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世民 祝晓忠 +3 位作者 黄轶刚 王欣 张英琪 马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年采用DHS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71例(男1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7岁),DHS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平均年龄7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状况,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术后康复进程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DHS组外侧壁破裂对康复过程和功能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前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行活动能力、手术危险度分级、内科合并症数目、骨质疏松Sigh指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拉力螺钉的置放(TAD)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FNA组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平均4.4周),较DHS组(平均10.6周)康复进程显著为快。但PFNA组的髋股部疼痛不适发生率(25%)较DHS组(11%)显著为高。DHS组有5例发生外侧壁破裂(占8%),虽经延长卧床时间(达3个月以上)等措施骨折均获得愈合,但其功能效果较无外侧壁破裂者显著为差。[结论]DHS治疗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发生外侧壁破裂而导致失败的危险,建议采用头髓钉系统(如PFNA)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骨折内固定 DHS PFNA 髋股疼痛 功能效果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任德新 顾海伦 +2 位作者 李赫 马庆宇 练仲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外侧壁的意义。方法选择1例健康老年志愿者,男,80岁,根据其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和Geomagic Stusio...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外侧壁的意义。方法选择1例健康老年志愿者,男,80岁,根据其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和Geomagic Stusio软件建立精确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O分型为31-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同时存在外侧壁骨折时的冠状位移位,并与PFNA装配成一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在同一载荷下,外侧壁完整或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冠状位无移位、前移位5%、10%、15%、20%,后移位5%、10%、15%、20%时内置物在股骨头、颈、骨折断端、外侧壁及主钉处的应力。结果外侧壁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断端解剖复位时,股骨头、颈、骨折断端及主钉处内置物应力分别为0.40、30.05、74.35、121.68MPa,外侧壁骨折时以上各部位应力值分别为0.82、47.32、151.92、266.88MPa,增加约100%;向前或向后每增加5%冠状位复位丢失,各个部位的应力以约10%递增。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复位丢失20%时,主钉处应力为468.43MPa,是外侧壁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复位时主钉处应力(121.68MPa)的3倍。结论PFNA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内置物应力将成倍增加;伴随冠状位复位丢失时,主钉与螺旋刀片结合部位应力增加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有限元分析 外侧壁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8
3
作者 顾海伦 杨军 +3 位作者 王维 丁立峰 任德新 李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5.6岁(42—87岁)。作者根据外侧壁骨折后形态分型:Ⅰ型为单...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5.6岁(42—87岁)。作者根据外侧壁骨折后形态分型:Ⅰ型为单纯外侧壁粉碎,Ⅱ型为外侧壁劈裂,Ⅲ型为外侧壁及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内侧股骨距粉碎。本组Ⅰ型25例,Ⅱ型4例,Ⅲ型21例。根据3种分型术中采用不同手术固定:Ⅰ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结合螺钉重建外侧壁;1T型骨折通过钢缆重建外侧壁后行PFNA内固定;Ⅲ型骨折外侧壁无法重建,先解剖复位冠状位和颈干角,再采用PFNA内固定。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7个月(5.24个月)随访。无一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无螺钉切割和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随骨折分型加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增加。1例Ⅰ型骨折患者于术后5个月死亡,其余49例患者术后1年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3.9%。结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依据外侧壁骨折形态进行分型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治疗结果 外侧壁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6
4
作者 韩冰 刘宏滨 +4 位作者 张传开 孙燚炎 冯晖 赵日光 王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背景:对于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如无手术禁忌,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内固定及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较为成熟,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争议很大。目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 背景:对于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如无手术禁忌,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内固定及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较为成熟,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争议很大。目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对这2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大样本系统分析提供原始数据。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AO分型A2.2,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其中股骨头置换组2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19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访1-3年,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经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上股骨头置换组短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在出血量上,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在住院费用上股骨头置换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股骨头置换组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 <0.05);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在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上,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提示治疗70岁以上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下床活动早、生活质量高、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建议优先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宁安 郭宏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滑动髋螺钉(S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9例采用PCCP治疗(PCCP组),47例采用SHS治疗(SHS组)...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滑动髋螺钉(S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9例采用PCCP治疗(PCCP组),47例采用SHS治疗(S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率、外侧壁破裂发生率、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末次髋关节评分。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Harris评分方面,PCCP组优于S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输血率、外侧壁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与SHS相比,PCCP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经皮加压钢板 滑动髋螺钉 内固定器 外侧壁
下载PDF
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固定与单纯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不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漳鑫 胡翠玉 +5 位作者 郑振华 江惠祥 高明明 吴本文 黄国锋 丁真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与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不完整的...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与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不完整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4例符合选择标准的AO/OTA 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锁定钢板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内固定,24例)和B组(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及合并内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2 d、2个月及1年测量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计算合格率(Harris评分>70分)。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切口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9~20个月,平均14.7个月;B组9~19个月,平均13.8个月。两组间术后2 d、2个月及1年TA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TAD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出现1例感染、1例退钉、2例螺钉切出、1例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6.7%;A组仅出现1例退钉合并螺旋刀片退出,并发症发生率为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9,P=0.146)。术后12个月,A组Harris评分的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其中A组合格率为95.83%(23/24),B组合格率为76.67%(23/30),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闭合复位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大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晓勇 任昕宇 +1 位作者 赵东升 马远征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46例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43~88岁,平均74.7岁。大粗隆外侧壁破坏者为19例,完整者为27... 目的探讨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46例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43~88岁,平均74.7岁。大粗隆外侧壁破坏者为19例,完整者为27例。外侧壁破坏组有17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2例采用DHS固定。外侧壁完整组18例采用PFNA固定,9例采用DHS固定。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5~62个月,平均21.4个月。末次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其中外侧壁破坏组优10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78.9%;外侧壁完整组优19例,良5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提示外侧壁的完整性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结果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术前评估应明确外侧壁的完整性,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术中应避免医源性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武建超 师政伟 +3 位作者 李吉鹏 许少策 王诗尧 汪玉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05-1610,共6页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外侧壁的一般概念、外侧壁损伤的原因及治疗进展,以期提高对外侧壁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查阅国内外股骨粗隆外侧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外侧壁的上界是股骨外侧肌嵴,下界是股外侧皮质与下股骨...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外侧壁的一般概念、外侧壁损伤的原因及治疗进展,以期提高对外侧壁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查阅国内外股骨粗隆外侧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外侧壁的上界是股骨外侧肌嵴,下界是股外侧皮质与下股骨颈切线的交点。外侧壁的完整性对于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失败和再手术非常重要。损伤原因主要是无合适的分型标准作为指导、X线片显示的骨折模式与骨折实际情况不符、骨折类型特殊、术中操作不当等。治疗方法主要是重建外侧壁,根据不同骨折模式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结论外侧壁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外侧壁破裂应一期固定,最大限度减少再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侧壁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6
9
作者 秦宏敏 刘汉涛 刘典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7-782,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髋关节外科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4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髋关节外科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4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伴外侧壁骨折分为两组:外侧壁骨折组104例,男43例,女61例;年龄为(72.3±2.1)岁;按外侧壁骨折形态分型:Ⅰ型45例,Ⅱ型23例,Ⅲ型36例。外侧壁无骨折组387例,男186例,女201例;年龄为(74.7±1.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9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5.5个月(12~50个月)随访。外侧壁骨折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27.2±12.1)周]显著长于外侧壁无骨折组患者[(13.1±2.2)周],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16.4%,17/104)显著高于外侧壁无骨折组患者(2.3%,9/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骨折组与外侧壁无骨折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7.1±1.2)、(6.5±2.2)cm]、手术时间[(60.8±1.2)、(56.5±1.5)min]、术中出血量[(96.2±2.1)、(92.1±2.4)mL]、术后负重时间[(2.5±2.1)、(2.1±2.9)d]、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3.3±2.3)、(85.1±3.4)分]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5.8%(6/104)、4.7%(18/387)]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是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外侧壁无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外侧壁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颖捷 李开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外侧壁是有关股骨转子间骨折研究提出的新概念,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外侧壁的完整性对内固定方式的选择、骨折稳定性及患者手术预后有着重大影响。关于外侧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导致外侧壁发生破裂的因素、解剖学研究及对内固... 外侧壁是有关股骨转子间骨折研究提出的新概念,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外侧壁的完整性对内固定方式的选择、骨折稳定性及患者手术预后有着重大影响。关于外侧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导致外侧壁发生破裂的因素、解剖学研究及对内固定方式的影响等方面,但一些观点仍存在争议,研究结果因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及实验因素影响而存在不同。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外侧壁研究的文献作一综述,旨在提高骨科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对外侧壁的认识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影响因素 外侧壁
原文传递
准确理解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克俭 汤俊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0-1215,共6页
随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研究的日益深入,股骨"外侧壁"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外侧壁的完整性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物的选择以及患者的术后疗效,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外侧壁的定义、损伤状... 随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研究的日益深入,股骨"外侧壁"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外侧壁的完整性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物的选择以及患者的术后疗效,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外侧壁的定义、损伤状态的判断及外侧壁骨折的治疗等方面,还未形成统一认识。该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中对于股骨外侧壁作用的疏浅认识,对其作一阐述,以期能给骨科医生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内固定
原文传递
PFNA治疗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兴鑫 姚一民 +3 位作者 张聪 陈一平 娄延举 谭臻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通过24例外侧壁危险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回顾及随访,评估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其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PFNA治疗的高龄(>70岁)外侧壁危险型股骨... 目的通过24例外侧壁危险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回顾及随访,评估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其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PFNA治疗的高龄(>70岁)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例,术后8个月按Baumgaertner′s标准[2,3]评价复位质量,按Harris髋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复位质量优17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3%;术后功能评分本组优18例,良3例,可0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具有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优势,骨折愈合率高,患者能早期下地负重和功能锻炼使得功能恢复佳,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内固定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与内侧壁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俊超 高明暄 骆文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440,共5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许多学者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探索。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以及生物力学认知的深入,股骨外侧壁与内侧壁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股骨外侧壁与内侧壁的完整性对维持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许多学者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探索。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以及生物力学认知的深入,股骨外侧壁与内侧壁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股骨外侧壁与内侧壁的完整性对维持骨折的稳定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与内侧壁的认识发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骨科医师对股骨近端内、外侧壁的认识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内侧壁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外侧壁完整型和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钟汉 王景坤 +6 位作者 李涛 许新忠 余水生 程里 田大胜 汤健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916,共6页
背景:对于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预后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股骨外侧壁的完整与否是影响因素之一,了解外侧壁损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评估外侧壁完整性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其预... 背景:对于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预后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股骨外侧壁的完整与否是影响因素之一,了解外侧壁损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评估外侧壁完整性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依据外侧壁厚度将患者分为2组,外侧壁完整组(n=31)及外侧壁危险组(n=5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外侧壁完整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外侧壁危险组(P<0.05),其余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术后两组患者均能早期下地和最终完全负重,但外侧壁危险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长,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延迟,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更低,患侧髋伸屈活动度及颈干角更小(P<0.05);(3)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外侧壁完整组明显更低(P<0.05);(4)综上,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与外侧壁危险组患者相比,外侧壁完整组患者具有相对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型 A2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完整性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完整性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阮冠龙 姜自伟 +2 位作者 岳志军 李绍烁 赵京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的完整性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X线及CT检查中股骨大转子外侧壁的完整性与否分为外侧壁完整组(50例)和外侧壁骨折...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的完整性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X线及CT检查中股骨大转子外侧壁的完整性与否分为外侧壁完整组(50例)和外侧壁骨折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外侧壁骨折组1例患者出现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其余患者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螺旋刀片穿出股骨头等情况。患者骨折均愈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侧壁完整组均少(短)于外侧壁骨折组(P<0.05,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外侧壁完整组高于外侧壁骨折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式,其疗效受外侧壁完整性的影响,外侧壁完整的患者疗效优于外侧壁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的临床意义及其损伤的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陶金 熊贵润 +3 位作者 刘蓬然 焦瑞 李小磊 颜连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854-4859,共6页
背景:外侧壁概念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热点领域,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的:综述外侧壁的定义、范围、厚度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 背景:外侧壁概念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热点领域,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的:综述外侧壁的定义、范围、厚度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词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骨折固定术"和"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racture fixation,lateral wall"。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并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梳理了外侧壁的定义、范围、厚度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②总结了基于外侧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标准;③治疗上,列举了髓外固定、髓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和其他治疗方式共4种治疗方式,并分析了术中术后外侧壁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④结果表明,外侧壁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甚至影响内固定的成功,完整的外侧壁可以阻止股骨远端内移及头钉退出,预防髋关节内翻畸形。临床医师应该借助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类型,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 外侧壁 关节 固定 髓外固定 髓内固定 关节置换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琨 黄常红 王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8期798-802,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3诊治的30例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联合钢丝环扎固定外侧壁骨块(观察组),14...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3诊治的30例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联合钢丝环扎固定外侧壁骨块(观察组),14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开始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2~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退出。观察组切口总长度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至开始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外侧壁骨块不仅能提供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还能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更有利于骨折愈合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骨块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钢丝环扎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PFNA治疗老年性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齐昊 付昆 +1 位作者 焦拓 郑建超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是否受术中医源性外侧壁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PFNA方法治疗的49例老年性外侧壁危险... 目的探讨老年性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是否受术中医源性外侧壁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PFNA方法治疗的49例老年性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后髋关节X片股骨外壁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其中A组(术中有医源性外壁骨折) 9例、B组(术中外侧壁没有骨折) 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的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一年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4.7个月(9~24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9.78±10.61) min vs (65.38±8.61) min]、术中出血量[(180.56±28.55) mL vs (183.63±21.92) mL]、住院时间[(16.00±3.57) d vs (15.88±3.3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后部分负重时间[(10.78±1.30)周vs (8.18±1.21)周]、完全负重时间[(15.44±1.42)周vs (12.18±1.15)周]、骨折愈合时间[(20.56±1.42)周vs (17.15±1.00)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患者中优3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66.7%,B组患者中优26例、良1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B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性外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但术中易导致医源性外壁骨折,如术中外壁骨折将会削弱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疗效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前外侧重建钢板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光晟 林伟民 +2 位作者 张申申 林旺 林成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753-5759,共7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如何重建外侧壁目前尚无统一方法,在股骨转子前外侧放置重建钢板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但其生物力学、临床适用如何目前鲜有研究。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前外侧重建钢板用于不同类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如何重建外侧壁目前尚无统一方法,在股骨转子前外侧放置重建钢板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但其生物力学、临床适用如何目前鲜有研究。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前外侧重建钢板用于不同类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参数变化。方法:CT扫描1名男性志愿者下肢骨,通过有限元建立股骨三维模型,根据骨折线涉及内侧壁、外侧壁与内外侧壁以及其在侧壁上是否获得稳定支撑,对模型进行分割,建立对应的骨折模型:外侧壁不稳定、内侧壁稳定模型;外侧壁稳定、内侧壁不稳定模型;内外侧壁均不稳定模型,同时进行装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前外侧重建钢板,应用普通钉或锁定钉固定,由abaqus进行计算,比较多组模型骨折块、内固定的应力及位移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3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模型中,前外侧重建钢板可以提升股骨近端的稳定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股骨近端失衡杠杆。在外侧壁不稳定型、内侧壁不稳定型中,锁定钉优于普通钉;在内外侧壁均不稳定型中,锁定钉与普通钉差异性未能探知。(2)结果说明,前外侧重建钢板的放置可以显著提升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减少退钉以及内固定物的失效可能,并且对恢复股骨近端失衡的杠杆起到一定的作用,锁定钉比普通钉在力学上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 内侧壁 骨折固定术 有限元分析 前外侧重建钢板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杠杆-支点平衡
下载PDF
外侧壁的完整性对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小斌 勾成果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30日所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80例。均采用PFNA治疗。根据术前X片及三维CT所示股骨近端外侧壁的情况将所... 目的探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30日所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80例。均采用PFNA治疗。根据术前X片及三维CT所示股骨近端外侧壁的情况将所有患者分成外侧壁完整组和外侧壁不完整组。两组患者年龄、营养状况(白蛋白)、骨密度(QCT)值、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随访术后部分负重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外侧壁完整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部分负重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外侧壁不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完整组髋关节术后1年功能评分大于不完整组,髋关节功能优于不完整组(t=-2.25,P=0.03)。结论外侧壁的完整性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影响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