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生态恢复重要树种木荷与白楸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爱琴 陈圣宾 +1 位作者 李振基 汪秀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09-113,共5页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呈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植物生理特性 生态恢复 木荷 白楸
下载PDF
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志立 郑征 +2 位作者 唐建维 宋启示 张建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演替初期的白背桐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0龄群落总生物量为 5 7. 819t·hm-2 ,其中乔木层为 5 1. 0 19t·hm-2 (占群落生物量的 88 2 4 % ) ,灌木层 5 . 6 4 4t·hm-2 (占 9. 76 % ) ,... 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演替初期的白背桐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0龄群落总生物量为 5 7. 819t·hm-2 ,其中乔木层为 5 1. 0 19t·hm-2 (占群落生物量的 88 2 4 % ) ,灌木层 5 . 6 4 4t·hm-2 (占 9. 76 % ) ,层间植物 1 .0 13t·hm-2 (占 1. 75 % ) ,草本层 0 14 3t·hm-2 (占 0. 2 5 % )。与其 5龄群落相比 ,10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增长了 10 5 .0 4 %、12 2 . 73%和 93 .32 % ,草本层生物量降低 83 5 3%。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少数优势树种 ,白背桐、木姜子、榕树的生物量合计 2 6. 170t·hm-2 (占乔木层生物量的 5 1. 2 9% )。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以小径级树木的生物量为主 ,其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干 >枝 >根 >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桐 次生演替 生物量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洪文君 魏依娜 +3 位作者 黄川腾 徐瑞晶 郑明轩 庄雪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370-376,共7页
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州南沙区黄山鲁森林公园内两片白楸次生林和一片桉树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在3个面积为12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02种,隶属50科78属;以茜草科、大戟科和樟科的种... 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州南沙区黄山鲁森林公园内两片白楸次生林和一片桉树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在3个面积为12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02种,隶属50科78属;以茜草科、大戟科和樟科的种类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楸次生林和桉树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以灌木层最高.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片白楸次生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在科级和属级水平具有一定的物种相似性,但它们与桉树人工林的物种相似性低.两片次生林均以白楸、银柴和布渣叶为优势种,但林下极少见到其幼苗,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现存建群种群的优势地位将会被取代;桉树人工林中有较多的白楸、银柴和布渣叶的小苗和幼树,反映了桉树人工林可为乡土树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庇护作用.珠三角地区现存天然次生林的乡土树种多为喜光型先锋树种,在人工林营建或改造中应用木兰科、樟科、山茶科和壳斗科等自然传播能力较弱的地带性森林树种,将有利于地带性森林恢复及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桉树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种群 白楸 银柴 布渣叶
下载PDF
五种大戟科植物种子的脂肪酸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喻学俭 王惠英 +3 位作者 张继跃 刘伯年 虞启涛 黄知恒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3期199-205,共7页
对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五种大戟科植物——中平树(Mcaranga denticulata(Bl.)Muell-Arg.)、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木油桐(Aleurites montana(Lour)Wis.)、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 Bl.)及滑桃树(Trewia nudiflo... 对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五种大戟科植物——中平树(Mcaranga denticulata(Bl.)Muell-Arg.)、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木油桐(Aleurites montana(Lour)Wis.)、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 Bl.)及滑桃树(Trewia nudiflora L.)种子中的脂肪酸作了成分分析。长键脂肪酸样品与2-氨基-2-甲基丙醇(AMP)缩合,生成2-取代-4,4-二甲基二氢(口恶)唑(DMOX)衍生物,再进行色谱-质谱分析。根据质谱中特征峰的质量,可以明确地确定脂肪键上双键及其它取代基的位置。这一方法简便有效,重现性好,能在一次分析中同时给出各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适合于油脂化学中脂肪酸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脂肪酸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蚂蚁筑巢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时空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少辉 王邵军 +5 位作者 张哲 陈闽昆 曹润 曹乾斌 左倩倩 王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3-419,共7页
蚂蚁筑巢定居能够形成与巢穴周围显著不同的微生境和土壤养分环境,从而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勐仑热带植物园白背桐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蚂蚁巢地与非巢地土壤EOC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蚂蚁筑巢... 蚂蚁筑巢定居能够形成与巢穴周围显著不同的微生境和土壤养分环境,从而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勐仑热带植物园白背桐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蚂蚁巢地与非巢地土壤EOC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蚂蚁筑巢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土壤EOC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蚁巢和非蚁巢地土壤EOC随月份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表现为6月>9月>3月>12月;土壤EOC沿土层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0~5 cm土层,蚁巢土壤EOC显著大于非巢地,在5~10和10~15 cm土层的差异不显著.蚂蚁筑巢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硝态氮和水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和容重,但对铵态氮、pH值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调控蚁巢和非巢地土壤EOC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温度、含水率、全氮和硝态氮等土壤指标对土壤EOC的影响次之.蚂蚁筑巢主要通过改变微生境(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土壤养分(主要是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状况,进而调控热带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时空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白背桐群落 易氧化有机碳 时空动态
原文传递
澳门青洲山白楸+假苹婆+破布叶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柳菁 张荣京 +3 位作者 王发国 郑希龙 陈红锋 邢福武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9,共9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澳门青洲山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42科65...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澳门青洲山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42科65属,其中热带性分布属占90.32%,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藤本高位芽为主(占22.86%)。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8.78,Shannon-Wienner指数为2.22,Simpson指数为0.9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52。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ner指数均表现为下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均匀度表现为藤本植物>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表明下木层中组成的种类较乔木层多,优势树种较乔木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楸+假苹婆+破布叶群落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澳门
下载PDF
白楸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春玲 马健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白楸7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楸中共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白楸7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楸中共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橙皮素(3)、7,3'-O-二甲基木犀草素(4)、β-谷甾醇(5)和丁香树脂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白楸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瑜 王凯 +1 位作者 马健雄 陈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12-2718,共7页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白楸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HepG2.2.15细胞系对其进行体外抗HBV...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白楸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HepG2.2.15细胞系对其进行体外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酮(1)、高根二醇-3-醋酸酯(2)、软木三萜酮(3)、8-[1-(3,4-二羟基苯基)乙基]-槲皮素(4)、鞣花酸(5)、乙酰基油桐酸(6)、4-O-甲基没食子酸(7)、没食子酸(8)、异它乔糖苷(9)、mananthoside I(10)、洋芹素-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11)、turpinionoside A(12)、corymboside(13)、hovetrichoside A(14)、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5)。化合物4、8对HepG2.2.15细胞分泌表面抗原HBsAg有一定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95.8±2.6)、(82.7±3.1)μg/mL;化合物15对细胞分泌E抗原HBeAg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IC_(50)为(12.9±1.7)μg/m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5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楸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HBV活性
下载PDF
白楸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春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4-765,共2页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白楸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楸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白楸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楸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异东莨菪内酯(2)、高根二醇(3)、芹菜素(4)、对甲氧基苯甲酸(5)、油酮酸(6)、β-胡萝卜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白楸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10
作者 涂冬萍 陆东萍 +4 位作者 黄玉妹 蒋林 王柳萍 闫志刚 朱意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6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白楸根、茎、叶的性状、显微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白楸根灰褐色或棕色,质韧,木部淡黄色,木射线呈放射状;茎表皮密具卵圆形皮孔,嫩枝被淡黄色柔毛。叶类盾状,密被黄... 目的研究白楸根、茎、叶的性状、显微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白楸根灰褐色或棕色,质韧,木部淡黄色,木射线呈放射状;茎表皮密具卵圆形皮孔,嫩枝被淡黄色柔毛。叶类盾状,密被黄棕色柔毛。根横切面呈偏心性类圆形,皮层外侧具石细胞群,木质部导管辐射状排列。茎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具较多星状非腺毛,皮层较窄,外侧具石细胞环带,形成层波状环形,髓部宽广,可见分泌细胞及草酸钙簇晶。叶下表皮具星状非腺毛及腺麟,海绵组织较宽,韧皮部外侧可见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基本薄壁细胞中有较多簇晶,具5~8个异常维管束。粉末可见星状非腺毛、腺麟、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草酸钙簇晶和方晶、棕色块等。叶上表皮气孔不等式,下表皮具星状非腺毛,叶脉分五级。结论白楸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作为其真伪鉴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楸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叶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