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艺术、理论及社会正义--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玛莎·努斯鲍姆访谈 |
范昀
玛莎.努斯鲍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2
|
当代美学伦理转向中的英美进路——以伯纳德·威廉斯和玛莎·努斯鲍姆为中心的考察 |
金惠敏
陈晓彤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6
|
|
3
|
纳斯鲍姆良善生活思想探析 |
吉雨喆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4
|
论纳斯鲍姆能力进路的尊严观 |
周展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正义的实现仅仅依靠理性吗——探讨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 |
杨豹
肖红春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玛莎·努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郑琪
|
《北方论丛》
|
2019 |
2
|
|
7
|
纳斯鲍姆正义的能力理论及其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启示 |
杜帮云
张艳青
|
《理论界》
|
2019 |
2
|
|
8
|
情感正义论:从诗性正义回到苏格兰启蒙 |
张正萍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9
|
悲剧与脆弱性伦理:玛莎·努斯鲍姆伦理美学问题 |
陈晓彤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1 |
1
|
|
10
|
文学伦理的两张面孔:玛莎·努斯鲍姆的文学观及其内在紧张 |
范昀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1
|
文化转化:试论朱迪斯·巴特勒的理论路径 |
戚宗海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2
|
努斯鲍姆论情感智性与伦理选择 |
陈芬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1 |
0 |
|
13
|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之争——玛莎·努斯鲍姆伦理理论化思想述评 |
杨豹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4
|
好生活与脆弱性——阿伦特和纳斯鲍姆相关思想论述 |
叶晓璐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5
|
文学研究的伦理转向与美国伦理批评的复兴 |
杨革新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6
|
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探究 |
姜元涛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7
|
诗性正义何以可能?—努斯鲍姆《诗性正义》引发的思考 |
李勇
于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8
|
努斯鲍姆“诗性正义”观及其争议辨析 |
刘锋杰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9
|
“好生活”的诗性表达——读努斯鲍姆《爱的知识》 |
赵秀红
梁晓萍
|
《理论界》
|
2023 |
0 |
|
20
|
迈向一种能力进路的人权观——评纳斯鲍姆《寻求有尊严的生活》 |
董骏
|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