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7对急性肺损伤时肺水肿液清除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燕 程黎 +4 位作者 宋志新 邓欣雨 何婧 邓旺 王导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水清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IL-17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C57BL/6鼠各16只,随机各等分为两组(一共4组,每组8只),分别经气道给与磷酸缓冲盐溶液和脂多糖(LPS)干预,给药48 h后处死。比较各...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水清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IL-17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C57BL/6鼠各16只,随机各等分为两组(一共4组,每组8只),分别经气道给与磷酸缓冲盐溶液和脂多糖(LPS)干预,给药48 h后处死。比较各组肺湿干质量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8(IL-8)水平和肺组织钠通道(ENa C)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了解肝激酶B1(LKB1)表达差异。结果与接受LPS干预的野生型鼠比较,IL-17敲除型鼠在接受LPS处理后W/D由9.739±3.3降至5.351±0.56,IL-8由67.50±7.33 pg/m L降至41.00±3.16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检结果提示IL-17敲除型鼠肺泡腔内水肿液聚集减少,肺损伤评分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示接受LPS刺激的IL-17敲除型鼠ENa C表达更多,LKB1丢失相对较少。结论敲除IL-17不仅可以减轻ALI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还可以减少ENa C蛋白丢失,促进肺水清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LKB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白介素17 肺水清除 钠通道 肝激酶b1
下载PDF
气道类器官研究哮喘中Lkb1调控上皮再生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桂颖 李玉 +2 位作者 李雪 刘怡萌 陈怀永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通过气道类器官培养研究哮喘中肝激酶B1(Lkb1)调控上皮再生的机制。方法 取Lkb1~(f/f)(对照组,10只)和Scgb1a1~(CreER);Lkb1~(f/f)小鼠(Lkb1敲除组,9只),采用雾化吸入鸡卵清蛋白(OVA)的方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 目的 通过气道类器官培养研究哮喘中肝激酶B1(Lkb1)调控上皮再生的机制。方法 取Lkb1~(f/f)(对照组,10只)和Scgb1a1~(CreER);Lkb1~(f/f)小鼠(Lkb1敲除组,9只),采用雾化吸入鸡卵清蛋白(OVA)的方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统计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肺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3(CLCA3)阳性细胞数量。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lub细胞进行类器官培养,统计类器官的平均直径和类器官形成率,回收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高脚杯细胞标志物CLCA3、纤毛细胞标志物叉头框蛋白J1(FOXJ1)和Club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kb1敲除组BALF中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kb1敲除后CLCA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类器官培养结果显示敲除Lkb1后Club细胞来源的类器官平均直径减小,类器官形成率降低,纤毛细胞分化标志物FOXJ1 m RNA表达水平降低,缺失Lkb1后Club细胞表达AMPKα水平降低,且Club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激活Lkb1的下游信号通路AMPK可以减弱Lkb1缺失对Club细胞再生功能的影响。结论 Lkb1通过AMPK通路促进气道祖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激酶b1 气道祖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类器官培养 哮喘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肝激酶B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万百顺 张玲 +2 位作者 王效谦 贺涛 张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LK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建立LKB1对照MHCC97H细胞株(对照组)和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观察组...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LK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建立LKB1对照MHCC97H细胞株(对照组)和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观察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LKB1表达,并分组分析LKB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术后复发率。结果成功构建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与对照组细胞比较,观察组细胞株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87.12±9.25)个]比较,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28.32±7.32)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LKB1低表达组患者98例,比率为69.01%,高表达44例,比率为30.99%。高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7.27%和47.62%,低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40.82%和68.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2.013,P<0.05)。结论LKB1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低表达LKB1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激酶b1 肝细胞 增殖 侵袭 复发
原文传递
LKB1和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新刚 陈佳敏 +4 位作者 高海丽 李慢 杨坤 马志园 王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15例HCC患者肿瘤组织中LKB1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15例肿瘤中LKB1阳性表达率仅为10.4%(12/115),PTEN阳性表达率为28.7%(33/115):两种蛋白共表达与缺失的比例分别为5.2%(6/115)和66.1%(76/115)。LKB1与PTEN蛋白双缺失更多出现在≥50岁年龄组(χ^2=7.968,P=0.001)、中-低分化HCC(χ^2=11.297,P=0.025)以及合并脉管癌栓的HCC(χ^2=6.797,P=0.011)中。LKB1、PTEN蛋白共表达与共缺失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6.5%(χ^2=10.969,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脉管癌栓、PTEN缺失和LKB1/PTEN双缺失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KB1/PTEN蛋白双缺失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表达 肝激酶b1 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
原文传递
藤茶黄酮通过影响AMPK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血脂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杨 王纬臻 周亚峰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626-1630,1637,共6页
目的研究藤茶黄酮对高脂血症(HLP)大鼠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LP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C-L组、TC-M组、TC-H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血脂水平,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研究藤茶黄酮对高脂血症(HLP)大鼠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LP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C-L组、TC-M组、TC-H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血脂水平,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肝激酶B1(LKB1)mRNA表达及AMPKα、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hospho-AMPKα)、LKB1、磷酸化肝激酶B1(phospho-LKB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藤茶黄酮可降低HLP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MDA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OD、GSH-Px及phospho-AMPKα、phospho-LKB1蛋白表达(P<0.05)。结论藤茶黄酮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HLP大鼠血脂水平,发挥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藤茶黄酮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肝激酶b1 磷酸化肝激酶b1 大鼠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研究进展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陆迪菲 白歌 +1 位作者 马晓伟 郭晓蕙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APN与IR呈负相关,是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编码蛋白—肝脏激酶B1(LKB1)是APN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LKB1蛋白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等抑制炎症因子,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细胞... APN与IR呈负相关,是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编码蛋白—肝脏激酶B1(LKB1)是APN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LKB1蛋白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等抑制炎症因子,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细胞增殖方面都具有一定作用。在糖尿病方面,STK11及LKB1蛋白具有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LKB1不但能调节β细胞功能,且影响α细胞胰升血糖素的分泌。本文对STK11及LKB1蛋白的结构、信号转导通路、生理作用及在糖尿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 糖尿病 2型 肝脏激酶b1
原文传递
LKB1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赖绍斌 赵冬华 +5 位作者 邓斌 苏良献 张艳红 何慧娟 伦爱美 吴峻 《新医学》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肝脏激酶B1(LKB1)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AMI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B组)及冠状动脉正常患者30名(C组)作...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肝脏激酶B1(LKB1)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AMI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B组)及冠状动脉正常患者30名(C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术前30 mim抽取外周血,用ELISA法测定LKB1血清浓度,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C组[(4.32±1.68)ng/ml]比较,A组[(3.13±1.15)ng/ml]和B组[(3.41±0.88)ng/ml]LKB1水平均较低(P分别为0.001和0.006)。A组与B组间LK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结论 LKB1在冠心病患者明显降低,可能可以作为新的无创性检测冠心病的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激酶b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生物标记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LKB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约翰 何彬 +9 位作者 李鹏 黄卡特 陈桢坤 郭旭 钟骏桥 张启瑜 余正平 施红旗 周蒙滔 单云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LKB1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K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该组70例患者进... 目的探讨LKB1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K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该组7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LKB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HCC患者中,LKB1蛋白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门静脉侵袭,TNM分期有关(P<0.05)。LKB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比阴性表达的显著延长(P<0.05)。门静脉侵袭、胆管癌栓、TNM分期和LKB1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KB1蛋白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LKB1蛋白可能为HCC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激酶b1 抑癌基因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过表达肝激酶B1(LKB1)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洋 张利斌 王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过表达肝激酶B1(LKB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NCI-H23、NCI-H157、XWLC-05细胞以及小细胞肺癌(SCLC)NCI-H446细胞中LKB1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过表达肝激酶B1(LKB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NCI-H23、NCI-H157、XWLC-05细胞以及小细胞肺癌(SCLC)NCI-H446细胞中LKB1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过表达载体pcDNA3.1+-LKB1质粒及对照质粒pcDNA3.1+-null通过脂质体转染以上5株肺癌细胞,转染后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KB1的mRNA和蛋白水平,以PTEN基因表达水平作为对照;以过表达载体pcDNA3.1+-LKB1质粒以及对照质粒pcDNA3.1+-null转染5株肺癌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NCI-H23细胞株中LKB1和PTEN均为阳性表达;A549和NCI-H446细胞株中LKB1为阴性、PTEN为阳性表达;NCI-H157和XWLC-05细胞株中LKB1和PTEN均为阴性表达;转染pcDNA3.1+-LKB1质粒后的以上5株肺癌细胞内LK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pcDNA3.1+-null质粒的对照细胞;同时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过表达载体pcDNA3.1+-LKB1质粒后LKB1的过表达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结论肺癌细胞中LKB1表达水平多发生不同程度下调,上调LKB1表达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肝激酶b1 过表达 增殖
下载PDF
LKB1抑制人巨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mTOR磷酸化与VEGF和MMP9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逸轩 刘燕 +3 位作者 娄丽丽 时妍梅 陈文莉 陈新年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对人巨细胞肺癌(the people giant cell lung cancer,PGCL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MV-LKB1,转染人巨细胞肺癌细胞。转染后48h,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L... 目的分析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对人巨细胞肺癌(the people giant cell lung cancer,PGCL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MV-LKB1,转染人巨细胞肺癌细胞。转染后48h,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LKB1蛋白表达水平,明确转染PGCL3效率。转染后每隔12h、连续72h检测LKB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迁移、侵袭力。提取各组细胞蛋白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p CMV-LKB1经PCR、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证实目的基因片段插入方向正确,核酸序列与NCBI公布的LKB1的核酸序列一致;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转染p CMV-LKB1的PGCL3细胞中LK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表明p CMV-LKB1构建成功。增殖曲线分析和5-乙炔基-2,脱氧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 U)检测显示,转染p CMV-LKB1能显著抑制PGCL3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显示,过表达LKB1可显著抑制PGCL3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过表达LKB1的PGCL3细胞其LKB1下游分子中总m TOR表达量不变,磷酸化m TOR(p-m TOR)水平降低,m TOR下游分子VEGF表达量也显著降低,迁移侵袭相关蛋白MMP2表达无变化,但MMP9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LKB1可能通过下调PGCL3细胞p-m TOR水平,降低VEGF表达,从而抑制巨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下调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的表达,降低巨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激酶b1 增殖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利义 罗越 +3 位作者 周玲玲 林海鸿 卢明东 郑志强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9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LKB1和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和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7.1%,显著低于正常组织;VEGF-C在胃... 目的探讨LKB1和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和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7.1%,显著低于正常组织;VEGF-C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7.1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而且,LKB1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36,P=0.000)。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LKB1和VEGF-C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Kb1 VEGF—C 胃癌 临床病理因素
下载PDF
肝激酶B1基因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凯晟 李明松 周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086-3093,共8页
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也被称为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下游信号通路包含14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 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也被称为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下游信号通路包含14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相关性激酶,参与细胞能量调节、细胞极性调节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生理学过程.目前主流观点认为LKB1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功能失活与包含胰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形成、发展有关.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一种恶性肿瘤,全面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知识对诊断治疗都尤为重要.本文就LKB1结构、分布、功能及其与胰腺癌之间关系作一综述,并指出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的肿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 肝激酶b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沉默LKB1基因对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EMT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伟 邱祥南 +3 位作者 李浩 覃朝晖 章龙珍 姚元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肝激酶B1(1iverkinaseB1,LKB1)基因对肺癌95一D和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沉默LKB1的shRNA,构建shLKB1重组质粒以及含无关shRNA的sh... 目的探讨沉默肝激酶B1(1iverkinaseB1,LKB1)基因对肺癌95一D和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沉默LKB1的shRNA,构建shLKB1重组质粒以及含无关shRNA的shCtd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肺癌95一D和H1299细胞,Westernblot检测LKB1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蛋白E一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hLKB1重组质粒,并转染人肺癌95-D和H129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LKB1表达下降,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E—cadhefin表达减少,Vimentin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抑癌基因LKB1可使肺癌95一D和H129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并且可能与EMT现象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肝激酶b1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肝激酶B1,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荣蓉 古颖 +1 位作者 高翔 张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5,26,共6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及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ge factor-5,Rab EX-5)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9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80例良...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及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ge factor-5,Rab EX-5)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9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LKB1及RabEX-5 mRNA的表达,比较LKB1,RabEX-5 mRNA表达组间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KB1与RabEX-5 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LKB1,RabEX-5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RabEX-5 mRNA表达明显升高(1.311±0.374 vs 0.457±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8,P=0.000),而LKB1 mRNA表达显著降低(0.373±0.052 vs 1.234±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1,P=0.000)。LKB1,RabEX-5 mRNA表达与Gleason评分、骨转移、TNM分期有关(t=2.419~9.965,均P<0.05),与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无关(t=0.379~1.453,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LKB1与RabEX-5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2,P=0.000)。低LKB1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低于高LKB1表达组(χ^(2)=55.605,P=0.000),高RabEX-5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低于低RabEX-5表达组(χ^(2)=29.435,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leason评分≥7分(OR=2.671,P=0.018)、骨转移(OR=1.528,P=0.031)、TNM分期为Ⅲ期(OR=1.634,P=0.037),LKB1 mRNA低表达(OR=1.764,P=0.008)及RabEX-5 mRNA高表达(OR=2.587,P=0.000)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RabEX-5 mRNA表达升高,而LKB1 mRNA表达降低,二者共同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评估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组织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肝激酶b1 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LKB1突变肺腺癌DNA异常甲基化位点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昊天 王光辉 +3 位作者 赵小刚 王亚东 曾榆凯 杜贾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8,共8页
目的构建DNA甲基化相关的肝激酶B1(LKB1)突变肺腺癌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下载并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RNA和甲基化测序数据。筛选甲基化调控显著影响预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将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 目的构建DNA甲基化相关的肝激酶B1(LKB1)突变肺腺癌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下载并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RNA和甲基化测序数据。筛选甲基化调控显著影响预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将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进行相关功能学分析。结果筛选出3个低甲基化高表达的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LKB1突变肺腺癌的预后风险模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Risk score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HR>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Risk score比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有更好的生存预测能力。功能分析表明,高风险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促癌通路激活、免疫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结论在LKB1突变肺腺癌中发掘了3个因异常甲基化而表达失调的分子标记物,据此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以准确筛选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高风险人群,提供生存预测,为LKB1突变肺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预后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激酶b1 肺腺癌 DNA甲基化 预后风险模型 癌症基因组图谱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介导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娄宁 石远凯 韩晓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3年第4期213-220,共8页
非小细胞肺癌依靠代谢重编程以满足自身生长和增殖所需。不同的驱动基因变异及肿瘤恶性程度均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代谢异质性,为药物研发带来挑战。因此,阐述驱动基因变异导致代谢重编程的异同,将为药物研发及联合治疗方案制定带来一... 非小细胞肺癌依靠代谢重编程以满足自身生长和增殖所需。不同的驱动基因变异及肿瘤恶性程度均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代谢异质性,为药物研发带来挑战。因此,阐述驱动基因变异导致代谢重编程的异同,将为药物研发及联合治疗方案制定带来一定的启发,从而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代谢重编程 Kirsten鼠肉瘤病毒基因同系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肝激酶b1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原文传递
肝激酶B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17
作者 张利娟 孟庆印 +4 位作者 庄莉 龚泉 李雪芹 李仕娟 周春艳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9期2111-2113,2143,共4页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SCLC患者,取其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SCLC患者SCLC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SCLC患者,取其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SCLC患者SCLC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LC组织中LK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吸烟史SCLC患者SCLC组织中LKB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SCLC患者SCLC组织中LKB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KB1蛋白在SCLC中低表达,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有望作为SCLC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激酶b1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特征
下载PDF
LKB1通过增强间隙连接细胞通讯增加乳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晨 傅韵 +3 位作者 李正东 蒋蓓琪 成小林 庄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目的研究LKB1对乳腺癌细胞顺铂化学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LKB1高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MDA-MB-231/LKB1及其空载对照细胞MDA-MB-231/VEC。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26、Cx32、Cx43和Cx50的核酸、蛋白水平表达;... 目的研究LKB1对乳腺癌细胞顺铂化学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LKB1高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MDA-MB-231/LKB1及其空载对照细胞MDA-MB-231/VEC。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26、Cx32、Cx43和Cx50的核酸、蛋白水平表达;免疫荧光实验对Cx43进行胞内表达定位;染料传输实验评估间隙连接细胞通讯功能;细胞毒实验检测顺铂杀伤乳腺癌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及计算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结果 LKB1增加了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核酸及蛋白水平表达(P<0.01),但对Cx26、Cx32及Cx50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LKB1增加了细胞膜上Cx43的表达,增强了细胞传递荧光黄染料的能力,并使顺铂对细胞的旁观者杀伤效应增强。LKB1也增加了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MDA-MB-231、MDA-MB-231/VEC和MDA-MB-231/LKB1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46、24.72、6.55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KB1通过增强乳腺癌细胞的Cx43表达及间隙连接细胞通讯功能增强了顺铂的旁观者杀伤效应,并增加了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肝激酶b1 间隙连接蛋白 间隙连接 旁观者效应
下载PDF
VEGF、P-ACC、LKB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赟 王昕炜 +2 位作者 尹必俭 沈政洁 毛静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3期4460-4465,共6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乙酰辅酶A羟化酶(P-ACC)、肝激酶B1(LKB1)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同时...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乙酰辅酶A羟化酶(P-ACC)、肝激酶B1(LKB1)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同时取其远离肿瘤的外周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VEGF、P-ACC、LKB1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NSCLC病理组织的VEGF、P-ACC、LKB1表达情况与其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样本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2.2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22.89%)(P<0.05);同时,其P-ACC、LK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3%、61.4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分别为75.90%、90.36%)(P<0.05)。NSCLC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有关,P-ACC阳性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MVD有关,LKB1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MVD有关(P<0.05)。在样本中,VEGF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VEGF阴性样本,而P-ACC、LKB1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样本(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在呈高表达,P-ACC、LKB1呈现低表达。VEGF、P-ACC、LKB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均存在密切联系,对于预测NSCLC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磷酸化乙酰辅酶A羟化酶 肝激酶b1 肿瘤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肝脏激酶B1内含子380C>T基因多态性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及评估疾病易感性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新丽 朱红霞 +3 位作者 刘星娅 曾凡英 李思 李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肝脏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内含子380C>T基因多态性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及评估疾病易感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肝脏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内含子380C>T基因多态性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及评估疾病易感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GDM患者作为GDM组,依据1∶1对照设计原则,另选同期9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水平以及LKB1内含子380C>T基因多态性,分析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与基因型的关系及GDM易感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有GDM家族史者占比(18/92,19.57%)明显高于对照组(3/9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5,P<0.01);GDM组FPG(6.14±0.67 mmol/L),HbA1c(6.87%±0.31%),LDL-C(3.49±0.25 mmol/L),TG(2.31±0.54 mmol/L),TC(4.88±0.61 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2±0.33 mmol/L,5.09%±0.40%,3.05±0.27mmol/L,1.96±0.48mmol/L,4.39±0.72mmol/L);HDL-C(1.06±0.19 mmol/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0.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05,33.737,11.469,4.647,4.981和8.909,均P<0.01);GDM组与对照组LKB1内含子380C>T基因型中CT(40.22%),TT基因型(18.48%)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17%,13.04%),CC基因型(41.30%)明显低于对照组(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P<0.01);LKB1内含子380C>T基因型TT患者HbA1c(7.13%±0.44%)水平高于基因型CT患者(6.22%±0.39%),基因型CT患者HbA1c水平高于基因型CC患者(5.4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8.003,P<0.01);且TT和CT基因型患者LDL-C水平(3.59±0.37 mmol/L,3.45±0.32mmol/L)均明显高于CC型患者LDL-C水平(3.05±0.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51,P<0.01);HbA1c与基因型呈强正相关,LDL-C与基因型呈弱正相关(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肝脏激酶b1 基因多态性 糖脂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