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介导载miR-34a脂质微泡对宫颈癌抑制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瑶 刘朝奇 +2 位作者 郑智唯 姜矜君 赵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75-2678,268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载miR-34a脂质微泡对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1)制备载miR-34a阳离子脂质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2)建立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空阳离子脂质微泡组、载miR-34a阳离子脂质微泡...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载miR-34a脂质微泡对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1)制备载miR-34a阳离子脂质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2)建立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空阳离子脂质微泡组、载miR-34a阳离子脂质微泡组;(3)根据分组给予微泡+超声辐照的处理,绘制各组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4a、c-met、bax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微泡镜下呈球形,平均粒径(1.2±0.24)μm。(2)载miR-34a阳离子脂质微泡组小鼠肿瘤生长较其他小组缓慢,肿瘤体积明显较小(P<0.05),Bax表达上调,c-Met表达下调(P<0.05)。结论超声介导载miR-34a阳离子脂质微泡可明显抑制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脂质微泡 移植瘤 MIR-34A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胆固醇结合脂质微泡介导的基因转染系统 被引量:8
2
作者 江永南 莫红缨 陈建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9-666,共8页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亚胺-胆固醇阳离子聚合物(PEI-Chol)基因载体的性能及其结合中性脂质、聚乙二醇修饰脂质微泡介导的基因传递系统(微泡/PEI-Chol/DNA)的体外细胞基因转染效率。采用胆固醇甲酰氯与聚乙烯亚胺(Mw1800)通过酰胺化制得PEI-C...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亚胺-胆固醇阳离子聚合物(PEI-Chol)基因载体的性能及其结合中性脂质、聚乙二醇修饰脂质微泡介导的基因传递系统(微泡/PEI-Chol/DNA)的体外细胞基因转染效率。采用胆固醇甲酰氯与聚乙烯亚胺(Mw1800)通过酰胺化制得PEI-Chol,并运用IR、1H NMR和MADI-TOF-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其结构和分子量进行测定,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0。采用反相挥发法制备DPPC、DSPE-PEG2000和全氟丙烷构建的粒径为2~8μm的脂质微泡,并运用自组装技术将PEI-Chol/DNA复合物与微泡融合,构建微泡/PEI-Chol/DNA(bubble/PEI-Chol/DNA)基因转染系统;以pEGFP-Cl(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用凝胶滞留试验考察PEI-Chol的DNA压缩能力,同时在A549和MCF-7两种细胞中比较以PEI-Chol为核心构建的各种载体系统的细胞毒性、抗血清沉淀作用以及细胞转染效率。结果发现,当N/P比值为4以上时,PEI-Chol能有效压缩DNA;PEI-Chol和构建的微泡系统对A549和MCF-7两种细胞几乎没有毒性;本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系统,一方面降低PEI-Chol的毒性,提高抗血清蛋白沉淀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其基因转染效果。研究表明新型bubble/PEI-Chol/DNA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胆固醇 脂质微泡 基因转染
原文传递
4种磷脂囊泡的细胞毒性及促胰岛素细胞内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艳艳 丁佳圣 +1 位作者 翁金燕 田伟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探讨4种磷脂囊泡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及促细胞内胰岛素转运的影响。方法 4种胰岛素磷脂囊泡处理A549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磷脂囊泡细胞毒性,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4种磷脂囊泡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及促细胞内胰岛素转运的影响。方法 4种胰岛素磷脂囊泡处理A549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磷脂囊泡细胞毒性,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浓度≤0.2 U·m L-1时细胞存活率>95%,50%胰岛素磷脂囊泡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胰岛素脂质体组最高(62.48±2.46)%,乙醇脂质体组最低(16.85±5.05)%,相对安全性顺序依次为:脂质体>脂质微泡>丙二醇脂质体>乙醇脂质体。相同浓度下4种磷脂囊泡促细胞内胰岛素转运的含量排序依次为:脂质微泡>丙二醇脂质体>乙醇脂质体>脂质体。结论以磷脂类膜材构建的脂质体、脂质微泡具备较高安全性,脂质微泡促进胰岛素细胞内转运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乙醇脂质体 丙二醇脂质体 脂质微泡 胰岛素细胞内转运
下载PDF
载药脂质微泡推进智能化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龙朦朦 刘东 +1 位作者 杨芳 顾宁 《药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290-304,共15页
载药脂质微泡是由脂质壳膜和气核组成的负载治疗药物的多功能微气泡,具有高度的生物兼容性,能够增强超声显影并能进行智能药物递送,目前在超声造影剂和超声响应药物输送系统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正在被开发用于更多新的诊断和治... 载药脂质微泡是由脂质壳膜和气核组成的负载治疗药物的多功能微气泡,具有高度的生物兼容性,能够增强超声显影并能进行智能药物递送,目前在超声造影剂和超声响应药物输送系统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正在被开发用于更多新的诊断和治疗应用。综述载药脂质微泡的结构特点、载药方法以及推进智能化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超声医学技术上的应用做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微泡 超声医学技术 诊断和治疗 药物输送系统
原文传递
载紫杉醇靶向卵巢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岚 闫国珍 +1 位作者 何俊峰 温卿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制备纳米级的载紫杉醇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s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靶向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理化特性。方法:通过旋转蒸发法、机械震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LHRH靶向脂质微泡。Malvern检测仪检测其... 目的:制备纳米级的载紫杉醇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s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靶向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理化特性。方法:通过旋转蒸发法、机械震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LHRH靶向脂质微泡。Malvern检测仪检测其粒径及表面电位,超声下观察其体外显影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二抗分别与靶向微泡、非靶向微泡的结合率。结果:靶向脂质微泡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在室温下保存14 d后,微泡的一般特性与制备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微泡及非靶向微泡与二抗的结合率分别为(97.76±2.18)%、(6.48±0.71)%,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纳米级载紫杉醇靶向脂质微泡,此微泡粒径较小,稳定性较高,且LHRH的靶连接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脂质微泡 靶向 卵巢癌
下载PDF
脂质囊泡超声造影剂的质量评价及猪肝彩色多普勒显影研究
6
作者 吴燕 吴诚 +1 位作者 赵应征 张福成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对自制的脂质囊泡超声造影剂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不同剂量与正常猪肝彩色多普勒显影效果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显微镜观察脂质囊泡的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及粒度分布,用血细胞分析仪统计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和配制浓度粒径在28μ... 目的对自制的脂质囊泡超声造影剂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不同剂量与正常猪肝彩色多普勒显影效果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显微镜观察脂质囊泡的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及粒度分布,用血细胞分析仪统计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和配制浓度粒径在28μm范围内的囊泡浓度以及光照和温度对囊泡浓度和平均粒径的影响。进行造影剂剂量与正常猪肝实质彩色多普勒显影效果间的相互关系实验,观察3个不同剂量造影剂对彩色多普勒显影视频强度及增强时间的影响。结果自制的脂质囊泡形态圆整,平均粒径3.33.5μm,囊泡浓度超过4×10^8个/m l。正常猪肝实质区彩色多普勒显影增强强度和增强时间基本呈剂量依赖性,0.02 m l/kg剂量水平对正常猪肝实质区显像增强强度和增强时间最好。结论自制的脂质囊泡可以在动物实验中作为有效的超声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囊泡 造影剂 质量评价 多普勒显影
下载PDF
内皮细胞靶向性氟尿嘧啶脂质微泡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张悦 孙可欣 +5 位作者 顾东岳 李穆琼 兰婷 何光彬 刘丽文 文爱东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6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制备载氟尿嘧啶(5-Fu)的新型内皮细胞靶向脂质微泡(5-Fu-LF9-MBs),对其合成、制备及体外稳定性进行研究,探索其作为一种新型内皮细胞靶向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合成以Dll4-Notch通路特异性相关的结构域的活性片段LF9,进一步包载... 目的:制备载氟尿嘧啶(5-Fu)的新型内皮细胞靶向脂质微泡(5-Fu-LF9-MBs),对其合成、制备及体外稳定性进行研究,探索其作为一种新型内皮细胞靶向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合成以Dll4-Notch通路特异性相关的结构域的活性片段LF9,进一步包载抗癌药5-Fu,制得载药脂质微泡5-Fu-LF9-MBs。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EE)、载药量(DL)、PDI等评价指标筛选出脂质微泡最佳制备处方,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考察5-Fu-MBs和5-Fu-LF9-MBs两种脂质微泡的形态和其在不同浓度浓度BSA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靶向脂质微泡(5-Fu-LF9-MBs)能高效负载5-Fu,包封率为86.9%,载药量为0.05%,且体外稳定性佳。结论:LF9修饰的新型脂质微泡能够高效负载5-Fu,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靶向治疗 脂质微泡 稳定性
下载PDF
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
8
作者 王倩倩 赵月 +3 位作者 陈克盼 赵安权 邓黎 贺英菊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考察以大豆磷脂及胆固醇作为膜材料,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微泡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对脂质微泡粒径分布的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工艺。方法以大豆磷脂、胆固醇为成膜材料,六氟化硫(SF6)气体为核心物质,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微泡;以D... 目的考察以大豆磷脂及胆固醇作为膜材料,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微泡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对脂质微泡粒径分布的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工艺。方法以大豆磷脂、胆固醇为成膜材料,六氟化硫(SF6)气体为核心物质,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微泡;以D_(0.9)为指标,D_(0.9)越小,说明符合要求的微泡越多;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不同投料比、超声功率与时间、PEG分子量对微泡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通过对粒径分布的测定及比较,确定了制备六氟化硫脂质微泡的最佳工艺,并考察了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微泡的其他理化性质。结论所制备的六氟化硫脂质微泡的形态规则、大小均匀、Zeta电位、包封气体量及半衰期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水化法 脂质微泡 粒径分布 六氟化硫 控制变量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脂膜微泡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
9
作者 杨莉 刘政 +4 位作者 左松 谭开彬 高云华 付赤学 李秋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微泡与PCC的结... 目的: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微泡 凝血酶原复合物 直接连接法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载雷西莫特微泡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及协同刺激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颖 唐芮 +5 位作者 吴念鸿 万莉 何红叶 操雨婷 熊夏林 李攀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16,共10页
目的制备载雷西莫特(R848)脂质微泡(R848-MBs), 观察其增强超声成像和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 并评估其协同HIFU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能力。方法通过薄膜水化-机械振荡法制备R848-MBs, 并检测其基本表征和安全性, 考察HIFU辐... 目的制备载雷西莫特(R848)脂质微泡(R848-MBs), 观察其增强超声成像和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 并评估其协同HIFU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能力。方法通过薄膜水化-机械振荡法制备R848-MBs, 并检测其基本表征和安全性, 考察HIFU辐照R848-MBs体外控释药物作用及其体内药物代谢和生物分布情况;观察R848-MBs增强体内外超声成像效果;将6只EMT6荷瘤小鼠随机分为HIFU组和R848-MBs+HIFU组, 每组3只, 通过评估消融前后小鼠肿瘤区域的造影平均声强变化、肿瘤区域辐照后即刻超声图像灰度值变化和肿瘤TTC染色、肿瘤HE染色观察其凝固性坏死情况, 验证R848-MBs增效HIFU消融的效果;然后将45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ree R848组、HIFU组、Blank-MBs+HIFU组、R848-MBs+HIFU组, 每组9只, 治疗后第3 d随机取各组中3只小鼠处死,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表面CRT的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脾脏成熟DC比例和脾脏CD8+T细胞比例以评估R848-MBs协同HIFU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能力, 通过测量剩余各组小鼠(n=6)的肿瘤体积、观察并绘制生存曲线以评估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安全性良好的载药脂质微泡R848-MBs, 微泡浓度为2.58×109/ml, 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球形空泡, 粒径为 (1.72±0.11)μm, 表面电位为(-10.16±0.73)mV, 经HIFU(90 W, 3 s)辐照后药物累计释放率高达 (84.81±1.58)%, 体内血浆中R848浓度迅速下降, 治疗后24 h R848-MBs+HIFU组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R848组 (P<0.01);体内外R848-MBs在造影模式下超声显像明显增强;同时, 载药微泡还能显著增效HIFU消融效果, R848MBs+HIFU组小鼠消融前后肿瘤区域的造影平均声强变化大于R848组 (P<0.05), HIFU联合R848-MBs组即刻超声灰度值变化(46.34±3.21)显著大于单纯HIFU组(10.67±1.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1), 肿瘤HE染色、TTC染色可观察到凝固性坏死;体内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 雷西莫特 脂质微泡 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粒与全氟丙烷纳米脂质微泡的物理特性及体外显影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莹莹 谢明星 +9 位作者 徐金锋 王新房 吕清 张丽 覃小娟 项飞翔 张艳容 丁楠 杨畅 项光亚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制备液态氟碳(PFOB)纳米脂质微粒与全氟丙烷气体(c3F8)纳米脂质微泡,比较两者一般理化性质及体外显影效果。方法分别制备PFOB纳米脂质微粒与C3F8纳米脂质微泡,检测2种造影剂形态、粒径、表面电位、浓度及稳定性,并进行比较... 目的制备液态氟碳(PFOB)纳米脂质微粒与全氟丙烷气体(c3F8)纳米脂质微泡,比较两者一般理化性质及体外显影效果。方法分别制备PFOB纳米脂质微粒与C3F8纳米脂质微泡,检测2种造影剂形态、粒径、表面电位、浓度及稳定性,并进行比较。制备生物素化(外膜标记生物素)及空白(外膜未标记生物素)的PFOB脂质微粒及C,R微泡造影剂。以高频探头观察各组造影剂加入亲和素前后的显影效果,并运用Matlab软件获得图像平均灰度值,再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同一样本多个时间点观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同一样本加入亲和素前后的显影强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PFOB脂质微粒与C3F8脂质微泡粒径分别为(152.30±35.99)nm和(774.59±108.59)nm,前者明显小于后者(t=-24.327,P〈0.001);表面电位分别为(-40.90±6.51)mV和(-14.80±3.97)mV,前者明显大于后者(t=-15.308,P〈0.001)。(2)PFOB脂质微粒造影剂的浓度及粒径在整个观察期间内无明显改变[c0h:(2.28±0.64)×10^11/ml,C(2.06±0.53)×10^11/ml;D0h:(152.30±35.99)nm,D。月:(178.80±63.07)nm]。c3F8脂质微泡造影剂制备后放置12h,浓度[c0h:(4.08±0.96)X10^10/ml,C㈨:(3.25±1.02)X10^10/nil]尚未发生明显改变,而放置24h、2d、4d及1周后浓度明显减低[白h:(z28±Q73)X10”/ml,c2d:(1.56±n54)X10^10/ml,qd:(1.03±n37)X10^10/ml,C1目:(0.74±0.24)×10^10/ml;F=78.515,P〈0.01];c3F8微泡造影剂放置2d内粒径[Dnh:(774.59±108.59)nm,D2d:(1020.68±223.64)nm]未见明显变化,放置4d及1周后粒径明显增大[D4d:(1391.67±268.65)nm,Dl(1532.41±326.25)nm,F=50.772,P〈0.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纳米脂质微粒 纳米脂质微泡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脂质微泡介导转染MIF siRNA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永南 莫红缨 陈建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737-742,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转染MIF siRNA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的有效性。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LPS刺激组(LPS)、LPS+PC+MIF siRN... 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转染MIF siRNA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的有效性。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LPS刺激组(LPS)、LPS+PC+MIF siRNA治疗组(PC+MIF siRNA)、LPS+WP+MIF siRNA治疗组(WP+MIF siRNA);通过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转染MIF siRNA,运用EMSA、Western-Blot、ELISA和相关病理检测技术,观察小鼠肺组织NF-κB/IκB-α表达、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水平,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和炎症病理病变,探讨MIF siRNA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WP+MIF siRNA治疗组通过上调肺组织细胞浆中IκB-α表达,对LPS刺激激活的细胞核NF-κB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释放,减轻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但PC+MIF siRNA治疗组对LPS刺激导致的小鼠肺损伤无任何改善的治疗作用。结论:脂质微泡/PEI-Chol介导的基因转染系统能有效转染MIF siRNA,对LPS介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微泡 MIF SIRNA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亚微米级荧光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肝脏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璐 高文宏 +5 位作者 张莉 梁红敏 李露 朱梅 李佩倞 刘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以及评价在兔肝脏的显影效果。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细胞膜绿色荧光分子探针(3,3 dioetadeeyloxaearboeyanineperehlorate,DiO)后,抽取少量溶解液... 目的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以及评价在兔肝脏的显影效果。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细胞膜绿色荧光分子探针(3,3 dioetadeeyloxaearboeyanineperehlorate,DiO)后,抽取少量溶解液加至脂质冻干粉内与溶媒液相溶,全氟丙烷置换瓶内空气,最后机械振荡仪高速振荡制成带有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其微泡的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随机选取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雄性,体质量2.0~2.5 kg,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荧光微泡后动态观察微泡在兔肝实质的显影效果,手术切取部分肝脏,冰冻切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形态呈圆形,大小均一,微泡浓度范围(4~7)×109/mL,微泡粒径为(429±119)n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微泡外壳被绿色光圈环绕。兔肝脏造影可见持续饱满的增强显影效果,荧光显微镜下肝脏内荧光素面积分布较少。结论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大小均一,粒径大小达到进入肺循环标准,在兔肝脏内显影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标记物 脂质微泡 超声 肝脏
下载PDF
脂膜微囊承载紫杉醇在体外对C6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宫崧峰 李新钢 +4 位作者 李刚 张元鹏 王东海 徐淑军 何士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0-503,共4页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研究脂膜微囊承载抗胶质瘤药物紫杉醇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并探讨脂膜微囊靶向性抗瘤的机理。方法应用紫杉醇-脂膜微囊(Taxol-LCM)或单用脂膜微囊(LCM)处理C6细胞系,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膜...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研究脂膜微囊承载抗胶质瘤药物紫杉醇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并探讨脂膜微囊靶向性抗瘤的机理。方法应用紫杉醇-脂膜微囊(Taxol-LCM)或单用脂膜微囊(LCM)处理C6细胞系,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膜微囊在肿瘤细胞内的分布特点,用药前后肿瘤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动态的观察脂膜微囊进入细胞的全过程。结果紫杉醇(Taxol)可结合于脂膜微囊(LCM),可以被胶质瘤细胞内吞,起到很强的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其内吞过程为脂膜微囊先结合于细胞膜表面,后在细胞内重新分布,最终被细胞浆内的酸性成分所降解。结论脂膜微囊可以承载紫杉醇在体外起到杀伤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且脂膜微囊的代谢与细胞内的酸性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微囊 紫杉醇 胶质瘤 C6胶质瘤细胞 细胞杀伤作用 体外实验 实验研究 肿瘤细胞形态 细胞内吞 杀伤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牵张引发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APK信号通路和炎性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永南 莫红缨 任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牵张引发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APK信号通路和炎性介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卵磷脂和PVP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填充全氟丙烷,通过自组装技术形成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分离纯... 目的:研究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牵张引发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APK信号通路和炎性介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卵磷脂和PVP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填充全氟丙烷,通过自组装技术形成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分离纯化原代大鼠AT-Ⅱ细胞,应用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观察AT-Ⅱ细胞在20%机械牵张应力的4、8、16、24、48h刺激作用下,p-P38/P38、p-ERK/ERK、p-JNK/JNK蛋白表达和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进一步将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加入AT-Ⅱ细胞对VILI进行干预,并检测干预效果。结果:牵张刺激后,AT-Ⅱ细胞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在4~16h范围内表达水平持续升高,但p38、ERK、JNK蛋白表达无变化;AT-Ⅱ细胞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在8h内均无变化,而在随后16h的牵张刺激逐渐显著升高。在VILI刺激下,加入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进行干预,均可以不同程度下调p-P38、p-ERK、p-JNK蛋白表达和抑制TNF-α、IL-1β、IL-6的释放水平。结论: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对机械所致肺损伤(VIL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来调节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脂质纳米微泡 机械牵张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MAPK信号通路 炎性介质
下载PDF
超声联合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樑龙 章丹文 +1 位作者 刘书宇 窦宏圆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组(0. 9%氯化钠)、超声组(声强0. 5 W·cm-2、频率1 MHz、辐照时间30 s)、药物组(10 nmol·L-1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和联合...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组(0. 9%氯化钠)、超声组(声强0. 5 W·cm-2、频率1 MHz、辐照时间30 s)、药物组(10 nmol·L-1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和联合组(0. 5 W·cm-2、频率1 MHz、辐照时间30 s+10 nmol·L-1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AO-EB染色检测HepG2细胞凋亡,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53、p21、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 (Fox O3a)、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给药48 h后,正常组、超声组、药物组和联合组HepG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 56±0. 48)%,(68. 69±5. 27)%,(72. 16±4. 52)%,(45. 26±3. 1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 23±0. 16)%,(41. 43±4. 63)%,(56. 34±4. 47)%,(72. 63±5. 25)%;p5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 96±0. 12,0. 63±0. 25,0. 68±0. 16,0. 45±0. 09;p2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 25±0. 06,0. 96±0. 13,0. 93±0. 05,0. 39±0. 08;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 16±0. 27,1. 35±0. 24,1. 42±0. 18,0. 96±0. 24;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 25±0. 06,0. 69±0. 11,0. 72±0. 07,0. 96±0. 08。联合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超声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超声联合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与其调控p53、p21、Fox O3a、p-Akt蛋白表达相关,且联合应用抗肿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超声 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携带凝血酶原复合物的阴离子脂膜微泡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莉 刘政 +4 位作者 左松 谭开彬 高云华 刘平 李秋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携带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的制备方法。方法首先制备阴离子脂膜微泡并评价其理化性质;继而采用直接连接法(黏附法、整合法)和亲和素-生物素法分别使阴离子微泡携带PCC,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 目的探索一种携带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的制备方法。方法首先制备阴离子脂膜微泡并评价其理化性质;继而采用直接连接法(黏附法、整合法)和亲和素-生物素法分别使阴离子微泡携带PCC,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PCC与微泡的结合情况,并对所结合PCC中Ⅸ因子的凝血活性进行评价。结果阴离子脂膜微泡稳定,微泡表面电位均值-62.70mV;采用直接连接法(黏附法、整合法)制备的携带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洗涤前、后微泡与FITC-PCC的结合率均较高,且能在洗涤前保持较高活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的携带PCC阴离子脂膜微泡,各种制备方法间比较,微泡与链酶亲和素的结合率均较高,洗涤前、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生物素化后PCC中Ⅸ因子活性明显减低(降低约93.07%)。结论直接连接法可成功制备携带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且能保持较高的活性。直接连接法可使链酶亲和素与阴离子脂膜微泡很好地结合,但生物素化可能破坏PCC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脂膜微泡 凝血酶原复合物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携hVEGF165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微泡的制备
18
作者 伍巧玲 丁云川 +4 位作者 冉海涛 王志刚 陈剑 王庆慧 张键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制备携hVEGF165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微泡并测定其与hVEGF165表达载体的结合率。方法制备携hVEGF165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微泡,测定其粒径大小、浓度、Zeta电位;测定与hVEGF165表达载体的结合率。结果阳离子脂质微泡90%粒径范围:1μm-3... 目的制备携hVEGF165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微泡并测定其与hVEGF165表达载体的结合率。方法制备携hVEGF165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微泡,测定其粒径大小、浓度、Zeta电位;测定与hVEGF165表达载体的结合率。结果阳离子脂质微泡90%粒径范围:1μm-3μm,平均粒径:(1.31±0.23)μm,平均浓度:(3.17±0.16)×108/mL,Zeta电位:(28.00±1.84)mV,与hVEGF165表达载体的最大结合率:(35.34±0.71)%。结论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的阳离子脂质微泡,粒径分布良好,浓度、Zeta电位稳定,与hVEGF165表达载体结合率较高,是携带基因表达的良好载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微泡 超声造影剂 HVEGF165
下载PDF
脂质超声微泡增强AAV介导的致密结构细胞的基因转导
19
作者 刘中兵 钟志容 +5 位作者 傅秀娟 李劲薇 兰欢 余昕 何颖 左正云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脂质微泡能否增强腺相关病毒(AAV)对具有致密结构的细胞的转导效率。方法:制备载AAV-eGFP的脂质超声微泡,以Malvern粒度检测仪检测微泡粒径及分布,选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14o-为模型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细胞...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脂质微泡能否增强腺相关病毒(AAV)对具有致密结构的细胞的转导效率。方法:制备载AAV-eGFP的脂质超声微泡,以Malvern粒度检测仪检测微泡粒径及分布,选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14o-为模型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具有紧密结构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14o-,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转导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一步定量检测转导效率。结果:本试验制备的载AAV脂质超声微泡呈圆球形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2.46±1.2μm;脂质微泡携同超声处理能显著增强AAV对形成致密结构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14o-转导效率。结论:超声介导脂质微泡为AAV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AAV在体内的靶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超声微泡 腺相关病毒 基因转导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脂膜微囊向脑损伤区定向聚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新钢 李良民 +5 位作者 郭媛 何士月 李刚 张庆林 鲍修风 吴承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观察脂膜微囊向鼠脑损伤区聚集的趋向性 ;研究其时相分布及区域分布规律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射频脑损伤动物模型 ,静脉注射脂膜微囊混悬液 ,荧光素及油红 O染色 ,观察并计数脑切片中脂膜微囊 ,对切片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 目的 观察脂膜微囊向鼠脑损伤区聚集的趋向性 ;研究其时相分布及区域分布规律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射频脑损伤动物模型 ,静脉注射脂膜微囊混悬液 ,荧光素及油红 O染色 ,观察并计数脑切片中脂膜微囊 ,对切片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计数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结果 发现脂膜微囊聚集在脑损伤区周围 2mm的范围内 ,伤后 10天出现密度高峰 ,而PCNA、GFAP表达阳性细胞在伤后 48小时密度达高峰。脂膜微囊在伤后第 1日的聚集数量分别为PCNA和GFAP高峰数量的 42倍和 2 0倍。结论 脂膜微囊对鼠脑损伤区有特殊的亲和力 ,能定向聚集于损伤区周围 ,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微囊 脑损伤 射频损伤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