机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相似原理构建了掘进巷道压入式通风的相似实验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和掘进巷道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风流场及粉尘运移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入式通风条件下的流场特征对粉尘运移和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模拟实验在满足相似准则的情况下得出模型巷道的平均风速为0.66~2.62 m/s;粉尘自工作面脱离后随风流向巷道后方运移,大部分粉尘在综掘机后方发生扩散,部分细颗粒粉尘被综掘机附近的涡流结构捕获;在距掘进工作面端头3~5 m内发生大颗粒粉尘沉降和堆积,随与工作面端头距离的增加沉降粉尘颗粒粒径逐渐变小且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压入式通风 相似理论 粉尘运移 沉降 风速分布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户籍迁移的估算及时空特征——新型城镇化的落户政策导向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涛 刘嘉杰 曹广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3-561,共9页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空间格局高度耦合;迁入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大城市群,迁出地较为分散,以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迁出最多。特大城市对流动人口落户的吸引力最强,一线城市户籍迁移持续活跃,新兴二线城市的迁入规模快速提升;而即使普遍没有落户限制,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户籍迁出趋势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户籍迁移 新型城镇化 落户政策 政策评估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同起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11,共7页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造成中国近代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难民迁徙.本文认真考察了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华中、华南等地难民潮的形成与迁徙过程,分别阐述了国民政府与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政策及其实施,展示出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造成中国近代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难民迁徙.本文认真考察了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华中、华南等地难民潮的形成与迁徙过程,分别阐述了国民政府与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政策及其实施,展示出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民 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帝国主义 迁徒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 侵华战争 发动 团结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伟 徐洁 黎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0,共8页
基于抽样调查的陕南安康农户生计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分析判定不同搬迁行为和特征农户多维贫困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政策干预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k取值如何,搬... 基于抽样调查的陕南安康农户生计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分析判定不同搬迁行为和特征农户多维贫困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政策干预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k取值如何,搬迁户的多维贫困均显著低于当地户,且健康和能源因素是搬迁户多维贫困贡献率中最大的部分。2)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多维贫困存在显著影响,其通过增加农户教育投资、能源多样性、资产存量和提高住房质量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3)相对非自愿搬迁,自愿搬迁带来的脆弱性风险和教育中断加重了农户的多维贫困,而搬迁时间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论,提出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缓解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多维贫困 农户 连片特困地区
原文传递
政府主导型生态移民的实效、问题与对策——宁夏西海固山区生态移民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燕一 王振洲 +2 位作者 刘懿 崔丽 韩瑾 《西部论坛》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西海固山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及改善居民生存状态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移民生产用地落实和生产方式转变、移民安置资金和生产启动资金以及对移民的后期帮扶和对特别困难移民的经济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生态移民工程需要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不但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还需要有完善的后续支持,才能保证生态移民的质量及其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西海固山区 扶贫 政府主导 移民安置 生态环境恶化 生存条件 生产方式转变
下载PDF
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分析——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汤爽爽 郝璞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222-244,共23页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处于一种持续流动的状态,无法在一个地方永久定居。当前,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已达到中国人口总数近1/5,这一群体的流动和定居决策与行为将对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并影...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处于一种持续流动的状态,无法在一个地方永久定居。当前,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已达到中国人口总数近1/5,这一群体的流动和定居决策与行为将对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并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人口回流现象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可以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源、生命周期、家庭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在关于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的已有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聚焦于农村流动人口回流至农村老家的决策。这些研究发现,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来源地农村与目的地城镇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影响其回流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除了回流至农村老家的农村流动人口之外,一部分农村流动人口会回流至老家附近的城镇,但已有研究对这一回流群体鲜有涉及。因此,基于2015年在南京市和苏州市的调研,本文聚焦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并深入比较不同的回流群体(回流至老家附近城镇、回流至农村老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农村流动人口未来并不会定居在当前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而会选择回流。其中,回流至老家附近城镇的人群已占相当比重。这一人群与回流至农村老家的人群相比,在社会经济属性(如人力资本、社会资源)和主观感知方面与选择留在当前城市的群体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对于两类回流群体而言,家庭责任和对老家的依恋在回流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总体而言,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决策一方面是个体对农村/城镇生活的权衡,另一方面是基于家庭背景和资源对效益最大化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人口回流 定居意愿 中国
下载PDF
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运移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世进 张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36-1842,共7页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渗滤液的回灌过程中,垃圾体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主要是由于填埋体的自重和生物降解所致。由于沉降变形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垃圾体的孔隙比减小,孔隙比的减小会影响垃圾体的渗透系数和填埋场所能容纳的渗滤...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渗滤液的回灌过程中,垃圾体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主要是由于填埋体的自重和生物降解所致。由于沉降变形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垃圾体的孔隙比减小,孔隙比的减小会影响垃圾体的渗透系数和填埋场所能容纳的渗滤液量。为了研究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运移规律,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以修正的Darcy定理为基础,结合Elagroudy等人提出的沉降模型,建立了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的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非饱和条件下渗滤液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的运移规律,分析了回灌强度、垃圾体初始孔隙比、初始含水率和组成成份等参数变化对垃圾体含水率和填埋场单位表面积回灌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运移规律 沉降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储层裂缝支撑剂铺置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春晓 邢云 +4 位作者 罗攀 高志亮 张锋三 程鑫 吴金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为了认识陆相页岩气储层裂缝中支撑剂的铺置规律,采用可视裂缝模拟系统开展支撑剂沉降铺置实验,模拟了不同压裂液黏度、排量、砂比、支撑剂粒径和支撑剂密度条件下支撑剂运移沉降的过程,同时采用PIV粒子测速技术绘制了砂堤入口处与前缘... 为了认识陆相页岩气储层裂缝中支撑剂的铺置规律,采用可视裂缝模拟系统开展支撑剂沉降铺置实验,模拟了不同压裂液黏度、排量、砂比、支撑剂粒径和支撑剂密度条件下支撑剂运移沉降的过程,同时采用PIV粒子测速技术绘制了砂堤入口处与前缘处的速度场,进一步分析了支撑剂铺置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支撑剂在人工裂缝中的铺置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中前期阶段、中后期阶段和平衡状态阶段。裂缝入口处:悬浮颗粒的速度方向近似水平向前,砂堤表面颗粒速度沿着坡面向上,支撑剂的推进主要依靠液体黏滞力的携带作用;排量增大,流场出现明显的扰动现象,排量越大,扰动程度越大。砂堤前缘处:坡顶处流场存在明显的涡流现象;液体黏度增加,涡流强度减弱,黏滞力增加,颗粒在液体冲击和携带作用下,铺置更远的距离;排量增加,整个前缘区域出现更大的旋涡,涡流作用更加强烈,此时液体的冲击作用使得支撑剂铺置效果更好;砂比增加,旋涡数量增加,强度增强,波及范围增大,支撑剂运移到裂缝更远端。滑溜水中支撑剂粒径越小、密度越大,砂堤越均匀,但要达到铺置效果,需要携砂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支撑剂 压裂液 运移沉降 PIV粒子测速 冲击力 黏滞力 涡流
下载PDF
斜沟矿爆破掘进巷道粉尘非稳态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边俊奇 毕建乙 王海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69-274,共6页
为了得到掘进工作面附近爆破和通风同时作用形成气相流场所致爆尘运移规律,指导通风系统和防尘系统的设计,以斜沟煤矿13采区集中辅运上山掘进工作面为背景进行爆破后的CFD模拟研究,并结合实际测量,以获得粉尘扩散规律、粉尘粒径沉降规... 为了得到掘进工作面附近爆破和通风同时作用形成气相流场所致爆尘运移规律,指导通风系统和防尘系统的设计,以斜沟煤矿13采区集中辅运上山掘进工作面为背景进行爆破后的CFD模拟研究,并结合实际测量,以获得粉尘扩散规律、粉尘粒径沉降规律和粉尘浓度时间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距离地表垂高0.5m处粉尘浓度最高,距地表4m处粉尘浓度最低。粒径在90~200μm的几乎完全沉降;15μm以下的长时间悬浮;10μm以下的粉尘均匀分布于沿程空间各点。在1~5min之内,大颗粒迅速沉降;粉尘浓度在5min以后开始逐渐减少。距掘进工作面10~20m范围内粉尘浓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现场实测得到距工作面20m和25m范围内的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爆破 粉尘运移 沉降
下载PDF
迁移者的居留、返乡与再迁移决策——基于事件史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卓云霞 刘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2-1278,共17页
作为一个多阶段的空间行为决策过程,人口迁移是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但现有研究普遍存在重意愿轻行为、重状态轻过程以及较少关注再迁移行为等不足。本文构建了迁移者居留、返乡和再迁移三元选择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利用具有... 作为一个多阶段的空间行为决策过程,人口迁移是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但现有研究普遍存在重意愿轻行为、重状态轻过程以及较少关注再迁移行为等不足。本文构建了迁移者居留、返乡和再迁移三元选择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迁移者普遍会经历三年左右的不稳定期,而后进入稳定居留状态。迁移者的居留、返乡与再迁移行为存在空间分异:省际迁移者较省内迁移者更倾向于再迁移;迁入地规模等级越高,迁移者居留的比例越低。重要生命事件会显著影响人们的迁移行为:婚姻会让迁移者更偏好在特定迁入地稳定居留;毕业就职是人们重新选择居住地的重要时机,而失业这一负面冲击则很可能促使迁移者返回家乡。迁入地经济增长放缓、迁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两地间文化环境差异较大等因素都会导致更多迁移者选择返乡;但区域发展和地域联系对高学历、低学历迁移者和省际、省内迁移者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研究结果证实了在人口迁移决策研究中关注实际迁移行为、引入动态过程视角并统筹考虑居留返乡和再迁移三元选择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居留 返乡 再迁移 事件史分析
原文传递
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丹江口水库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刚 梅昀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家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了评估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绩效,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估,并以湖北省... 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家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了评估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绩效,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估,并以湖北省丹江口水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较好地达到目标,实施效果较好,移民生活水平及发展能力得到了改善,但移民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应该完善移民社保体系,加大后扶力度,建立移民心理辅导机制并提高移民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安置 绩效评估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塌岸对库区移民新址区影响预测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诗芳 马鲜果 +1 位作者 崔志芳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库区塌岸问题是大型水库库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它不仅影响到库区地质环境的改变 ,还直接影响到该库地带的移民安置规划 ,位于小浪底水库库区中部的小赵村、宁董晁村移民新址均规划布置在滨库地带 ,通过对两个移民新址区水库塌岸... 库区塌岸问题是大型水库库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它不仅影响到库区地质环境的改变 ,还直接影响到该库地带的移民安置规划 ,位于小浪底水库库区中部的小赵村、宁董晁村移民新址均规划布置在滨库地带 ,通过对两个移民新址区水库塌岸的预测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塌岸 移民 安置规划 移民新址
下载PDF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对岷江上游聚落景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松林 宋爽 《中国名城》 2019年第8期89-96,共8页
岷江上游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聚落景观存在着广泛差异性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联系。以文化学视角分析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对岷江上游聚落景观的影响,分析认为:民族迁徙与民族演替导致了岷江上游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同时攻... 岷江上游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聚落景观存在着广泛差异性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联系。以文化学视角分析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对岷江上游聚落景观的影响,分析认为:民族迁徙与民族演替导致了岷江上游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同时攻伐战争与茶马贸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交流影响着不同民族聚落景观的表达,并形成了汉、羌、藏之间渐变的景观特征,这种渐变是以茶马古道为廊道、以边塞集镇为节点逐渐向周边扩散,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徙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岷江上游 聚落景观
下载PDF
明代东迁关西诸卫部众在金塔的安置与流散——以《肃镇华夷志》为主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启安 邰惠莉 《河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裕固族的东迁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明政府对各卫东迁部众的安置也经历了不断改变、调整、完善的过程。其中今金塔县境内的威虏、金塔寺、哥力哥什堡、东八里堡、白雁墩堡、察黑包堡、西八里堡、威远古城等地是其主要的安置地。在此... 裕固族的东迁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明政府对各卫东迁部众的安置也经历了不断改变、调整、完善的过程。其中今金塔县境内的威虏、金塔寺、哥力哥什堡、东八里堡、白雁墩堡、察黑包堡、西八里堡、威远古城等地是其主要的安置地。在此生活期间,各今金塔县境今金塔县境除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外,还经营农业。但由于受到北境蒙古部落的侵扰,加之明政府民族政策的偏颇,这些人最终又从安置地回迁至肃州周边,没有起到"藩屏"作用,最终被王琼安置到了肃州南山及今明花地区,形成了后来裕固族住牧地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迁关西诸卫 金塔 安置 流散 裕固族研究
下载PDF
大社矿覆岩隔离注浆合理层位高度
18
作者 赵勇 申扎根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了合理确定大社矿覆岩隔离注浆的最佳注浆层位高度,采用3DEC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大社矿921102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建立6种不同注浆层位高度(220 m、240 m、260 m、280 m、300 m、320 m)的设计方案,分析注浆充填材料对覆岩关键层的支撑作... 为了合理确定大社矿覆岩隔离注浆的最佳注浆层位高度,采用3DEC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大社矿921102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建立6种不同注浆层位高度(220 m、240 m、260 m、280 m、300 m、320 m)的设计方案,分析注浆充填材料对覆岩关键层的支撑作用,以及不同注浆层位高度对工作面地表减沉和地表倾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层位高度的增加,地表最大沉降量也同时增大,建立注浆层位高度与最大下沉量的拟合曲线,注浆层位高度与最大下沉量呈指数关系;随着注浆层位高度的增加,地表倾斜变形量也同时增大,建立注浆层位高度与地表倾斜变形量的拟合曲线,注浆层位高度与地表倾斜变形值呈指数关系,现场工业性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注浆 地表沉陷 粉煤灰 覆岩运移 地表下沉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跃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9-43,共5页
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占4.3%,而这些平坝中最低的一部分又将被水库淹没。库区人口多,长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后备土地资源缺少,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 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占4.3%,而这些平坝中最低的一部分又将被水库淹没。库区人口多,长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后备土地资源缺少,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在1993年至1997年一期移民中,共安置了8.2万移民,在2003年将需搬迁安置约50万人,三期移民在2009年前必须完成。因此,二期、三期移民工作比一期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如果说,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的话,那么移民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本文对库区移民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特别是地质灾害及其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移民安置 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 工程地质
下载PDF
云南水电移民实行“长效补偿”下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杰富 张维平 《云南水电技术》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结合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水电移民安置采取以“长效补偿”方式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安置农村移民,以解决水电建设与征地移民安置的矛盾,促进云南水电事业的发展。针对“长效补偿”基础上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长效补偿”与现行的国家... 本文结合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水电移民安置采取以“长效补偿”方式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安置农村移民,以解决水电建设与征地移民安置的矛盾,促进云南水电事业的发展。针对“长效补偿”基础上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长效补偿”与现行的国家政策、法规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效补偿”机制的实施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并与同行切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移民 长效补偿 安置规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