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虚风动”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的辨治 被引量:19
1
作者 陆艳 徐成成 +2 位作者 唐莉莉 梁艳 赵杨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晚期患者因服用左旋多巴所导致的异动症(LID)几乎不可避免。基于"阳虚风动"理论探讨LID的发病机制、特点以及症状,认为LID病位在肝、肾,与脾相关;病理性质以阳虚为主,...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晚期患者因服用左旋多巴所导致的异动症(LID)几乎不可避免。基于"阳虚风动"理论探讨LID的发病机制、特点以及症状,认为LID病位在肝、肾,与脾相关;病理性质以阳虚为主,与风、痰、瘀相关。由于脏腑阳气亏损,脉络空虚,经络、筋脉失温,导致肢体失任,内风由此而生。LID的治疗应以温肾养肝、温阳熄风为基本治则,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健脾、化痰、行瘀等灵活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风动 帕金森病 异动症 颤症 温肾养肝
原文传递
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大麻素CB1受体变化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苄丝肼)制备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并取纹状体,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LID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AIM评分呈增加趋势(P<0.05),旋转启动时间呈缩短趋势(P>0.05),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P<0.01),剂峰旋转圈数呈减少趋势(P>0.05),复方地黄方可改善上述变化。LID大鼠大麻素CB1受体表达增加,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呈现减少趋势(P<0.01),而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LID模型大鼠大麻素CB1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阴虚动风证的严重程度,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激活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的释放和诱导细胞发生级联反应来减弱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减轻L-dopa的兴奋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阴虚动风证 大麻素CB1受体 复方地黄方
下载PDF
STN和GPi脑深部电刺激术对伴有异动症帕金森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范世莹 王开亮 +5 位作者 孟凡刚 王慧敏 刘焕光 杨岸超 王峰 张建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目的比较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伴有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潜在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和G... 目的比较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伴有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潜在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和GPi-DBS治疗伴有异动症的2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TN-DBS治疗14例,采用GPi-DBS治疗13例。于术前、术后6、12、18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指标为统一异动症评估量表(UDysRS)评分;次要指标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刺激参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12、18个月,STN-DBS组和GPi-DBS组的异动症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26,P<0.05),术后18个月两组的异动症改善率分别为(68.2±33.9)%和(96.5±5.9)%。STN-DBS组和GPi-DBS组的UPDRS-Ⅲ评分也均有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0,P>0.05),术后1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4.7±20.0)%和(45.7±17.1)%。STN-DBS组的减药率高于GPi-DBS组(F=4.693,P<0.05),术后1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减药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44.8(26.7,80.2)%和14.0(0,41.3)%。GPi-DBS组的刺激电压和脉宽高于STN-DBS组(F值分别为4.435和21.415,均P<0.05)。STN-DBS组由刺激引起的异动症5例,电极断裂1例,切口感染1例;GPi-DBS组由刺激引起的异动症1例,运动迟缓1例。结论STN-DBS和GPi-DBS均有改善异动症的作用,但GPi-DBS改善异动症的效果更佳。STN-DBS主要通过减药和调整刺激位点控制异动症,而GPi-DBS具有直接抑制异动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苍白球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左旋多巴等效剂量
原文传递
异动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晓敏 段文君 何蓉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沉重负担。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半个世纪以来,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短暂的治疗蜜月期后,可导致基底神经节代谢通路功能...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沉重负担。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半个世纪以来,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短暂的治疗蜜月期后,可导致基底神经节代谢通路功能异常而诱发异动症,致使帕金森病症状更难控制并可能致残,严重损害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异动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涉及神经元机制和非神经元机制。该文综述了异动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左旋多巴神经元毒性的争议,为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理论和干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基底神经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基于Nrf2/D1R-E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佳园 魏晓嘉 +7 位作者 万国慧 杨雪 于佳禾 刘金凤 金重先 王雨青 吕研 石晋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目的基于Nrf2/D1R-E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对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组、L-... 目的基于Nrf2/D1R-E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对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组、L-DOPA组和甘松+L-DOPA组。PD组、L-DOPA组和甘松+L-DOPA组颈背部sc鱼藤酮葵花籽油(1.5mg/kg)14 d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sc等体积葵花籽油,之后进行14 d的药物干预:L-DOPA组ig L-DOPA(100 mg/kg)和苄丝肼(25 mg/kg),甘松+L-DOPA组ig甘松(1240 mg/kg)、L-DOPA(100 mg/kg)和苄丝肼(25 mg/kg),假手术组和PD组ig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通过前肢功能检测实验评估L-DOPA对PD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通过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评估L-DOPA导致LID大鼠的AIM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考察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内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D1 receptor,D1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 ERK,p-ERK)和ΔFos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脑纹状体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多巴胺和c AMP调节的磷蛋白-32(dopamine and adenosine 3′,5′-monophosphate-regulated phospho-protein,DARPP-32)和p-DARPP-32的含量。结果前肢功能检测结果显示,L-DOPA单用和甘松与L-DOPA联用均能显著增加PD大鼠的前肢跨步次数(P<0.001)。AIM评分结果显示,与L-DOPA单用相比,甘松与L-DOPA联用可显著降低LID大鼠的AIM症状(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组和L-DOPA组的TH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甘松与L-DOPA联用可明显增强PD大鼠的TH表达(P<0.05),同时显著增强L-DOPA单用导致的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帕金森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Nrf2信号通路 D1R-ER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宇翔 刘振华 张峪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和第4-A部分,Hoehn-Yahr分期评分共随访410例PD患者,将UPDRS量表第IV-A部分32项≥1分的患者纳入LID组,并与非LID组的年龄、性别、发病...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和第4-A部分,Hoehn-Yahr分期评分共随访410例PD患者,将UPDRS量表第IV-A部分32项≥1分的患者纳入LID组,并与非LID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主要临床亚型、病程、使用多巴制剂的疗程及当前的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396例患者坚持规律服药2个月以上,并且其中的105例患者出现异动症,LID组与非LID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使用左旋多巴疗程、剂量、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动症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使用左旋多巴的日剂量是L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以及使用左旋多巴日剂量较大的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异动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动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仲喆 徐敏 +2 位作者 陈韦洁 高欢 叶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39-42,共4页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引起的并发症。针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单侧苍白球切开术认为是有效的。药物治疗集中在提供持续的多...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引起的并发症。针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单侧苍白球切开术认为是有效的。药物治疗集中在提供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如研制新型多巴胺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皮下阿扑吗啡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凝胶连续空肠内输注,其次是金刚烷胺、氯氮平、左乙拉西坦等非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虽然多数非多巴胺能的药物临床前结果令人鼓舞,但由于其效果的不确定以及带来的副作用,目前向临床实践的转化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国内外最新治疗进行一个较详细阐述,为日常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伴有异动的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宽 詹彦 +4 位作者 蒋理 黄加尚 向怡 石全红 谢延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26-2432,共7页
目的评估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伴有异动的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STN-DBS治疗异动症状(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 目的评估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伴有异动的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STN-DBS治疗异动症状(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本中心行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部分、Ⅳ部分和异动评分(UPDRSⅣ部分第32~34项)以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aily dose,LEDD)评估疗效。结果STN-DBS术后6个月,最终所纳入的12例患者异动症状均明显改善,UPDRSⅣ评分和异动评分术后改善率分别为(45.91±13.01)%和(61.96±22.03)%。术后6个月,有2例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维持术前剂量,其余10例患者均减少了药物剂量,最高者减药率达72.00%,平均43.58%。同时,所有患者运动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UPDRSⅢ评分关期改善率为(68.14±9.51)%。结论STN-DBS能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异动症状,其不仅能通过减药控制异动症,还能对异动症有直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丘脑底核 左旋多巴等效剂量
下载PDF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璐 马雅萍 +1 位作者 巴茂文 刘振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左旋多巴长期注射对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和疗效减退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左旋多巴用药剂量和行为学评价标准。方法:立体定向SD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PD大鼠模型。成模PD...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左旋多巴长期注射对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和疗效减退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左旋多巴用药剂量和行为学评价标准。方法:立体定向SD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PD大鼠模型。成模P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左旋多巴酯:小剂量组(20mg·kg^(-1)·d^(-1))、中剂量组(50mg·kg^(-1)·d^(-1))和大剂量组(100mg·kg^(-1)·d^(-1)),每天2次,持续21d。比较3组PD大鼠模型AIM各组份的评分情况及对侧旋转反应时间。结果:左旋多巴3种剂量均可诱发PD大鼠出现相似程度的口面、前肢、轴向AIM,但大剂量组大鼠旋转AIM的评分高于小剂量组(P<0.05),且旋转反应时间缩短幅度大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左旋多巴就可诱发PD大鼠出现明显的AIM,又能避免过于剧烈的旋转运动对AIM评分的干扰;但观察疗效减退现象需要选用大剂量左旋多巴以诱导出稳定下降的旋转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异常不自主运动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中医诊疗进展
10
作者 邹丽萍 李丹梅 +2 位作者 张同同 魏宇晴 陆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577-580,共4页
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一类常见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晚期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LID方面表现出了独特优势。此文从中医药角度入手,通过总结... 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一类常见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晚期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LID方面表现出了独特优势。此文从中医药角度入手,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学者的学术观点与临床经验,发现肝肾阴虚为LID发病的根本病机,而虚、痰、瘀、毒均是发生LID的病理基础。根据最新专家共识,此文将LID主要证型分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动风证和阳虚动风证,并系统地回顾归纳了近年来中医治疗LID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帕金森病 综述
下载PDF
左旋多巴甲酯缓释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甜甜 郑瑞媛 +4 位作者 胡振华 蔡云鹏 陈晓静 朱涵蕾 袁伟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1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由于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其药物浓度波动刺激易引起异动症,本实验旨在制备突释小,药物释放浓度稳定的左旋多巴甲酯微球制剂。方法:将左旋多巴甲酯用复乳法包裹于PLGA微球内,采用C18反相色谱研究药物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 目的:由于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其药物浓度波动刺激易引起异动症,本实验旨在制备突释小,药物释放浓度稳定的左旋多巴甲酯微球制剂。方法:将左旋多巴甲酯用复乳法包裹于PLGA微球内,采用C18反相色谱研究药物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通过调节药物浓度和不同高分子组合筛选出突释小,包封率高且缓慢释放的处方。结论:左旋多巴甲酯包裹于PLGA能实现理想的缓释效果,降低药物浓度波动,为后期药效学实验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甲酯 PLGA微球 缓释 帕金森氏病 异动症
原文传递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CX36表达增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海雷 陈先文 +1 位作者 高冕 王烈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缝隙连接蛋白36(CX36)表达,初步探讨缝隙连接在LID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帕金森病(PD)和LID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3组:LID模型组、PD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分2亚组(缝隙连接阻...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缝隙连接蛋白36(CX36)表达,初步探讨缝隙连接在LID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帕金森病(PD)和LID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3组:LID模型组、PD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分2亚组(缝隙连接阻断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系统途径给予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对各组大鼠不自主运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区CX36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阿扑吗啡诱导的LID不自主运动和PD旋转行为均无明显影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ID组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区CX36表达较PD组和正常组均有显著增多(P<0.05),PD组与正常对照组亦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LID大鼠基底节及大脑皮层CX36表达增加,缝隙连接可能参与了LID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蛋白36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望春 卢新刚 王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T)对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LID)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羟基多巴(OHDA)偏侧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基质组、LID组、LT 10 mg/kg和30 mg/kg组,评估LT对左旋多巴(LD)诱导LI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T)对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LID)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羟基多巴(OHDA)偏侧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基质组、LID组、LT 10 mg/kg和30 mg/kg组,评估LT对左旋多巴(LD)诱导LI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脑纹状体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利用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LT能显著降低LD引起的躯干、肢体、头面部、行走的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P<0.05)。与LID组和空白基质组相比,LT能显著降低PD大鼠纹状体匀浆中TNF-α和IL-1β水平(P<0.05),同时使PD大鼠纹状体中GFAP、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T能阻止LI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通过LT抑制PD模型大鼠接受LD治疗后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TNF-α、IL-1β和iNOS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其行为学表现特征,从而发挥治疗LI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异动症 木犀草素
下载PDF
药物干预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秀英 孔小明 +2 位作者 费娜 孔岩 刘春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旋转行为 异动症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与帕金森病及异动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滕龙 何建成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15-219,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因素密切相关。新近的... 帕金森病(PD)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因素密切相关。新近的研究发现,非多巴胺代偿机制在PD及其异动症(LID)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已成为其中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大麻素CB,受体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麻素研究的总结,对大麻素受体在PD及左旋多巴诱导LID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的阐述,得出大麻素CB1受体在PD和LID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同部位的大麻素CB1受体被不同的eCB激活,可能会对不同的神经递质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对大麻素CB1受体在基底节不同部位的具体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PD和LID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认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 帕金森病 异动症
下载PDF
首乌方对LID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DOPAC、HVA、5-HIAA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玥 刘洋 +2 位作者 孙丹丹 王丹巧 梁嵘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大鼠脑纹状体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探讨首乌方(SWF)对大鼠LID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SD大鼠进行单侧双位点注... 目的:通过观察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大鼠脑纹状体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探讨首乌方(SWF)对大鼠LID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SD大鼠进行单侧双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造成PD模型后,灌胃投与多巴丝肼(30mg/kg/d)诱发LID,及同时灌胃中药SWF(高剂量组36g/kg/d、低剂量组27g/kg/d)。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纯净水。给药21天中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4次。之后,再次投药并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通过微透析技术进行纹状体细胞外液的动态采样,每30min一管,共收集240min。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最终投药后各时间点样品中多巴胺及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DOPAC、HVA、5-HIAA的浓度。结果:SWF降低了LID大鼠的AIM评分,可明显减少DOPAC、HVA的波动性变化,降低5-HIAA浓度的升高。结论:SWF有预防及干预LI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DA受体波动性刺激及影响5-HT的浓度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首乌方 微透析
下载PDF
纹状体NK1受体参与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新新 胡方方 +2 位作者 江伟峰 张尊胜 项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NKl)受体参与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为治疗异动症(LID)提供新的方法及靶点。方法小鼠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PD模型,4周后筛选成功的PD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PD组、LID组、低...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NKl)受体参与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为治疗异动症(LID)提供新的方法及靶点。方法小鼠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PD模型,4周后筛选成功的PD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PD组、LID组、低中高不同浓度NK1受体拮抗剂组,并设有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低中高NK1受体拮抗剂组小鼠分别给予0.005、0.05和0.5mmol/LNKI受体拮抗剂处理,假手术组、PD组及LID组小鼠分别纹状体内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半小时后,LID组及不同剂量NKl受体拮抗剂组小鼠给予左旋多巴(15mg/kg)及苄丝肼(12mg/kg)腹腔注射。而假手术组及PD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AIM),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中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l/2)、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Rl)和丝氨酸谷氨酸受体1(GluRl84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中浓度NKl受体拮抗剂组总AIM评分低于LID组(P〈0.01),而低、高浓度NKl受体拮抗剂组与LI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显示PD组DARPP-32、ERKI/2、GluR1、NRl的磷酸化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均P〈0.01)。LID组DARPP-32、ERK1/2、GluR1、NR1的磷酸化水平较PD组明显升高(均P〈0.01),而中浓度NKl受体拮抗剂组DARPP-32、ERKl/2、GluR1、NRl的磷酸化水平较LID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NKl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PD小鼠LID的发生,突触后NKl受体参与了LI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神经激肽1受体 NKl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左旋多巴给药频度与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浦政 戚辰 +1 位作者 干静 刘振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不同给药频度对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成功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1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1次腹腔注射给药,1次组)、实验2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平均分2...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不同给药频度对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成功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1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1次腹腔注射给药,1次组)、实验2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平均分2次腹腔注射给药,2次组)及实验3组(左旋多巴甲酯与苄丝肼每日总量平均分4次腹腔注射给药,4次组),分别复制异动症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模型大鼠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各实验组动物模型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均表现为毁损侧高于毁损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毁损侧纹状体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表现为4次组含量低于2次组和1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毁损对侧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多巴给药频度增加可减小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给药频度 纹状体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的磁共振成像相关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衡 曹星月 张克忠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年第6期713-716,共4页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是帕金森病(PD)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运动并发症,极大地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发病年龄、病程、性别、体重等多种因素可能增加异动症的患病风险,然而其致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磁共振...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是帕金森病(PD)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运动并发症,极大地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发病年龄、病程、性别、体重等多种因素可能增加异动症的患病风险,然而其致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磁共振成像结合不同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解脑解剖和功能异常的途径,文中综述了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相关的脑结构和功能改变,以期为其致病机制的发现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皮层电刺激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c-fos及ENK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李芳 孙慧勤 +2 位作者 陈先文 王烈成 李光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2-606,共5页
为了研究皮层电刺激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c-fos及脑啡肽(ENK)表达的影响,探讨皮层-纹状体通路可塑性改变在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本实验制备Parkinson病(PD)和LID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PD组和LI... 为了研究皮层电刺激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c-fos及脑啡肽(ENK)表达的影响,探讨皮层-纹状体通路可塑性改变在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本实验制备Parkinson病(PD)和LID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PD组和LID组。电刺激运动皮层后,免疫组化法检测纹状体区c-fos、E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其活化形式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侧比较,皮层电刺激使各组同侧纹状体c-fos、ENK、ERK1/2、p-ERK1/2表达均增加(P<0.01);LID组c-fos(0.67±0.03)以及p-ERK1/2的表达(0.17±0.05)较PD组(0.08±0.03)和正常组(0.07±0.02)增加(P<0.05),LID组ENK(0.21±0.07)的表达和PD组(0.18±0.08)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较正常组(0.08±0.01)增加(P<0.01);三组ERK1/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ID组p-ERK1/2的表达(0.17±0.05)较PD组和正常组有所增加(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LID大鼠皮层-纹状体通路兴奋使纹状体c-fos以及p-ERK1/2表达增加,ENK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上述结果提示皮层-纹状体通路活动增强以及p-ERK1/2表达的增加与LID的发生机制有关,而ENK在LID的发生过程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异动症 C-FOS 脑啡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