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5
1
作者 孔范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不仅牵涉对这一文化运动的性质、功过等认定,也牵涉到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的认定。轻易地加以怀疑、给以否定,是不公正、不科学的。除了这一基本认识和态度外,还应注意:首先,是关于不同价值范畴的辨...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不仅牵涉对这一文化运动的性质、功过等认定,也牵涉到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的认定。轻易地加以怀疑、给以否定,是不公正、不科学的。除了这一基本认识和态度外,还应注意:首先,是关于不同价值范畴的辨析问题;其次,应重视对历史结构的研究,在结构中认识、把握各参与因素的实际价值意义;再次,应对对象本身就有的及其发展的动态的复杂性,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停留在历史某一点上的突发事件,而是一个不断调适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学 文化启蒙运动 《新青年》
下载PDF
《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大华 高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改造》杂志是五四时期的一份重要刊物。在1919年9月至1922年9月的三年时间里,它对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俄国社会主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译介,同时,它还成为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主要... 《改造》杂志是五四时期的一份重要刊物。在1919年9月至1922年9月的三年时间里,它对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俄国社会主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译介,同时,它还成为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主要阵地之一。《改造》杂志在对社会主义思想译介的过程中,摈弃门户之见,注重学理研究,兼具实效性,因此影响广泛,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五四时期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过,它主张渐进的社会改良,反对走俄国革命道路,表现出一种不协调的温和色彩,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五四启蒙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其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和争鸣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杂志 研究系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华兹华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接受 被引量:3
3
作者 章燕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5,共10页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华兹华斯于1900年被首次引介到我国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深深烙有那一时期的历史印记。中国学人对华兹华斯的译介和研究反映...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华兹华斯于1900年被首次引介到我国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深深烙有那一时期的历史印记。中国学人对华兹华斯的译介和研究反映出该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建设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一、从华兹华斯的人文思想看其与中国人及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本质之间的关系;二、从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看其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新诗建构之间的关系;三、从较为客观的学术探讨的角度对华兹华斯诗歌和诗学进行介绍和评议。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在这一时期是较为积极的、活跃的,在中国文化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中国人的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诗 客观研究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萌生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志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发生源头。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前提,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基因和密码。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撒下了中共政...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发生源头。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前提,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基因和密码。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撒下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生成的种子。政党文化是由政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等有意识有目的所建构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和领导者,他们有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有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他们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建构的主体。政党文化是政党组织的精神支柱,政党组织是政党文化的物质基础。政党文化依附政党组织而存在,随着政党组织的发展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准备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依存的组织。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摇篮,它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孕育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 政党精神文化
下载PDF
五四后期的整理国故与传统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洪峻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20,共7页
五四后期,胡适等新文化人改变了全面反传统的态度,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的理智认同。整理国故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发掘有生机的旧传统,既为五四前期的启蒙思想寻找传统的支持,也为嫁接西方现代文... 五四后期,胡适等新文化人改变了全面反传统的态度,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的理智认同。整理国故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发掘有生机的旧传统,既为五四前期的启蒙思想寻找传统的支持,也为嫁接西方现代文化和再造文明寻找传统的根基。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新文化人发掘了明清白话小说和历史悠久的古代白话文传统,为白话文运动寻找国语范本和历史的渊源;发掘了清代汉学的考据方法和一脉相承的古代科学方法论传统,为倡导西方现代科学方法寻找传统的支持;还发掘了中国古代的辨伪学和源远流长的疑古思想传统,为整理国故运动中的价值重估和古史辨伪寻找传统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传统资源 胡适
下载PDF
论文学演变中的自然与人为——晚清到五四(1847—1917)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9,共8页
文学的演变沿着两条不一样的途径前行:作者孤立而不自觉的写作探索和有识之士登高振臂的呼吁。前者是写作范围内自然而然发生的,后者则是因应社会环境严峻急迫而发生的人为推动。被视为中国文史学上一大转折的晚清到五四时期,这两种文... 文学的演变沿着两条不一样的途径前行:作者孤立而不自觉的写作探索和有识之士登高振臂的呼吁。前者是写作范围内自然而然发生的,后者则是因应社会环境严峻急迫而发生的人为推动。被视为中国文史学上一大转折的晚清到五四时期,这两种文学演变的方式兼而有之。首先是旧诗诗人孤立的诗艺探索累积了诗观念突破的可能性,旧诗的自然演变终于与新诗爆发式的产生"逆接"在一起。在这一时期内小说转变的人为推动计有三次:傅兰雅"时新小说征文"、梁启超"新小说"倡导和五四"文学革命"。文学理念的演变经历了从"读者发现"到"文学发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演变 自然 人为 晚清 五四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文化启蒙思想探究(1915-1917)
7
作者 辛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11,共5页
近代中国内外交困,家国凋敝。无数仁人志士围绕着"救亡图存"这一主题前仆后继,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在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以及器物改革和政治改制失败的影响下,陈独秀意识到想要救国,就先要救民的极端紧迫性。五四... 近代中国内外交困,家国凋敝。无数仁人志士围绕着"救亡图存"这一主题前仆后继,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在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以及器物改革和政治改制失败的影响下,陈独秀意识到想要救国,就先要救民的极端紧迫性。五四新文化运动举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陈独秀则以《新青年》为阵地、以白话文为工具,对儒家的纲常礼教发起猛烈抨击。陈独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用新思想代替旧思想,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支撑和推动政治稳定的发展。陈独秀的这种文化启蒙思想不仅将革命引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文化启蒙思想
下载PDF
自由漂移的灵魂:五四后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8
作者 程娟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3-87,共5页
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处在"铁屋子"的人们带来了启蒙之光,但是不久内部就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从知识分子"自由漂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现象就会发现,五四知识分子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二重属性,同质性使得他们站... 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处在"铁屋子"的人们带来了启蒙之光,但是不久内部就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从知识分子"自由漂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现象就会发现,五四知识分子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二重属性,同质性使得他们站在同一个战壕,共同担负起反传统的重任,而异质性使得内部思想分歧日趋严重,他们终于分道扬镳,或相信改良,依附政府;或信仰主义,建设政党;或远离政治,坚持启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自由漂移 知识分子 启蒙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与女性的地位
9
作者 黄凤琴(译) 梁艳萍(校) 《中文论坛》 2018年第2期240-254,共15页
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历史背景,探讨这一时期的妇女在婚姻制度中的地位与妇女解放进程。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清朝末期(1911)基于中国传统的儒教伦理的婚姻制度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认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现代进... 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历史背景,探讨这一时期的妇女在婚姻制度中的地位与妇女解放进程。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清朝末期(1911)基于中国传统的儒教伦理的婚姻制度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认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现代进程之后,已经出现了对于儒教思想的批评以及反对性别歧视的活动;第二部分考察辛亥革命后军人政权下的婚姻制度依然是维持妇女低下地位的保守性制度;第三部分审视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新青年》杂志出版的时间阶段,对于儒教的批判与女性解放的历史实存;第四部分重点考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在婚姻制度中的地位,发现大城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运动的影响下开始选择爱情婚姻,而在农村偏远地区,传统的婚姻制度仍然继续维持,基于儒家伦理的妇女地位依然非常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婚姻制度 女性地位
下载PDF
试论现实主义在新时期(1976-)的回归
10
作者 黄凰 吴定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22,共7页
本文从对现实主义不同层面的理解开始,进而讨论现实主义在新时期的回归。回归,主要是指对五四现实主义的回归,当然更重要的是指在回归的召唤中对五四现实主义传统的超越。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对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对人的主观反思的... 本文从对现实主义不同层面的理解开始,进而讨论现实主义在新时期的回归。回归,主要是指对五四现实主义的回归,当然更重要的是指在回归的召唤中对五四现实主义传统的超越。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对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对人的主观反思的再现和发挥;二则是对五四开放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回归,因为这种精神的回归已经意味着一种超越,用法国一个著名评论家罗杰·加洛蒂的话一言以蔽之,即:无边的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回归 文学思潮 文学创作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启蒙没有也不可能被救亡压倒——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与救亡
11
作者 高旭东 李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共7页
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启蒙思潮被救亡所压倒,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国家思想中丧失了启蒙精神。这种二元对立的概括方法窄化了启蒙的内涵,启蒙不仅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救亡也不完全是走向民族国家。通过重回历史现场,启蒙... 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启蒙思潮被救亡所压倒,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国家思想中丧失了启蒙精神。这种二元对立的概括方法窄化了启蒙的内涵,启蒙不仅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救亡也不完全是走向民族国家。通过重回历史现场,启蒙的要义和其内部的复杂性才能被揭示清楚。从历史上看,早在五四运动前启蒙与救亡就没有表现出那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后来启蒙产生的历史影响是复杂的,反启蒙甚至借启蒙行事,但启蒙没有也不可能被打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 鲁迅
下载PDF
五四“启蒙运动”说的历史考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5,共8页
在各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定性中,“启蒙运动”说无疑是最为常见的比附之一。事实上,最晚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种比附在左翼文化人中就已经较为流行。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阐释视为“马克思主义方案”。出于现实革... 在各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定性中,“启蒙运动”说无疑是最为常见的比附之一。事实上,最晚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种比附在左翼文化人中就已经较为流行。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阐释视为“马克思主义方案”。出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共产党人对“启蒙运动”说的认同是有限度的。而且,五四启蒙传统的丰富多元性决定了用“启蒙”来描述五四历史认识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所阐释出的“启蒙”内涵的丰富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百年中国美术大众化思潮的流变与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宗贤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4,9,共6页
20世纪中国美术最重要的大众化思潮,兴起于五四,延绵于百年来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对美术的观念、图式和风格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中国现代美术呈现出与西方现代艺术和消费文化语境下大众艺术完全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百年来美... 20世纪中国美术最重要的大众化思潮,兴起于五四,延绵于百年来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对美术的观念、图式和风格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中国现代美术呈现出与西方现代艺术和消费文化语境下大众艺术完全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百年来美术的大众化思潮是一种超越艺术的社会思潮,大众化美术思潮经历流转、延异,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美术的走向和精神品格。如何承扬百年来中国美术大众化思潮所积淀的优良传统,构建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当代美术的新形态,是当代艺术家面临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新文化运动 百年中国美术 大众化 美术思潮
原文传递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月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8,共12页
以往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五四学生运动影响下的转变,而忽视了欧战的深远影响。自清末至民初,中国人以西为新,视彼时西方现代文明为中国之未来,前期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改变了这一思想态势,时... 以往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五四学生运动影响下的转变,而忽视了欧战的深远影响。自清末至民初,中国人以西为新,视彼时西方现代文明为中国之未来,前期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改变了这一思想态势,时人认为原本被模仿的现代文明即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未来文明,并视之为新的“过渡时代”。“未来”总体混沌而未知,但又被认为超越甚至否定现代文明,思想界也随之出现“现代”负面整体化的倾向。正因此,时人以“未来”之名,部分消解了现代文明的正当性,同时一定程度上解救了被认为与现代文明对立的中国传统文明及其他被压抑的思想资源。西方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预想中的未来文明,多元互歧、互渗互竞,角逐于五四思想界,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多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未来 现代文明 五四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及其反思 被引量:6
15
作者 雷环捷 刘大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主要发生于20世纪初,包括科学概念、科学观念和科学事业等三阶段的本土化。科学概念本土化反映为维新变法时期的日式译词"科学"取代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式译词"格致"。科学观念本土化得益于科... 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主要发生于20世纪初,包括科学概念、科学观念和科学事业等三阶段的本土化。科学概念本土化反映为维新变法时期的日式译词"科学"取代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式译词"格致"。科学观念本土化得益于科学救国思潮的推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现,"赛先生"的鼓吹更使科学作为思想武器达到高潮。科学事业本土化落实于科学成为一种社会体制和共同追求。评价科学的本土化进程,应梳理其易名、扬名与正名的特定模式及特征,并反思其负面影响且分析背后原因,以求客观看待科学本土化进程,肯定科学就此在中国扎根生长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本土化 格致 五四新文化运动 科学主义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美术大众化转向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池瑜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14,共7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创作及美术进程,均产生重大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并在其后不断发展的反对贵族文艺、提倡平民文艺及社会艺术化、艺术大众化的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艺方向。20世纪包括美术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创作及美术进程,均产生重大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并在其后不断发展的反对贵族文艺、提倡平民文艺及社会艺术化、艺术大众化的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艺方向。20世纪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文学艺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和艺术大众化的方向紧密相连的。蔡元培倡导的美育思想、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及林风眠在北京举办的艺术大会等,是艺术大众化和社会化的典型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国画和油画,在表现革命题材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方面,产生了一批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艺术大众化社会艺术化 现实主义美术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作者群体的转变——基于量化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朗 黄国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教育杂志》是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专业期刊。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的作者群体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包括作者来源及其地域分布的多元化,作者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以及作者求学背景开始从以留日学生为主转变为... 《教育杂志》是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专业期刊。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的作者群体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包括作者来源及其地域分布的多元化,作者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以及作者求学背景开始从以留日学生为主转变为以留美学生为主,等等。这些变化既体现了《教育杂志》编辑的主观努力,也是五四新文化思潮激荡、留美学生大量归国、新一代教育家崛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教育界话语权转移的客观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杂志》 五四新文化运动 作者群体
下载PDF
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文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近代以来的女权话题能够进入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视域,缘自以下两种态度的契合:一是新文化人在重构现代民族国家主体性目的上的契合;一是新文化人在"再造文明"的价值选择和努力方向上的契合。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女权思想的贡献和规... 近代以来的女权话题能够进入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视域,缘自以下两种态度的契合:一是新文化人在重构现代民族国家主体性目的上的契合;一是新文化人在"再造文明"的价值选择和努力方向上的契合。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女权思想的贡献和规约:一方面表现为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借鉴;一方面取决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妇女解放思想 女权话语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
下载PDF
重新发现中国电影——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亚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五四运动和中国电影的关系,从反帝/反封建、现代/传统的思想和题材上追溯其因袭来源,呈现出复杂性的一面。"五四"作为中国电影"元类型",充满对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检视与瞻望。本文透过百余年历史演进及中国电影持续... 五四运动和中国电影的关系,从反帝/反封建、现代/传统的思想和题材上追溯其因袭来源,呈现出复杂性的一面。"五四"作为中国电影"元类型",充满对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检视与瞻望。本文透过百余年历史演进及中国电影持续进行的不同主题的探索,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电影创作之间的联系及其给当下电影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传统 主题探索 青年话语 元类型
原文传递
从借洋兴中、推陈出新到人民性追求——五四以来的中国美术之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曦林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共4页
自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及中国美术已走过百年之路。抚今追昔,本文试图通过"借洋兴中之路"、"推陈出新之路"和"为人民之路"的梳理,回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中美术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总结... 自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及中国美术已走过百年之路。抚今追昔,本文试图通过"借洋兴中之路"、"推陈出新之路"和"为人民之路"的梳理,回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中美术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并对当下中国美术的发展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借洋兴中 人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