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尊体:严羽“本色”理论及其四大要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尚永亮 段亚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严羽针对宋代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态势,用"本色"一词言说诗体特质,标明诗体界限,根本目的在于推尊诗体。而究其"本色"内涵,实与四大要素相关:"吟咏情性"乃其主旨追求,"妙悟"为其修习... 严羽针对宋代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态势,用"本色"一词言说诗体特质,标明诗体界限,根本目的在于推尊诗体。而究其"本色"内涵,实与四大要素相关:"吟咏情性"乃其主旨追求,"妙悟"为其修习方式,"兴趣"是其表达特点,"入神"则为终极归趋。此四者既相互分立又紧相关合,其中"情性"最为基础,"兴趣""妙悟"乃由此升进之两大要项,"入神"则是以李杜诗歌为主要标准的诗之"至境"。此一"本色"理论,为宋诗破体实践所生流弊提供了疗救良方,使诗之为诗的本质特点得到凸显,由此达到正本清源、返古开新的目的。同时,它也一定程度地阻滞了一味破体导致的诗越来越非诗化的进程,并在文学史发展之肯定——否定——再否定的逻辑链条中,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情性 妙悟 兴趣 入神 尊体
下载PDF
艺术课程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2
2
作者 姜琳琳 李凤莲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体系,凝结了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文化价值,其内在的丰厚内涵和外在的丰富载体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审美鉴赏、文化自信与人格修养的培育具备重大的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体系,凝结了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文化价值,其内在的丰厚内涵和外在的丰富载体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审美鉴赏、文化自信与人格修养的培育具备重大的教育价值。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趋势。艺术课程内在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美学意蕴和德性涵养,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审美体验与“妙悟”等涵养方式,让学生经历文化实践的过程以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理解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课程中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妙悟 文化实践
原文传递
论“妙悟”视域下《沧浪诗话》的运思逻辑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松苗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5-80,共6页
基于妙悟自身的内在结构,严羽将他对诗的理解聚集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其运思逻辑。首先,妙悟既意味着对妙之悟——对事情最精要、精微之处的觉解和明了,也意味着此悟之妙——既不依靠概念和逻辑,也不依靠学识和理性;其次,禅宗妙悟人的本心... 基于妙悟自身的内在结构,严羽将他对诗的理解聚集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其运思逻辑。首先,妙悟既意味着对妙之悟——对事情最精要、精微之处的觉解和明了,也意味着此悟之妙——既不依靠概念和逻辑,也不依靠学识和理性;其次,禅宗妙悟人的本心,严羽则妙悟诗的本质——吟咏情性,这是对诗歌音乐性和抒情性的回归和彰显;再次,妙悟不仅需要悟,在悟前还需识、学和酝酿的过程,在悟后体现艺术;最后,《沧浪诗话》强调了诗的有机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妙悟 吟咏 情性
下载PDF
现代美学“妙悟说”——朱光潜和宗白华美学“妙悟”学说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妙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学说。这个学说由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引入近现代美学,形成了现代美学“妙悟说”,从而标明了“妙悟”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妙悟”在审美中居于本源性的基础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这个思想,... “妙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学说。这个学说由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引入近现代美学,形成了现代美学“妙悟说”,从而标明了“妙悟”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妙悟”在审美中居于本源性的基础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这个思想,是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留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之一,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直觉 体悟 禅悟
下载PDF
“以禅喻诗”说“妙悟”——浅议禅对《沧浪诗话》的理论贡献
5
作者 李措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学理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诗话”这种类似语录体的诗评形式就是直接习自禅家的一个成果。《沧浪诗话》即为代表作,其中“妙悟”说印是来自禅宗的重要概念。
关键词 妙悟 《沧浪诗话》 理论贡献
下载PDF
论严羽的妙悟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强东红 陈春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之后形成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作为直觉的能力,表现为内省心灵,体验对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和多种文化碰撞生成... 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之后形成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作为直觉的能力,表现为内省心灵,体验对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和多种文化碰撞生成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兴趣 韵味 严羽 诗歌 中国 古代 文论
下载PDF
简论妙悟在思维和意识转移中产生的特性——《沧浪诗话》新释
7
作者 刘辉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妙悟是在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有意识转移为无意识的链条上产生的。转移的条件是熟参。如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重复千百次之后,就会化为血肉积淀;只要有意识活动,特别是形象思维的有意识活动反复出现,就会积淀成无意识。最重要的无意... 妙悟是在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有意识转移为无意识的链条上产生的。转移的条件是熟参。如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重复千百次之后,就会化为血肉积淀;只要有意识活动,特别是形象思维的有意识活动反复出现,就会积淀成无意识。最重要的无意识活动是前记忆。妙悟的本质特性在转移观点的审视下被揭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熟参 转移 前记忆
下载PDF
严羽的“第一义”与“悟”新论
8
作者 陶成涛 《三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郭绍虞先生将严羽的"悟"分为"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并不符合严羽的本意。严羽将"悟"划分为"透彻之悟"和"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是与其认定的诗歌的艺术水准的高下相对应的。严羽的"妙悟"一词应该解读为"巧妙地悟",属于"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第一义 妙悟 兴趣
下载PDF
禅宗诗学的本真修辞与海德格尔的解蔽说
9
作者 赵宝明 《文化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禅宗主张通过见性之悟抵达超越性的本真境界,认为语言的理据性是对自性的遮蔽。为了降低语言理据性,超越语言的遮蔽而抵达本真之境,禅宗以语言游戏改造语言,以反常荒诞的修辞方式启悟学人。禅宗的本真修辞对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产... 禅宗主张通过见性之悟抵达超越性的本真境界,认为语言的理据性是对自性的遮蔽。为了降低语言理据性,超越语言的遮蔽而抵达本真之境,禅宗以语言游戏改造语言,以反常荒诞的修辞方式启悟学人。禅宗的本真修辞对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兴起于20世纪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思潮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诗学超越语言之真的修辞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艺术观有一定契合之处。本文从符号理据性入手,以文化符号学的相关方法将二者加以比较,希望能为禅宗诗学乃至禅文化提供一个新颖的观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性 存在 修辞 解蔽 妙悟
下载PDF
严羽审美直觉说试论
10
作者 席格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回归超越后的生命本真状态,使人与物在自由的审美观照中,实现由极致而冲淡的自由审美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审美直觉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下载PDF
以禅喻诗:严羽的诗学思想及其文化旨趣
11
作者 洪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以禅喻诗”是《沧浪诗话》鲜明的学术品格。严羽借用佛禅“妙悟”的概念作为其论诗的拱心石,构建了以“妙悟”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兴趣”为特质论,以“气象”为境界论的严整的诗学体系。严羽“悟”区别于江西诗派侧重于字句章法而... “以禅喻诗”是《沧浪诗话》鲜明的学术品格。严羽借用佛禅“妙悟”的概念作为其论诗的拱心石,构建了以“妙悟”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兴趣”为特质论,以“气象”为境界论的严整的诗学体系。严羽“悟”区别于江西诗派侧重于字句章法而强调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诗歌主体的生命体验。“兴趣”体现为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创作取向,情统领下的情、理、意等诸多心理因素的深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气象”是诗歌审美风格与时代精神等的外在显现。严羽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理性化倾向,力图恢复诗歌的抒情本质。在其推崇“盛唐气象”背后,隐约折射出其对垂暮卑弱末宋文化的时代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妙悟 兴趣 盛唐气象 反理复情
下载PDF
《沧浪诗话》中关于“妙悟”的浅析
12
作者 丁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75-76,共2页
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大体都要经过感悟、创作、文本阅读、接受与阐释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理论的建构者们为了让我们用更加清晰与明白的眼光去看待整个创作过程,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去解构整体性的文学,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逻辑思维去建构与定... 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大体都要经过感悟、创作、文本阅读、接受与阐释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理论的建构者们为了让我们用更加清晰与明白的眼光去看待整个创作过程,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去解构整体性的文学,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逻辑思维去建构与定义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这就造成了大量看似分离甚至矛盾的理论性知识弥漫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与空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入手,对于前时理论的分析也必然要触及到该理论创建之初所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大量事实以及创作者的人生际遇。本着如是切入点,本文尝试对严羽诗学的"妙悟"理论作浅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妙悟 理论认知
原文传递
《沧浪诗话》“混李杜为王孟”说辨
13
作者 任家贤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郭绍虞先生在《沧浪诗话校释》中提出了《沧浪诗话》存在"混李杜为王孟"的内在矛盾,而这一说法也代表了学界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本文在辨析《沧浪诗话》中"第一义"、"妙悟"、"兴趣"等核心概... 郭绍虞先生在《沧浪诗话校释》中提出了《沧浪诗话》存在"混李杜为王孟"的内在矛盾,而这一说法也代表了学界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本文在辨析《沧浪诗话》中"第一义"、"妙悟"、"兴趣"等核心概念的意义及其间关系的基础上,对这一说法提出商榷,认为这是对各概念意义及关系辨析不清所造成的误会,由此表明《沧浪诗话》的理论并不存在这样的矛盾。而后世"格调"与"神韵"两派的理论,则是对严羽的理论有所偏取,结合各自的取向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第一义 妙悟 兴趣
下载PDF
“茶禅一味”的审美分析
14
作者 李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茶禅文化既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禅思想的重要体现。茶与禅在相互融通的过程中逐步催生出了“茶禅一味”的审美理念,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色命题。“茶禅一味”之美包含了三种层次的美:茶禅共通的本性“清苦”之美;心境上的正心... 茶禅文化既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禅思想的重要体现。茶与禅在相互融通的过程中逐步催生出了“茶禅一味”的审美理念,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色命题。“茶禅一味”之美包含了三种层次的美:茶禅共通的本性“清苦”之美;心境上的正心、静心和平常心之美;妙悟所领会的精神自由、此岸人间和天人合一之美。“茶禅一味”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美学思想,肯定了生命本身的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禅一味 本性美 心境美 妙悟美
下载PDF
《沧浪诗话》“本色”涵义考辨
15
作者 冯春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244-263,共20页
《沧浪诗话》“本色”一词的语源,可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以及同时期稍后与宋代的中国文学观念;此外,大约也有着儒学的背景。为准确把握《沧浪诗话》“本色”的涵义,须理清两个关系:一为“本色”与“悟”及“妙悟”的关系,认... 《沧浪诗话》“本色”一词的语源,可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以及同时期稍后与宋代的中国文学观念;此外,大约也有着儒学的背景。为准确把握《沧浪诗话》“本色”的涵义,须理清两个关系:一为“本色”与“悟”及“妙悟”的关系,认识到“悟”与“妙悟”存在不小的差别,“本色”与“妙悟”并不构成完全对应关系,诗之“本色”需要作者之“悟”以获得;一为“本色”与“当行”的关系,认识到二者涵义接近,皆既包括“悟”这一抽象内涵,又存在诗法层面去除“五俗”这样的具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本色 汉译佛经 妙悟 当行
原文传递
《历代名画记》中“妙悟”的佛教与道教源流考
16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2,共10页
“妙悟”既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绘画境界的形容,也是佛教术语渗入画论的重要佐证之一。历史地看,“妙悟”一词影响了历代中国艺术实践的发展与品评标准。对“妙悟”的词义进行解析,追溯其在中古佛教经典中的出处,并对比... “妙悟”既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绘画境界的形容,也是佛教术语渗入画论的重要佐证之一。历史地看,“妙悟”一词影响了历代中国艺术实践的发展与品评标准。对“妙悟”的词义进行解析,追溯其在中古佛教经典中的出处,并对比同时期的相关道教文献来探讨“妙悟”在《历代名画记》语境中的意涵,进而厘清张彦远引进这一核心佛教术语的宗教与文化思想背景,将有助于我们“见微知著”地阐述佛教与道教思想对中古艺术理论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历代名画记》 僧肇 《肇论》 《南华真经注疏》
原文传递
严羽诗禅理论与宗杲禅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静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宗杲禅学是影响严羽诗禅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严羽借鉴宗杲禅学教判方法提出辨体说,并依据宗杲的教判体系判别不同诗体的高下,建立判诗体系;借鉴宗杲倡导的具有教判色彩的“妙悟”的主张,提出“诗道惟在妙悟”,比喻说明诗歌所抒之情的... 宗杲禅学是影响严羽诗禅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严羽借鉴宗杲禅学教判方法提出辨体说,并依据宗杲的教判体系判别不同诗体的高下,建立判诗体系;借鉴宗杲倡导的具有教判色彩的“妙悟”的主张,提出“诗道惟在妙悟”,比喻说明诗歌所抒之情的思维特点,区分不同诗体的高下邪正,标举盛唐诗体;借鉴宗杲看话禅由参究公案入道的方式,提出参诗说,指示妙悟诗道的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诗禅理论 宗杲禅学 辨体说 判诗体系 妙悟说 参诗说
下载PDF
论严羽的诗学体系——回归《沧浪诗话》的文本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三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严羽《沧浪诗话》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禅宗理论为基础,对一系列诗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继承并发展了"以禅喻诗"的理论模式,并在此之上建构了一个涵盖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的诗学体系,对后世王士祯等... 严羽《沧浪诗话》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禅宗理论为基础,对一系列诗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继承并发展了"以禅喻诗"的理论模式,并在此之上建构了一个涵盖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的诗学体系,对后世王士祯等人的诗学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诗缘情 兴趣说 妙悟说
下载PDF
严羽诗学思想研究现状与展望
19
作者 程小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5-71,共7页
本文回顾了近一个世纪汉语学界对严羽诗学思想的研究状况及主要观点,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不足均作了探讨,此外,文章还对严羽诗学思想的研究作出了一些方法上的建议,并对其研究前景作出了初步的预测。
关键词 严羽诗学 妙悟 兴趣 别材别趣
下载PDF
“对话”视域下的“妙悟说”——兼论对创新的启示
20
作者 干小倩 徐华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93,100,共4页
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的同时也将"对话"意识领进了我们的视线。表面看似"舶来品"的对话意识,其实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当西方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困境而自身的学术理论无法攻克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 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的同时也将"对话"意识领进了我们的视线。表面看似"舶来品"的对话意识,其实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当西方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困境而自身的学术理论无法攻克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地从中汲取精华,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构建言献策。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关于诗学理论的论作,其中的"妙悟说"更是被后世所传诵。但是,如果我们将"妙悟说"置于"对话"视域下加以阐释,就会发现对话意识的生命力、延展力将会激发出"妙悟说"更多的活力,从而获得崭新的思维视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妙悟说"中的"趣"对于我们怎样正确把握创新意识的启示,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妙悟说 对话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