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发生部位及侧支血管形成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步林 朱家安 +2 位作者 胡兵 冯亮 罗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49例糖尿病(DM)下肢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对49例下肢动脉闭塞的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DU常规检测。记录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结果49例DM患者下肢动脉中有9... 目的回顾分析49例糖尿病(DM)下肢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对49例下肢动脉闭塞的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DU常规检测。记录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结果49例DM患者下肢动脉中有99条动脉闭塞。主要分布于胫前和胫后动脉,其中73%分布在胫前动脉(72/99),18%在胫后动脉(18/99)。99条闭塞动脉中仅8%发生在股-腘动脉(8/99),而92%发生在小腿动脉(91/99)。闭塞动脉的上游或下游均探及侧支动脉。结论DM患者下肢动脉闭塞主要累及小腿动脉,且有广泛的侧支血管形成。CDU能准确地检测出闭塞动脉和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下肢动脉 闭塞 糖尿病 侧支血管
下载PDF
加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等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内膜下成形术及多种新器材的问世,提高了髂股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复合手术在下肢ASO的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以进一步提高ASO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涂静 袁刚 夏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6-699,共4页
目的了解尚未达到周围血管病变(PAD)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踝肱指数(ABI)>0.9的住院T2DM患者601例,根据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和有病变组,另根据病变部位将有病变组分为下肢血管病变亚组、颈部血管病变... 目的了解尚未达到周围血管病变(PAD)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踝肱指数(ABI)>0.9的住院T2DM患者601例,根据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和有病变组,另根据病变部位将有病变组分为下肢血管病变亚组、颈部血管病变亚组及多部位病变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2%(386/6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病变,其中单纯下肢动脉病变者44.6%(172/386),单纯颈动脉病变者13.5%(52/386),多部位病变者41.9%(162/386)。与无病变组相比,有病变组TG、FIns、2hIns水平均较低,糖尿病性慢性肾脏疾病(CKD)及冠心病(CAD)的患病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是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依据ABI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之前,血管彩超显示已有64.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彩超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下肢动脉 患病率
原文传递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秀良 黄建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87-290,308,共5页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心内科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纳治疗的PA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心内科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纳治疗的PA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TA联合血管内支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段随访ABI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8.42%(26/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后发现,观察组的踝肱指数(ABI)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13.16%(5/38)低于对照组的42.11%(1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AD患者行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后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BI,提高治疗效率,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 下肢动脉 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江航 林江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3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比较两组对象混合性...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比较两组对象混合性斑块及纤维性斑块发生率、下肢血管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结果 1对照组患者发生混合性斑块、纤维性斑块及斑块总发生率分别为0、20.0%和20.0%,观察组分别为30.0%、40.0%和70.0%。观察组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分别为(6.32±0.55)mm,(4.97±0.82)mm和(1.56±0.32)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2±0.92)mm,(5.67±0.92)mm和(2.08±0.4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理变化特征主要有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及血流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 超声多普勒 斑块 血管内径 血流量
下载PDF
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鹤鸣 杨福宝 +1 位作者 胡琳 张晓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颈部动脉检查52例,下肢动脉检查53例;对照组行颈... 目的:探讨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颈部动脉检查52例,下肢动脉检查53例;对照组行颈部动脉检查23例,下肢动脉27例。对比两组检查者血管形态、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指标及血管狭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下肢动脉血管IMT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硬化斑块、狭窄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硬化性质,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类型为多节段性及弥漫型,血管狭窄、闭塞发生于胫前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对照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则为单发型、局灶型。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检出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等情况,并可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测量可诊断动脉病变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动脉 下肢动脉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桂广华 吴发银 +2 位作者 史恒峰 陈平 何琴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859-863,共5页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mm,螺距0.8,重建层厚1 mm,对比剂用量1.5 mL·kg-1,注射速率4~5 mL·s-1。CT薄层重建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重建技术,DSA采用分段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将接受两种检查方法的29例患者的CTA与DSA相同血管节段进行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161/174)、97.1%(103/106),χ2值0.385,P值为0.984&gt;0.05,说明CT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与DSA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64层螺旋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低剂量扫描在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淑琴 陈一鸣 +4 位作者 李树荣 彭振鹏 高樱 严超贵 周旭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成像中应用低管电压(kVp,100kV)设置和管电流调制减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需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61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A组(120kV)、B组(100kV)、c组(100kV+管电流调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成像中应用低管电压(kVp,100kV)设置和管电流调制减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需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61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A组(120kV)、B组(100kV)、c组(100kV+管电流调制)。比较3组患者的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c组进-步按体重指数(BMI)分为c1组(BMI〈24.9kg/m2)及c2组(BMI≥24.9kg/m2),比较2组患者间的辐射剂量。结果3组患者的主.髂部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均在良好以上,且3组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的有效吸收剂量分别为8.20、5.36和7.48mSv;B组较A组有效吸收剂量减低约34.6%,C组较B组有效吸收剂量增加约39.5%,且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和c2组有效吸收剂量为7.11和9.69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c1组较c2组有效剂量减低约26.6%。C1组较A组有效剂量减低13.3%(Z=-2.822,P〈0.05),但较B组有效剂量增加了32.6%(Z=-3.900,P〈0.05);C2组较A组有效吸收剂量增加18.2%(P〉0.05),较B组有效剂量增加了80.8%(Z=-3.426,P〈0.05)。结论下肢动脉MSCTA运用低kVp设置(100kV)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其应用是可行有效的;低kVp设置(100kV)结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仅对特定人群(体重指数〈24.9kg/m2)具有减低辐射剂量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下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低剂量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仲海 徐卓东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等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尤其是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 ,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薄的层厚及多种后处理重建... 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等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尤其是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 ,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薄的层厚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式使CTA成像技术在显示下肢动脉病变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有关螺旋CTA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应用及三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普勒超声 下肢动脉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在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薛卉 丁伟 蒋丽 《当代医学》 2019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90例患者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90例患者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A检查影像资料,与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DSA显示90例患者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病变1级352段,2级313段,3级67段,4级49段,5级17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A检查对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A检查对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对下肢动脉闭塞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A检查对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A检查都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为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A 糖尿病 下肢动脉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月国动脉监测触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淑琴 彭振鹏 +4 位作者 周旭辉 严超贵 高樱 林少春 李树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对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扫描仪和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进行下肢动脉CTA。主观评价每例患者主-髂部、股-月国... 目的:探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对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扫描仪和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进行下肢动脉CTA。主观评价每例患者主-髂部、股-月国部及膝下部3段动脉的VR和MIP图像质量和整体图像质量,并对3段动脉的增强CT值进行方差分析,记录下肢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和出现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1例患者因双侧月国动脉闭塞未能触发扫描,其余61例患者中VR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33例(54.1%)、23例(37.7%)、4例(6.6%)和1例(1.6%),优良率为91.8%(56/61);MIP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41例(67.2%)、17例(27.9%)、2例(3.3%)和1例(1.6%),优良率为95.1%(58/61);主-髂部、股-月国部及膝下部平均增强CT值分别为(536.42±99.68)Hu(352.43~742.71Hu)、(541.72±119.05)Hu(338.38~800.75Hu)和(421.29±97.15)Hu(264.58~739.00Hu),方差分析显示三部分血管间平均CT值有统计学差异(F=25.25,P=0.00);下肢动脉节段显示率为98.9%(1531/1549),22.9%(14/61)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显影。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采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远端分支可能显示不佳和静脉显影是其不足,对于双侧月国动脉闭塞的患者则会导致无法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及与下肢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盖 周伟 +2 位作者 傅昱 孙凤涛 陈伟彬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下肢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下肢动脉钙化(LEAC)与不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行CTA的8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狭窄<50%,30例)、中度...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下肢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下肢动脉钙化(LEAC)与不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行CTA的8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狭窄<50%,30例)、中度组(狭窄50%~<70%,27例)和重度及闭塞组(狭窄≥70%,23例),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的准确性。通过CT平扫横断位图像测量下肢动脉钙化积分(LEACS),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LEACS等与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及闭塞组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5.2%,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8,P>0.05);中度组CTA诊断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5.4%,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3,P>0.05),轻度组CTA诊断的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6.7%,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85,P<0.05),表明CTA对于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与DSA无显著差异,而对于轻度狭窄CTA评价准确性不及DSA。重度及闭塞组LEACS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LEACS与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OR=3.11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A可以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中度狭窄以上病变,可以有效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CS与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多层螺旋CT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 血管造影术 钙化积分(LEACS)
下载PDF
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城 王峰 纪东华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1-142,151,共3页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5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3支血管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同时结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5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3支血管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同时结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结论]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评估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卢山 白人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CTA评估不同级别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特点,为DF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42例DF患者行下肢动脉CTA检查,0~2级DF归为轻度组;3~4级DF归为重度组,另外选取同龄糖尿病(DM)患者20例及无糖...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CTA评估不同级别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特点,为DF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42例DF患者行下肢动脉CTA检查,0~2级DF归为轻度组;3~4级DF归为重度组,另外选取同龄糖尿病(DM)患者20例及无糖尿病者(NDM)1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DF组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低于轻度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管壁钙化、斑块及侧支循环均较轻度组明显,并与DF的级别存在相关性,其中斑块的相关性最强。DF组患侧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对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F组、DM组及NDM组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CTA检查,为评估DF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应作为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支动脉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晓柳 徐士军 +1 位作者 张秀清 朱丽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43-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片0.25 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参数(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Cys-C、CRP、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普罗布考 高血压 颈总动脉 下肢动脉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乔慧子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296-300,共5页
①目的探寻多层螺旋CT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收集69例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时期25例非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在入院1周内完成多层螺旋CT造... ①目的探寻多层螺旋CT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收集69例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时期25例非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在入院1周内完成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狭窄以及斑块特征,对下肢动脉血管的病变检出率,以及下肢血管各段血管内径。对比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处评分、CT图像质量。③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率、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血管发生狭窄、闭塞的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血管管腔内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病变处管腔狭窄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T图像优良率为94.2%、96.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结论多层螺旋CTA对于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多层螺旋CT 糖尿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牟忠卿 李铭 郭立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相关临床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相关临床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下肢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以及有无斑块。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下肢动脉内中膜<1.0mm者为下肢动脉正常组(NC组)192例;内中膜≥1.0mm或者有斑块患者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7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检测指标,分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47.82%,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6.63%。NC组与AS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见表1,AS组年龄、BMI、WHR、糖尿病病程、HbA1c、LDL-C、尿酸、收缩压、吸烟率高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转氨酶、血肌酐等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NC组的尿酸水平为(323.55±52.75)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1.87%;AS组血尿酸水平为(361.25±56.90)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32.39%,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尿酸正常组270例和高尿酸血症组98例尿酸正常组的血尿酸水平是(302.49±46.52)μmol/L,AS发病率为44.07%,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水平是(396.41±48.61)μmol/L,AS发病率为58.16%,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以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年龄、糖尿病病程、WHR、HbA1c、尿酸、LDL-C、吸烟进入最后的回归方程。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大明 谢彦婷 +2 位作者 薛华丹 王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2)100 kV组:采用100 kV管电压+90 ml碘普罗胺的模式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70 kV组的剂量长度乘积为(195.8±46.9)m Gy·cm,较100 kV组的(461.6±57.9)m Gy·cm下降了57%(t=-22.848,P=0.000)。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的CT值明显低于100 kV组(t=-2.502,P=0.014),股浅动脉(t=3.053,P=0.003)和腘动脉(t=4.013,P=0.000)的CT值明显高于100 kV组。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远端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的SNR和CNR及胫腓干的SNR均明显低于100 kV组(P均<0.05)。70 kV组主动脉(t=2.893,P=0.000)和足部动脉(t=3.776,P=0.000)的伪影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1.000,P=0.002)和足部动脉(t=2.893,P=0.010)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100 kV组,股-腘动脉(t=-1.000,P=0.000)和小腿动脉(t=4.261,P=0.000)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2.048,P=0.044)、股-腘动脉(t=8.370,P=0.000)、小腿动脉(t=8.315,P=0.000)和足部动脉(t=7.202,P=0.000)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100 kV组。结论在外周动脉CTA扫描中,与常规方案相比,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CT血管成像 低管电压 对比剂用量 腹主动脉 双下肢动脉
下载PDF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良英 赖吉安 +2 位作者 游宇光 宋建明 陈卫华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3-5,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超声同时检查颈动... 目的探究分析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超声同时检查颈动脉与下肢动脉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确诊例数为男69例(62.73%),女82例(6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分组检测患者比较,联合诊断组患者男性、女性和总检出率分别为69例(62.73%),女82例(65.08%)和151(63.98%),显著高于单纯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随访比较发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发生硬化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达到20.00%,显著高于单纯颈动脉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通过劲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较低,联合下肢动脉超声可以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且联合检查有利于判断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建议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超声 新诊断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斑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娜娜 陈述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4期81-84,134,共5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斑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5例。根据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71例,斑块组1054例。其中斑块组又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4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斑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5例。根据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71例,斑块组1054例。其中斑块组又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41例,下肢动脉斑块组247例,多部位斑块组666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导致不同部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79.55%(1054/1325)的患者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其中单纯颈动脉病变者10.64%(141/1325),单纯下肢动脉病变者18.64%(247/1325)。年龄、高血压是导致不同部位斑块的共同危险因素;男性、三酰甘油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导致下肢斑块形成的特有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93、1.727、1.98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特危险因素(OR值为1.71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不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高于颈动脉血管病变。斑块发生的部位不同,其危险因素也不全相同,LDL-C主要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男性、三酰甘油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主要影响下肢动脉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 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