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 被引量:93
1
作者 刘象愚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58,共15页
本文讨论经典的概念、经典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并简要论及了关于经典问题的论争。本文认为,经典不可能消失,它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但它的形成:标准等又不能不随社会和时代的演化而演化。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经典性 文学经典的论争
原文传递
作为问题导向的世界文学概念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7,共9页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自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并加以阐发以来,已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曲折历史。正如美国学者莫雷蒂所言,这一概念不能只是文学,还应该范围更广大些,也即它应该能引发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自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并加以阐发以来,已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曲折历史。正如美国学者莫雷蒂所言,这一概念不能只是文学,还应该范围更广大些,也即它应该能引发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世界文学正是作为这样一个问题导向的理论概念,至少向学界提出了这样几个不断引发人们讨论甚至争论的话题: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文学史的写作;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等等。此外,世界文学也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起到简单地聚焦民族/国别文学所起不到的作用。总之,作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学者,我们还有另一个独特的任务,也即借助于世界文学这一开放的概念,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世界文学的既有地图,为世界文学的重新绘图注入中国的元素并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学史 文学经典 问题导向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翻译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恩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5-120,124,共7页
基于翻译文学经典作为文学经典的独特部分,既具有文学经典的基本特质,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从译本的非唯一性、译本的变动性、译本的时代性和译者作用的独特性4个方面分析翻译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以及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分析认... 基于翻译文学经典作为文学经典的独特部分,既具有文学经典的基本特质,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从译本的非唯一性、译本的变动性、译本的时代性和译者作用的独特性4个方面分析翻译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以及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分析认为,上述4种品格的形成,离不开译者的参与和文学作品在异域的重生,正是上述4种品格与外在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翻译文学才经历着经典的建构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翻译文学经典 经典化 独特品格
下载PDF
流动的文学经典——20世纪中国的四次文学经典危机回溯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琴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4,164,共8页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为中心掀起了除旧革新的第一次经典重估;建国后为配合国家政治需要,以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为中心自上而下地进行了第二次经典重估;80年代后期出于对文革"拨乱反正"之文化需求,"重写文学史"拉开了第三次经典重估的序幕;而90年代前期出现的"大师重排座次"等事件则表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众声喧哗"的第四次经典重估。百年中国的四次文学经典危机表明相对频繁的政治和文化变革使中国文学经典历经了数次重估,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一直就缺乏一个稳定而具有广泛认同的经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经典重估 文学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话语 重写文学史 大师重排座次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评价与文学经典性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贺仲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00,共8页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要归结点。将文学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要归结点。将文学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我们既能认识到"十七年文学"的价值,又看到它与经典的距离;其次是文学经典构建中的外部因素问题,它也深刻地影响到"十七年文学"的研究和评价。客观辨析这些外在因素,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建构文学经典的最根本因素是文学性。"十七年文学"评价问题对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建构提出了建设性的启示:一是回到以文学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二是强化对文学规范的建设;三是客观认识非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经典 标准 文学性
下载PDF
电影《呼啸山庄》对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怀 窦云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19世纪英国小说《呼啸山庄》深受电影界的青睐,被多次搬上银幕,每次都非同凡响。选取基于原著的三部英文电影:1939年版、1992年版和2011年版,从电影改编的角度和抚慰创伤心灵的"罗曼司"、女性主体身份的自我建构以及女性导演... 19世纪英国小说《呼啸山庄》深受电影界的青睐,被多次搬上银幕,每次都非同凡响。选取基于原著的三部英文电影:1939年版、1992年版和2011年版,从电影改编的角度和抚慰创伤心灵的"罗曼司"、女性主体身份的自我建构以及女性导演的个性化呈现三个方面,阐述这部世界文学经典在上述不同年代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正是这种互动解构与重构了《呼啸山庄》,使之完成从文学经典到电影经典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电影改编 解构与重构 文学经典 电影经典
下载PDF
“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闫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6-90,共5页
关于经典的争论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无论如何,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谈论此话题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经典"及与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意识"的概念进行考察、界定和讨论。
关键词 经典 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意识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的文学经典流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琴琴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1,共7页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各具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为中心掀...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各具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为中心掀起了除旧革新的第一次经典重估;建国后为配合国家政治需要,以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为中心自上而下进行了第二次经典重估;80年代后期出于对文革"拨乱反正"之文化需求,"重写文学史"拉开了第三次经典重估的序幕;而90年代前期出现的"大师重排座次"等事件则表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众声喧哗"的第四次经典重估。通过回溯四次文学经典危机,追古烁今,以期为当前的中国文学经典问题研究提供一条历史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经典重估 文学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重写文学史 大师重排座次
下载PDF
赵树理:被“展览”的经典 被引量:5
9
作者 和磊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3期75-86,共12页
赵树理在中国文学经典化过程中的尴尬与遭遇,是一个我们所无法忽视的复杂现象,它既与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密切相关,又牵涉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农民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甚至也牵涉到赵树理本身的气质与个性问题。“展览... 赵树理在中国文学经典化过程中的尴尬与遭遇,是一个我们所无法忽视的复杂现象,它既与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密切相关,又牵涉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农民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甚至也牵涉到赵树理本身的气质与个性问题。“展览”这一词语几尽表达了赵树理在经典化中进进出出的境遇,甚至我们可以说,赵树理正是一个被“展览”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大众文化 现代文学 艺术风格 政治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赛珍珠等欧美人的看法对文学经典观的启示——中外文学经典标准的实际差异与对策纵横谈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建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14,共6页
中外学术界在文学经典观上看似达成了统一,但其实二者之间还存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差异。比较赛珍珠等欧美人与中国某些学者对文学的识见,可以看出中外在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经典衡量上的差异,也可看出中国学者执行的文学经典标准普... 中外学术界在文学经典观上看似达成了统一,但其实二者之间还存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差异。比较赛珍珠等欧美人与中国某些学者对文学的识见,可以看出中外在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经典衡量上的差异,也可看出中国学者执行的文学经典标准普遍偏高,中外在文学经典标准实际操作层面有较大的差异。文学研究者应适当降低标准,进行文学经典扩容,将经典分类分得更细一些,适当宽容地对待文学作品的缺憾,同时文学经典也可走民族文化型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赛珍珠 差异 分类 缺憾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隆溪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17,共13页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明显存在力量的不平衡,也存在文化资本和知识的不平衡。目前在全球流通的世界文学作品大多是欧洲或西方主要文学传统的作品,至于非西方文学、甚至欧洲“小”的文学,却在其本身的文化...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明显存在力量的不平衡,也存在文化资本和知识的不平衡。目前在全球流通的世界文学作品大多是欧洲或西方主要文学传统的作品,至于非西方文学、甚至欧洲“小”的文学,却在其本身的文化范围之外,基本上不为人知,没有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也没有得到本民族范围之外读者的赞赏。欧洲中心的偏见甚至在今天,仍然对世界文学研究有相当的影响,帕斯卡尔·卡桑诺瓦《文学的世界共和国》一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世界文学不仅应该回归文学的阅读,而且应该去发现那些尚未广为人知的世界文学经典。不同的文学传统都早已形成自己的经典,但这些经典尚未超出本身语言文化的范围,在原文读者之外,被介绍给世界上众多的读者。所以世界各文学传统研究文学的学者们,当前重要的任务就是使那些经典著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注意,从而扩展世界文学经典的范围。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学应该去发现世界不同文学传统,尤其是非西方文学和欧洲“小”文学传统中,那些尚待发现的经典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欧洲中心主义 卡桑诺瓦 尚不为人知的世界文学 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
下载PDF
公共性与文学经典的生存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洁群 季水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8,共4页
尽管文学张扬个性,但仍然具有无可置疑的公共性。文学经典构筑并生存于公共领域,尤其是公共想象空间。它带来四海一家的认同感、本是同根生的血脉相连感。它是将社会共同体成员凝聚在一起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具体的经典文本可能会不... 尽管文学张扬个性,但仍然具有无可置疑的公共性。文学经典构筑并生存于公共领域,尤其是公共想象空间。它带来四海一家的认同感、本是同根生的血脉相连感。它是将社会共同体成员凝聚在一起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具体的经典文本可能会不断推陈出新,但只要这种“向心”需求不消失,文学经典就不会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公共领域 公共想象空间 公共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时代话语、异质同构与互文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查明建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6-43,159,共9页
从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谱系的流变,可以看出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与时代语境息息相关。中国文化主体性诉求通过时代话语和翻译选择,建构了中国化的外国文学经典,与中国文学形成了异质同构关系。经典建构中的社会、政治功利化倾向,使外... 从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谱系的流变,可以看出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与时代语境息息相关。中国文化主体性诉求通过时代话语和翻译选择,建构了中国化的外国文学经典,与中国文学形成了异质同构关系。经典建构中的社会、政治功利化倾向,使外国文学经典具有了多重内涵和性质,与中国的社会话语、政治话语、文学话语构成了多重互文关系。20世纪中国化的外国文学经典,是中国文学世界性的一种体现方式,也是对世界文学的中国式观照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经典化 时代话语 异质同构 互文关系
原文传递
文学经典与短篇小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颖 王腊宝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5-29,共5页
从文学经典这一视角出发,通过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英国文学中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短篇小说与作家的声誉,探讨文学经典对于文学样式的等级排列给短篇小说样式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指出短篇小说所处的边缘地位,继而提出,21世纪的... 从文学经典这一视角出发,通过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英国文学中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短篇小说与作家的声誉,探讨文学经典对于文学样式的等级排列给短篇小说样式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指出短篇小说所处的边缘地位,继而提出,21世纪的英语文学的发展、繁荣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放传统的样式经典,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不同样式中文学创作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短篇小说 文学样式 英国文学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探赜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0-95,共6页
哈罗德·布鲁姆以《西方正典》开启捍卫和重构文学经典的征程。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框架,可以清晰窥得布鲁姆文学经典观要义:经典作品需兼具民族性、陌生性和审美性;超越前人影响,进行创造性误... 哈罗德·布鲁姆以《西方正典》开启捍卫和重构文学经典的征程。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框架,可以清晰窥得布鲁姆文学经典观要义:经典作品需兼具民族性、陌生性和审美性;超越前人影响,进行创造性误读方可成就伟大作家;经典传承有赖于精英文学向大众化阅读转向;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经由读者大众与现实世界贯通,构建了布鲁姆的经典世界。布鲁姆虽未刻意考量社会因素,却在文学实践中参与着经典世界的重构与历史文化传承,成为英语文学界时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西方正典》 文学经典 经典重构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文学经典形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5,共9页
"文学经典"作为彰显人类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概念,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人类的一个永恒性共享话题。本文试图将跨文化传播因素作为"文学经典形成"的一个背景条件,从经典的概念、经典形成的过程和实践性形态... "文学经典"作为彰显人类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概念,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人类的一个永恒性共享话题。本文试图将跨文化传播因素作为"文学经典形成"的一个背景条件,从经典的概念、经典形成的过程和实践性形态三个方面来思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文学经典形成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学经典 形成
下载PDF
文学经典必备的品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四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与认定机制有关,导致其所指滑动,无法对其品质作出明确界定。但既然经典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尺度、规范、标准等概念发生了关系,就说明它还是应该有相对稳定的内涵。从已有的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能... 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与认定机制有关,导致其所指滑动,无法对其品质作出明确界定。但既然经典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尺度、规范、标准等概念发生了关系,就说明它还是应该有相对稳定的内涵。从已有的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能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又是文学经典必须具备的品质:经典应该是民族文学与美学传统的承载者与推动者;经典应该是文化主体性的捍卫者;经典应该是民族语言与文体运用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经典 必备品质
下载PDF
文化主义的传承:解读英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平功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59,共3页
英文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作为人文主义教育课程,它与英国高等教育理念和绅士文化一脉相承.本文通过对英文研究的历史回溯,探讨阿诺德等文学理论家对英文研究的基本论旨.
关键词 英文研究 文化 文学 经典
下载PDF
在高等母语教育中建立文学经典的正当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阎景娟 王春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文将"大学语文"视为一种高等母语教育,认为大学语文教学有两个基本作用:一个是建立语文规范,一个是促进文化认同。它必须建设并维护中国文学经典的正当性,通过引导和强调对具有庄重、雅正、严肃的主题和风格的作品的研读,... 本文将"大学语文"视为一种高等母语教育,认为大学语文教学有两个基本作用:一个是建立语文规范,一个是促进文化认同。它必须建设并维护中国文学经典的正当性,通过引导和强调对具有庄重、雅正、严肃的主题和风格的作品的研读,在个体的个性人格健全和发展方面、在国民的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教育 文学经典 正当性
下载PDF
文本细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史——夏志清文学史建构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希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9-185,共7页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是文学经典构筑的文学的历史;文本细读与文学经典的发掘是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这与汉学家普实克发生了冲突,其冲突既有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偏见,也是两种文学史建构谱系的对峙;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有其致命局限,但...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是文学经典构筑的文学的历史;文本细读与文学经典的发掘是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这与汉学家普实克发生了冲突,其冲突既有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偏见,也是两种文学史建构谱系的对峙;夏志清文学史建构原则有其致命局限,但并不能掩盖其小说史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其文学史建构原则,还是其小说史文本,还有很多复杂问题供我们思考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文本细读 文学经典 文学史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