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轶 周健 +2 位作者 刘杰 杨志 龙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89-2693,共5页
针对目前污泥脱水性能影响因素不明的问题,研究通过对SBR在7种运行工况条件下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提取和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探讨MLVSS/MLSS、胞外蛋白质/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含量、胞... 针对目前污泥脱水性能影响因素不明的问题,研究通过对SBR在7种运行工况条件下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提取和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探讨MLVSS/MLSS、胞外蛋白质/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含量、胞外多糖含量、EPS总含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LVSS/MLSS、胞外蛋白质/胞外多糖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了脱水污泥含水率和污泥结合水含量的影响因素模型:脱水污泥含水率=0.229×(MLVSS/MLSS)+0.023×(胞外蛋白质/胞外多糖)+0.539、污泥结合水含量=2.876×(MLVSS/MLSS)+0.335×(胞外蛋白质/胞外多糖)-0.012,通过对7个城市污水厂污泥脱水性能测试比较表明,模型对脱水污泥含水率和污泥结合水含量预测值相对误差分别在±1%和±5%以内,对污泥脱水性能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性能 胞外聚合物 mlvss MLSS SPSS
原文传递
膜生物反应器中最佳排泥时间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立秋 封莉 +1 位作者 何圣兵 王宝贞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1,共4页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内活性污泥(MLVSS)的增长规律,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了对应于本试验污水水质条件下的Y值及Kd值,并依此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同时,利用迭代法从理论上对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排...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内活性污泥(MLVSS)的增长规律,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了对应于本试验污水水质条件下的Y值及Kd值,并依此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同时,利用迭代法从理论上对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排泥时间进行了推导,推导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建议本试验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排泥时间在35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排泥时间 线性回归 迭代法 生活污水
下载PDF
接种单一/混合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泽文 李冬 +2 位作者 张杰 郭跃洲 李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15-5221,共7页
在两组SBR反应器R0、R1中分别接种单一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和反硝化颗粒污泥与好氧硝化污泥的混合污泥(体积比为2∶1)来启动厌氧氨氧化,旨在探求不同接种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R0用时64 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 在两组SBR反应器R0、R1中分别接种单一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和反硝化颗粒污泥与好氧硝化污泥的混合污泥(体积比为2∶1)来启动厌氧氨氧化,旨在探求不同接种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R0用时64 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总氮去除负荷为0.26 kg·(m^3·d)^(-1),R1用时47 d,总氮去除负荷为0.30 kg·(m^3·d)^(-1),比R0缩短了17 d;在富集培养阶段,R1中红色污泥大量出现,系统厌氧氨氧化特征比R0更加明显;反应器启动成功后,R0的化学计量比为1.20和0.34,R1的化学计量比为1.26和0.21,比R0更接近理论值1.32和0.26,R0中污泥的MLSS和MLVSS分别恢复到初始种泥的51%(4.2 g·L^(-1))和38%(2.3 g·L^(-1)),R1中污泥的MLSS和MLVSS分别恢复到初始种泥的54%(4.4 g·L^(-1))和42%(2.6 g·L^(-1)),高于R0,可以推测,R1驯化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增殖速率比R0更快.采用混合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能够加速厌氧氨氧化的启动进程,且启动成功之后系统的脱氮性能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快速启动 混合污泥 化学计量比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原文传递
细微泥沙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归趋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吉芳英 何小玲 +1 位作者 何莉 周卫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1-806,共6页
大量运行数据表明,取消初沉池的污水厂泥沙淤积严重、污泥MLVSS/MLSS比值低,严重影响了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提升。以取消初沉池后不能被有效去除的粒径≤200μm的细微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细微泥沙对污... 大量运行数据表明,取消初沉池的污水厂泥沙淤积严重、污泥MLVSS/MLSS比值低,严重影响了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提升。以取消初沉池后不能被有效去除的粒径≤200μm的细微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细微泥沙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归趋特性。运行结果表明,当在污水中分别投加粒径为26、73、106、165和210μm的细微泥沙300 mg/L时,运行40 d后,生化系统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将从启动初期的0.84分别下降至0.27、0.29、0.59、0.65和0.73,且随MLVSS/MLSS比值的下降,混合液SVI值也明显降低,反应器底部淤积泥沙量分别相当于进水泥沙总量的31.0%、47.4%、75.2%、75.9%和91.6%,表明小粒径颗粒更容易被活性污泥包裹,引起污泥MLVSS/MLSS下降,大粒径颗粒更容易淤积在反应器底部;由于泥沙淤积致使颗粒粒径越大,通过排放剩余污泥除砂的量越少,按照粒径递增的顺序,通过剩余污泥外排的除砂量分别相当于进水泥沙总量的44.5%、31.3%、20.3%、20.5%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细微泥沙 活性污泥 mlvss MLSS比值 泥沙淤积
原文传递
电化学氧化活性污泥减量效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丽 李春梅 +1 位作者 强亮生 张宏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针对电化学氧化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清洁技术",提出以Ti/RuO2材料为阳极的同心圆式电解槽为反应器对活性污泥进行电解减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氧化能够有效实现活性污泥减量.当工作电压为6 V、pH值为12、间歇电解60 min、... 针对电化学氧化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清洁技术",提出以Ti/RuO2材料为阳极的同心圆式电解槽为反应器对活性污泥进行电解减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氧化能够有效实现活性污泥减量.当工作电压为6 V、pH值为12、间歇电解60 min、初始混合液悬浮性挥发固体(MLVSS)为4 670 mg.L-1时,活性污泥的表观溶解效率为29.98%.此时污泥溶胞释放出的SCOD和TP分别升高了712.2、33 mg.L-1,NH3-N也达到最大值并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工艺条件为最佳电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氧化 活性污泥 溶胞 mlvss
下载PDF
SRT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控制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邹联沛 王国平 +1 位作者 董煜 徐高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中M LV SS为4000~5000m g/L时,CO 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致上清液CO D上升,SM Pnd含量增加,出水CO D存在波动性,但CO 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高污... 膜生物反应器中M LV SS为4000~5000m g/L时,CO 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致上清液CO D上升,SM Pnd含量增加,出水CO D存在波动性,但CO 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高污泥浓度下的M BR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后,由于粉末活性炭对SM Pnd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反应器对CO D的去除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SRT 控制途径 出水水质 粉末活性炭 污泥浓度 mlvss COD 去除率 生物死亡 内源呼吸 吸附作用 上清液 波动性 MBR
下载PDF
高温厌氧法处理炼厂浮选渣运行状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洪林 李春富 +2 位作者 姚力力 蒋林时 唐晓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9-22,共4页
在自制的小型试验装置中 ,通过高温厌氧消化处理炼油厂浮选渣 ,温度控制在 55℃下 ,经过连续培养驯化及 1 80d以上的运行考察 ,结果表明 ,混合污泥经驯化后其外观、嗅觉、pH、比阻及厌氧菌数皆发生较大的变化 ,新鲜浮选渣已由灰色、油... 在自制的小型试验装置中 ,通过高温厌氧消化处理炼油厂浮选渣 ,温度控制在 55℃下 ,经过连续培养驯化及 1 80d以上的运行考察 ,结果表明 ,混合污泥经驯化后其外观、嗅觉、pH、比阻及厌氧菌数皆发生较大的变化 ,新鲜浮选渣已由灰色、油味变为黑色、臭味 ,pH与比阻降低 ,厌氧菌数增多 ;通过连续运行中的厌氧菌数、出料的MLVSS、COD及过滤比阻的详细数据分析 ,得出污泥在适应冲击后 ,在污泥停留时间为 1 0d的条件下 ,厌氧过程能较好地进行 ;厌氧菌生长良好 ,能较快地适应进料的冲击 ;经高温厌氧消化后的浮选渣 ,厌氧菌数稳定在 1 .0× 1 0 8~ 9.0× 1 0 8,COD去除率达 3 2 % ;出料液中的COD主要为低沸点的有机物 ;污泥比阻大幅降低 ,过滤脱水性能明显提高 ,并已由不易脱水物质转变为易脱水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浮选渣 COD mlvss 高温 炼油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高铁酸盐对剩余活性污泥的氧化水解效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丽 马军 +2 位作者 刘天泽 李春梅 张宏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19-2022,共4页
针对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提出利用高铁酸盐进行污泥氧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酸盐能够有效地破坏活性污泥的絮体结构,对初始浓度为12 600 mg.L-1的活性污泥,m(Fe)/m(SS)=0.40μg/mg的高铁酸盐能够使活性污泥的絮体全部解体.MLVSS随... 针对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提出利用高铁酸盐进行污泥氧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酸盐能够有效地破坏活性污泥的絮体结构,对初始浓度为12 600 mg.L-1的活性污泥,m(Fe)/m(SS)=0.40μg/mg的高铁酸盐能够使活性污泥的絮体全部解体.MLVSS随高铁投加量的增加下降,并呈线性相关.随高铁酸盐投加量的不同,不同初始浓度活性污泥的溶出特性不同,初始浓度越高的污泥投加高铁后释放出的SCOD、NH 4+-N、TP越高,当污泥浓度为12 600 mg.L-1,高铁投加量为m(Fe)/m(SS)=0.40μg/mg时,溶出的SCOD、NH 4+-N、TP达到最大值,污泥水解后的液态物质参与污水处理过程.污泥处置的成本仅为0.25元/t.远远低于1.0元/t的传统污泥处置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活性污泥 mlvss SCOD TP NH4^+-N
原文传递
磁加载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俊 方兵 鲁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采用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沉淀池处理稀释后的垃圾渗滤液,在曝气区投加磁粉,磁粉被活性污泥快速吸附,形成密度和粒径都较大的磁活性污泥,从而提高了污泥沉淀效率和回流污泥浓度,间接提高了曝气区的生物量。在试验条件下,每隔3~4d投... 采用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沉淀池处理稀释后的垃圾渗滤液,在曝气区投加磁粉,磁粉被活性污泥快速吸附,形成密度和粒径都较大的磁活性污泥,从而提高了污泥沉淀效率和回流污泥浓度,间接提高了曝气区的生物量。在试验条件下,每隔3~4d投加20g磁粉,当磁粉投加量达到3~4g/L时,曝气区MLVSS可从2000mg/L左右缓慢增加至5500mg/L左右,同时对COD和氨氨的去除率可分别从45%和35%增加至83%和6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加载 活性污泥法 垃圾渗滤液 FE3O4 mlvss COD 氨氮
原文传递
生活垃圾VOCs生物洗涤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冰杰 王志强 +2 位作者 赵忠 孙天雨 张长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95-9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立体传质技术代替生物洗涤塔中的传统粒状填料,提高生物洗涤技术对生活垃圾VOCs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三维立体传质方法和传统填料塔方法对生活垃圾VOCs进行净化处理效果,并考察了气液比、停留时间及微生物的浓度... 本研究采用立体传质技术代替生物洗涤塔中的传统粒状填料,提高生物洗涤技术对生活垃圾VOCs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三维立体传质方法和传统填料塔方法对生活垃圾VOCs进行净化处理效果,并考察了气液比、停留时间及微生物的浓度(MLVSS)对生活垃圾VOCs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立体传质塔对生活垃圾VOCs的去除效果优于传统填料塔对生活垃圾VOCs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洗涤塔 VOCS 气液比 停留时间 mlvss 立体传质塔
下载PDF
MLSS对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俊 高健磊 《河南科学》 2011年第6期732-734,共3页
在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氧化沟系统中,延长污泥龄使MLSS不断提高,并对系统中MLSS、MLVSS及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探讨了MLVSS与MLSS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MLSS对COD、氨氮、TN及TP去除的影响,确定了运行过程中应维持的适宜污泥浓度.
关键词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提高污泥浓度对市政污水处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燕峰 郭方峥 +1 位作者 肖胜勇 张雁秋 《能源环境保护》 2007年第4期37-39,共3页
通过减少排泥提高污泥浓度,试验在高污泥浓度情况下,MLVSS的变化与MLSS的关系,以及COD、SS、氨氮的去除和MLSS的关系。结果证明MLSS应维持在6 000mg/L以下,并坚持正常排泥比较合适。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MLSS COD SS 氨氮 mlvssS
下载PDF
颤蚓污泥减量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饶正凯 韦世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474-20475,20559,共3页
[目的]探讨颤蚓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颤蚓对不同来源、不同浓度活性污泥的减量效果。[结果]MLVSS/MLSS值是影响颤蚓污泥减量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污泥浓度的活性污泥,颤蚓的污泥减量效果存在明显差别... [目的]探讨颤蚓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颤蚓对不同来源、不同浓度活性污泥的减量效果。[结果]MLVSS/MLSS值是影响颤蚓污泥减量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污泥浓度的活性污泥,颤蚓的污泥减量效果存在明显差别,高污泥浓度下颤蚓的污泥减量效果更加明显,Y值与初始MLVSS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为颤蚓污泥减量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蚓 污泥减量 mlvss
下载PDF
壅塞空化技术破解剩余污泥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张凤华 单礼伟 +2 位作者 唐川林 李春华 骆航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以pH,MLSS,MLVSS,TU,SCOD和DD为指标,试验探究壅塞空化技术破解剩余污泥的有效性,研究流量、背压和破解时间等实验变量对破解效果的影响规律,寻求有利于破解的最优结构参数和水力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壅塞空化技术破解剩余污泥是有效的,... 以pH,MLSS,MLVSS,TU,SCOD和DD为指标,试验探究壅塞空化技术破解剩余污泥的有效性,研究流量、背压和破解时间等实验变量对破解效果的影响规律,寻求有利于破解的最优结构参数和水力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壅塞空化技术破解剩余污泥是有效的,破解后MLSS和MLVSS下降,SCOD和TU升高,pH值变化不大,破解的效能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强,随着背压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较优工况是流量为1.273 0 m3/h和背压为238.45 kPa,该工况下循环10次时,DD达13.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壅塞空化 剩余污泥 PH SCOD MLSS mlvss TU DD
下载PDF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A_2O系统中硅藻土对除磷的影响
15
作者 陈斌 杨运平 苏婕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第9期79-80,共2页
为考察硅藻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的影响,以辽宁朝阳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_2O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硅藻土的微观结构,投加硅藻土对A_2O处理系统MLSS、MLVSS、MLSS/MLVSS、微生物及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具有多孔结构,... 为考察硅藻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的影响,以辽宁朝阳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_2O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硅藻土的微观结构,投加硅藻土对A_2O处理系统MLSS、MLVSS、MLSS/MLVSS、微生物及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具有多孔结构,在A_2O处理系统中投加硅藻土能够显著提高MLSS、MLVSS、MLSS/MLVSS,微生物明显也增多,且有助于对磷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MLSS mlvss
下载PDF
长时间扰动对城市内河底泥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印熠 黄天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7,16,共5页
为分析长时间扰动对城市内河底泥的影响,通过对河流底泥施加长时间扰动,分析底泥中悬浮固体浓度(MLSS)、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和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连续扰动对底泥减量效果明显,添加生活污水的减量幅度超过50%。但连续扰动... 为分析长时间扰动对城市内河底泥的影响,通过对河流底泥施加长时间扰动,分析底泥中悬浮固体浓度(MLSS)、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和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连续扰动对底泥减量效果明显,添加生活污水的减量幅度超过50%。但连续扰动对COD的降低效果并不明显。扰动作用可提高底泥中的溶解氧含量,加快底泥中的有机物降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扰动是通过将大的聚集体分散,增加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从而提高底泥的降解效率。研究成果对于治理城市内河底泥污染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河流底泥 MLSS mlvss COD
下载PDF
Fe(Ⅵ)溶液的制备及应用
17
作者 胡国勤 朱万坤 +2 位作者 张素娟 谢帮海 赵蕾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以聚合硫酸铁、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Fe(Ⅵ)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对Fe(Ⅵ)溶液浓度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是30℃,反应时间为60 min,n(NaClO)∶n(Fe2(SO4)3)=3.4∶1,n(NaOH)∶n(Fe2(SO4)3)=24... 以聚合硫酸铁、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Fe(Ⅵ)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对Fe(Ⅵ)溶液浓度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是30℃,反应时间为60 min,n(NaClO)∶n(Fe2(SO4)3)=3.4∶1,n(NaOH)∶n(Fe2(SO4)3)=24∶1。在此条件下,Fe(Ⅵ)溶液的浓度为0.092 9 mol/L。Fe(Ⅵ)溶液对剩余污泥进行氧化预处理,污泥中有机物的浓度MLVSS随着Fe(Ⅵ)溶液投量的增大而下降,同时污泥的脱水程度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Ⅵ) 剩余污泥 mlvss 脱水程度
下载PDF
MBR工艺处理诺氟沙星制药废水中污泥龄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高健磊 张勇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2,共3页
通过对MBR工艺在处理诺氟沙星制药废水时污泥龄的分析,总结了污泥龄与出水COD、氨氮及m(MLVSS)/m(MLSS)、污泥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污泥龄的最佳运行区间为20~50 d;膜生物反应器中m(MLVSS)/m(MLSS)基本在0.5~0.7;污泥龄与污... 通过对MBR工艺在处理诺氟沙星制药废水时污泥龄的分析,总结了污泥龄与出水COD、氨氮及m(MLVSS)/m(MLSS)、污泥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污泥龄的最佳运行区间为20~50 d;膜生物反应器中m(MLVSS)/m(MLSS)基本在0.5~0.7;污泥龄与污泥负荷有一定的相关性,污泥龄在20~50 d时,系统运行区间COD污泥负荷为0.12~0.25 kg/(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诺氟沙星制药废水 污泥龄 m(mlvss) m(MLSS) 污泥负荷
下载PDF
内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设施调试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建军 任永强 孙遵礼 《河北环境科学》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介绍抗生素制药厂内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设施现场运行调试情况,指出污水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内循环活性污泥法 抗生素制药厂 污水处理 溶解氧 D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下载PDF
活性污泥法处理褐煤液化废水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Yung-Tse Hung 云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4年第12期76-84,共9页
为了确定应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褐煤液化废水的可行性而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研究.原废水含有高浓度的COD.酚类物质和氨.为了有效地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必须用石灰沉淀法和汽提法进行预处理,经预处理的废水含有16800—45000毫克/升的COD和3290... 为了确定应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褐煤液化废水的可行性而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研究.原废水含有高浓度的COD.酚类物质和氨.为了有效地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必须用石灰沉淀法和汽提法进行预处理,经预处理的废水含有16800—45000毫克/升的COD和3290—11700毫克/升的酚.为了估计进水浓度、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对反应器工作效能的影响,对实验室规模的一些反应器进行了运转试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稀释至3.3—10.0%,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范围分别是1.80—8.77天和5.81—16.3天.结果表明,增加进水浓度降低了处理效果.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反应器的工作特性在COD和酚的去除方面得到了改善.对氨、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3—99%,64—99%和60—91%.有机负荷率为0.33—1.88毫克施加的COD/毫克混合液悬浮性挥发固体(MLVSS)·天.本研究还测定了氧的利用动力学常数和污泥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处理 进水浓度 污泥龄 停留时间 曝气池 污泥产量 mlvss 煤液化 有机负荷 原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