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张兴 王兴林 +1 位作者 冯俊涛 赵善欢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中的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中的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变。用楝树皮提取物为主要成份加工配制成0.5%楝素杀虫乳油,取名“蔬果净”,已正式投入生产。该剂安全、高效,使用后无毒害残留,尤适于经济作物上防治有害昆虫,是配合“无污染”蔬菜、果品、茶叶、烟草、中草药等作物生产的良好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 苦楝 川楝素 植物性杀虫剂
下载PDF
盐胁迫对苦楝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8
2
作者 苗海霞 孙明高 +3 位作者 夏阳 李国雷 张金凤 张连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盐胁迫下一年生苦楝苗根系的活力变化以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目的在于探索苦楝的抗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能显著的降低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且地上部分受到的影响比根系受到的影响大;盐胁迫对苦楝苗木的含水量影响显著;... 本文研究了盐胁迫下一年生苦楝苗根系的活力变化以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目的在于探索苦楝的抗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能显著的降低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且地上部分受到的影响比根系受到的影响大;盐胁迫对苦楝苗木的含水量影响显著;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值的变化比较小,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活力 盐胁迫 苦楝 地上部分 活力变化 显著水平 一年生 抗盐性 含水量 盐浓度 面积 吸收 苗木
下载PDF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姜萍 叶汉玲 安鑫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7,共5页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苦楝素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博光 李小平 陈小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用一定浓度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在室温下用苦楝果提取物 5 0 0mg/kg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 8.5 3± 2 .35个 ,而对照... 以用一定浓度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在室温下用苦楝果提取物 5 0 0mg/kg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 8.5 3± 2 .35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1 5 .80± 0 .98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用 2 5 0、1 0 0 0、2 0 0 0mg/kg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枝条 ,在 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8.0 6± 2 .90、6.73± 3.82、5 .2 0± 1 .74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的日平均产卵量为 1 3.73± 2 .90个。经T检验它们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含苦楝果提取物 2 5 0、1 0 0 0、2 0 0 0mg/kg处理枝条后 ,天牛产的卵分别需经 1 2、1 5、1 9d达到其最终孵化率 94.2 1 %、87.1 2 %、43.5 8% ;而对照组 1 1d达到最终孵化率 99.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果实提取物 桑天牛 孵化率 产卵量
下载PDF
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家源 郭杰 喻方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对不同物候区10个产地的苦楝(Melia azedarach L.)种子采样分析,分别测定种子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千粒质量、含水量、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呼吸速率等种子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与... 对不同物候区10个产地的苦楝(Melia azedarach L.)种子采样分析,分别测定种子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千粒质量、含水量、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呼吸速率等种子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各地的地理、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种子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纬度变异,种子形状随纬度变化有分异,分布纬度越高,种子越接近圆球形。根据种子形态特征,将10个种源种子性状自然分布划分为5个类群。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呼吸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呼吸速率显著相关,而与种子形态无相关性,表明苦楝种子活力更多受种子生理生化状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种子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苦楝皮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淏 李行诺 +2 位作者 孙博航 高慧媛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对中药苦楝皮(Melia azedarachL.Sied.)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 目的对中药苦楝皮(Melia azedarachL.Sied.)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1)、α-菠甾酮(-αspinasterone,2)、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side,3)、阿魏酸(feru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2、3和4均为首次从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皮 α-菠甾酮 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 阿魏酸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苦楝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雅琴 傅育红 +3 位作者 高锦明 王琪 张鞍灵 李晓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苦楝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苦楝中共分得70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除3种因不产孢未鉴定外,其它的分属于5目、7科、11属,18种。对分离出的21种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发现在供试质量浓度为5... 对苦楝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苦楝中共分得70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除3种因不产孢未鉴定外,其它的分属于5目、7科、11属,18种。对分离出的21种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发现在供试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MA1,MA4,MA8和MA9 4个菌株的发酵液和菌丝体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作用,其菌丝体粗提物对番茄灰霉菌、棉花枯萎菌有明显的抑制孢子萌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内生真菌 分类鉴定 杀菌活性
下载PDF
苦楝化学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玖 林文翰 +2 位作者 徐任生 汪文陆 赵善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26-429,共4页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果中分得苦楝新醇(Ⅰ),苦楝醇(Ⅱ)、苦楝酮(Ⅲ)、苦楝二醇(Ⅳ)、香草醛(Ⅴ)和香草酸(Ⅵ)。根据波谱(IR,MS,~1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苦楝新醇(Ⅰ)为新化合物,对菜青小虫...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果中分得苦楝新醇(Ⅰ),苦楝醇(Ⅱ)、苦楝酮(Ⅲ)、苦楝二醇(Ⅳ)、香草醛(Ⅴ)和香草酸(Ⅵ)。根据波谱(IR,MS,~1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苦楝新醇(Ⅰ)为新化合物,对菜青小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化学成分 苦楝新醇
下载PDF
镉胁迫下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苏明洁 廖源林 +3 位作者 叶充 蔡仕珍 龙聪颖 邓辉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6-2093,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Cd积累、光合、质膜透性以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60 mg·kg^(-1)时显著促进苦楝幼苗生物...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Cd积累、光合、质膜透性以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60 mg·kg^(-1)时显著促进苦楝幼苗生物量的积累(P<0.05),Cd2+浓度>60mg·kg^(-1)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120 mg·kg^(-1)Cd处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植株能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的生物量;苦楝对Cd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其根、茎、叶中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根系是主要积累部位;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Chla+b)含量和光合速率(Pn)下降,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大,但≤60 mg·kg^(-1)Cd处理时均无明显变化;随Cd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呈先升后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CK,苦楝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来维持Cd胁迫下的渗透平衡,从而降低Cd毒害。上述结果表明,苦楝对Cd具有一定耐性,其耐Cd胁迫的阈值浓度大约是120 mg·kg^(-1),可以将其应用于土壤Cd污染区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修复土壤Cd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镉积累 生物量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苦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2
10
作者 种小桃 时岩鹏 +1 位作者 程战立 姚庆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研究苦楝子Melia azedarach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α,25-二甲氧基苦楝酮二醇(1)、苦楝二醇(2)、2,3-二羟基-1-(4-羟基-3... 目的研究苦楝子Melia azedarach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α,25-二甲氧基苦楝酮二醇(1)、苦楝二醇(2)、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酮(3)、松柏醛(4)、苦楝新醇(5)、(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苯乙烯(6)、5-羟甲基糠醛(7)、原儿茶醛(8)、芦丁(9)。结论化合物1、3、4、7~9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子 21α 25-二甲氧基苦楝酮二醇 (E)-3 3′-二甲氧基-4 4′-二羟基二苯乙烯 松柏醛 苦楝新醇
原文传递
苦楝内生真菌的初步分离和筛选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琪 傅育红 +3 位作者 高锦明 王雅琴 李小明 张鞍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得到99株14个属的内生真菌(33株因不产孢子未鉴定)。其中7月分离得到7个属,10月得到14个属的内生真菌。由分离结果可知,根、茎中内生真菌的属多于叶和果实,且曲霉属的灰绿曲霉组、...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得到99株14个属的内生真菌(33株因不产孢子未鉴定)。其中7月分离得到7个属,10月得到14个属的内生真菌。由分离结果可知,根、茎中内生真菌的属多于叶和果实,且曲霉属的灰绿曲霉组、链格孢属和未见孢子Ⅰ在全株均有分布。对各菌株次生代谢物进行检测,可知O-L-5、O-SCⅡ-4和O-RC-3能产生较多的苦楝素,为目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分离 苦楝 楝科 苦楝素
下载PDF
镉和酸雨对苦楝幼苗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苏明洁 蔡仕珍 +5 位作者 邓辉茗 龙聪颖 叶充 宋会兴 廖源林 李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36-4443,共8页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3个梯度模拟酸雨(p H=5.6、4.5、3.5)和不同剂量Cd2+(0、30、60、90、120、150、180 mg·kg^(-1))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质膜透性和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 H=4.5和3...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3个梯度模拟酸雨(p H=5.6、4.5、3.5)和不同剂量Cd2+(0、30、60、90、120、150、180 mg·kg^(-1))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质膜透性和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 H=4.5和30 mg·kg^(-1)Cd2+复合处理对苦楝生物量的积累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p H=4.5和低剂量Cd2+(≤60 mg·kg^(-1))单一及复合处理下,株高和干重变化不显著(p>0.05),叶色、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而强酸雨(p H=3.5)和高剂量Cd2+(≥90 mg·kg^(-1))处理下,叶片发黄卷曲,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大,且酸雨和Cd2+复合处理较单一酸雨和单一Cd2+处理毒害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复合叠加效应;随酸雨强度和Cd2+剂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二者峰值均出现在p H=4.5和60 mg·kg^(-1)Cd2+处理,且Cd2+剂量≤120 mg·kg^(-1)时,各酸雨梯度下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综上认为,在Cd2+剂量≤60 mg·kg^(-1)、酸雨p H≥4.5的区域,苦楝可以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生物量,可将其作为Cd污染典型酸雨区的绿化和修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苦楝 模拟酸雨 复合污染 生物量 叶绿素 丙二醛 可溶性糖
原文传递
溶剂回流法提取苦楝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小娟 路绪旺 崔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采用溶剂回流法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工艺和萃取分离过程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回流法的优化条件为:7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h,50 mL乙酸乙酯萃取18 h,最高... 采用溶剂回流法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工艺和萃取分离过程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回流法的优化条件为:7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h,50 mL乙酸乙酯萃取18 h,最高提取率达1.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苦楝素 溶剂回流法
下载PDF
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白成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62-666,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7%)、斯巴醇(5.73%)等为主;苦楝树皮中以饱和烷烃3,8-二甲基十一烷(9.25%)、4,6-二甲基十二烷(9.13%)、十七烷(6.88%)和3-乙基-3-甲基庚烷(5.94%)等为主;果皮中以棕榈酸(27.65%)、己酸(6.94%)、油酸甲酯(5.47%)、肉豆蔻酸(5.00%)和醇类化合物3,7,11,15-四甲基-2-十六烷醇(11.28%)、叶绿醇(4.78%)等为主。这一结果说明苦楝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相差较大,在综合开发利用苦楝时应分部位加以提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苦楝黄化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4 位作者 于少帅 王晔楠 杨德洁 余凤玉 宋薇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了明确苦楝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克隆苦楝黄化植原体16S rDNA基因和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16S rDNA基因的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16S r DNA基因片段大小为1830 bp,rp基因片段... 为了明确苦楝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克隆苦楝黄化植原体16S rDNA基因和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16S rDNA基因的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16S r DNA基因片段大小为1830 bp,rp基因片段大小为1212 bp;苦楝黄化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片段与16SrI组的植原体同源性最高达100%,苦楝黄化植原体rp基因片段与rp I组的植原体同源性最高达100%;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苦楝黄化植原体与槟榔黄化植原体(KF728948.1)、见月草植原体(M30790.1)集聚于同一个独立分支;rp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苦楝黄化植原体与翠菊黄化植原体(AY183708.1)聚于同一个独立分支;苦楝黄化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虚拟RFLP图谱与16SrI-B亚组代表的洋葱黄化植原体(AP006628)相同,且相似系数为1.00。综上表明,苦楝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在分类上属于16SrI-B亚组。本研究结果可为采用铲除槟榔黄化病中间寄主的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melia azedarach l.) 植原体 16S rDNA基因 rp基因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镉和模拟酸雨胁迫对苦楝幼苗镉含量及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龙聪颖 邓辉茗 +2 位作者 苏明洁 廖源林 蔡仕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6-194,共9页
为探讨苦楝在重金属Cd和酸雨的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人工配置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和3个梯度模拟酸雨(pH值5.6、4.5、3.5)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生物量、Cd含量... 为探讨苦楝在重金属Cd和酸雨的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人工配置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和3个梯度模拟酸雨(pH值5.6、4.5、3.5)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生物量、Cd含量及叶片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Cd(≤30 mg·kg-1)单一及其与pH值4.5酸雨复合处理对幼苗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有促进作用外,其他处理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叠加效应;单一Cd处理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幼苗根、茎、叶中Cd含量逐渐升高,且根系大于茎叶,复合处理抑制了植物对Cd的积累,对叶片的抑制作用最强;Cd和酸雨单一及复合处理下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有所增加,分别在60 mg·kg-1 Cd、pH值5.6,60 mg·kg-1 Cd、pH值4.5和90 mg·kg-1Cd、pH值4.5时出现阈值;在AsA-GSH循环中,单一Cd处理下,AsA、GSH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一酸雨处理对上述4个指标的影响不尽一致,而复合处理下上述指标在Cd浓度≤60 mg·kg-1、pH值≥4.5时均能保持较高值,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均出现了阈值。综上所述,苦楝对重金属Cd和酸雨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可在Cd浓度≤60 mg·kg-1和pH值≥4.5的酸雨双重污染区域正常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土壤Cd污染的酸雨区域的修复植物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模拟酸雨 苦楝 镉含量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
下载PDF
补充营养对星天牛产卵量及其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学友 黄金水 +3 位作者 叶剑雄 陈军金 罗群荣 高美玲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2期10-13,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在156~198粒之间,平均176.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10倍,日平均产卵量是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在156~198粒之间,平均176.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10倍,日平均产卵量是木麻黄饲养的1.57倍;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72~110d,平均91.8d;雄虫寿命88~125 d,平均103 d,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Casuari-na spp.)的多存活30.2和40 d。补充营养植物内总氨基酸、葡萄糖、果糖含量与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与前人记载星天牛的产卵量为8~32粒,最多71粒,寿命一般40~50d 的报道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成虫 补充营养 苦楝树 木麻黄 产卵量 寿命
下载PDF
苦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种小桃 田桂珍 +1 位作者 程战立 姚庆强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苦楝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6种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Ⅰ),香草醛(Ⅱ),苯甲酸(Ⅲ),香草酸(Ⅳ),胡萝卜苷(Ⅴ),α-D-吡喃葡萄糖(Ⅵ)。结论化合物Ⅲ、Ⅵ系首次从... 目的研究苦楝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6种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Ⅰ),香草醛(Ⅱ),苯甲酸(Ⅲ),香草酸(Ⅳ),胡萝卜苷(Ⅴ),α-D-吡喃葡萄糖(Ⅵ)。结论化合物Ⅲ、Ⅵ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苦楝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促进胆固醇流出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灶昌 钟超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6期12-13,共2页
目的提取、分离苦楝子中的有效成分,并确定其促进胆固醇流出作用。方法依据中草药煎剂及天然药物化学的有关方法,用有机溶剂对苦楝子进行分离;观察提取分离后得到的各组分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荷脂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的影... 目的提取、分离苦楝子中的有效成分,并确定其促进胆固醇流出作用。方法依据中草药煎剂及天然药物化学的有关方法,用有机溶剂对苦楝子进行分离;观察提取分离后得到的各组分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荷脂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程度,将其作为筛选活性组分的指标,确定其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活性组分。结果水和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经丙酮沉淀得到的物质为降细胞内胆固醇的活性组分,其分离得到的组分B降细胞内胆固醇作用极显著。结论苦楝子中含有天然降细胞内胆固醇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子 胆固醇 组分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星天牛成虫的取食节律及对两种苦楝粗提物行为趋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瀚 刘亚宁 +5 位作者 耿显胜 方林鑫 张守科 张威 舒金平 王浩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6-1213,共8页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是林业上危害性极大的一种蛀干害虫,行为调控是控制星天牛的重要手段。为了研发星天牛成虫植物源诱杀剂,观测了星天牛的取食行为节律,通过Y型嗅觉仪行为生测、笼养法选择趋性试验及林间诱捕试验...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是林业上危害性极大的一种蛀干害虫,行为调控是控制星天牛的重要手段。为了研发星天牛成虫植物源诱杀剂,观测了星天牛的取食行为节律,通过Y型嗅觉仪行为生测、笼养法选择趋性试验及林间诱捕试验测定了不同苦楝粗提物对星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星天牛成虫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光周期15L∶9D)均存在取食行为,且两种条件下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光照条件下,雌成虫取食高峰出现在13:00—14:30,雄成虫无明显的取食高峰期。在室内,索式抽提法所得粗提物对星天牛成虫引诱效果较好,星天牛在经索式抽提法所得粗提物处理的滤纸上的平均停留时间(15.19±2.09 min)显著长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粗提物(8.94±1.26 min,P<0.05);两种粗提物在林间均诱捕到星天牛成虫,其中索式抽提法所得粗提物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2.0±0.58头,水蒸蒸馏气法所得粗提物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3.0±1.15头,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苦楝 索式抽提法 水蒸气蒸馏法 引诱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