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 被引量:106
1
作者 李芳华 张阳阳 郑新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1-187,共17页
本文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评估了“十三五”精准扶贫新政策对贫困户劳动收入和劳动供给的短期影响,并讨论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新政策:(1)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收入;(2)2016—2018年劳动... 本文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评估了“十三五”精准扶贫新政策对贫困户劳动收入和劳动供给的短期影响,并讨论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新政策:(1)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收入;(2)2016—2018年劳动收入效应的主要来源由劳动时间增加转向劳动生产率提升;(3)在前期对男性劳动供给的促进作用大于女性,不过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带动女性参与劳动的潜力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劳动供给增加的主要渠道,而光伏扶贫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呈现负激励,削弱了其他政策的减贫效果。微观数据评估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新政策总体上增加了贫困户的劳动供给和收入,具体政策的减贫效果存在差异。这些发现对优化扶贫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模糊断点回归 劳动收入 劳动供给
原文传递
互联网使用、技能异质性与劳动收入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飚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使用已经逐渐成为劳动者的日常行为,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2sls等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与劳...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使用已经逐渐成为劳动者的日常行为,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2sls等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与劳动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个体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可以使个体劳动收入增加45.5%,加入就业身份、户口性质等变量后,结果依然稳健。(2)通过技能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技能群体的收入补偿效应更大,互联网使用使得低技能群体劳动收入显著增加53.6%,但是对中高技能群体的影响不显著。(3)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总体和低技能群体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总体和中高技能群体的工作搜寻成本的方式影响劳动收入。有鉴于此,政府应当降低数字化门槛,更大规模普及互联网的使用;利用互联网搭建更好的就业信息平台,把数字技能纳入就业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劳动收入 中高技能劳动者 低技能劳动者 就业极化 收入效应
下载PDF
员工获得了“公平”的劳动所得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测度与验证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长庚 许明 刘一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140,共13页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并检验了企业和员工拥有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有重要影响,企业拥有的强势权利配置控制权使员工普遍获得了低...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并检验了企业和员工拥有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有重要影响,企业拥有的强势权利配置控制权使员工普遍获得了低于"公平"价格的劳动所得;②权利配置控制权强弱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但员工无疑在获得劳动所得的过程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最终结果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低于"公平"劳动所得的幅度达7.93%;③相比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员工普遍拥有较弱的权利配置控制权,这使国有企业员工并未获得更高的劳动所得。改革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必须提高员工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即赋予员工平等获得收益的权利,强化员工普遍获得收入的权利,给予员工充分获得教育、医疗等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同时,国有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政府应大幅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使上缴部分更多用于民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所得 权利配置 双边随机前沿分析
原文传递
个人所得税新政对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蓉 林志建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74,共12页
根据有关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近5年以来劳动所得在个人总收入中占比约为56%,而劳动所得纳税额占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65%左右,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FPS2016数据,通过基尼... 根据有关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近5年以来劳动所得在个人总收入中占比约为56%,而劳动所得纳税额占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65%左右,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FPS2016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分解衡量各分项劳动收入的基尼弹性系数变化,评估个人所得税制度下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稿酬三类劳动所得对劳动收入税负和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按照个人特征分析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揭示影响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具体原因,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劳动收入 分配效应评估
原文传递
城市规模与人力资本技能溢价: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军涛 翟婧彤 贾宾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6,共14页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个人样本数据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考察城市规模与异质性劳动力收入和人力资本技能溢价的关系,并结合城市集聚经济理论和空间知识经济理论对其内在影响机制进行剖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个人样本数据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考察城市规模与异质性劳动力收入和人力资本技能溢价的关系,并结合城市集聚经济理论和空间知识经济理论对其内在影响机制进行剖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大城市在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的作用下具有更高的劳动力名义工资和技能溢价水平;考虑不同规模城市的生活成本差异后,补偿效应会部分抵消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对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弱化大城市的技能溢价水平。进一步的非线性效应分析发现,城市规模与劳动力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分别存在倒U型和正U型关系;通过比较城市规模对不同收入群体技能溢价的差异性影响验证了群分效应的存在。研究结果对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人才政策的制定以及技能异质性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劳动力收入 技能溢价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下载PDF
劳动收入、不确定风险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巧玲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6,共12页
根据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oprobit模型检验劳动收入、不确定风险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投资组合多样化,收入显著促进了储蓄与风险资产并存的家庭投资格局;中国家庭存在... 根据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oprobit模型检验劳动收入、不确定风险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投资组合多样化,收入显著促进了储蓄与风险资产并存的家庭投资格局;中国家庭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当收入不确定增加时,储蓄较风险投资增加更多;中国家庭在风险资产投资中存在谨慎动机,家庭进行风险资产投资时倾向于与无风险的储蓄资产组合;劳动收入显著促进中西部家庭投资组合多样化,而收入不确定风险显著促进东部家庭投资组合多样化;劳动收入及不确定风险通过增加家庭金融知识及风险偏好而促进家庭储蓄和风险资产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 收入不确定 金融资产 投资组合
下载PDF
数字金融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7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胡林柯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8,共15页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的发展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雇佣、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的雇佣,促进了就业技能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同时既提升了工资率,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中工资率效应占主导。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数字金融结构、企业内在特征和外部制度环境等横截面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本研究为数字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靶向路径构建提供了启示,当前应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的深度发展,将数字金融服务的落脚点放在企业技术创新层面,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因地制策、因企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劳动报酬 劳动收入份额 就业技能结构 新发展格局 收入分配 劳动力
下载PDF
婴幼儿照料、已育女性劳动收入及照料惩罚——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肖洁 《统计学报》 2021年第2期31-42,共12页
基于全国妇联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采用OLS回归、RIF回归和倾向值匹配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婴幼儿照料对已育女性劳动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影响的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整个分位数上,照料婴幼儿的已婚女性与未照料婴幼儿已婚女... 基于全国妇联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采用OLS回归、RIF回归和倾向值匹配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婴幼儿照料对已育女性劳动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影响的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整个分位数上,照料婴幼儿的已婚女性与未照料婴幼儿已婚女性的收入差距近似“倒V形”,照料婴幼儿对已育女性的收入获得具有惩罚效应;随着已育女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子女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照料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一孩家庭婴幼儿照料对已育女性收入的负向影响大于多孩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照料 已育女性 劳动收入 照料惩罚 倾向值匹配
下载PDF
住房消费、收入分配与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 被引量:19
9
作者 付文林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结构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居民"消费支出率"的重新度量,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居民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当稳定。在关于消费需求与劳动者报酬率的地区、城乡结构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 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结构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居民"消费支出率"的重新度量,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居民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当稳定。在关于消费需求与劳动者报酬率的地区、城乡结构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提高劳动者报酬率、促进中国需求导向型经济增长必须要处理好的四个基本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不足 劳动收入 住房消费 经济结构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演进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韩海燕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9,共11页
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尚未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财产性收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由无到有,再到快速扩大,是造成总体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我国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仅是经济发... 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尚未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财产性收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由无到有,再到快速扩大,是造成总体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我国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一系列不完善制度所导致的,如劳动性收入的不平等累积造成财产性收入的差距,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及财产性收入的税收制度等都造成了我国巨大的贫富差距。而过高的贫富差距会阻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鉴于此,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新时代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各种制度以提高我国中产阶层占比,促使我国进入"橄榄形"的稳定社会结构,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金融制度 税收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
原文传递
人机之间: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永钦 董雯 《世界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115,共28页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水平,分析了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从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水平,分析了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从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都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但从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工资结构而言,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工资极化”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劳动者的相对议价能力和不同部门劳动力的替代性与互补性视角,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兼顾工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对推动高质量就业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劳动收入 工资极化 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劳动报酬占比的视角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兰娟 董万好 徐鑫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0,共8页
我国各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非均衡的特征,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用于... 我国各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非均衡的特征,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用于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和产业结构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科技投入指标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形下各产业劳动报酬、增加值、就业等经济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需要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影响尤其明显。同时发现,科技投入对于产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劳动报酬 产业结构 CGE
原文传递
工会与行业劳动报酬的剪刀差悖论: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94,共13页
中国工会覆盖率与行业劳动报酬呈现出剪刀差悖论关系,这与传统的工会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现实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这一现象,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中国城市住户调查"以及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行业资料数据... 中国工会覆盖率与行业劳动报酬呈现出剪刀差悖论关系,这与传统的工会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现实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这一现象,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中国城市住户调查"以及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行业资料数据,借助两阶段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会并未对劳动报酬产生显著影响,而行政垄断力量在行业劳动报酬差距扩大和工会组织行政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市场经济结构中行政垄断与非行政垄断部门并存,以及这种二元结构下工会行政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无法有效协调,是造成其收入分配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工会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自身的"去行政化"改革、维权职能建设和基层工会组织的独立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 劳动报酬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提高劳动报酬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吗? 被引量:14
14
作者 许明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9,共14页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劳动报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在Melitz-Polance分解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提高劳...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劳动报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在Melitz-Polance分解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提高劳动报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平均而言,员工超额劳动报酬每提升1%,则出口产品质量将提升0.341%-0.474%。第二,提高劳动报酬的重点在于非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员工超额劳动报酬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三,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可以通过影响企业自身成长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文的结论为理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如何合理提高员工劳动报酬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惠及一个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劳动报酬 Melitz-Polance分解
原文传递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与体面劳动的实现 被引量:13
15
作者 燕晓飞 信卫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金融危机对中国正在推行的体面劳动带来较大冲击,主要体现为失业率上升和劳动收入下降,青年成为遭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尽管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就业数量成为首要政策目标,但不能忽视就业质量。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并重是体面劳动的实质追求。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体面劳动 劳动就业 劳动收入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志 程翔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95,共18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劳动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效应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定量评估不足,缺少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Acemoglu&Restrepo(2018)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并引入行业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对称性变动...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劳动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效应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定量评估不足,缺少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Acemoglu&Restrepo(2018)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并引入行业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对称性变动,从智能渗透和边界延展两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水平与技能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机理,并通过2003—2020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技能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收入水平,缩小技能收入差距。(2)人工智能对低技能劳动收入水平的冲击显著大于对高技能劳动收入水平的冲击。(3)人工智能通过提升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水平增加劳动收入水平,缩小技能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劳动收入 收入差距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测算(1999-2005年)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大林 成学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91,共12页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实际税负高低的平均有效税率方法,核算了1999-200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比较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三项税负水平,并指出了这种税负格局存在的问题:劳动收入、...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实际税负高低的平均有效税率方法,核算了1999-200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比较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三项税负水平,并指出了这种税负格局存在的问题:劳动收入、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相对偏低;资本收入的有效税率与最佳税率水平基本相当,但存在着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相对较低,西部地区则明显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税率 资本收入 劳动收入 消费支出
下载PDF
农民工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流动模式与代际差异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9,共9页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收入 家庭收入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回归分解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人口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芦婷婷 祝志勇 刘畅畅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7,共14页
现有文献对人工智能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性层面的分析,却忽视了这一关系潜在的非线性特征。基于中国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和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同时加入人工智能的平方项,考察人... 现有文献对人工智能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性层面的分析,却忽视了这一关系潜在的非线性特征。基于中国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和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同时加入人工智能的平方项,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现阶段以抑制作用为主;这一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双重门限特征和人口老龄化单门限特征,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负向影响增强,且替换被解释变量、改变抽样次数、剔除极端值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因而应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适老化发展,以缓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问题,加快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口结构 收入分配 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份额 人力资本 人口老龄化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代盛 冯慧超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8-75,共8页
文章基于耦合协同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各省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考察了我国各省市人力资本... 文章基于耦合协同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各省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考察了我国各省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力收入,并且在空间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扩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竞争效应会逐渐显现。分地区来看,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收入影响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异质劳动力群体的估计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缩小性别、城乡以及技能工资差距,对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有持续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发展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劳动力收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