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闫丽萍 吴辛甜 +1 位作者 殷忠勇 马骋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356,37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损伤侧"委中"穴与"环跳"穴30 min,1次/d,共7 d。测定手术后第10、16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以OPA柱前衍生法+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CCI后第10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均P<0.01);与CCI后10 d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和GABA水平均升高(P<0.05,P<0.01),Gly和Tau的水平则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Gly和Tau的水平均被逆转(P<0.01,P<0.05),GABA的水平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地减少脊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性痛 脊髓 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 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
原文传递
电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武彩花 毛红蓉 +4 位作者 李洪萍 苑小翠 向宏春 朱贺 李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3-208,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超强辣椒...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超强辣椒素受体激动剂树脂毒素(RTX)诱导PHN模型。各电针组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大鼠"环跳""阳陵泉"穴,隔日1次,持续治疗35d,假电针组将毫针浅刺穴位皮下,不进行电流刺激。采用von Frey丝隔日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频率电针对脊髓背角VEGF 188mRNA和VEGF-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RTX诱导的PHN模型大鼠出现机械痛觉超敏(P<0.01)。与假电针组比较,2Hz、15Hz电针可以显著改善PHN大鼠机械痛觉超敏(P<0.05),而100 Hz电针无显著作用(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EGF 188 mRNA和VEGF-A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2 Hz电针可以显著抑制VEGF 188mRNA和VEGF-A蛋白的表达(P<0.05),而15 Hz、100 Hz电针无显著作用(P>0.05)。RTX诱导的PHN大鼠脊髓背角VEGF表达和机械痛阈值呈负相关。结论:2 Hz电针通过抑制VEGF在PHN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从而缓解机械痛觉超敏,提示2Hz电针是治疗PHN的最佳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脊髓背角 腰段脊髓
原文传递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辛甜 梁伟 +2 位作者 闫丽萍 王玲玲 马骋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6-501,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以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变化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以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变化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AP-5)组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组,每组22只。采用SN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不结扎。电针组电针大鼠损伤侧"委中""环跳"穴30min,1次/d,AP-5组予AP-5 0.7mg·kg-1·d-1腹腔注射,L-NAME组予L-NAME 60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造模前及SNI后10d、16d分别测定机械痛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脊髓背角[Ca2+]i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CaMKⅡ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I后10d各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5组和L-NAME组SNI后16d时机械痛阈值均升高(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背角[Ca2+]i浓度与CaMKⅡ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5组和L-NAME组脊髓背角[Ca2+]i浓度均被逆转(P<0.05,P<0.01),而CaMKⅡ的表达仅电针组被逆转(P<0.05)。结论: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下调脊髓背角[Ca2+]i浓度及CaMKⅡ的表达,继而抑制其一系列后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性痛 脊髓 细胞内钙离子 钙-钙调素蛋白激酶Ⅱ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cAMP、cGMP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乃刚 郭长青 +9 位作者 孙红梅 李晓泓 吴海霞 许红 卢婧 胡波 刘琳 岳利锋 陈占禄 朱汉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的远期影响,探讨针刀松解法的长效镇痛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的远期影响,探讨针刀松解法的长效镇痛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后3组复制模型,后两组再于模型复制后14 d分别给予电针和针刀松解治疗,连续治疗2周。模型复制后56 d采用断头法处死动物,快速取出腰段脊髓和下丘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腰段脊髓和下丘脑cAMP、cG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腰段脊髓、下丘脑中cAMP水平及下丘脑中cGMP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腰段脊髓和下丘脑中cAMP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cGM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针刀松解法长效镇痛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中枢cAMP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针刀松解法 CAMP CGMP 腰段脊髓 下丘脑 远期影响
下载PDF
TNF-α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脊髓中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笑峰 齐玉英 +2 位作者 王媛 马文彬 王雪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43-345,353,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不同时期腰髓、胸髓中的变化,探讨TNF-α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模型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RT-PCR方法,观察不同疾病时期SOD1小鼠胸髓、腰髓中T...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不同时期腰髓、胸髓中的变化,探讨TNF-α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模型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RT-PCR方法,观察不同疾病时期SOD1小鼠胸髓、腰髓中TNF-α水平及mRNA变化。结果 SOD1小鼠在症状早期即有TNF-α分泌增加,随病情进展TNF-α水平增加。结论随病情进展TNF-α分泌水平增加,TNF-α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在ALS发病机制中起比较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肿瘤坏死因子 腰髓 胸髓
下载PDF
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术后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大鼠腰髓、背根神经节和结扎远侧端神经干内表达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屈金良 刘涛 +1 位作者 庞有旺 李金莲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  研究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腰 4~ 5脊髓节段和相应的背根神经节 (DRGs)内VGluT1样免疫阳性反应产物表达的影响以及VGluT1通过轴浆流向外周转运的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内腰 4~ 5... 目的  研究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腰 4~ 5脊髓节段和相应的背根神经节 (DRGs)内VGluT1样免疫阳性反应产物表达的影响以及VGluT1通过轴浆流向外周转运的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内腰 4~ 5脊髓节段、DRGs和结扎部位的近、远侧端神经干内VGLuT1样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的变化。结果  (1)坐骨神经结扎后第 1和第 2天 ,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在结扎的同侧腰 4~ 5脊髓节段和相应节段的DRGs内未检测到明显变化 ;但自术后第 4天开始 ,可观察到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在上述部位逐渐减弱 ;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降低在上述部位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相平行。 (2 )结扎后第 1天即可观察到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在坐骨神经结扎部位近侧端的表达有所升高 ,但自术后第 4天开始逐渐降低 ;而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在坐骨神经结扎部位远侧端的表达自结扎后第 1天起就逐渐降低 ,至第 4周时已完全消失。结论  (1)DRG神经元合成VGluT1,并通过轴浆流将VGLluT1向中枢突和周围突运输 ,故腰髓内部分VGluT1样阳性末梢起源于DRG神经元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完全结扎术 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大鼠 腰髓 背根神经节 神经干内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NF-α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脊髓中的变化
7
作者 韩笑峰 齐玉英 +2 位作者 王媛 马文彬 王雪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43-345,353,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不同时期腰髓、胸髓中的变化,探讨TNF-α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模型型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RTPCR方法,观察不同疾病时期SOD1小鼠胸髓、...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不同时期腰髓、胸髓中的变化,探讨TNF-α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模型型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RTPCR方法,观察不同疾病时期SOD1小鼠胸髓、腰髓中TNF-α水平及mRNA变化。结果SOD1小鼠在症状早期即有TNF-α分泌增加,随病情进展TNF-α水平增加。结论随病情进展TNF-α分泌水平增加,TNF-α介导的神经系统嵌症在ALS发病机制中起比较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肿瘤坏死因子 腰髓 胸髓
下载PDF
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腰髓投射特征——BDA法逆行研究
8
作者 李莉 高秀来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10-12,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纤维特征。方法 在 7例SD大鼠采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逆行法观察大鼠前庭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结果 除前庭神经上核 (SVN)外的其余各前庭核均有向大鼠腰髓的投射 ,单侧注射的实验动物中 ... 目的 研究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纤维特征。方法 在 7例SD大鼠采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逆行法观察大鼠前庭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结果 除前庭神经上核 (SVN)外的其余各前庭核均有向大鼠腰髓的投射 ,单侧注射的实验动物中 ,前庭神经内侧核 (MVN)、外侧核 (LVN)和降核 (DVN)的标记神经元可见于双侧 ,其中MVN和LVN的标记神经元以注射同侧占优势 ,而DVN标记神经元两侧数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前庭神经核 腰髓 投射特征 BDA逆行法 内侧核 外侧核 降核 上核 葡聚糖胺
下载PDF
成熟颈上神经节移植于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唐一鹏 洪庆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将成熟的颈上神经节(SCG)同种异体移植到成年大鼠脊髓腰膨大(Th_(13)或L_1)。对移植的节后交感神经元形态变化和存活生长进行了组织学和荧光组织化学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移植神经细胞的大小和荧光强度仅部分达到正常,但仍证... 本文将成熟的颈上神经节(SCG)同种异体移植到成年大鼠脊髓腰膨大(Th_(13)或L_1)。对移植的节后交感神经元形态变化和存活生长进行了组织学和荧光组织化学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移植神经细胞的大小和荧光强度仅部分达到正常,但仍证实移植的节后交感神经元在脊髓实质中能生存达3个月之久,并继续保持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的能力,从而呈现儿茶酚胺特殊荧光。根据实验资料,讨论了哺乳类脊髓移植和颈上神经节作为移植物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上神经节 神经移植 脊髓
下载PDF
ABRA在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10
作者 刘丽华 伍校琼 +4 位作者 杨宝林 关莹露 简晓红 朱武 蔡维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检测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ABRA)在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ABRA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不同年龄大鼠腰髓中ABRA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 目的检测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ABRA)在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ABRA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不同年龄大鼠腰髓中ABRA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ABRA在新生鼠腰段脊髓中表达显著高于成年鼠及老年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BRA广泛表达于神经元的胞核、胞浆和突起,在腰髓前角,与前角运动神经元存在共定位,在腰髓后角,与小的NeuN阳性感觉神经元存在共定位。腰髓前角、后角的阳性细胞计数均显示新生鼠ABRA+NeuN双阳性细胞占总ABRA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成年鼠及老年鼠。结论 ABRA广泛表达于腰髓中的神经元,ABRA在新生鼠腰髓中表达最强,随年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提示ABRA可能参与了腰髓中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ABRA 腰段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外显子芯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腰髓组织的分析及机制探讨
11
作者 胡明 郭艳苏 +3 位作者 陈慧芳 段伟松 常庚 李春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61-3765,共5页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和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水平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模型鼠(hSOD1-G93A基因型阳性小鼠)发病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分析症状前期转录水平的改变及可能的发病启动机制。方法筛选鉴定hSOD1-G...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和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水平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模型鼠(hSOD1-G93A基因型阳性小鼠)发病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分析症状前期转录水平的改变及可能的发病启动机制。方法筛选鉴定hSOD1-G93A基因型阳性雌性小鼠发病早期(30 d)做研究组(30A组),以同窝同龄SOD1-G93A基因型阴性雌性小鼠做对照组(30C组),应用Affymetrix小鼠外显子芯片检测小鼠腰髓组织的基因转录本及可变剪接事件,并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分类(gene ontology hierarchy analysis,GO分类)及生物学通路分析。结果在30A组和30C组两组比较中,基因表达谱水平仅有1个基因(未知基因)在30A组中表达高于30C组2倍以上,共有4个基因在30A组的表达高于30C组1.5倍以上,且仅有1个基因为已知基因(NM_030707)。未发现有1.5倍以上表达下调的基因。在外显子水平,共有85个发生选择性剪接的外显子,分别属于85个转录本,仅有36个已知基因。对NM_030707基因及36个可变剪接基因进行GO分析及通路分析,得出其功能及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结论与30C组相比,在基因表达水平,致病性hSOD1-G93A在ALS症状前期影响不大;在转录水平,发现了新的异常剪接基因。推测出现的新基因及新的异常剪接事件可能与hSOD1-G93A基因在症状前期致病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腰髓 外显子芯片 基因表达谱 选择性剪接
下载PDF
内脏伤害性传入易化穴位对大鼠脊髓广动力型神经元的激活效应 被引量:21
12
作者 余玲玲 李亮 +3 位作者 秦庆广 贲卉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内脏处于生理和病理的不同状态,体表穴位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脊髓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2只,给予持续1min的80mmHg直结肠扩张(CRD)刺激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活... 目的:探讨内脏处于生理和病理的不同状态,体表穴位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脊髓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2只,给予持续1min的80mmHg直结肠扩张(CRD)刺激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活动,观察CRD刺激前后,不同强度电针(1mA、4mA、7mA、10mA)同侧"足三里"穴对WDR神经元激活率的效应。结果:CRD前,电针对WDR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激活率分别为(18.12±13.56)%(1mA,P<0.05)、(152.38±36.19)%(4mA,P<0.001)、(231.21±49.74)%(7mA,P<0.001)、(331.54±61.89)%(10mA,P<0.01);而CRD刺激后,电针对WDR神经元的激活率分别为(226.78±39.59)%(1 mA,P<0.01)、(282.80±47.54)%(4 mA,P<0.001)、(343.06±58.35)%(7mA,P<0.01)、(338.62±80.04)%(10mA,P<0.01)。与CDR前的电针效应相比,CDR后,1mA、4mA、7mA的激活效应进一步增加(P<0.001,P<0.01),而10mA的激活效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内脏伤害性传入可以易化穴位对大鼠脊髓广动力型神经元的激活效应,表明体表穴位的功能和敏感程度在内脏病理状态下会增强,但是,这种穴位敏化效应在电针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又会达到一个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敏化 电针刺激 广动力型神经元 直结肠扩张 腰段脊髓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桂伶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镇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扶他林软膏)对症治疗,治疗组则予穴位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仪进行治...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镇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扶他林软膏)对症治疗,治疗组则予穴位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评估疼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4.64%,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用药后出现5例不良反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复发率达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明显改善患者腰背部肌肉疼痛、僵硬等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针刺 电磁波治疗仪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对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与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冬梅 李鹏程 +1 位作者 曾贞 李维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改善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与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84例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改善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与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84例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二组均训练3个月。比较二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和独立性。结果二组治疗后下肢肌力评定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二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步行指数、6min步行测试、10m步行时间测试、脊髓独立性评定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步行指数、6min步行测试、10m步行时间测试、脊髓独立性评定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肌力训练 不完全脊髓损伤 肌力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大鼠脊髓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闫丽萍 侯保权 +2 位作者 吴辛甜 王玲玲 马骋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大鼠脊髓相应节段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α-amino-3-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ate,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大鼠脊髓相应节段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α-amino-3-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ate,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20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损伤侧"委中"与"环跳"穴,每次30min,每日1次,治疗7d。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脊髓AMPA受体亚基1(GluR 1)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脊髓GluR 1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GluR 1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表达量均升高(P<0.05,P<0.01),GluR 1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GluR 1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及其mRNA表达均被逆转(P<0.05)。结论:电针能够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地下调脊髓AMPA受体GluR 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性痛 腰部脊髓 AMPA受体/GluR 1表达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IL-6、IL-1β和COX-2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健 王刚 王可良 《医学信息》 2021年第9期65-68,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环氧化酶2(COX-2)在不同类型的腰脊髓压迫患者椎间盘中的表达,探讨相关因子和腰脊髓压迫类型的相关性及在腰椎退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于我科行腰椎后路间...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环氧化酶2(COX-2)在不同类型的腰脊髓压迫患者椎间盘中的表达,探讨相关因子和腰脊髓压迫类型的相关性及在腰椎退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于我科行腰椎后路间盘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根据不同类型分为腰椎管狭窄症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腰椎外伤组30例,对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计数IL-6、IL-1β和C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阳性的细胞,IL-6、IL-1β及COX-2和腰脊髓压迫类型的相关性。结果①腰椎管狭窄症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间盘组织在HE染色后观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腰椎外伤组椎间盘组织则无上述表现;②腰椎管狭窄症组椎间盘组织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较多IL-1β、IL-6表达阳性的细胞,COX-2表达阳性的细胞稀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IL-1β、IL-6、COX-2表达阳性的细胞数量均较多;腰椎外伤组中IL-1β、IL-6、COX-2表达阳性的细胞均稀少;③腰椎管狭窄症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间盘组织中IL-1β、IL-6阳性表达率高于腰椎外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腰椎管狭窄症组及腰椎外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退行性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存在IL-1β、IL-6、COX-2细胞因子表达,并在腰椎间盘早期退变中发挥作用,不同类型的腰脊髓神经压迫患者IL-1β、IL-6、COX-2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环氧化酶2 腰椎退行性变 腰脊髓神经压迫
下载PDF
悬吊运动对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冻 夏文广 +2 位作者 郑婵娟 张阳普 华强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对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康复治疗的35例腰段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悬吊运动组(17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18例),其中悬吊...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对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康复治疗的35例腰段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悬吊运动组(17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18例),其中悬吊运动组接受常规神经营养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悬吊运动治疗,常规康复治疗组接受常规神经营养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2组均治疗12周。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和Berg平衡量表对2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前以及康复治疗第4、8和12周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估,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2组之间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 :悬吊运动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第8和12周的TU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第4、8和12周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康复治疗第8和12周,悬吊运动组TUG评分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康复治疗第12周,悬吊运动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 脊髓损伤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Biostep运动训练系统在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霜 张继荣 +2 位作者 郑栋华 裴强 陈景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ostep运动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WISCIⅡ、10MWT和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ASIA下肢运动评分、WISCIⅡ和10MWT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辅以Biostep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提高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髓完全性损伤 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网球发球技术与肘部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国梁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和图像解析等方法,对获取患有肘部损伤业余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发现肩制动过晚是影响肘关节最大伸展角并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技术性原因且属于原发性技术错误,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网球 发球技术 腰背损伤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小鼠脊髓腰段芳香化酶及雌激素受体含量与性周期的关系
20
作者 翟静旭 刘媛媛 +2 位作者 孙灿 郝澎丽 刘亚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比较小鼠性周期各阶段脊髓腰段芳香化酶和三种雌激素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小鼠性周期不同阶段脊髓腰段:动情前期(P期)、动情期(E期)、动情后期(M期)、动情间期(D期)脊髓腰段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ERα)、β(E... 目的比较小鼠性周期各阶段脊髓腰段芳香化酶和三种雌激素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小鼠性周期不同阶段脊髓腰段:动情前期(P期)、动情期(E期)、动情后期(M期)、动情间期(D期)脊髓腰段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ERα)、β(ERβ)和GPR30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芳香化酶的表达在P期、E期、M期及D期分别为0.62,0.63,0.67,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ERα在P期、E期、M期及D期的表达分别为0.34,0.54,0.39,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ERβ在P期、E期、M期及D期的表达分别为0.6,0.62,0.61,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GPR30在P期、E期、M期及D期的表达分别为0.76,0.75,0.80,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结论循环系统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波动对脊髓腰段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β和GPR30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脊髓腰段 性周期 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