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茶树病害种类及武夷菌素对茶病的田间控制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谭万忠 李培 +2 位作者 张克诚 王志坤 任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7,共5页
2005-2007年调查重庆主要茶叶种植区、县茶树病害的发生情况,共查明病害16种,分布频率较高(F>42)的有云纹叶枯病、煤污病、地衣病、轮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和藻斑病等,其中以前4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发病分布频率和病植株率分别达到70%... 2005-2007年调查重庆主要茶叶种植区、县茶树病害的发生情况,共查明病害16种,分布频率较高(F>42)的有云纹叶枯病、煤污病、地衣病、轮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和藻斑病等,其中以前4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发病分布频率和病植株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而以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对茶树的危害最严重.武夷菌素是产自于不吸水链霉菌(Strepromyces ahygroscopicus)的一种无毒性生物杀菌剂,测定该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重庆当地主要茶树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原药的600倍液并按15 L/667 m2的用量对茶树叶面喷雾2次.以对照病叶率计算武夷菌素对茶树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m cameliae)、轮斑病(Pesalotiopsis theae)和其它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1.33%,65.38%和87.78%;而按病害严重度计算分别为61.02%,77.08%和79.01%7.经统计学显著性测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这些茶树病害的相对防病效果与多菌灵的病害控制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处理与对照茶树病害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这表明武夷菌素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代替多菌灵在茶叶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害 武夷菌素 茶云纹叶枯病 茶轮斑病 叶斑病 控制效果
下载PDF
AM真菌摩西球囊霉对2种花生叶斑病的生防及促生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鄢洪海 张茹琴 安佰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209-213,共5页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2种花生叶部病害黑斑病(Cercosporiumpersonatuma)和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的生物防治作用以及对花生生长的促进作用,为开发绿色菌肥奠定基础,在盆栽条件下对花生品种'花育22...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2种花生叶部病害黑斑病(Cercosporiumpersonatuma)和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的生物防治作用以及对花生生长的促进作用,为开发绿色菌肥奠定基础,在盆栽条件下对花生品种'花育22号'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在自然发病情况下,测定摩西球囊霉接种对花生黑斑病和网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花生株高、分枝、果荚数、果荚干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使花生株高、分枝、荚果数、荚果干重、地上部干重等生长指标显著地增加;对花生黑斑病防治效果为5.4%,对网斑病防治效果为10.2%。AM通过促进花生生长而补偿了病害造成的损失是其抗病机制之一。表明分离的摩西球囊霉是一株具有促进花生生长,对2种叶部病害具有一定生防作用的AM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摩西球囊霉 生物防治 生长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高效绿色配套植保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伟 颜廷涛 +3 位作者 窦守众 徐登宸 陈宁 王传堂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为加速高油酸花生产业化进程,选用高油酸花生品种花育963,于2018-2019在山东莒南进行了两年配套绿色植保技术试验。2018年结果表明,先正达美甜■保叶方案产量423.2 kg/667m^2,较常规措施增产32.8%,油酸含量提高8.90%,亚油酸含量降低7.1... 为加速高油酸花生产业化进程,选用高油酸花生品种花育963,于2018-2019在山东莒南进行了两年配套绿色植保技术试验。2018年结果表明,先正达美甜■保叶方案产量423.2 kg/667m^2,较常规措施增产32.8%,油酸含量提高8.90%,亚油酸含量降低7.14%,油亚比提高12.81。在此基础上改进的2019年“花生三宝”方案对花生叶斑病防效高达96.2%,明显优于常规措施(防效3.8%),产量617.53 kg/667m^2,较常规措施增产58.85%,油酸含量提高3.30%,亚油酸含量降低3.09%,油酸/亚油酸比值提高10.03,667m^2增收1500余元,同时能显著减少农药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甜■ 高油酸花生 叶斑病 产量 油酸 油亚比 收入
下载PDF
河北杨叶斑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景耀 杨启青 翁俊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简要描述了11个地区不同种源的河北杨9种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分布和感病情况。结果表明:陕西佳县的种源感染灰斑病最重,青海民和的种源最轻;而陕西吴旗的种源感染锈病、黑斑病和其他叶斑病最重,甘肃皋兰的种源最轻。
关键词 河北杨 叶斑病
下载PDF
花生属拟直立型组野生种在栽培种改良中的应用——Ⅰ.对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抗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利用离体叶砂基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花生属中6个拟直立型组野生种、2个花生组野生种(副对照)和1个栽培品种(对照)对花生锈病、褐斑病和黑斑病的抗性反应.对感染频率、菌斑直径、叶片脱落率、叶面坏死率和产孢指数等五... 本文利用离体叶砂基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花生属中6个拟直立型组野生种、2个花生组野生种(副对照)和1个栽培品种(对照)对花生锈病、褐斑病和黑斑病的抗性反应.对感染频率、菌斑直径、叶片脱落率、叶面坏死率和产孢指数等五种抗性成分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野生种对锈病均表现免疫;在6个拟直立型组的野生种中,A.sp.30003、A.sp.9990和A.sp.30126未表现黑斑病症状,对褐斑病呈过敏性反应;A.sp.9993、A.sp.11462和A.sp.30134等三个种在主要抗性成分上,也明显地优于花生组的野生种及栽培种.文中还对拟直立型组的应用潜力及实验室条件下抗性成分的选择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属 野生种 抗病性 锈病
下载PDF
新疆野果林疫霉菌对植物叶片致病性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小雪 淮稳霞 +4 位作者 程元 周忠福 张学超 刘忠军 赵文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35,共6页
[目的]从病原菌和寄主两个维度,探究新疆野果林中疫霉菌对野果林内主要树种叶片的致病性,了解新疆野果林衰退的可能原因及疫霉对新疆野果林造成的潜在风险。[方法]利用菌丝块接种离体叶片的方法,将诱捕自新疆野果林的5种疫霉(Phytophtho... [目的]从病原菌和寄主两个维度,探究新疆野果林中疫霉菌对野果林内主要树种叶片的致病性,了解新疆野果林衰退的可能原因及疫霉对新疆野果林造成的潜在风险。[方法]利用菌丝块接种离体叶片的方法,将诱捕自新疆野果林的5种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P.gonapodyides、P.lacustris、P.gregate、P. sp.)接种到苹果、杏、山楂和核桃的健康离体叶片上,一周后观察测量、计算病斑大小,并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作图。[结果]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供试5种疫霉菌株接种到4种植物叶片上后,病斑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P.plurivora和P.lacustris产生的病斑较大,最大分别为18.68 cm^2和14.14 cm^2;寄主植物中,核桃和杏树叶片产生病斑较大,最大分别为18.68 cm^2和9.55 cm^2。[结论]供试树种和菌种对叶片病斑大小都有显著影响;供试5种疫霉对苹果、杏、山楂、核桃叶片的致病性依次为:P.plurivora>P.lacustris>P.gregate≈P.gonapodyides>P. sp.;苹果、杏、山楂和核桃这4种植物叶片对以上5种疫霉菌的感病性依次为:核桃>杏>山楂>苹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疫霉 叶片病斑 野果林
下载PDF
红波罗花褐斑病的病原鉴定
7
作者 许琨 刘云龙 胡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9-661,共3页
红波罗花为一种野生高山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引种驯化过程中有褐斑病发生,通过3年观察发现: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初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连作重茬、过量施氮肥均可加重该病发生。侵害叶片、果荚,严重影响植株的开花和结实,... 红波罗花为一种野生高山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引种驯化过程中有褐斑病发生,通过3年观察发现: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初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连作重茬、过量施氮肥均可加重该病发生。侵害叶片、果荚,严重影响植株的开花和结实,给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障碍。病原鉴定为广生亚大茎点菌(Macrophom i-na phaseolina),由于红波罗花是野生高山花卉引种栽培,该病害国内外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波罗花 褐斑病 广生亚大茎点菌 发病条件
下载PDF
2009年甜菜新品种(系)种植示范简报
8
作者 胡华兵 王维成 《中国糖料》 2010年第3期22-23,共2页
通过对斯特儒博-帝克曼公司提供的14个材料进行1年的品种比较鉴定试验,可以看出参试材料含糖率都超过对照(KWS2409),其中CN05-09、SD13806、SD21816含糖率达17%以上;ST13992、SD12830产量高,产糖量高;SD13806、CN05-09、ST13992白粉病... 通过对斯特儒博-帝克曼公司提供的14个材料进行1年的品种比较鉴定试验,可以看出参试材料含糖率都超过对照(KWS2409),其中CN05-09、SD13806、SD21816含糖率达17%以上;ST13992、SD12830产量高,产糖量高;SD13806、CN05-09、ST13992白粉病发生较轻,其它材料白粉病发生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品种(品系) 白粉病 褐斑病 产量 含糖率 产糖量
下载PDF
榅桲叶斑病初步研究
9
作者 梁英梅 杨俊秀 宫建全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1-42,共2页
榅桲叶病的病原鉴定为唐棣虫形孢菌(Entomosporiummespili),该菌可通过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菌只能在PDA+煎汁培养基上生长,且分生孢子只在榅桲煎汁中萌发.
关键词 WenBo 叶斑病 病原菌 唐棣虫形孢菌
下载PDF
栀子叶斑病及其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学顺 付艳平 +4 位作者 秦乐业 李勋远 向青锋 曾国柱 姜道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叶斑病 拟盘多毛孢属 核糖体DNA-ITS
下载PDF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凯 谢宏峰 +3 位作者 樊堂群 许曼琳 迟玉成 王绛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32-10933,共2页
[目的]确定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WP)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以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测定80%代森锌WP 937.5、1 069.5和1 200.0 g/hm2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 [目的]确定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WP)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以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测定80%代森锌WP 937.5、1 069.5和1 200.0 g/hm2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结果]不同处理80%代森锌WP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7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0%多菌灵WP,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建议用量1 069.5~1 200.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花生叶斑病 田间药效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及鉴定技术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捷 鄢洪海 +2 位作者 高增贵 薛春生 庄敬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沈135、78599-1、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等8个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来研究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研究表明,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在温室进行... 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沈135、78599-1、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等8个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来研究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研究表明,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在温室进行的苗期鉴定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生理分化结果一致。苗期鉴定具有操作简单、鉴定环境条件易控制等特点。通过8个鉴别寄主将采自我国玉米产区的20株弯孢叶斑病菌分为6个致病类型,其中类型A致病性强、分布广,为优势致病类群;类型D主要分布在我国零星发生的地区,为弱致病类群。同时研究了影响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湿度、温度和植株营养状况对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病菌 生理分化 鉴定技术 新月弯孢菌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模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傅俊范 李海春 +2 位作者 白元俊 严雪瑞 潘荣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6-461,共6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 ,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 ,分析连续 2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动态。利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了此病害的传播梯度模型 ,结果表明指数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 ,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 ,分析连续 2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动态。利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了此病害的传播梯度模型 ,结果表明指数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的最佳模型。接种 2个月 ,掖单 1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最佳模型是x =9.6 0 6×EXP(- 0 .2 82 9×d) ,海试 16最佳模型是x =7.15 4×EXP(- 0 .2 35 1×d) (x:病情指数 ,d :距菌源中心的距离 )。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 2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 2 8m ;传播速度为 0 .4~ 0 .5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 叶斑病 传播梯度模型 人工接种 沈阳地区 指数模型 最远传播距离 传播速度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间作蚕豆锰营养及叶赤斑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鲁耀 郑毅 +4 位作者 汤利 赵平 董艳 段宗颜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5-431,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条件下4种施氮水平(N0、45、90、135 kg/hm2)对蚕豆锰营养和叶赤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与单作相比,蚕豆产量、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及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显著增加...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条件下4种施氮水平(N0、45、90、135 kg/hm2)对蚕豆锰营养和叶赤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与单作相比,蚕豆产量、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及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提高49.16%~87.77%,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提高16.27%~35.25%,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分别提高4.98%~27.75%。间作条件下,施氮也能显著提高蚕豆产量、开花期蚕豆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和分枝期、成熟期蚕豆叶中锰的浓度,其中施氮90 kg/hm2时最佳。在发病盛期,间作蚕豆叶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降低了15.75%和1.5%,而且与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9和-0.8751;同时高氮(N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90 kg/hm2)处理蚕豆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低氮(N45 kg/hm2)和不施氮(N0 kg/hm2)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间作蚕豆 锰营养 蚕豆叶赤斑病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立红 刘智军 +4 位作者 邵抚民 刘柏元 尹号芬 周彤燊 石卓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53,58,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眯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45%眯鲜胺微乳剂、25%眯鲜胺乳油和12.5%斑退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达90%以上,显著优于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其他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眯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45%眯鲜胺微乳剂、25%眯鲜胺乳油和12.5%斑退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达90%以上,显著优于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其他5种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低,为58.5%。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抑制率较高的3种药剂毒力也较强,25%眯鲜胺乳油、12.5%斑退可湿性粉剂和45%眯鲜胺微乳剂的EC50值分别为1.640 6,1.809 8 mg/L和1.908 8 mg/L,3种药剂中,供试病原菌对25%眯鲜胺乳油和45%眯鲜胺微乳剂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毒力曲线斜率分别为18.059 2和14.104 9,建议昆明地区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首选眯鲜胺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苹果专化型 毒力 杀菌剂 敏感性 苹果斑点落叶病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梦姣 王振军 +1 位作者 曲涛 雷晓天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11期45-46,83,共3页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醚甲环唑、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以Wald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醚甲环唑、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以Wald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按质量比以1∶50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3.29。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0%苯噻锰锌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成分1∶50进行混配后,600倍稀释防效最高为91.06%,显著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稀释和80%苯噻锰锌700倍稀释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 苹果斑点落叶病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a Rice Chitinase Gene Enhances Antifungal Response in Transgenic Litchi (cv. Bedana)
17
作者 Dilip Kumar Das Amir Rahma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11期2256-2275,共20页
To enhance the antifungal response of litchi, transferring rice chitinase gene under a maize-ubiquitin promoter along with its first intron into the zygotic embryos via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 To enhance the antifungal response of litchi, transferring rice chitinase gene under a maize-ubiquitin promoter along with its first intron into the zygotic embryos via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generated transgenic plants. After co-cultivation for 2 days with recombinant Agrobacterium, zygotic embryos were transferred onto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consisted of MS salts and Gamborg (B5) vitamins with 2 mgl-1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 4-D), 50 gl-1 sucrose and 8 gl-1 agar supplemented with 25 mgl-1 hygromycin and 400 mgl-1 cefotaxime. Embryos were selected passing through a series of MS modified media and the antibiotic resistant transgenic plantlets were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transgene was confirmed by PCR, RT-PCR, Southern blotting and by Western blot analyses. The transgenic plants exhibited higher chitinase activity than the non-transformed plants. The chitinase activity was also examined using the native polyacrylamide in-gel assay. Thes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foreign gene was translated into the protein of expected molecular weight that showed chitinase activity. Following in-vitro inoculation of die-back, leaf spots and blight pathogen (Phomopsis sp.), the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delayed onset of the disease and smaller lesions.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adapted to the greenhouse and did not show any phenotypic alt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LITCHI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Blight Die Back and leaf spots PHOMOPSIS sp. Somatic EMBRYOGENESIS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室内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斋 郭伟胜 +1 位作者 迟晓红 郭彩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129-129,138,共2页
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等不同药剂不同倍数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8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率均极显著高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 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等不同药剂不同倍数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8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率均极显著高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因此,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抑菌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抑菌效果
下载PDF
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鞠志远 郭彩霞 +2 位作者 宋晓东 谢克虎 张曰秋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1期114-114,116,共2页
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4 000倍、5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1.0%、89.8%、87.3%,均高于多抗霉素的防效,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在红... 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4 000倍、5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1.0%、89.8%、87.3%,均高于多抗霉素的防效,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在红富士苹果上安全无药害,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苹果斑点落叶病 药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控制初侵染防治花生叶斑病研究
20
作者 徐秀娟 石延茂 +2 位作者 徐明显 毕国金 崔凤高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自1986到1991年对控制初侵染源防治花生叶斑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净化土壤具有显著的防病作用,盆栽控制区较对照区发病3年分别晚70天、15天和5天。7月31日调查,防效依次为100%、91.3%和62.4%,8月30日仍达99.3%、43.1%和30.8%... 自1986到1991年对控制初侵染源防治花生叶斑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净化土壤具有显著的防病作用,盆栽控制区较对照区发病3年分别晚70天、15天和5天。7月31日调查,防效依次为100%、91.3%和62.4%,8月30日仍达99.3%、43.1%和30.8%。封锁初侵染源田间防病效果也很明显,播后用杀菌剂与除草剂混合喷洒封锁地面病原菌,8月中旬前各处理效果为2.11%~46.8%,较好的处理为硫酸铜+拉索、百科+乙草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花生 叶斑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