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理论及社会正义--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玛莎·努斯鲍姆访谈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昀 玛莎.努斯鲍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2,共12页
玛莎·努斯鲍姆教授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及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哲学家不同的是,努斯鲍姆教授格外重视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并将... 玛莎·努斯鲍姆教授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及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哲学家不同的是,努斯鲍姆教授格外重视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并将其纳入到她的伦理学与正义论思想的建构之中。为此,笔者就文学艺术的价值、文学理论的伦理转向、人文教育的现状、多元文化与普世价值、知识分子与社会正义等问题对努斯鲍姆教授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斯鲍姆 文学 艺术 理论 正义
下载PDF
当代美学伦理转向中的英美进路——以伯纳德·威廉斯和玛莎·努斯鲍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惠敏 陈晓彤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26-33,共8页
当代美学的伦理转向路径多元,以伯纳德·威廉斯与玛莎·努斯鲍姆为代表的英美进路聚焦于美学与伦理学的跨学科融合,审美伦理问题涉及风格伦理和感知平衡,表现的伦理揭橥经由艺术与审美建构良好生活的可能性,理性情感是伦理反思... 当代美学的伦理转向路径多元,以伯纳德·威廉斯与玛莎·努斯鲍姆为代表的英美进路聚焦于美学与伦理学的跨学科融合,审美伦理问题涉及风格伦理和感知平衡,表现的伦理揭橥经由艺术与审美建构良好生活的可能性,理性情感是伦理反思得以生成的核心要素。审美伦理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行动中的伦理显示出对文本之外现实世界的关切,当代美学伦理转向中的英美进路强调共在生活的伦理,而欧陆进路则侧重他者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学 伦理转向 英美进路 伯纳德·威廉斯 玛莎·努斯鲍姆
下载PDF
纳斯鲍姆良善生活思想探析
3
作者 吉雨喆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20-124,共5页
纳斯鲍姆主张幸福或良善生活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承认人的有限性及不自足性,因此她认为,基于人的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良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杂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脆弱性的显现。她指出人类唯有通过实践智慧和情感认知能力... 纳斯鲍姆主张幸福或良善生活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承认人的有限性及不自足性,因此她认为,基于人的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良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杂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脆弱性的显现。她指出人类唯有通过实践智慧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共同参与,方能摆脱来自偶然的境遇和运气的束缚,从而实现人类的良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斯鲍姆 运气 善的脆弱性 良善生活
下载PDF
论纳斯鲍姆能力进路的尊严观
4
作者 周展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人性尊严通常以人的理性或动物性为内在根据。从动物性出发,纳斯鲍姆发展出一种能力进路的尊严观,即在理论层面,人的自然性、目的性、社会性构成促进尊严的内在根据;在实践层面,十项核心能力清单成为人们实现尊严生活的现实路径。然而,... 人性尊严通常以人的理性或动物性为内在根据。从动物性出发,纳斯鲍姆发展出一种能力进路的尊严观,即在理论层面,人的自然性、目的性、社会性构成促进尊严的内在根据;在实践层面,十项核心能力清单成为人们实现尊严生活的现实路径。然而,该理论的直觉主义、完善论倾向尚存在尊严和能力概念的内在冲突、政治自由主义与完善论的矛盾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能力进路的尊严观以保护人的自由领域为核心,关注现实的选择和机会,这对于个体发展、社会公正的完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进路 尊严 核心能力清单 纳斯鲍姆
下载PDF
正义的实现仅仅依靠理性吗——探讨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豹 肖红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0,共5页
从理性角度追求正义的实现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尤其自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事实与理性,似乎只要依据事实和理性,就能实现正义。努斯鲍姆认为,在这种理论中,人以单纯的理性实现正义,只能使人沦为物,成为了缺乏情感的、... 从理性角度追求正义的实现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尤其自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事实与理性,似乎只要依据事实和理性,就能实现正义。努斯鲍姆认为,在这种理论中,人以单纯的理性实现正义,只能使人沦为物,成为了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理性经济人。由此,她提出了诗性正义的思想,认为借助文学想象和情感能够形成完整的理性,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诗性正义的思想既深化了人们对正义的认识,也促使人们反思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斯鲍姆 诗性正义 事实 理性
下载PDF
玛莎·努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琪 《北方论丛》 2019年第6期52-58,共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地球村"的形成更加预示着各国公民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玛莎·努斯鲍姆追溯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世界公民"思想,还对非功利主义的"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地球村"的形成更加预示着各国公民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玛莎·努斯鲍姆追溯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世界公民"思想,还对非功利主义的"世界公民"教育提供了人文学科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建议。玛莎·努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世界公民"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公民" 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玛莎·努斯鲍姆
下载PDF
纳斯鲍姆正义的能力理论及其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帮云 张艳青 《理论界》 2019年第5期24-30,共7页
玛莎·纳斯鲍姆正义的能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阿玛蒂亚·森关于可行能力的论述,这一理论始于"人们在现实中能做什么,又能成为什么"和现实中得到什么样的机会的问题。作为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评价方法,该理论摒弃了传统... 玛莎·纳斯鲍姆正义的能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阿玛蒂亚·森关于可行能力的论述,这一理论始于"人们在现实中能做什么,又能成为什么"和现实中得到什么样的机会的问题。作为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评价方法,该理论摒弃了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旨在消除那些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以使人们能够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让贫困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我国精准扶贫的价值归宿,纳斯鲍姆正义的能力理论可为我国推动精准扶贫向全面、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纳斯鲍姆 正义的能力理论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情感正义论:从诗性正义回到苏格兰启蒙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正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玛莎·努斯鲍姆从文学想象中构建了诗性正义,以具有"畅想"和同情能力的诗人作为正义的裁判。然而,"诗性正义"所运用的想象与同情却让人质疑其对公共生活的适用性。作为诗性正义的理论来源,苏格兰启蒙思想回应... 玛莎·努斯鲍姆从文学想象中构建了诗性正义,以具有"畅想"和同情能力的诗人作为正义的裁判。然而,"诗性正义"所运用的想象与同情却让人质疑其对公共生活的适用性。作为诗性正义的理论来源,苏格兰启蒙思想回应了这种质疑。休谟和斯密这两位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在情感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经济、政治和法律的正义论,而"旁观者"、"同情"是这种正义论的关键概念。诉诸经济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休谟和斯密展现了公共生活中的社会秩序。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所构想的以情感为原点的社会秩序论,契合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理论传统。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可以从重视人情伦常的传统中发掘合适的理论,并汲取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道德情感论,在经济、政治和法律领域做出自己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正义 诗性正义 苏格兰启蒙思想 同情 旁观者 休谟 斯密 玛莎·努斯鲍姆
原文传递
悲剧与脆弱性伦理:玛莎·努斯鲍姆伦理美学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晓彤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80-97,520,共19页
玛莎·努斯鲍姆对悲剧伦理问题的思考在超越传统美学与道德哲学研究范式的同时,推动与促进了当代美学"伦理转向"的发展。通过对运气、情感等偶然性因素的分析,努斯鲍姆建立起悲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起以"... 玛莎·努斯鲍姆对悲剧伦理问题的思考在超越传统美学与道德哲学研究范式的同时,推动与促进了当代美学"伦理转向"的发展。通过对运气、情感等偶然性因素的分析,努斯鲍姆建立起悲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起以"脆弱性"为核心的悲剧伦理思想,从而批判了美学传统中悲剧研究的形而上学化与道德哲学领域对悲剧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简单化。努斯鲍姆的悲剧伦理思想对理解悲剧美学的当代发展与变异极具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努斯鲍姆 伦理美学 悲剧伦理 运气 情感
原文传递
文学伦理的两张面孔:玛莎·努斯鲍姆的文学观及其内在紧张
10
作者 范昀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81,共13页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玛莎·努斯鲍姆因其对文学艺术的特别倚重而在当代哲学界独树一帜。她不仅在思想论证中将文学想象/叙事置于重要位置,而且还在当代语境中继承与开拓了古代“诗与伦理学结盟”的观念,并有...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玛莎·努斯鲍姆因其对文学艺术的特别倚重而在当代哲学界独树一帜。她不仅在思想论证中将文学想象/叙事置于重要位置,而且还在当代语境中继承与开拓了古代“诗与伦理学结盟”的观念,并有效发掘了文学在回应“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伦理学问题中所作的贡献。在对文学伦理内涵的阐发中,努斯鲍姆分别触及文学的“感知”与“治疗”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现了其文学观内在的矛盾与复杂,同时也凸显了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文论的问题与困境,约翰·格雷意义上“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在其中得到显著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努斯鲍姆 文学伦理 感知 治疗
下载PDF
文化转化:试论朱迪斯·巴特勒的理论路径
11
作者 戚宗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5-101,共7页
朱迪斯·巴特勒的理论路径曾被玛莎·纳斯鲍姆郑重质疑。后者将之定性为文体矫揉造作、故作高深,思辨违反学术规范,著述殊无创意,无益于社会实践。巴特勒以“文化转化”之说回应之。这场论争有关巴特勒理论路径的合理性,但国内... 朱迪斯·巴特勒的理论路径曾被玛莎·纳斯鲍姆郑重质疑。后者将之定性为文体矫揉造作、故作高深,思辨违反学术规范,著述殊无创意,无益于社会实践。巴特勒以“文化转化”之说回应之。这场论争有关巴特勒理论路径的合理性,但国内外学界对此仅做描述,鲜有深入探究。巴特勒之“文化转化”含反常规文体和“法国理论”美国化两部分。反常规文体是为挣脱既有话语体系的桎梏,化用“法国理论”意在解决美国社会问题,其实效性为女权运动进展所证明。“文化转化”逻辑严谨度或有不足,但瑕不掩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纳斯鲍姆 朱迪斯·巴特勒 论争 文化转化 理论路径
下载PDF
努斯鲍姆论情感智性与伦理选择
12
作者 陈芬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1年第1期198-210,共13页
玛莎·努斯鲍姆作为当代美国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代表性人物,其伦理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包含着对于情感智性与伦理选择关系的独到见解:情感智性贯穿着伦理选择的各个环节,包括展现伦理困惑、认清伦理处境,指导伦理选择过程并对选择进行... 玛莎·努斯鲍姆作为当代美国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代表性人物,其伦理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包含着对于情感智性与伦理选择关系的独到见解:情感智性贯穿着伦理选择的各个环节,包括展现伦理困惑、认清伦理处境,指导伦理选择过程并对选择进行反思;伦理选择后主体的情感反应和对受损价值的补救措施高于选择本身。虽然上述观点存在不少争议,但情感智性赋予伦理选择新的情感维度,使伦理选择变得生动灵活、更具感染力,体现了努斯鲍姆在工具理性时代的人文主义关怀,而对“伦理选择后怎么办”的思考凸显了她对现实人生的关切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努斯鲍姆 情感智性 伦理选择
下载PDF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之争——玛莎·努斯鲍姆伦理理论化思想述评
13
作者 杨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不仅是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而且同样存在于德性伦理学内部。玛莎·努斯鲍姆是当代著名德性伦理学家。她的德性伦理理论化的主张具有代表性。研究玛莎.努斯鲍姆的伦理理论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站在伦...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不仅是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而且同样存在于德性伦理学内部。玛莎·努斯鲍姆是当代著名德性伦理学家。她的德性伦理理论化的主张具有代表性。研究玛莎.努斯鲍姆的伦理理论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站在伦理学的前沿,把握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努斯鲍姆 伦理理论 反理论 德性 规则 具体的判断
下载PDF
好生活与脆弱性——阿伦特和纳斯鲍姆相关思想论述
14
作者 叶晓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好生活"向来是伦理学探讨的一个主题。阿伦特认为好生活就是在人类事务领域通过行动和言说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而纳斯鲍姆认为,好生活是通过行动把潜在的美德实现出来与通过在城邦中过政治生活和与另一个人进入友爱关... "好生活"向来是伦理学探讨的一个主题。阿伦特认为好生活就是在人类事务领域通过行动和言说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而纳斯鲍姆认为,好生活是通过行动把潜在的美德实现出来与通过在城邦中过政治生活和与另一个人进入友爱关系来繁荣自己的人性。但是"好生活"又往往与脆弱性相连,在阿伦特那里,这一脆弱性源于行动的三重困难;而在纳斯鲍姆那里,则是由于受到运气的影响。两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源于她们对理性主义最深沉动机的批判。而她们的思想,在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弥漫的当今社会无疑具有巨大的启发和激励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纳斯鲍姆 好生活 脆弱性 行动 运气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伦理转向与美国伦理批评的复兴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革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5,共10页
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美国伦理批评经历了提出、兴起、繁荣、衰落、复兴、再发展的过程。20世纪八十年代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分界线。在此之前,其繁荣表现为文学伦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随后因文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和自身的局限而衰落;... 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美国伦理批评经历了提出、兴起、繁荣、衰落、复兴、再发展的过程。20世纪八十年代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分界线。在此之前,其繁荣表现为文学伦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随后因文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和自身的局限而衰落;在此之后,随着文学和哲学研究中的伦理转向,伦理批评得到了复兴。此次的伦理转向不是回到19世纪的文学批评传统,而是对形式主义的反驳和对文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重新定位。此次的复兴也不是道德批评的重申,而是伦理批评的进一步发展,并由此演变出了韦恩·布斯以共导为基础的伦理批评,玛莎·努斯鲍曼以多元和非公约性为基础的伦理评价,希利斯·米勒以文本与语言理论为基础的阅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转向 伦理批评 韦恩·布斯 玛莎·努斯鲍曼 希利斯·米勒
原文传递
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探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元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玛莎·纳斯鲍姆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是具有世界意识、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公民实践的人,"世界公民"需要通过人文学科、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 玛莎·纳斯鲍姆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是具有世界意识、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公民实践的人,"世界公民"需要通过人文学科、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教育思想对公民教育实践以及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纳斯鲍姆 “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教育思想
下载PDF
诗性正义何以可能?—努斯鲍姆《诗性正义》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勇 于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27,192,共7页
努斯鲍姆在文学想象与情感的基础上建立了诗性正义理论,试图让文学在司法审判中发挥作用。她对于文学的社会功能与法律程序如何成功对接的论述,可以引发关于世界观、情感与理性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讨论,诗性正义理论... 努斯鲍姆在文学想象与情感的基础上建立了诗性正义理论,试图让文学在司法审判中发挥作用。她对于文学的社会功能与法律程序如何成功对接的论述,可以引发关于世界观、情感与理性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讨论,诗性正义理论存在着诗性正义与法律审判难以直接对接、文学情感与法律理性相矛盾等困境。由此,探究努斯鲍姆对文学作用的认识偏差,进而获得关于文学作用的限度、复杂机制及产生方式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努斯鲍姆 诗性正义 文学作用 文学理论
下载PDF
努斯鲍姆“诗性正义”观及其争议辨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锋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8,共7页
美国学者努斯鲍姆提出"诗性正义"的命题,并论述了它的三个特征:"走向他人"的重要性、在人性上"保持丰富性"的必要性以及"诗性裁判"的可能性。她用"诗性正义"去纠正经济活动与司法活... 美国学者努斯鲍姆提出"诗性正义"的命题,并论述了它的三个特征:"走向他人"的重要性、在人性上"保持丰富性"的必要性以及"诗性裁判"的可能性。她用"诗性正义"去纠正经济活动与司法活动中忽略人的情感的偏向,证明文学想象是有益于公共生活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争议,批评者认为文学的情感特性决定了它极有可能损害公共生活的公正性。笔者认为,在涉及人的生命活动时,情感的准确性往往比理性的准确性更高一级,不是情感服从理性推进了生命的发展与丰富,而是理性服从情感推进了生命的发展与丰富。文学恰恰是凭借自身对于人的生命与情感的重视而成为人类正义事业的一部分的,离开这个基点,文学便失去了作用于正义事业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斯鲍姆 诗性正义 审美 情感 理性
下载PDF
“好生活”的诗性表达——读努斯鲍姆《爱的知识》
19
作者 赵秀红 梁晓萍 《理论界》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哲学与文学虽各有侧重,但互为辩证。古希腊以来,“好生活”(良善生活)一直是道德哲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努斯鲍姆在其畅销作《爱的知识》中承继了《善的脆弱性》对“好生活”的探析,继以连贯蕴含的核心观念——叙事形式使得文... 哲学与文学虽各有侧重,但互为辩证。古希腊以来,“好生活”(良善生活)一直是道德哲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努斯鲍姆在其畅销作《爱的知识》中承继了《善的脆弱性》对“好生活”的探析,继以连贯蕴含的核心观念——叙事形式使得文学小说具有生成道德洞察力的独特能力——无疑突破了道德哲学研究长久以来的“一元论”的桎梏而趋向于“多元化”的路径。本文在对《爱的知识》之主要内容、逻辑结构以及核心思想等呈现与阔略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术演进的理论向度出发,将努斯鲍姆以小说文本作为道德哲学分析进路与黑尔为代表的“普遍规定主义”理论批判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拓展了新的论证思路和论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努斯鲍姆 爱的知识 文学文本 伦理主题 具象性
原文传递
迈向一种能力进路的人权观——评纳斯鲍姆《寻求有尊严的生活》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骏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玛莎·C·纳斯鲍姆和阿玛蒂亚·森共同提出的能力理论自其创立就体现出与人权的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究竟所指为何,两位创始人都没有从理论上提供一个系统的阐述。纳斯鲍姆《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正义的能力理论》的出版为... 玛莎·C·纳斯鲍姆和阿玛蒂亚·森共同提出的能力理论自其创立就体现出与人权的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究竟所指为何,两位创始人都没有从理论上提供一个系统的阐述。纳斯鲍姆《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正义的能力理论》的出版为我们把握这种联系提供了可能。事实上,此书从概念、内容到实施路径上为能力人权观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图景。就此而言,纳斯鲍姆所发展的能力理论就是人权理论的一种,或者更确切地说,其理论就是一种能力进路的人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C·纳斯鲍姆 能力 功能 能力清单 能力进路人权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