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菜晚抽薹性快速评价方法 被引量:35
1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2 位作者 赵岫云 张德双 张振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18,共3页
以春夏王等 7个大白菜品种或品系为试材 ,采用萌芽种子于 3℃条件下低温春化处理 2 0d后 ,播种于温度 2 0~ 2 2℃、光周期 16h(夜间用日光灯补光 ,补光光强 10 0~ 130 μmol·m-2 ·s-1)的温室中 ,筛选苗期大白菜晚抽薹性评... 以春夏王等 7个大白菜品种或品系为试材 ,采用萌芽种子于 3℃条件下低温春化处理 2 0d后 ,播种于温度 2 0~ 2 2℃、光周期 16h(夜间用日光灯补光 ,补光光强 10 0~ 130 μmol·m-2 ·s-1)的温室中 ,筛选苗期大白菜晚抽薹性评价指标 ,建立分级标准。结果表明 ,显蕾期、短缩茎 (薹 )长、抽薹指数均可作为晚抽薹性评价指标 ,其中调查抽薹指数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可操作性强。综合考虑显蕾、抽薹、开花性状 ,确立了以抽薹指数作为形态指标、6级抽薹调查分级标准和 5个抽薹性评价等级的大白菜晚抽薹性快速评价方法。完成一个评价周期仅需4 5d左右。用该方法评价的结果和田间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晚抽薹性 快速评价方法 抽薹指数
下载PDF
白菜低温要求型晚抽薹性的相关序列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峰 于拴仓 +4 位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徐家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9-564,共6页
为了阐明低温要求型晚抽薹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易抽薹大白菜BY和晚抽薹芜菁"M.M"杂交获得的81个DH系群体为试材,从中选择了6个极早抽薹和6个极晚抽薹的株系分别组成早抽薹池和晚抽薹池。以两池和双亲为样本,以无低温和3~5... 为了阐明低温要求型晚抽薹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易抽薹大白菜BY和晚抽薹芜菁"M.M"杂交获得的81个DH系群体为试材,从中选择了6个极早抽薹和6个极晚抽薹的株系分别组成早抽薹池和晚抽薹池。以两池和双亲为样本,以无低温和3~5℃处理25d后获得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为cDNA,利用256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cDNA-AFLP分析,筛选与晚抽薹性相关的特异片段。对其中3条差异表达、且丰度较高的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表明,p65m47cDNA片段与C2结构域蛋白基因有80%的同源性,期望值为7e-17,C2结构域蛋白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p66m55cDNAⅠ片段与拟南芥AT1G32530cDNA有85%的同源性,期望值为5e-36,它编码蛋白结合位点/泛素连接酶/锌指结合蛋白;p66m55cDNAⅡ片段与拟南芥AT1G65590cDNA有87%的同源性,期望值为4e-37,它编码β-N-乙酰已糖胺水解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mpestris L.ssp.pekinensis) 晚抽薹 cDNA—AFLP
下载PDF
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黄3号的选育 被引量:4
3
作者 余阳俊 苏同兵 +6 位作者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李佩荣 辛晓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01,共4页
京春黄3号是由2个自交不亲和系1631和07229配制而成的黄心春大白菜一代杂种。定植后55~60 d(天)采收,耐抽薹性强,田间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和黄萎病发病轻。叶球合抱、筒形、顶部尖,球高约30 cm,横径约18 cm,球内叶黄色,质地... 京春黄3号是由2个自交不亲和系1631和07229配制而成的黄心春大白菜一代杂种。定植后55~60 d(天)采收,耐抽薹性强,田间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和黄萎病发病轻。叶球合抱、筒形、顶部尖,球高约30 cm,横径约18 cm,球内叶黄色,质地脆嫩,单球质量3.0 kg左右,每667 m^(2)净菜产量6500 kg左右,适宜北京、山东春季以及云南、甘肃、河北张家口坝上高冷地区(海拔800~1800 m)夏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白菜 京春黄3号 一代杂种 耐抽薹 黄心
下载PDF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资源生殖期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3 位作者 刘晓晖 罗智敏 赵冰 宋连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3-5,共3页
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提早播种和人工强制春化处理等方式对其抽薹开花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提早抽薹开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温早期处理法效果最显著,抽薹期和开花期平均分别提早26.1和26.9... 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提早播种和人工强制春化处理等方式对其抽薹开花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提早抽薹开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温早期处理法效果最显著,抽薹期和开花期平均分别提早26.1和26.9 d,但不同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耐抽薹性强的白麻叶类型材料的影响效果略低于青麻叶类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耐抽薹 生殖期 春化处理
下载PDF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光 舒骏 +1 位作者 娄建英 黄文斌 《长江蔬菜》 2017年第12期55-57,共3页
为了调整晚抽薹青梗菜材料花期,配制优良耐寒耐抽薹杂交品种。2015-2016年开展了2种光源对3份晚抽薹材料补充光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补充光照对照相比,荧光灯和植物光照灯作为光源均能显著提前青梗菜现蕾和开花,分别比对照提前20、... 为了调整晚抽薹青梗菜材料花期,配制优良耐寒耐抽薹杂交品种。2015-2016年开展了2种光源对3份晚抽薹材料补充光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补充光照对照相比,荧光灯和植物光照灯作为光源均能显著提前青梗菜现蕾和开花,分别比对照提前20、26 d;增加光照后可以明显缩小不同品种始花期的差异;补充光照后对材料留种的种子量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源 青梗菜 晚抽薹 现蕾 开花
下载PDF
耐抽薹白菜新品种寒绿的选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斌 宋连久 +3 位作者 刘晓晖 闻凤英 赵冰 罗智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3-24,共2页
寒绿是以上海地方资源青油菜自交系9102S为母本、天津地方资源青油菜自交系9107S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菜一代杂种.耐抽薹性比对照五月慢显著增强,株高18 em,开展度18 em,单株质量80 g左右,叶数12片,叶片鲜绿,叶柄浅绿,每667 m2产量2 000~... 寒绿是以上海地方资源青油菜自交系9102S为母本、天津地方资源青油菜自交系9107S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菜一代杂种.耐抽薹性比对照五月慢显著增强,株高18 em,开展度18 em,单株质量80 g左右,叶数12片,叶片鲜绿,叶柄浅绿,每667 m2产量2 000~2 400 kg,适宜北方地区冬春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寒绿一代杂种耐抽薹 白菜 抽薹 新品种 选育 地方资源 一代杂种 露地栽培 北方地区 自交系
下载PDF
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牛瑞生 付雅丽 +1 位作者 樊建英 赵璇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14-15,共2页
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国外生菜资源选育的1个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外叶深绿色,叶缘深裂,叶球近圆形,单球净重0.6 kg左右,叶球纵径12-13 cm、横径14-15 cm;早熟,耐抽薹,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较好。适宜... 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国外生菜资源选育的1个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外叶深绿色,叶缘深裂,叶球近圆形,单球净重0.6 kg左右,叶球纵径12-13 cm、横径14-15 cm;早熟,耐抽薹,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较好。适宜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抗99 结球生菜 早熟 耐抽薹 新品种
下载PDF
优质晚抽薹不结球白菜新品种‘艳绿’的选育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锋 朱红芳 +2 位作者 朱玉英 奚丹丹 高璐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胚拯救技术创制了不结球白菜晚抽薹胞质不育系新种质P209-0201,并利用该种质选育了不结球白菜晚抽薹杂交新品种‘艳绿’。‘艳绿’属中矮箕类型,植株直立,生长势强;叶绿色,叶面光滑;叶柄淡绿色、较宽;耐寒性强,抗病抗...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胚拯救技术创制了不结球白菜晚抽薹胞质不育系新种质P209-0201,并利用该种质选育了不结球白菜晚抽薹杂交新品种‘艳绿’。‘艳绿’属中矮箕类型,植株直立,生长势强;叶绿色,叶面光滑;叶柄淡绿色、较宽;耐寒性强,抗病抗逆性好,抽薹晚,品质优良;播种后45 d采收平均产量40 500 kg∕hm^(2)左右,适宜在上海及长江中下游类似生态条件地区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晚抽薹 ‘艳绿’
下载PDF
青萝卜晚抽薹性状回交转育及FLC2第1内含子PCR扩增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香 隋铭 +4 位作者 刘春霞 向春玲 曹红祥 常天利 尹晨霖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2,共10页
FLC2基因作为影响成花的关键枢纽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培育适于早春栽培的晚抽薹青萝卜新品种,在充分考虑FLC2基因对抽薹开花作用的基础上,以晚抽薹基因型白玉春萝卜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晚抽薹... FLC2基因作为影响成花的关键枢纽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培育适于早春栽培的晚抽薹青萝卜新品种,在充分考虑FLC2基因对抽薹开花作用的基础上,以晚抽薹基因型白玉春萝卜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晚抽薹性状转移到潍县青萝卜中,并在转育过程中对FLC2扩增多态性进行了研究,以探索晚抽薹植株FLC2的特征,并开发其对早春品种选育的作用。结果表明:FLC2第1内含子在晚抽薹供体中具有长约1 628 bp的插入突变,该基因型对晚抽薹作用较大,纯合的插入突变对晚抽薹作用大于杂合型。通过对该插入突变的PCR扩增可知,不同春化时期对插入突变内含子扩增的影响不同,短期春化主要影响野生型FLC2第1内含子的扩增,较长时间的春化主要影响插入突变内含子的扩增,而在抽薹开花期2种基因型的扩增基本不受影响,扩增效率高。通过改进引物,可以提高扩增效率,但不能消除春化对FLC2第1内含子扩增的影响,苗期未经春化植株不及抽薹开花期检测效果好。萝卜晚抽薹回交转育可以连续进行,每次转育只要获得杂合基因型即可传递晚抽薹性状,最后的自交后代,通过花期对插入突变内含子的PCR检测可以准确鉴定植株是否为纯合突变型晚抽薹植株,获得遗传稳定的晚抽薹基因型,从而可防止后代晚抽薹性状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晚抽薹 FLC2第1内含子 春化 回交
下载PDF
叶用芥菜晚抽薹性状候选基因预测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归俊娥 付文苑 +5 位作者 唐兵 滕九翠 曹冰东 谭国飞 邓英 王天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911-4919,共9页
本研究在前期的初定位基础上,对主效QTL区段内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0个与调控抽薹开花相关的基因。利用RT-q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叶用芥菜移栽7 d和移栽75 d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BjuA001637、BjuA009062、BjuA009068、Bj... 本研究在前期的初定位基础上,对主效QTL区段内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0个与调控抽薹开花相关的基因。利用RT-q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叶用芥菜移栽7 d和移栽75 d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BjuA001637、BjuA009062、BjuA009068、BjuA009109、BjuA009116、BjuA009119、BjuA009123、BjuA009174、BjuA009092、BjuA009108、BjuA009163、BjuA009164、BjuA009205等13个基因在早抽薹亲本MU056抽薹前后无特异性表达,在晚抽薹亲本MN001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特异性上调表达,因此推测这13个基因为叶用芥菜晚抽薹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叶用芥菜晚抽薹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晚抽薹 基因预测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耐抽薹小白菜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侦华 周国林 +7 位作者 陶正盛 黄兴学 汪爱华 王斌才 邓耀华 姚芳 张润花 程萍 《长江蔬菜》 2012年第22期34-35,共2页
以五月慢为对照,对4个耐抽薹小白菜品种(系)进行比较研究,选出耐抽薹,产量、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系)。试验结果说明,五月慢A×5-3-2组合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适合在武汉地区种植。
关键词 小白菜 耐抽薹 品种 比较
下载PDF
大白菜新品种“双冠王”的选育
12
作者 李泸 韩明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1,共3页
大白菜"双冠王"是自交不亲和系‘8426-7-3-7-8’ב9506-5’组配的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抗抽薹性极强;"双冠王"的育成使云南滇中等地高海拔地区棚外大白菜栽培可在最冷的季节播种进行,产量5 500kg/667m2,实现... 大白菜"双冠王"是自交不亲和系‘8426-7-3-7-8’ב9506-5’组配的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抗抽薹性极强;"双冠王"的育成使云南滇中等地高海拔地区棚外大白菜栽培可在最冷的季节播种进行,产量5 500kg/667m2,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棚周年栽培且具有较好的丰产、抗病特性;适宜在云南、贵州、川西等地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新品种 “双冠王” 耐抽薹
原文传递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资源采种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3 位作者 刘晓晖 罗智敏 赵冰 宋连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共3页
对耐抽薹材料Y58半大株采种法和小株采种法的采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大株采种法比小株采种法提高产量62.2%。主要是提早了开花期17d;增加了一级和二级侧枝分枝数,比小株提高47.4%和45.8%,减少了无效分枝三级侧枝数55.3%;同时... 对耐抽薹材料Y58半大株采种法和小株采种法的采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大株采种法比小株采种法提高产量62.2%。主要是提早了开花期17d;增加了一级和二级侧枝分枝数,比小株提高47.4%和45.8%,减少了无效分枝三级侧枝数55.3%;同时增加了一级和二级侧枝上结荚数,分别增加68.1%和99.6%。表明耐抽薹材料采用半大株采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耐抽薹 采种 产量
下载PDF
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庆典 刘建萍 +1 位作者 李素美 林文彬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将新选育的 4个晚抽薹大白菜品系及 3个对照品种露地春播 ,结果比较表明 :4个新品系在经济性状、产量、耐抽薹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 ,并各具优点。 3号品系产量高 ,包心早 ;2号品系净菜率高 ,耐抽薹性强 ,商品性好 ;4号品系抗病性强 ,经... 将新选育的 4个晚抽薹大白菜品系及 3个对照品种露地春播 ,结果比较表明 :4个新品系在经济性状、产量、耐抽薹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 ,并各具优点。 3号品系产量高 ,包心早 ;2号品系净菜率高 ,耐抽薹性强 ,商品性好 ;4号品系抗病性强 ,经济性状良好 ,耐抽薹性强 ;1号品系在比较的几个方面相对于2、3、4号品系虽不突出 ,但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白菜 耐抽薹性 经济性状 品种比较试验
下载PDF
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彦玉 娄丽娜 苏小俊 《长江蔬菜》 2014年第8期6-9,共4页
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重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萝卜春季栽培,不但影响了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萝卜的周年供应。对萝卜的抽薹开花特性、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服萝卜先期抽... 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重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萝卜春季栽培,不但影响了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萝卜的周年供应。对萝卜的抽薹开花特性、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服萝卜先期抽薹问题、提高耐抽薹萝卜育种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春化 耐抽薹性
下载PDF
预处理对晚抽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丽娟 于拴仓 +5 位作者 薛林宝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3,共5页
针对晚抽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难出胚或出胚率低等问题,以晚抽薹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率,更好地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于晚抽薹大白菜育种。以22个晚抽薹大白菜品... 针对晚抽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难出胚或出胚率低等问题,以晚抽薹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率,更好地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于晚抽薹大白菜育种。以22个晚抽薹大白菜品种或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0.08 g/mL甘露醇、0.25 g/mLPEG和体积分数为0.2%的正丁醇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表现不同。22个大白菜品种中,利用常规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仅10C2、10C4、10C5、10C21和10C22诱导出胚状体,最高出胚率为每蕾3.16胚,品种间的出胚率差异明显;0.08 g/mL甘露醇预处理提高10C7、10C8、10C10和10C18的出胚率,但却降低10C2、10C4、10C5、10C21和10C22的出胚率;体积分数为0.2%的正丁醇预处理5 h显著提高10C7、10C12、10C21和10C22的出胚率;0.25 g/mL PEG预处理5 h提高10C18、10C19、10C21和10C22的出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晚抽薹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预处理
下载PDF
晚抽薹大白菜系列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文鹏 张传玲 张渭 《长江蔬菜》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对大白菜用筛选出的冬性特强、抽薹特晚株系和不同生态型品种进行多亲复合杂交 ,其后代又利用设计出现的雄性不育株 ,隔代在大群体中使之充分异交 ,经多代集团性轮回选择 ,育出 5个具有不同生态特点的基础群体 ,而后再用不同的选育途径... 对大白菜用筛选出的冬性特强、抽薹特晚株系和不同生态型品种进行多亲复合杂交 ,其后代又利用设计出现的雄性不育株 ,隔代在大群体中使之充分异交 ,经多代集团性轮回选择 ,育出 5个具有不同生态特点的基础群体 ,而后再用不同的选育途径和方法育成常规品种、质核杂种和一代杂种等。选育出的两个系统已通过省级审定 ,示范推广面积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晚抽薹育种 品种 育种 选育
下载PDF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迟抽薹基因SCAR标记转CAPS标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江丽 王超 +2 位作者 张晓烜 姜凯旋 赵乐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9-1534,共6页
为了更加精确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标记。本研究以结球甘蓝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P02’和冬性弱的易抽薹材料‘A21’杂交得F1代,F1代自交至F3代为试验材料,并以课题组所设计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 为了更加精确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标记。本研究以结球甘蓝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P02’和冬性弱的易抽薹材料‘A21’杂交得F1代,F1代自交至F3代为试验材料,并以课题组所设计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标记的SCN1/248为引物。在F3代的785株结球甘蓝中有711株扩增出目的条带,有74株未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该序列长度为248 bp,运用该序列共设计3对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引物,其中1对引物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多态性消失,另外两对分别命名为SC01和SC02。结合田间127株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调查,有65株表现为迟抽薹,59株表现为易抽薹,3株表现为中间型,与SCAR扩增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将SCAR标记转换成CAPS标记,建立CAPS标记体系。本研究进一步精化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做精确定位功能基因,选育优良的迟抽薹结球甘蓝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迟抽薹基因 SCAR标记 CAPS标记
原文传递
极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种冬春17号的选育
19
作者 万文鹏 张传玲 +4 位作者 胡齐益 张万萍 邓代信 李伟 祖贵东 《长江蔬菜》 2016年第24期52-55,共4页
冬春17号是以CMS1-8-1为母本,自交系优1-7-3为父本配制的极晚抽薹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外叶绿色,叶面稍皱。株高43 cm,开展度52 cm,叶球中桩合抱,特紧实,单球质量2.5 kg左右,品质优;抗逆性强,特别耐湿抗寒,抗多种病害... 冬春17号是以CMS1-8-1为母本,自交系优1-7-3为父本配制的极晚抽薹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外叶绿色,叶面稍皱。株高43 cm,开展度52 cm,叶球中桩合抱,特紧实,单球质量2.5 kg左右,品质优;抗逆性强,特别耐湿抗寒,抗多种病害。在贵州作越冬栽培生长期可延长至145 d以上仍不未熟抽薹。丰产稳产,一般每667 m^2净菜产量5 000 kg左右,是冬春季节栽培的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冬春17号 CMS一代杂种 极晚抽薹 绿体春化型
下载PDF
极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种冬春17号的选育
20
作者 万文鹏 张传玲 +4 位作者 胡齐益 张万萍 邓代信 李伟 祖贵东 《长江蔬菜》 2016年第22期46-48,共3页
冬春17号是以优CMS1-8-1为母本,自交系优1-7-3为父本配置的极晚抽薹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株高43 cm,开展度52 cm,叶球中桩合抱,特紧实,单球质量2.5 kg左右,品质优;抗逆性强,特别耐湿抗寒,抗多种病害。在贵州作越冬栽培... 冬春17号是以优CMS1-8-1为母本,自交系优1-7-3为父本配置的极晚抽薹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株高43 cm,开展度52 cm,叶球中桩合抱,特紧实,单球质量2.5 kg左右,品质优;抗逆性强,特别耐湿抗寒,抗多种病害。在贵州作越冬栽培生长期可延长至145 d以上仍未熟抽薹。丰产稳产,一般每667 m^2净菜产量5 000 kg左右,是冬春季节栽培的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冬春17号 极晚抽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