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4
1
作者 韩晓芳 郭爱红 王丙聚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LAC)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8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在LAC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82例腔隙性脑梗死...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LAC)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8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在LAC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的145个病灶,额叶和丘脑的检出率MRI检查显著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x^2=5.64,x^2=6.42;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顶叶、基底节及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x^2=1.25,x^2=0.81;P>0.05);内囊检出率MRI检查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5);MRI检查病灶直径<5 mm的病灶数为256个,CT检查病灶直径<5 mm的病灶数为3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P<0.05)。结论:CT和MRI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检查对早期、微小病变及额叶、丘脑、内囊的病变显示较CT检查准确,可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T检查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效果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结构性异常及认知功能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周悦玲 丁巍 +3 位作者 艾红兰 卢建新 丁峰 胡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2-967,共6页
目的·探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部结构性异常和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 目的·探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部结构性异常和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37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脑卒中史。对入选患者进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根据MRI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患病组(n=33)和对照组(n=4),或者分为脑白质高信号患病组(n=14)和对照组(n=23)。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患病组和相应对照组在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血液指标、透析充分性等方面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临床特征、脑结构性异常与认知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37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9.4±12.3)岁。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发生率分别为89.2%和37.8%,24.3%的患者存在认知损害。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低,甲状旁腺素、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较高。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年龄较大,转铁蛋白饱和度较低,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SE总分与年龄负相关(r=-0.471,P=0.003),与受教育程度(r=0.355,P=0.031)、高血压史(r=0.358,P=0.030)正相关。研究未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高信号与MMSE总分之间的关联,但回忆力与腔隙性脑梗死存在一定程度负相关(r=-0.357,P=0.030)。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患者脑血管病变及认知损害发生率较高,高龄、贫血、炎症状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等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脑结构性异常及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颅脑磁共振成像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高信号 认知损害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被引量:35
3
作者 皮金才 陈凤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7期10-11,43,共3页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MRI较CT更能清晰准确地发现微小病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临床影像学表现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在CT与MRI检查中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孙会秀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CT与MRI检查中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MSCT和MRI检查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总结腔隙性脑梗死在... 目的旨在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CT与MRI检查中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MSCT和MRI检查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总结腔隙性脑梗死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MRI检查对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总检出率为97.29%,MSCT检查对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总检出率为83.78%,MRI检查对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9,P<0.05);发病时间<6h者,CT平扫无法清晰显示病灶,仅少数患者脑回沟提示轻微变窄;发病时间6-24h者,脑沟消失,脑沟有不同程度的变浅,灰白质无清晰界限,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发病时间>24h者,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占位现象明显,脑回不对称,中线结构出现改变,豆状核边缘模糊,脑灰质密度相对下降,脑白质界面模糊。腔隙性脑梗死T1WI序列中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灶,T2WI序列为高信号灶;FLAIR序列中,急性期为高信号灶,慢性期中心囊便部分信号减低,周围为高信号;DWI序列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为高信号灶,增强模式中,急性晚期或亚急性期可出现明显强化。结论CT与MRI均可有效显示不同时期腔隙性脑梗死的图像特征,其中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优于CT检查,有利于清晰发现微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临床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8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洪亮 武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8 5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时行CT及MRI检查的85例LI患者临床资... 目的分析比较8 5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时行CT及MRI检查的85例L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种检查方法检出病灶数目、部位、大小等情况差异。结果共85例LI患者MRI共检出751个病灶,CT检出149个病灶,MRI检出病灶数目为CT检出数目的5.04倍,且MRI检出多发病灶者明显较CT多(P<0.05)。MRI检出病灶以额叶、基底节、顶叶最多,CT检出病灶以内囊、基底节、顶叶最多;MRI检查的额叶、丘脑、小脑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内囊检出率则低于CT(P<0.05);但2种检查方法的基底节区、顶叶、脑干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CT检出病灶均以直径≤5mm最多,分别占比76.30%、56.38%;但MRI检查中直径≤5mm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而直径>5mm病灶检出率均低于CT(P<0.05)。结论 CT及MRI均能用于诊断LI,但MRI检出病灶更多,且能更清晰地发现微小病灶,于LI的准确诊断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湘军 郑海燕 朱亚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LI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9例、IMT增厚组38例和正常组2...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LI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9例、IMT增厚组38例和正常组2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分析Hcy、UA、hs-CRP与IMT的关系。结果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均高于健康人群(P<0.05);随着LI患者CAS程度增加,血清Hcy、UA、hs-CRP水平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与IMT值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Hcy、UA和hs-CRP均是影响LI患者IMT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IMT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是导致CAS严重程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增加LI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活动性 狭窄程度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电针刺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江红 温新义 +1 位作者 史庭慧 张苏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5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针药治疗组(治疗组)。药物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 20 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电针刺激...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5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针药治疗组(治疗组)。药物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 20 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电针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经2周治疗后,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治疗4周后,2组患者抑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的时间均早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具有起效时间快、疗效佳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电针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东平 张波 胡长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比较,阐明其相关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比较,阐明其相关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纤维蛋白原、腹围及体质指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吸烟;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②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比较,年龄、高血压在脑小血管病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而高胆固醇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③年龄和高血压在脑白质疏松中的作用更突出,而高胆固醇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④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脑白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脑小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虽然有很大程度重叠,却不完全相同;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②脑小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相关,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较脑白质疏松更为密切,但颈动脉粥样硬化并非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梗死灶数目及体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9
作者 董芳 杜怡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6-49,54,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梗死灶数目及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梗死灶数目及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55例)、轻度认知障碍组(35例)和痴呆组(6例),以20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血Hcy检测及头颅MRI检查,计算腔隙梗死灶数目及每个腔隙梗死灶体积(mm^3)及总体积;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血Hcy水平、腔隙梗死病灶数目及总体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cy≥10μmol/L者比率高于对照组(91.84%vs 65.67%,P<0.01);痴呆组血Hcy水平[(51.37±8.12)μmol/L]与轻度认知障碍组[(28.06±7.56)μmol/L]、认知正常组[(21.70±6.92)μmol/L]、对照组[(11.58±3.73)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痴呆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梗死灶数目[(8.00±1.67)、(4.77±0.77)、(3.52±0.81)个]及总体积[(27.42±9.34)、(14.96±6.89)、(8.81±3.71)mm^3]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血Hcy水平呈负相关,与梗死灶数目及梗死灶总体积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脂蛋白(α)及相关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2
10
作者 夏文伟 姜亚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α) [Lp(α) ]及相关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缺血性脑卒中的 2组亚型; 4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ACI)和 47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血清Lp(α)及其相关血脂,同时测定 32例正常...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α) [Lp(α) ]及相关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缺血性脑卒中的 2组亚型; 4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ACI)和 47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血清Lp(α)及其相关血脂,同时测定 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ACI组与LI组相比血清Lp(α)有显著差异(P<0. 05),ACI组与对照组相比Lp(α)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1),但LI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 2组患者的相关血脂与对照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 (LDL)有显著性差异(P<0. 05),其他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2组患者血脂变化不同,Lp(α)在ACI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Lp(α)可作为ACI患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血脂水平 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ACI 血清脂蛋白(a) 血脂变化 同时测定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HDL—C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扬 臧大维 +2 位作者 靳燕宇 汪志云 拱忠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探讨Hcy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腔...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探讨Hcy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f患者组)以及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研究对象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血流峰值(SFv)、舒张血流峰值(DRY)、平均血流速度(MFV)和搏动指数(PD,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患者组大脑中动脉SFV、DFV、MF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明显高于自身基底动脉及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基底动脉MF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高于对照组基底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Hcy、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PI与Hcy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30,p=0.020;r=0.450,P=0.010),HDL-C与Hcy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08,P=0.010)。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远端动脉阻力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搏动指数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检测腔隙性脑梗塞中微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玉东 廖华强 +3 位作者 张明星 刘付君 钟树清 谢明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SWI)技术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脑微出血(CMBs)病变,评估SWI序列在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微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50例腔隙性梗塞患者,同时收集同期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共100例。两组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包...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SWI)技术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脑微出血(CMBs)病变,评估SWI序列在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微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50例腔隙性梗塞患者,同时收集同期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共100例。两组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包括T2WI、T2FLAIR、T1FLAIR)及SWI检查。图像评价:对常规序列及SWI显示CMBs的例数、部位、数量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SWI及常规序列上腔隙性梗塞灶数目与微出血灶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24例腔隙性梗塞在SWI序列清楚显示CMBs病灶,仅3病例在T1WI序列显示,5病例在T2WI上显示,SWI、常规T2WI及T1WI序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WI序列中,对照组、腔隙性梗塞组的微出血阳性率及微出血灶数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腔隙性梗塞组中,腔隙性梗塞数目与微出血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SWI序列显示腔隙性梗塞患中微出血灶优于常规序列,对腔隙性梗塞患者怀疑脑内有微出血时,SWI序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塞 颅内微出血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浆MIF、Hcy及hs-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天耀 许韬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发生认知障碍与血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发生认知障碍与血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417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5例,根据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2种血浆MIF、Hcy及hs-CRP水平并分析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认知障碍程度的LI患者血浆MIF、Hcy、hs-CRP水平、MoCA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的不断加重,患者Hcy、hs-CRP水平及MoCA总分逐渐上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浆MIF、Hcy、hs-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浆MIF≥90 ng/ml、Hcy>10μmol/L、hs-CRP≥10 mg/L为影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浆MIF、Hcy及hs-CRP的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浆MIF、Hcy及hs-CRP水平可有效预防发生认知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MIF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黄紫霞 刘剑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18期2134-213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使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将评分〈2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使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将评分〈2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的认知康复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3个月,即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以及手指操训练,在干预前、后两组进行认知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比较,在干预1,2,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的认知功能康复认知状况分别得分(4.8±0.68)和(4.8±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康复认知状况得分分别为(15.7±2.65),(11.5±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8,P〈0.01);经护理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的认知功能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在1,2,3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认知功能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早期护理干预 依从性
原文传递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丽丽 梁辉 任金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入院的5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1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入院的5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1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持续4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平均秩次判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下调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腔隙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CT对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牛庆东 叶平平 李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腔隙性脑梗死(L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9例LI患者,均行DTI与CT检查,比较DTI与CT诊断情况。结果DTI对LI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DTI共检出2624...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腔隙性脑梗死(L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9例LI患者,均行DTI与CT检查,比较DTI与CT诊断情况。结果DTI对LI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DTI共检出2624个病灶,CT共检出2452个病灶,DTI检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P<0.05);DTI额叶、小脑以及丘脑部位病灶检出率显著大于CT(P<0.05),CT内囊部位病灶检出率显著大于DTI(P<0.05),其他部位病灶检出率DTI与C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TI对≤5mm病灶临床检出率显著大于CT(P<0.05),但对>5mm病灶临床检出率显著小于CT(P<0.05)。结论相较于CT,DTI可提高LI患者检出率,在检出更多病灶以及发现微小病灶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程度与粥样斑块性质、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昱璨 周瀚 +1 位作者 邹佳瑜 杨训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程度与粥样斑块性质、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LI组,行CTA检查并判断颅内动脉钙化程度;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程度与粥样斑块性质、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LI组,行CTA检查并判断颅内动脉钙化程度;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取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并检测斑块性质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LI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MMP3、MMP9、ox-LDL、ET、TRAIL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MT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LI组中轻度钙化和重度钙化患者血清中Hcy、hs-CRP、MMP3、MMP9、ox-LDL、ET、TRAIL的含量显著高于无钙化患者,NO、MT的含量显著低于无钙化患者,重度钙化患者血清中Hcy、hs-CRP、MMP3、MMP9、ox-LDL、ET、TRAIL的含量显著高于轻度钙化患者,NO、MT的含量显著低于轻度钙化患者。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程度的加重与粥样斑块性质改变、氧化应激反应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幼峰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观察吡啦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LI合并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观察组联用吡拉西坦片(1.2 ... 目的:观察吡啦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LI合并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观察组联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和丁苯酞软胶囊(0.2 g qid),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MMSE积分、SOD含量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积分、血清SOD水平均较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用丁苯酞可有效改善LI合并VCI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提高SOD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软胶囊 吡拉西坦片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与脑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涛 孙圣刚 +4 位作者 曹学兵 黄幼珍 陈汉荣 邓学军 童萼塘 《中国康复》 2003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底动脉狭窄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 12 8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BI组 )患者和 13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LI组 )患者的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底动脉狭窄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 12 8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BI组 )患者和 13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LI组 )患者的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行检测 ,比较 2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脑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均超过 4 0 % ,阳性率相近 ;但ABI组中出现各种类型的脑底动脉狭窄 6 3例(49 2 % ) ,而LI组仅 39例 (2 9.5 % )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颅底动脉病变在ABI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脑底动脉 经颅多普勒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慧英 郑晓风 +4 位作者 杨淑贞 甄伟兰 杨明宇 梅飞来 陈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力、视觉记忆力和逻辑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及视空间能力检查。结果(1)两组在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MoCA评分、视觉记忆、执行功能、结构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共完成19例(对照组12例,病例组7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别为8.91(-2.48~15.87)与-6.21(-10.39~5.42)]及左侧额叶UR[分别为11.62(2.93~16.87)与1.04(-10.17~3.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CD屏气试验完成26例(对照组与病例组各13例),病例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13±5);右侧(21±7)]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0.66±0.26);右侧(1.0±0.4)]与对照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24±11);右侧(30±9)]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1.21±0.57);右侧(1.5±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运动反应性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