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1
作者 陈仲强 孙垂国 +3 位作者 党耕町 刘忠军 郭昭庆 齐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1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1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段与部位、影像学分型及JOA评分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35例中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0.7%,平均随访时间5年6个月(2~14年),术后优良率74.4%,有效率92.7%;68.4%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恢复停滞,26.3%的患者主诉术后2 ̄5年仍有缓慢恢复;患者的术前病程、年龄、手术节段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者术后疗效较局限于中上胸椎者差。结论:“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年龄及手术部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康 曾建成 +4 位作者 修鹏 王亮 谢天航 杨志强 宋跃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8-467,共10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技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60~91岁,平均(71.7±8.8)岁。L 4,5节段40例,L 5S1节...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技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60~91岁,平均(71.7±8.8)岁。L 4,5节段40例,L 5S1节段29例,L 4,5、L 5S1双节段7例。均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腿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采用骨性侧隐窝角、软性侧隐窝角评估椎管减压程度,采用上关节切除率评估上关节突切除量,采用腰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6~98min,平均(64.3±23.9) min。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1.5±4.8)个月。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 、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 标准评估:优52例、良 18例、可6例,优良率为92.1%。术后骨性侧隐窝角、软性侧隐窝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中1例发生蓝钳剪破硬膜囊,2例L 5神经根外膜撕裂;麻醉清醒后1例发生短暂性抽搐;术后1例感觉异常,1例出现谵妄,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圴得以缓解。1例手术切口愈合延迟。随访期间3例出现椎间失稳,失稳率为3.9%。术中无一例发生手术节段错误、神经根撕裂。术后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病例。结论 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免精准减压骨性侧隐窝狭窄、高效切除黄韧带减压软性侧隐窝狭窄,具有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黄韧带 内窥镜检查 老年人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骨形成蛋白在黄韧带骨化中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哲 王全平 +2 位作者 张俊华 李靖 吕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黄韧带骨化的病因 .方法 对黄韧带骨化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普通病理观察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骨形成蛋白 (BMP)在骨化黄韧带中的定位 .结果 未骨化黄韧带中血管及胶原增生显著 ;BMP在未骨化区域的软骨细胞中及靠近软... 目的 探讨黄韧带骨化的病因 .方法 对黄韧带骨化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普通病理观察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骨形成蛋白 (BMP)在骨化黄韧带中的定位 .结果 未骨化黄韧带中血管及胶原增生显著 ;BMP在未骨化区域的软骨细胞中及靠近软骨区附近的少量成纤维样细胞中呈阳性 ,亦在小血管周围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其移行分化的软骨细胞胞质中呈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黄韧带骨化 异位性 病理学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8
4
作者 盛伟斌 艾尔肯.沙德尔 +5 位作者 欧阳甲 米吉提 程力 宋兴华 徐小雄 华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特点及改良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13例),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1例),锥体束征阳性(12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经X线初步筛查,MRI联合CT或CT...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特点及改良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13例),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1例),锥体束征阳性(12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经X线初步筛查,MRI联合CT或CTM证实手术切除黄韧带骨化灶41个节段。该病常见于中下胸椎,其中T894个节段,T91010个节段,T101111个节段,T11125个节段。经后路骨化灶头尾侧“开窗”,两侧“截桥”的整体“漂浮”技术,去除骨化的黄韧带。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评价手术效果,术前JOA评分1~8分,平均4.1分。结果14例随访6~57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JOA评分5~11分,平均9.4分,恢复率为76.8%优良率85.6%。手术中平均失血370ml,手术时间175min,所有病例均恢复自主活动。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和CT或CTM检查,是诊断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改良外科手术技术较为安全可靠,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胸椎骨化症 异位性 放射摄影术 外科手术 OLF 少见病
原文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流行病学调查——993例以胸部症状来诊患者的CT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郎宁 袁慧书 +5 位作者 王宏磊 廖晶 李曼 郭福新 史珊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4-768,共5页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发生年龄、节段分布、形态变化等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胸部症状来我院就诊的993例患者(男506,女487,年龄5~102岁,平均60岁)的胸部多...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发生年龄、节段分布、形态变化等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胸部症状来我院就诊的993例患者(男506,女487,年龄5~102岁,平均60岁)的胸部多排探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片、轴位片结合矢状位CT片,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患病率及发生的节段、厚度、位置、硬膜囊压迫等情况,观察性别、年龄及发生节段等与OLF的关系。患病率采用《北京市2008年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进行人群标化。结果:总体标化患病率为63.9%;男性标化患病率(68.5%)高于女性(59.0%);5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最高(79.2%),但10~19岁人群也有OLF发生,其患病率为50.0%;T10~T11(44.0%)和T11~T12(41.6%)节段OLF的患病率亦较高。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胸椎OLF患病率较高,出现年龄较早,发生于下胸段多于中上胸段,患病率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黄韧带 胸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与神经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宁 陈仲强 +1 位作者 齐强 郭昭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引发脊髓损害的临界值,建立脊柱多节段病变中确定责任节段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取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因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行手术治疗者43例;对照组取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CT...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引发脊髓损害的临界值,建立脊柱多节段病变中确定责任节段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取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因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行手术治疗者43例;对照组取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CT检查发现胸椎黄韧带骨化,而就诊前无明确神经损害者22例。在CT片上测量椎管矢状径、椎管发育性矢状径、椎管面积、椎管发育性面积,计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病例组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用JOA评分确定。结果影像学上椎管面积残余率与JOA评分相关性最大(r=0.449,P=0.003)。椎管面积残余率临界值取80%时诊断总符合率最高,其诊断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5.5%。结论(1)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程度与神经损害程度相关,椎管面积残余率可以反映神经损害程度。(2)CT椎管面积残余率小于80%可作为胸椎黄韧带骨化引发脊髓损害的影像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椎管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方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的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和发展过程,对照研究其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从影像学手段判断黄韧带骨化程度及发展趋势的依据。方法24例因胸椎黄韧带骨化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2~76岁...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的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和发展过程,对照研究其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从影像学手段判断黄韧带骨化程度及发展趋势的依据。方法24例因胸椎黄韧带骨化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2~76岁,平均57.9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手术所切除的73个骨化节段均进行X线、CT、MRI及病理学分型。将骨化在CT横断面扫描骨窗条件下的形态分为均匀型和不均匀型。在MRIT2加权像上将黄韧带骨化的信号与脊髓信号对比,分为无信号、低信号、等信号及高信号。根据骨化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将黄韧带骨化分为成熟型与不成熟型。对每例患者的1~2个主要压迫节段的骨化韧带组织切片行TGF-β1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表达,共计27个节段。结果73个胸椎黄韧带骨化节段的病理组织学形态与CT分型及MRI信号表现的关系为在CT上18个均匀型骨化节段均为成熟型骨化;55个不均匀型骨化节段中,51个为非成熟型骨化,4个为成熟型骨化。在MRI上22个无信号骨化节段均为成熟型骨化节段;50个低信号骨化节段均为非成熟型骨化节段;1个等信号骨化节段为非成熟型骨化。MRI与病理组织学形态对应关系的一致率为100%,CT与病理组织学形态对应关系的一致率为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 影像学 病理学 对照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 被引量:20
8
作者 雪原 王沛 +6 位作者 马信龙 郑永发 张义修 李杨 邰杰 孙景成 郭世绂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介绍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3 ̄71岁,平均49.7岁。脊髓病位于上胸段33例,中胸段37例,下胸段32例。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6±... 目的介绍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3 ̄71岁,平均49.7岁。脊髓病位于上胸段33例,中胸段37例,下胸段32例。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6±0.958。术前存在感觉障碍99例;束带感7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77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96±0.521。采用层揭法进行减压:第一层,切除椎板背侧皮质;第二层,以关节突关节面为深度标记铲除骨化组织;第三层,高速磨钻打磨使骨化组织呈蛋壳样;第四层,蚕食切除。结果减压2 ̄4个椎板,平均2.8个。全部病例随访3 ̄41个月,平均18.9个月。99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69例,部分恢复30例;73例束带感均完全消失;7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JOA评分为2.632±0.407,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3,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751±0.652,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1),运动功能恢复率81.1%,疗效优良率94.1%。结论层揭薄化法减压具有对脊髓侵袭小的优点,术前脊髓神经压迫定位和术中病变椎体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黄韧带 胸椎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原文传递
利用根黄通道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 被引量:20
9
作者 雪原 王沛 +5 位作者 姜建新 马信龙 崔成亮 郑永发 孙景城 郭世绂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描述骨化黄韧带的形态及根黄通道的结构,探讨利用根黄通道后壁减压治疗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脊髓病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31-73岁,平均51.9岁。所有患者... 目的描述骨化黄韧带的形态及根黄通道的结构,探讨利用根黄通道后壁减压治疗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脊髓病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31-73岁,平均51.9岁。所有患者以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椎管内骨化黄韧带的形态,确定根黄通道的结构、测量根黄通道的最小横径。采用层揭薄化法,将减压器械伸入到根黄通道内游离、孤立骨化组织进行减压。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CT三维重建下,骨化黄韧带呈“独轮车”样结构。“车体”的终止部和“车柄”分别形成上、下根黄通道的上壁;根黄通道的两侧壁分别为骨化黄韧带和椎弓根;外口为椎间孔,内口与椎管相通。下根黄通道最狭窄处宽度为(1.9±0.93)mm。术中见根黄通道的下壁被硬膜封闭,通道内无硬膜填充。全部病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5个月。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完全恢复56例,部分恢复15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599±0.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P〈0.01);术后运动JOA评分为(3.716±0.7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4,P〈0.01),恢复率平均为89.7%。疗效优良率为95.9%。结论上、下根黄通道上壁是骨化黄韧带组织与生理骨性结构间的连接点。根黄通道内空虚,器械进入根黄通道切断其上壁,孤立、游离骨化组织是相对安全、便捷的减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黄韧带 脊髓压迫症
原文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垂国 陈仲强 +5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曾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胸脊髓病接受手术治疗并获5年以上随访的4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龄27-68岁,平均52...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胸脊髓病接受手术治疗并获5年以上随访的4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龄27-68岁,平均52岁。随访其术后2年及远期(5年以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改良的Epstein标准进行疗效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段和并发脑脊液漏等因素与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患者随访5-19年,平均随访8.5年。术后2年时的疗效优良率为77.3%(34/44),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65.9%(29/44);除1例因急性外伤致截瘫患者术后恢复差之外,其余43例中术前病程〈12个月和≥12个月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7.3%(17/22)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限于T1-T9节段范围内患者和累及胸腰段(T10-L2)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8.9%(15/19)和58.3%(1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优良而远期症状恶化,原因为未手术节段黄韧带骨化进一步生长4例,并发腰椎管狭窄症3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近期疗效相对较好,但术后远期症状可能复发或加重;术前病程长或手术范围累及胸腰段者远期疗效可能较差;术后远期复发或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未手术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生长及并发腰椎管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预后
原文传递
腰椎退变黄韧带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强 赵建民 +1 位作者 张元智 刘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退变黄韧带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腰椎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取下的黄韧带标本40例(退变组),术前通过CT、MRI证实均有黄韧带肥厚;以10例脊柱外伤行后... 目的:观察腰椎退变黄韧带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腰椎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取下的黄韧带标本40例(退变组),术前通过CT、MRI证实均有黄韧带肥厚;以10例脊柱外伤行后路手术治疗的青年患者的腰椎黄韧带作为对照(对照组)。将术中切除的黄韧带剔除骨、脂肪及筋膜等组织,修成约2cm×1.5cm×0.3cm,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24~48h后取出,制备成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黄韧带标本中白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呈波浪状,排列规则,弹力纤维间可见少量的胶原纤维和散在的成纤维细胞(22.56±6.05个/HP);退变组黄韧带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并且伴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成纤维细胞计数为62.66±18.40个/HP,两组成纤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黄韧带组织中IL-1、IL-6、TNF-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77.5%、82.5%,对照组黄韧带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0%、40%,退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IL-6、TNF-ɑ在腰椎退变黄韧带中有较高的表达,这些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腰椎黄韧带退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炎性细胞因子 表达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黄韧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毛兆光 范顺武 +1 位作者 赵凤东 朱有法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黄韧带椎板间部组织学特征和新生成胶原的主要种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椎板间部黄韧带进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三色改良法胶原染色,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退变黄韧带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黄韧带椎板间部组织学特征和新生成胶原的主要种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椎板间部黄韧带进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三色改良法胶原染色,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退变黄韧带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普通光镜观察。结果退行性腰椎滑脱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胶原成分显著增加,结构紊乱;免疫组化示基质染色明显深于对照组,其浅黄色至棕褐色阳性表达产物也见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胞浆中,Ⅱ型胶原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黄韧带退变增生肥厚,并有软骨化和骨化倾向,新生的胶原以Ⅱ型胶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退行性腰椎滑脱 Ⅱ型胶原 免疫组化 退变 病理组织学 观察 增加 对手 目的
下载PDF
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新月 刘子祥 +2 位作者 谷培良 张卫光 李石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9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索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0±14.17)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 目的探索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0±14.17)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的体表标志定位,以垂直人体纵轴方向从关节突关节至棘突方向进针及平行人体纵轴方向从棘突旁开约一横指点由尾侧向头侧进针两种方式,松解L3/L4、L4/L5、L5/S1三个节段的腰椎黄韧带,测量进针角度、针刀进针深度、进针点距棘突旁开距离、进针点距骶骨角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解剖穿刺路径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血管和神经,且解剖后硬脊膜完整。标本左右侧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纵轴入路的进针深度小于平行纵轴入路的深度(P<0.01),垂直纵轴入路的旁开距离大于平行纵轴入路(P<0.01);L3/L4、L4/L5、L5/S1的垂直与水平纵轴入路测量数据显示,三个节段的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及距棘突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黄韧带的垂直纵轴入路方式优于平行纵轴入路方式;临床进行治疗前,可参考本研究所得垂直纵轴入路方式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地定位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进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黄韧带 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全椎板截骨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1 位作者 杜伟 原所茂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8-732,共5页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导致胸椎椎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改良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症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45.7岁。术前均行MR、CT检查以明确诊断。合并颈椎管狭窄3例、腰椎管狭窄5例,颈胸腰...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导致胸椎椎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改良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症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45.7岁。术前均行MR、CT检查以明确诊断。合并颈椎管狭窄3例、腰椎管狭窄5例,颈胸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者2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出症9例。单节段3例,双节段12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以上5例。局限型6例,连续型17例,跳跃型8例。共94个病变节段,其中上胸段(T1~T4)23个节段、中胸段(T5~T8)19个节段、下胸段(T9~T12)52个节段。手术采用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对9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出者,在后方减压的同时,行切除椎管前方突出椎间盘的环脊髓减压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结果24例患者随访6~6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疗效优1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7.5%。1例因术后停用脱水药物过早引起下肢瘫痪症状加重;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硬脊膜撕裂。结论MR结合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最有效的手段,全椎板截骨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截骨 椎板 椎管扩大成形术 节段 诊断 再植 治疗 改良 病变
原文传递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4 位作者 倪斌 孔庆毅 徐爱民 陈华江 李玉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动物模型 病理 X线诊断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圣林 王少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83-48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肥厚的黄韧带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58例(85.3%)肥厚的黄韧带内有血管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均为阳性,4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肥厚的黄韧带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58例(85.3%)肥厚的黄韧带内有血管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均为阳性,49例LCA染色阳性。10例(14.7%)肥厚的黄韧带组织内未见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及LCA染色均阴性。11例(16.2%)肥厚黄韧带中发现了钙化或骨化灶。本组9例术前影像学显示不稳定节段的肥厚黄韧带内均发现了炎症反应。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组织中出现了慢性炎症反应;颈椎不稳定可能是造成黄韧带内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黄韧带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长峰 贾连顺 魏梅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86-48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例颈椎外伤患者的黄韧带标本,对其进行厚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及盐析法测定黄韧带中Ⅰ型与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对黄韧带厚度与Ⅰ、Ⅱ型胶原... 目的:探讨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例颈椎外伤患者的黄韧带标本,对其进行厚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及盐析法测定黄韧带中Ⅰ型与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对黄韧带厚度与Ⅰ、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颈椎黄韧带退变后弹力纤维含量下降,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含量增加,颈椎病组黄韧带厚度和Ⅰ/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椎不稳节段的黄韧带胶原含量较其它节段显著增加。结论:颈椎不稳与黄韧带退变密切相关,黄韧带中Ⅱ型胶原过度增加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退变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退变黄韧带中过度表达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招明 陈建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6-318,32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58.6岁。8例青少年型急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黄韧带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平均年龄24.2岁。在术前MRI像上测量黄韧带...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58.6岁。8例青少年型急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黄韧带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平均年龄24.2岁。在术前MRI像上测量黄韧带厚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黄韧带中I型胶原和TGF-β1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结果退变组的黄韧带厚度[(4.70±0.40mm)]明显厚于对照组[(2.50±0.36mm)](P<0.001)。退变组黄韧带的I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7)。退变组黄韧带的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8、P=0.004)。TGF-β1阳性表达定位于黄韧带成纤维细胞的胞浆。结论TGF-β1在退变黄韧带中过度表达,表明它可能在腰椎黄韧带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黄韧带退变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Computer-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for resection of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in the thoracic spine 被引量:12
19
作者 Yuan Qiang Zheng Shan Tian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043-2047,共5页
Background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oracic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thoracic myelopathy.Decompression is the only effective strategy for ... Background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oracic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thoracic myelopathy.Decompression is the only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reating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LF.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omputer-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CAMISS) for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LF.Methods In all cases,the surgical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n intra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navigation system.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was performed with a high-speed drill; the supraspinal ligaments and spinous process were partially preserved.Th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a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ing system and recovery rates.Results 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for the 14 cases was 3.9 years.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neurological recovery,the mean JOA score improving from 6.1 points preoperatively to 8.6 points at final follow-up and the mean rate of recovery being 52.7% (excellent in two cases,good in eight,fair in three,and unchanged in one).Conclusion CAMIS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resection of the OLF in the thoracic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ligamentum flavum ossification thoracic spinal canal stenosis DECOMPRESSION
原文传递
黄韧带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宋红星 杨敏杰 刘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 :对比观察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颈椎黄韧带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并用Woessner′s法对其胶原含量进行生化测定。结果 :患者...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 :对比观察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颈椎黄韧带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并用Woessner′s法对其胶原含量进行生化测定。结果 :患者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 ,胶原纤维代偿性增多 ,纤维排列紊乱 ,并出现较明显的变性及钙化 ;黄韧带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患者颈椎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 ,且变性及钙化 ,而胶原含量却显著增高。前者引起黄韧带弹性下降 ,而后者则是黄韧带肥厚的主要原因。黄韧带弹性下降且肥厚可导致或加剧颈椎管狭窄 ,引起颈髓后方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病理 胶原含量 颈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