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15
1
作者 史强 李旭 +5 位作者 吴伟平 燕华 戴双武 谭为 胡超 林雪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资料,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资料,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13 ~ 27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1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4~2.7个月,平均2.0个月,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 儿童肱骨外髁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晚,X线片上常不显影,发生骨折后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早期诊断可以减少各种畸形的发生,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骨折 早期诊断 外髁
原文传递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陈雷 路来金 +3 位作者 杨帆 张志新 刘志刚 藤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进行诊治。患儿年龄平均10.5岁(6~1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6.7年(0.9~10年)。其中MilchⅠ型3例(X线片表现为肱骨外髁骨块较小、桡骨小头呈圆形、...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进行诊治。患儿年龄平均10.5岁(6~1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6.7年(0.9~10年)。其中MilchⅠ型3例(X线片表现为肱骨外髁骨块较小、桡骨小头呈圆形、肱骨小头凹陷),MilchⅡ型10例(X线片表现为肱骨外髁骨块较大、肱桡关节结构近似正常)。13例中行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游离髂骨植骨内固定术3例,游离髂骨植骨内固定+尺神经松解前置术1例,游离髂骨植骨内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5例,游离髂骨植骨内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5.6年(2.2~12年)。除2例患者骨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达到骨愈合。术前疼痛症状及肘关节不稳消失。患手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7%(84%~100%)。3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平均改善47.7°(30°~58°);2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无明显改善;8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6°(8°~30°)。13例中除2例肘外翻角度增加和2例继发肘内翻外,其余9例提携角平均下降14.2°。按Bmberg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可行外科手术治疗,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确实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外髁
原文传递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宿玉玺 谢艳 +4 位作者 覃佳强 南国新 张德文 王忠良 蔡文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克氏...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随访资料完整的32例作为对照组。按照HSS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骨骺发育、骨质异常增生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HSS评分系统,实验组组优42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到91.1%;对照组优23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达到90.6%。实验组瘢痕增生8例,肱骨外髁骨质增生9例;对照组瘢痕增生6例,肱骨外髁骨质增生4例。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P=0.999),瘢痕增生分析(P=0.582),肱骨外髁骨质增生(P=0.887)。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远期疗效与克式针相比,在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骨骺发育、骨质异常增生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别,可作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HSS评分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品泉 张菁 陈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对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经验。方法1997年1月~2002年2月,收治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11岁,平均7.2岁。3例有明显肘外翻畸形。初期诊断Ⅰ度骨折4例,...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对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经验。方法1997年1月~2002年2月,收治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11岁,平均7.2岁。3例有明显肘外翻畸形。初期诊断Ⅰ度骨折4例,Ⅱ度骨折5例,诊断不明确或漏诊4例。伸肘障碍13例,受限30~70°,屈肘〉90°;疼痛2例;肘外翻1例;X线片示骨折不愈合10例,畸形愈合3例。12例患儿损伤至手术时间为32~81d,平均56d,行切开复位加钢针内固定术;另1例患儿为受伤后6个月就诊,行切开复位加钢针内固定和植骨术。结果13例均获随访3~8年,平均5.4年。无肘内翻或外翻畸形,5例有外髁部轻度突起畸形。肘部屈伸活动度改善40~70°,平均56°(包括术前屈肘受限),前臂旋转活动好。X线片示术后6-8周骨折愈合,基本恢复关节平面;无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无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肱骨外髁骨折治疗重点在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陈旧性骨折。对于陈旧性骨折,尽早手术能有效修复重建肘关节外观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内固定术 畸形愈合 儿童
下载PDF
股胫关节面的形态与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5
作者 单云官 王连鹏 +3 位作者 张金波 吴杰 刘未 徐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2,6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5.2)mm;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三角形,长(15.1±3.6)mm,压迹朝前内方向角度为71.7°±6.7°。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1±2.9)mm,左右宽(28.5±2.3)mm,关节面周缘长(111.7±4.5)mm;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一字形,压迹长(16.4±7.3)mm,压迹朝前外方角度为73.3°±7.5°。②胫骨内侧窝关节面前后方向深(3.3±0.7)mm,左右方向深(6.0±0.8)mm;胫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5.3±2.7)mm,左右宽(30.7±1.8)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关节窝前后方向深(1.8±0.6)mm,左右方向深(5.1±0.9)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1.4±3.9)mm,左右宽(31.9±2.2)mm。结论: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中部有内、外侧压迹,与胫骨近端内、外侧髁关节窝及半月板共同形成股胫关节的扣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侧髁 股骨外侧髁 股骨内外侧压迹 胫骨内外侧髁关节窝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秀清 窦忠新 +4 位作者 谢劲松 陈振光 余国荣 王斌 柳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方法:用37侧成人下肢标本,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①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 目的:研究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方法:用37侧成人下肢标本,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①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髂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②于髌尖外下方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膝下外动脉蒂长、径粗、位置恒定;③髌骨关节面与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髌骨可移位至胫骨外侧髁,利用其关节面,修复上关节面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外侧髁上关节面 髌骨移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10
7
作者 覃佳强 封林 +3 位作者 李明 张德文 刘传康 刘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79-1381,139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2~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术式,其中直接行骨折块原位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11例,肱骨远端内翻楔形截骨矫形9例。[结果]获得2年以上随访14例,6个月~2年,13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8~16周形成骨愈合,肘部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肘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较满意。根据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并发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优13例,良11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8.9%。术后无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结论]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是导致骨不连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主要因素,后遗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恢复较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辅以多种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外观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骨不连 畸形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结合外敷中药治疗闭合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辉明 杨健 +3 位作者 吴雅端 任长裕 徐荣斌 叶金柳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对手法复位结合外敷中药治疗闭合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闭合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敷何氏骨伤科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 目的:对手法复位结合外敷中药治疗闭合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闭合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敷何氏骨伤科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儿骨折恢复情况及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良好,关节活动度良好;目前尚未发现有创伤性关节炎、肘外翻畸形、迟发性尺神经炎等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外敷何氏骨伤中药治疗闭合型肘关节后内侧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促进筋伤愈合疗效确切,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何氏骨伤科中药
下载PDF
儿童肘关节脱位并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永涛 孙川 +3 位作者 汪兵 姜海 吴革 苗武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报告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诊断结果,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我科共收治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13岁,左侧8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均为摔伤所致;... 目的报告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诊断结果,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我科共收治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13岁,左侧8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均为摔伤所致;受伤至就诊时间2~8 h。根据脱位远端的移位方向对所有肘关节脱位进行分类;按照Milch骨折分型原则对肱骨外髁骨折进行分型。治疗方案为所有骨折脱位患儿,先行手法牵引复位肘关节;再根据复位后肱骨外髁骨折残余间隙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移位不超过2 mm者行经皮穿针内固定术、移位大者行切开复位光滑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共12例,肘关节后内侧脱位10例、后外侧脱位2例;Milch II型肱骨外髁骨折11例,Milch I型1例。所有肘关节脱位均先行闭合复位,其中1例闭复失败;9例肱骨外髁骨折残余间隙>2 mm,行切开复位光滑克氏针固定;其余3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终了时的肘关节X线片提示无一例肱骨远端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根据儿童肘关节Hardacre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其中优5例、良7例,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组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诊断应根据患儿年龄、肘关节脱位的复位感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治疗方案应基于闭合复位后肱骨外髁骨折移位程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肘关节脱位 儿童
原文传递
可吸收螺钉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文全 覃佳强 +3 位作者 南国新 王忠良 宿玉玺 张德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诊断为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患儿183例,其中男100例,女83例,平均年龄6.5岁。结果:18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诊断为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患儿183例,其中男100例,女83例,平均年龄6.5岁。结果:18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ardacre的疗效判定标准,发生并发症骨愈合延迟1例,其余疗效均达到优,无延迟愈合,无外髁过度生长,无肘关节内外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小儿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并发症显著下降,并未出现理论上存在的吸收钉损伤骺板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可吸收螺钉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建明 刘国光 孙亚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张力带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行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随访8~24个月,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4周,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结论此方法简单,内固定可靠,可...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张力带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行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随访8~24个月,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4周,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结论此方法简单,内固定可靠,可早期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正虎 巨积辉 +2 位作者 胡海洋 邓伟 李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Ⅱ、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应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Ⅱ、Ⅲ型肱骨外髁骨折12例,均为闭合创伤性肱骨外髁骨折。术后屈肘90°,石膏... 目的观察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Ⅱ、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应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Ⅱ、Ⅲ型肱骨外髁骨折12例,均为闭合创伤性肱骨外髁骨折。术后屈肘90°,石膏托外固定3周,6周拔除克氏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肘外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dacre评分:优11例,良1例。结论急诊早期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Ⅱ、Ⅲ型骨折,可以减轻患儿骨折后的痛苦,利于早期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良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克氏针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双林 刘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130-132,150,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患者80例的影像学资料。从X线平片与MSCT后处理技术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检...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患者80例的影像学资料。从X线平片与MSCT后处理技术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检出率、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中的应用分析阐述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X线平片、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38.75%(31/80)、100%(80/80),MSCT多平面重建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高于X线平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31,P<0.05);MSCT多平面重建多角度成像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线的走形、数量及周围软组织显影均直观清晰。结论 MSCT的MPR后处理技术对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检出率高,能从多角度、多切面准确显示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的具体情况,为临床提供了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多平面重建 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矫正股骨外弓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朴俊杰 张一波 +4 位作者 陈晓伟 牛爽 吕欣 杨朝君 孙智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late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LCSO)矫正股骨外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TKA中采用LCSO治疗的17例伴股骨外弓畸形的骨...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late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LCSO)矫正股骨外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TKA中采用LCSO治疗的17例伴股骨外弓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14例;年龄58~68岁,平均63.2岁。股骨外弓畸形病因:股骨发育畸形12例,股骨骨折畸形愈合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4例,Ⅳ级13例。术前生理外翻角为9.5°~12.5°,平均10.94°。病程3~25年,平均15.1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ur angle,mL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及下肢机械力线恢复情况;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疗效;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X线片复查截骨片愈合情况,评估关节稳定性及LCSO的安全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9个月。截骨片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未发生外侧副韧带松弛、断裂,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翻修、感染等情况。末次随访时mLDFA、HKA、MAD及膝关节ROM、VAS评分、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股骨外弓畸形TKA中应用LCSO疗效确切且安全,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一次手术可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 股骨外弓畸形 关节外畸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空心钉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泉州 王晓林 +2 位作者 郑荣宗 兰树华 叶方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77-278,共2页
2006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9例,骨折愈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10(7.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25(8±2.3)个月。肘关节屈伸功... 2006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9例,骨折愈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10(7.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25(8±2.3)个月。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6例,屈伸度为45°~90°(68°±19°),1例肘外翻畸形20°,无迟发性尺神经炎。X线片显示均为骨折不愈合,见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外侧髁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书文 唐茂林 +1 位作者 肖祖荣 易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讨为股骨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方法 在 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 ,对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上外侧动脉的吻合以及膝上外侧动脉的分支分布进行了解剖观察 ,并设计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外侧髁骨 (膜 )... 目的 探讨为股骨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方法 在 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 ,对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上外侧动脉的吻合以及膝上外侧动脉的分支分布进行了解剖观察 ,并设计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外侧髁骨 (膜 )瓣。临床应用该骨 (膜 )瓣转位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 13例。 结果 随访 14~ 30周 ,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为 13~ 2 0周 ,效果良好。 结论 该骨 (膜 )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 ,手术简便 ,转位灵活 ,对供区影响小 ,可用于修复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股骨外侧髁 骨瓣 骨缺损 修正
原文传递
股骨外髁矢状位构形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一韬 王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外髁矢状位构形相关解剖形态参数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为ACL损伤(损伤组),50例为单纯半月... [目的]探讨股骨外髁矢状位构形相关解剖形态参数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为ACL损伤(损伤组),50例为单纯半月板损伤(对照组)。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影像股骨外髁指数(lateral femoral condylar index,LFCI)和股骨外髁后髁比等指标,并与是否ACL损伤行ROC分析。[结果]损伤组后髁直径、LFCI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前髁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股骨远端直径较对照组大(P<0.05),但损伤组股骨后髁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髁偏心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LFCI和股骨外髁后髁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7、0.713。[结论]LFCI和股骨外髁后髁比可视为预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 股骨外髁指数 股骨后髁比
原文传递
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治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尧 王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64-2867,共4页
目的比较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资料的轻度移位JakobⅡ型单纯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2例,平均移位(2.3±0.3)mm。其中16例(A组)采取切开复... 目的比较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资料的轻度移位JakobⅡ型单纯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2例,平均移位(2.3±0.3)mm。其中16例(A组)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B组)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6例(C组)采取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Hardacre标准判断疗效,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年后,A组疗效优15例(93.8%)、良1例(6.2%)、差0例;B组优9例(9/10)、良1例(1/10)、差0例;C组优3例(3/6)、良2例(2/6)、差1例(1/6),其中C组患儿疗效较A组差(P<0.05)。3组患儿均未见鱼尾样畸形、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小头无菌性坏死。C组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发生率(6/6)均高于A组〔37.5%(6/16)〕、B组〔40.0%(4/10)〕(P<0.016 7)。结论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长期随访预后无差异。石膏固定保守治疗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石膏 外科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空心钉固定与克式针固定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睿 陈辉 +1 位作者 丑小冰 李浩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61-1063,1105,共4页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克式针固定对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Ⅱ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病例28例。克氏针固定组,男童11例,女童6例,年龄2~9岁,随访时间3~6个月;空心钉内固定组,男童7例,...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克式针固定对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Ⅱ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病例28例。克氏针固定组,男童11例,女童6例,年龄2~9岁,随访时间3~6个月;空心钉内固定组,男童7例,女童4例,年龄2~8岁,随访时间3~5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骨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骨折均愈合,两组肘关节功能及骨质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克氏针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18%,明显高于空心钉内固定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克氏针固定与空心钉固定在术后愈合率、肘关节功能方面相当,克氏针固定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空心钉固定组。空心钉固定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空心钉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下载PDF
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应用逆转推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强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采用逆转推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其中参照组的患儿采取常...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采用逆转推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其中参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试验者的患儿采取逆转推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转推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儿的伤口愈合时间,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外髁Ⅲ型骨折 逆转推压法 克氏针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