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三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艳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5-169,共5页
竹枝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独树一帜。近30多年来,对于竹枝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论刘禹锡《竹枝词》,二是考辨竹枝词的源流,三是地方性竹枝词研究。其中,以地方性竹枝词研究最为广泛。
关键词 刘禹锡 竹枝词 源流 地方性
下载PDF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尚永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之作大致可分两种类型 ,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感 ,一侧重于观照历史兴衰 ;二者都具有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 ,而其有机结合 ,更形成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冲击力量。就艺术表现而言 ,虽自抒怀抱 ,又不露痕迹 ,...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之作大致可分两种类型 ,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感 ,一侧重于观照历史兴衰 ;二者都具有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 ,而其有机结合 ,更形成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冲击力量。就艺术表现而言 ,虽自抒怀抱 ,又不露痕迹 ,令人初读 ,俨然咏史 ,细加品味 ,精义方出 ,并于“用意隐然”中带有悲凉沉重的人生感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咏史怀古 类型 特点
下载PDF
巴人竹枝词源流及其艺术特色(上) 被引量:8
3
作者 田永红 《铜仁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考辨"竹枝词"的沿起地域和原初样式;叙述历代诗人对"竹枝词"的仿作;并分析了本土"竹枝词"的基本题材和艺术风格以及对中国诗歌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竹枝词 源流 特色
下载PDF
亦诗亦词话《竹枝》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尚荣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17,共6页
《竹枝》原是巴歈民歌,经刘禹锡改造后盛传于晚唐五代,并成为教坊曲,演化为词牌名。《花间集》《尊前集》《全唐五代词》均收《竹枝》;《词律》、《词谱》开卷即见《竹枝》。但《全宋词》不收《竹枝》,苏轼、黄庭坚等人《竹枝》歌词不... 《竹枝》原是巴歈民歌,经刘禹锡改造后盛传于晚唐五代,并成为教坊曲,演化为词牌名。《花间集》《尊前集》《全唐五代词》均收《竹枝》;《词律》、《词谱》开卷即见《竹枝》。但《全宋词》不收《竹枝》,苏轼、黄庭坚等人《竹枝》歌词不见于各自词集,而见于相关诗文别集中。然其创作经过,表现手法,演唱特点等又近“于曲子词”,故今人重编苏、黄等人词集时,不妨也收《竹枝》歌词,这有助于从音乐角度鉴赏作品。《竹枝》是诗也是词,无论编入诗集或词集,均不影响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刘禹锡 苏轼 亦诗亦词
下载PDF
论刘禹锡的中道观及其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允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关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以往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以《天论》为代表的“天人交相胜”的观念。但是,从刘禹锡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的关系角度考虑,更值得注意的,应当是他的中道观。通过具体考察可以发现刘禹锡的中道观跟儒家、佛教思想有比较... 关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以往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以《天论》为代表的“天人交相胜”的观念。但是,从刘禹锡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的关系角度考虑,更值得注意的,应当是他的中道观。通过具体考察可以发现刘禹锡的中道观跟儒家、佛教思想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并深刻地影响着刘禹锡文艺思想特点的形成。首先,中道观念有助于刘禹锡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论述文艺理论问题,立论周备圆通;其次,讲求“时中”与“权变”相结合的中道思想,促成了刘禹锡崇尚通变的文艺思想的形成;第三,刘禹锡注重文艺社会功用的观念,跟强调“用中于民”的中道思想也有非常密切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中道观 通变意识 及物思想
下载PDF
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对惠能禅的总结与推动 被引量:5
6
作者 普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5,共6页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禅与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一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柳宗元 刘禹锡 碑铭 惠能禅
下载PDF
刘禹锡和白居易《竹枝词》创作特色之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宁登国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0-31,共2页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谪居巴渝期间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既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关键词 刘禹锡 白居易 竹枝词 创作特色
下载PDF
刘禹锡与巴山楚水 被引量:3
8
作者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祀风俗、喜好歌舞风情。这些与诗人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及其心系朝廷、关心百姓疾苦 ,受南方文学、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巴山楚水 风俗民情
下载PDF
《浪淘沙词·九首之六》英译的主体间性理论评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包通法 陈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翻译界对于主体间性,这一凸显于20世纪下半叶的哲学认知范式之于翻译展开了大量思辨性的研究,然而,将这一认知范式用于指导具体翻译实践抑或翻译成果的研究还少之又少,且多是对于小说译本的研究,而对于诗歌英译的主题间性哲学认... 近年来,翻译界对于主体间性,这一凸显于20世纪下半叶的哲学认知范式之于翻译展开了大量思辨性的研究,然而,将这一认知范式用于指导具体翻译实践抑或翻译成果的研究还少之又少,且多是对于小说译本的研究,而对于诗歌英译的主题间性哲学认知范式评析尚不多见。本文选取一代"诗豪"刘禹锡诗歌其《浪淘沙词.九首之六》,立足于主体间性分析刘氏诗行在用字锤炼,境界辽远,含蓄隽永与许渊冲英译本所表现的各主体间和谐之间性,证明主体间性之于汉诗英译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刘禹锡 浪淘沙词
原文传递
韩愈阳山之贬成因考释
10
作者 吴坤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韩愈阳山之贬的原因向来众说纷纭。两《唐书》所载其“上疏论宫市”一事应作为韩愈此次贬谪的导因。从历史之客观记载与人物之主观态度分析,以之构罪于韩愈的并非传统所论的幸臣李实,而是在德宗朝已阴为党羽的韦执谊、王叔文等永贞党人... 韩愈阳山之贬的原因向来众说纷纭。两《唐书》所载其“上疏论宫市”一事应作为韩愈此次贬谪的导因。从历史之客观记载与人物之主观态度分析,以之构罪于韩愈的并非传统所论的幸臣李实,而是在德宗朝已阴为党羽的韦执谊、王叔文等永贞党人。柳宗元与刘禹锡虽无加害韩愈的主观故意,却有泄情于韦、王的嫌疑。韩愈对于韦、王诸人卑鄙行径的怨愤与控诉,也如实反映在了其后创作的诗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宫市 李实 柳宗元 刘禹锡 韦执谊
下载PDF
刘禹锡、柳宗元诗歌贬谪情感艺术范式刍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铁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9-104,121,共7页
刘禹锡和柳宗元共同的贬谪命运遭遇和对贬谪情感的相似体验,使两人在贬谪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屈原的认同表达被压制与被放逐的委曲愤怨;借对时空数量词的执著关注和反复运用来传达深痛的生命挫伤;对羁禽囚鸟意... 刘禹锡和柳宗元共同的贬谪命运遭遇和对贬谪情感的相似体验,使两人在贬谪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屈原的认同表达被压制与被放逐的委曲愤怨;借对时空数量词的执著关注和反复运用来传达深痛的生命挫伤;对羁禽囚鸟意象的刻意描绘表现内心的幽寂拘囚之感;用频繁的登高望远来寄托强烈的飘泊之苦和难忍的故土之思,这为唐代诗人贬谪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艺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柳宗元 贬谪情感 艺术范式
下载PDF
论刘禹锡、柳宗元贬谪创作中禽鸟意象的情感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铁峰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1-66,共6页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 ,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情感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对小人的讥刺 ,以及强烈的...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 ,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情感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对小人的讥刺 ,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 ,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柳宗元 贬谪情感 禽鸟意象 诗歌 艺术表现手法 中唐时期 生活经历
下载PDF
刘禹锡创作民风民俗诗缘由探析
13
作者 伍微微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刘禹锡深受自身遭遇、创作心态、民间歌谣、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创作的民风民俗诗反映了偏远地区的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婚姻爱情等多方面的风俗人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价值。厚重朴实的风俗传统与亲身经历使其诗与其他文人... 刘禹锡深受自身遭遇、创作心态、民间歌谣、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创作的民风民俗诗反映了偏远地区的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婚姻爱情等多方面的风俗人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价值。厚重朴实的风俗传统与亲身经历使其诗与其他文人创作的民歌殊异;优美意境的创造与雅俗语言的兼备使其诗亦与普通民歌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民风民俗 诗歌 创作缘由
下载PDF
唐代诗人事迹新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可先 魏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5,共9页
新出土文献为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诗人事迹的主要方面可以通过出土文献而进行拓展研究。诸如崔颢的郡望与仕历、韩愈的交游、苗发的行第等,都可以利用出土文献进行重要的补充。对于以正史为主的诗人传记资料的讹误,还可以通过出土... 新出土文献为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诗人事迹的主要方面可以通过出土文献而进行拓展研究。诸如崔颢的郡望与仕历、韩愈的交游、苗发的行第等,都可以利用出土文献进行重要的补充。对于以正史为主的诗人传记资料的讹误,还可以通过出土文献进行订正,从而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唐诗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事迹 崔颢 苗发 张仲素 韩愈 杨巨源 刘禹锡
下载PDF
刘禹锡与牛僧孺、裴度、李德裕唱和诗的多维互动考释
15
作者 唐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6,92,共7页
刘禹锡于永贞新政受挫后,二十多年间处于贬谪之中,虽然他积极进取,以唱和诗为政治交往工具,但终究未获得多大的实效。他与牛僧孺、裴度、李德裕的唱和,并不仅仅是诗人间的艺术观照。刘禹锡对三者的不同情感态度,在唱和诗中有较为明显的... 刘禹锡于永贞新政受挫后,二十多年间处于贬谪之中,虽然他积极进取,以唱和诗为政治交往工具,但终究未获得多大的实效。他与牛僧孺、裴度、李德裕的唱和,并不仅仅是诗人间的艺术观照。刘禹锡对三者的不同情感态度,在唱和诗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他与三人的唱和在题材方面可以说无所不涉,在艺术手法方面则强化了用典的特征。刘禹锡与三人的唱和是政治交往的手段,因此对刘禹锡的诗风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牛僧孺 裴度 李德裕 唱和诗
下载PDF
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月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0-53,共4页
竹枝词本是三峡地区的一种民歌,经过历代文人特别是唐刘禹锡的加工改造后,成长为一种新的诗体。在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
关键词 竹枝词 起源 发展 艺术特征 继承 创新 文学影响 刘禹锡
下载PDF
巴渝《竹枝歌》与文人拟作的《竹枝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正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8-22,共5页
被誉为“诗之《国风》 ,辞之《九歌》”的《竹枝歌》 ,本是巴渝民歌。它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刘禹锡为代表的唐宋文人学习、拟作的《竹枝词》 ,对民间《竹枝歌》进行了艺术的提升 ,使之在唐宋诗中别具风韵。《竹枝歌》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 被誉为“诗之《国风》 ,辞之《九歌》”的《竹枝歌》 ,本是巴渝民歌。它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刘禹锡为代表的唐宋文人学习、拟作的《竹枝词》 ,对民间《竹枝歌》进行了艺术的提升 ,使之在唐宋诗中别具风韵。《竹枝歌》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变通性 ,它在传承和不断变异 ,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需要。《竹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歌》 巴渝民歌 刘禹锡 拟作 诗歌 文艺创作
下载PDF
《天论》与唐代元和年间的哲学论战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瑞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天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以哲学为基点,而以政治为落点,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理论命题,而且藉以为永贞革新张目、为革新志士正名,这正是它鲜有其匹的高妙之处。它以无可辩驳的周密论证给唐代元和... 《天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以哲学为基点,而以政治为落点,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理论命题,而且藉以为永贞革新张目、为革新志士正名,这正是它鲜有其匹的高妙之处。它以无可辩驳的周密论证给唐代元和年间的哲学论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论》 刘禹锡 柳宗元 韩愈 哲学论战
下载PDF
论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瑞峰 《云梦学刊》 2020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今仅存《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这首以剖白心迹、倾诉心声为主旨的五言古诗的问世,在刘禹锡的创作生涯中是一次飞跃:不仅大幅度拓展了诗的容量与张力,而且强化了诗... 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今仅存《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这首以剖白心迹、倾诉心声为主旨的五言古诗的问世,在刘禹锡的创作生涯中是一次飞跃:不仅大幅度拓展了诗的容量与张力,而且强化了诗的抒情功能,将此前的泛泛言志导向"不平则鸣"的渠道。它为刘禹锡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调、规定了方向、设定了路径。以这首诗为契机,刘禹锡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开始由政治家向诗人嬗变。或者说,从这时开始,他才集政治家与诗人于一身,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并且,舞台的重心开始悄悄地从政坛向诗坛转移。此外,由这首寄兴深微的唱和诗,还可以透视两位诗人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韩愈 创作飞跃 角色嬗变 君子之交
下载PDF
刘禹锡与“竹枝词”的诞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颂成 艾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36,共3页
刘禹锡在朗州(常德)十年,文学创作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受傩祭、傩戏表演中唱词的启发,创制了"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在夔州任职之前,已经在朗州、连州(广东连县)盘桓17年之久,早已创作了许多竹枝词。因此,说竹枝词产生于... 刘禹锡在朗州(常德)十年,文学创作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受傩祭、傩戏表演中唱词的启发,创制了"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在夔州任职之前,已经在朗州、连州(广东连县)盘桓17年之久,早已创作了许多竹枝词。因此,说竹枝词产生于刘禹锡在夔州(重庆市奉节县)任职以后,既与史载不符,也与实际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刘禹锡 朗州(常德) 傩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