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学家译注中的文化形象建构——以《离骚》的三种译注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家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本文通过比较宇文所安、沃森、霍克思在《离骚》英译注释中建构的"文化英雄"形象、"美人"形象、"巫"形象和"神"形象的异同,运用形象学、训诂学分析了不同形象的表现形式及其背后不同译者的文... 本文通过比较宇文所安、沃森、霍克思在《离骚》英译注释中建构的"文化英雄"形象、"美人"形象、"巫"形象和"神"形象的异同,运用形象学、训诂学分析了不同形象的表现形式及其背后不同译者的文化价值观、学术思想和文化态度。研究发现,在三种译注里的文化形象建构中,宇文所安倾向于儒家圣人形象的"圣化"和中国神话人物形象的"神化";沃森注重儒家和道家形象的世俗化;霍克思则兼顾形象的中西合璧化。由此认为,宇文所安和沃森的注释,基本遵循了中国古代楚辞学家的训诂学释义,霍克思的译注既传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又注重西方读者的接受。但是,由于自身的西方本土文化身份和对文献背景考据的不足,他们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必然存在误读。尽管如此,这些汉学家的译注对中国典籍的译注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离骚》 译注 文化形象
原文传递
屈原与韩国诗人金时习之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绍釚 《东疆学刊》 2003年第3期57-63,共7页
屈原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虽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 ,但他们都处于各自国家最黑暗的时代 ,都有高洁的人格。屈原楚骚“惊采绝艳 ,难与能比” ,而金时习崇屈学骚 ,自铸伟辞 ,其学骚之作是历史上中韩文化有机... 屈原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虽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 ,但他们都处于各自国家最黑暗的时代 ,都有高洁的人格。屈原楚骚“惊采绝艳 ,难与能比” ,而金时习崇屈学骚 ,自铸伟辞 ,其学骚之作是历史上中韩文化有机交融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金时习 崇屈学骚 文化意义
下载PDF
《离骚》两个英译本的文学特征翻译比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彭家海 樊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89-93,共5页
《离骚》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在推介至世界时需要好的英译本。《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品,其英译本的评价标准应该着重于文学性,这样解读出来的翻译文本会更加贴近诗歌本身,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学特征。杨宪益与许渊冲两人翻译的《离... 《离骚》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在推介至世界时需要好的英译本。《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品,其英译本的评价标准应该着重于文学性,这样解读出来的翻译文本会更加贴近诗歌本身,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学特征。杨宪益与许渊冲两人翻译的《离骚》,译本西化程度较高,但在诗歌文学特征的处理上还有许多未来翻译者可以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文学特征 英译 比较
下载PDF
《离骚》题名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凡 钱宗武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楚辞"基本属性是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关于"离骚"的名称历来就有很多解读,最早可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引用刘安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实际上... "楚辞"基本属性是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关于"离骚"的名称历来就有很多解读,最早可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引用刘安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实际上,"离骚"是楚方言,是一个苗语词汇,最初是一个用古汉字的读音记录苗方言的词。前人对"离骚"的种种解释,其实都没有摆脱司马迁既定的思维模式。"离骚"在苗语里的意思实际上是通过"诉说"、"申诉"、"劝说"或"斥责,"把内心的想法及因遇不公而带来的委屈及愤怒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楚语 苗族 苗语
原文传递
《离骚》的分段研究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施仲贞 周建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4-50,共7页
历代学者对《离骚》进行分段,主要有音韵的形式、赋比兴的手法、卒章显志的体制、回环复沓的特点、虚实的运用、构篇的类型、时空的变换、角色的转换、祭祀的模式等九种方法。本文逐项加以概述,以明《离骚》分段研究之历史。
关键词 离骚 结构 分段
下载PDF
《离骚》英译的符号美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奇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换,在音韵美感、多义语符、象喻修辞和叙述方式层面均衡考量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体现了中西诗学审美的和谐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古诗英译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离骚》的主线意象及其寓意 被引量:4
7
作者 董芬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离骚》用名目繁多的芳草佩饰来象征诗人一种追求,本文认为这些芳草佩饰是《离骚》的主线意象,有统率全诗、结构全诗的作用,象征诗人的“美政”理想。
关键词 《离骚》 芳草佩饰 主线意象 “美政”理想
下载PDF
论翻译中的符号意指移位——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
8
作者 陈奇敏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翻译中必然存在语言符号的意指移位现象。以符号学理论为观照,翻译中的符号意指移位可归因于符号能指、符号所指与符号解释者的共同作用。本文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描写了译诗中的意指移位现象,并结合翻译语境分析其类型、原因及... 翻译中必然存在语言符号的意指移位现象。以符号学理论为观照,翻译中的符号意指移位可归因于符号能指、符号所指与符号解释者的共同作用。本文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描写了译诗中的意指移位现象,并结合翻译语境分析其类型、原因及翻译效果。文章认为,霍译《离骚》中存在四类典型的意指移位,涉及音韵修辞、句法补充、意象传达、词义选择四个方面,其翻译效果有好有差、不一而论。诗歌译者应根据翻译语境,运用恰当的意指移位策略来提升文本效果,并尽量避免无意的文化误读,从而推动中西文化和诗学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意指移位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处境、心态与话语特色——再论《离骚》的创作时间
9
作者 唐旭东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离骚》中屈原几次提到为了坚持理想和高尚的人格,宁愿投水自杀。有两次明确指明要效法彭咸投水自杀,其中“愿依彭咸之遗则”是否为此意尚有争议,而“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却是明确无疑的。还有一次虽未提到彭咸,但表明“宁溘死以流亡... 在《离骚》中屈原几次提到为了坚持理想和高尚的人格,宁愿投水自杀。有两次明确指明要效法彭咸投水自杀,其中“愿依彭咸之遗则”是否为此意尚有争议,而“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却是明确无疑的。还有一次虽未提到彭咸,但表明“宁溘死以流亡”之志,也是明确表示要投水自杀。另外,还有“伏清白以死直”亦可理解为“投水自杀”。在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认知、情感表达和对死的态度及方式上,《离骚》与绝大多数屈原自杀前一年内所作诗歌具有一致性,而明确提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的《抽思》以及比《抽思》创作时间更晚的《哀郢》《涉江》却无一字提到“彭咸”,无一字涉及“死”,据此可判定《离骚》非屈原流放汉北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屈原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离骚》 创作时间
下载PDF
从《离骚》英译看杨宪益早期翻译伦理观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琴 刘孔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杨宪益在翻译、外国文学研究及文化传播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翻译思想却很少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其早期翻译活动和翻译观受关注甚少。杨宪益早期的中国文学翻译活动以"玩译"《离骚》开端,表面看来其译文与原文存在语义信... 杨宪益在翻译、外国文学研究及文化传播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翻译思想却很少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其早期翻译活动和翻译观受关注甚少。杨宪益早期的中国文学翻译活动以"玩译"《离骚》开端,表面看来其译文与原文存在语义信息不对称,与传统狭义上的"忠实"翻译伦理相冲突,但诗体美感的再创造又体现了强烈的译者主体性倾向。至其中后期的职业翻译人生,杨宪益的翻译指导思想逐渐向直译为主的"异化"翻译伦理观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离骚》 翻译伦理观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离骚》“朝……夕……”句式与文本逻辑探源
11
作者 张靖林 程莎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现有《离骚》研究多侧重于情感意涵与文本结构划分研究,而对于以文本转换关键词分析文本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离骚》中“朝……夕……”句式呈现为重章反复之样态值得进一步探析。此句式于屈原笔下反复陈说自然有其超越文本直译的深意,... 现有《离骚》研究多侧重于情感意涵与文本结构划分研究,而对于以文本转换关键词分析文本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离骚》中“朝……夕……”句式呈现为重章反复之样态值得进一步探析。此句式于屈原笔下反复陈说自然有其超越文本直译的深意,即可归纳为以情感为线索发现其对于《离骚》整体文章结构与文本层次化划分的突出作用。其一方面展现了屈原对于人生道路的追寻与思考,另一方面贯穿着“时空意识”之于“生命意识”的辅车相依,也正是在“朝……夕……”句式的循环往复之中,更能深入理解先秦典籍中的时空意识与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夕……” 《离骚》 文本结构 时空意识 生命意识
下载PDF
“女媭”考辨
12
作者 甄桢 《云梦学刊》 2024年第6期28-35,共8页
“女媭”是《离骚》中的一个神秘女性,关于其身份,历来众说纷纭,有“屈原姊”“屈原妹”“屈原侍女”“屈原妻”“屈原妾”“屈原女儿”“屈原母”“女巫”“星名”等多种说法。前人之说不外乎两大类,第一类是与屈原有亲缘关系的现实中... “女媭”是《离骚》中的一个神秘女性,关于其身份,历来众说纷纭,有“屈原姊”“屈原妹”“屈原侍女”“屈原妻”“屈原妾”“屈原女儿”“屈原母”“女巫”“星名”等多种说法。前人之说不外乎两大类,第一类是与屈原有亲缘关系的现实中的人,第二类是天上星宿、神女、灵女、女巫等不属于人间的非现实“灵”“神”,这两种观点皆确指了“女媭”身份,是不恰当的。通过细读《离骚》文本,可以发现“女媭”是诗人虚设的一个艺术形象,是诗人诗性人格裂变的“另一个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媭 《离骚》 屈原 自我
下载PDF
论《离骚》对西汉文人创作之影响
13
作者 张艺馨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离骚》作为楚辞代表作,深受西汉王室和文人的喜爱。他们视屈原为爱国忧民的榜样,开创了借榜样咏己的写作方式;西汉文人对楚辞的摹拟创作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楚辞的原始风貌,楚辞的鬼怪神异色彩和富丽语言也被文人化用到赋中。辞赋在社... 《离骚》作为楚辞代表作,深受西汉王室和文人的喜爱。他们视屈原为爱国忧民的榜样,开创了借榜样咏己的写作方式;西汉文人对楚辞的摹拟创作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楚辞的原始风貌,楚辞的鬼怪神异色彩和富丽语言也被文人化用到赋中。辞赋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促使经学将辞赋正统化,对后世文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楚辞 西汉文人创作
下载PDF
《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及其与楚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崇婧 徐柏青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离骚》用大量文墨写了各类香草,并且还多次提到"美人"或"美女"。《离骚》中充满灵性的香草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品质及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而"美人"意象,不仅比喻君臣关系,也用来象征诗人对理想的炽热追... 《离骚》用大量文墨写了各类香草,并且还多次提到"美人"或"美女"。《离骚》中充满灵性的香草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品质及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而"美人"意象,不仅比喻君臣关系,也用来象征诗人对理想的炽热追求和追求失败的痛苦。香草美人意象的运用,使《离骚》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也极富浪漫色彩。"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的艺术创新,这种创新实际上与楚国地理环境、楚国巫文化,以及庄子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香草 美人 楚地方文化
下载PDF
《离骚》“三后”即新蔡简“三楚先”说——兼论穴熊不属于“三楚先”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华强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38-41,70,共5页
《楚辞·离骚》里有“三后”,历来学者或认为是指上古三皇五帝或三代的三位贤君,或认为是指楚国的三位先公先王。从文献和楚简两方面的证据看,第二种观点是可信的,“三后”很可能就是新蔡楚简中的“三楚先”。“三楚先”包括老童、... 《楚辞·离骚》里有“三后”,历来学者或认为是指上古三皇五帝或三代的三位贤君,或认为是指楚国的三位先公先王。从文献和楚简两方面的证据看,第二种观点是可信的,“三后”很可能就是新蔡楚简中的“三楚先”。“三楚先”包括老童、祝融、鬻熊,而不包括穴熊,鬻熊和穴熊不是一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三后 新蔡简 三楚先 穴熊 鬻熊
下载PDF
回忆与想象:论《离骚》的时间意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施仲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在《离骚》中,屈原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 在《离骚》中,屈原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时间 空间 物象 回忆 想象 对抗
下载PDF
试论两汉时期围绕屈原及《离骚》产生的序体文学作品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瑞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6,共5页
两汉时期围绕屈原及《离骚》形成了激烈论争,并产生了大量以"序"作为论争战场的作品。通过对论争背景及"序"以立意为宗、散体行文之文体特征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论争实质是知识分子对自身是否应认同屈原这样过于高... 两汉时期围绕屈原及《离骚》形成了激烈论争,并产生了大量以"序"作为论争战场的作品。通过对论争背景及"序"以立意为宗、散体行文之文体特征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论争实质是知识分子对自身是否应认同屈原这样过于高洁、过于偏激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不同反应,对论争双方的具体作品也有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序作
原文传递
《离骚》结构述评及新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聚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3期51-56,共6页
《离骚》是战国末期楚人屈原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浪漫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后人对其有诸多研究,其中关于《离骚》结构的研究最为复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其他多段法等,对这些分层方法进行... 《离骚》是战国末期楚人屈原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浪漫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后人对其有诸多研究,其中关于《离骚》结构的研究最为复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其他多段法等,对这些分层方法进行简要梳理、评析,指出这些分法共同的缺点是割裂了文本情感内核。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感情脉络为标准的五分法,五分法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通过文本和哲学规律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结构 情感脉络
下载PDF
《离骚》中“美人”之新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仲贞 周建忠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0,111-112,共8页
在《离骚》中,屈原有意识地塑造了一个贯穿全篇始终的他者——"美人"形象,并将自我放在与他者的矛盾中进行书写。《离骚》中的"美人"当为美丽的女子,并且被赋予了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所求的美女因身份地位的不同,... 在《离骚》中,屈原有意识地塑造了一个贯穿全篇始终的他者——"美人"形象,并将自我放在与他者的矛盾中进行书写。《离骚》中的"美人"当为美丽的女子,并且被赋予了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所求的美女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分为上女和下女,前者代表国君,后者代表贤臣。屈原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书写宓妃、佚女、二姚三个女子,是因为她们各自代表着楚国的三类不同人物,即宓妃喻指隐逸之士,佚女喻指仕于他国之士,二姚喻指待用之士。而《离骚》"美人"形象的生成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南方的巫术文化,一是北方的中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他者 美人 意蕴 原因
下载PDF
《离骚》与屈原之集——以《楚辞》成书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海翔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6-81,共6页
《离骚》是《楚辞》中最瑰丽、最重要的一篇抒情长诗,被誉为《楚辞》之祖。而汉后诸籍,也常将《楚辞》径直称为"离骚"。历代研究者认为,此种现象为艺术上之假借。但笔者通过对《楚辞》的成书过程的考查和对有关历史资料的重... 《离骚》是《楚辞》中最瑰丽、最重要的一篇抒情长诗,被誉为《楚辞》之祖。而汉后诸籍,也常将《楚辞》径直称为"离骚"。历代研究者认为,此种现象为艺术上之假借。但笔者通过对《楚辞》的成书过程的考查和对有关历史资料的重新爬梳,认为"离骚"一词,不完全是用借代的手法以篇名来代指集名,而可能是一部真实存在之集名。且《楚辞》的形成,亦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之过程,并在汉代逐步完成了由个人别集向地域流派总集的转变。极其可能的是,在汉初刘安时已经存在一部名曰《离骚》的诗人别集,并一直沿用《离骚》之名,直至《楚辞》最后成形即刘向编辑《楚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楚辞》 集名 成书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