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看《孔乙己》英译文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宏薇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2-68,共7页
本文根据小说美学的人物、时空、情节、叙述、语言等要素 ,比较研究了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与杨宪益、戴乃迭先生所译英译文的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 ,本文说明译者如何以生动简洁的笔触、符合人物社会地位与性格的贴切选词以... 本文根据小说美学的人物、时空、情节、叙述、语言等要素 ,比较研究了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与杨宪益、戴乃迭先生所译英译文的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 ,本文说明译者如何以生动简洁的笔触、符合人物社会地位与性格的贴切选词以及恰当的语篇布局调整 ,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审美要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文学翻译 小说美学 审美要素 艺术世界 人物社会地位 时空 情节 叙述 语言
全文增补中
边缘者的境遇——再读《孔乙己》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4-48,共5页
运用叙述学与回忆诗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相关性分析,凸显他们各异却又相通的边缘化生存境遇,进而认为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生存境遇渗透着鲁迅本人边缘化的生命体验;小说对他们边... 运用叙述学与回忆诗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相关性分析,凸显他们各异却又相通的边缘化生存境遇,进而认为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生存境遇渗透着鲁迅本人边缘化的生命体验;小说对他们边缘化境遇的呈现,是此前《狂人日记》中相关思想命题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我” 孔乙己 边缘者 境遇
下载PDF
译者的用心——从翻译目的论看《孔乙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晓霞 邵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从目的论理论出发探讨《孔乙己》一文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可以认为异化与归化并不矛盾,它们是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从目的论理论出发探讨《孔乙己》一文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可以认为异化与归化并不矛盾,它们是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应该并存并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孔乙己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独异的文化守望者:孔乙己形象再解 被引量:7
4
作者 田建民 李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47,共6页
孔乙己通常被定位为“知识分子苦人”或“脱离群众的士大夫”的形象,并以此引申到政治批判或启蒙的国民性批判。其实孔乙己是一个孤独无奈而又有着“独异”个性与精神追求的知识者“苦人”形象,是世人都漠视、排斥文化的冷漠社会中的独... 孔乙己通常被定位为“知识分子苦人”或“脱离群众的士大夫”的形象,并以此引申到政治批判或启蒙的国民性批判。其实孔乙己是一个孤独无奈而又有着“独异”个性与精神追求的知识者“苦人”形象,是世人都漠视、排斥文化的冷漠社会中的独异的文化守望者。鲁迅借此形象的塑造,用“或一种”人生悲剧的艺术描绘如实传达自己别样的人生体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独异 文化守望
下载PDF
孔乙己的金钱、身体与身份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湘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6-54,共9页
从金钱影响和身份认同的视角,对鲁迅小说《孔乙己》描述的生存世界和孔乙己的悲剧意义可以得出新的认识:金钱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力量,影响、制约着孔乙己所在世界人们的精神、身体活动甚至整个生活方式。同时,科举制度、长衫人... 从金钱影响和身份认同的视角,对鲁迅小说《孔乙己》描述的生存世界和孔乙己的悲剧意义可以得出新的认识:金钱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力量,影响、制约着孔乙己所在世界人们的精神、身体活动甚至整个生活方式。同时,科举制度、长衫人物、短衣帮、酒店掌柜和小伙计等从不同角度形成无所不在的否定力量,不断粉碎孔乙己残存的生存梦想,使孔乙己生存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麻木、冷漠、无望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 孔乙己 身体图像 否定力量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论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旭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64-65,共2页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狂人、子君和涓生等是代表人物的形象。鲁迅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摧残和毒害一个善良贫穷的读书人,并愤怒谴责了封建豪绅阶级的残酷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狂人、子君和涓生等是代表人物的形象。鲁迅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摧残和毒害一个善良贫穷的读书人,并愤怒谴责了封建豪绅阶级的残酷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意志软弱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知识分子 孔乙己 辛亥革命
下载PDF
交流悲剧与自我成长式叙述——《孔乙己》的叙事学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长中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叙事进程是叙事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故事层面上的不稳定性和话语层面上的张力共同促成叙事进程的发展和艺术魅力的生成。《孔乙己》短小的篇幅何以蕴含多元阐释的空间,以叙事进程为视角可以有若干新的发现,从故事的不稳定性发现孔... 叙事进程是叙事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故事层面上的不稳定性和话语层面上的张力共同促成叙事进程的发展和艺术魅力的生成。《孔乙己》短小的篇幅何以蕴含多元阐释的空间,以叙事进程为视角可以有若干新的发现,从故事的不稳定性发现孔乙己交流失败的悲剧;而在话语的张力层面则发现叙述者的自我启蒙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叙事进程 交流 悲剧 自我启蒙
下载PDF
布迪厄社会学视角下《孔乙己》译介研究
8
作者 张贯之 王婷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2-57,共6页
杨宪益、戴乃迭《孔乙己》译本在美国学界和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并受到美国学者的好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体现。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实践和符号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本文从社会学... 杨宪益、戴乃迭《孔乙己》译本在美国学界和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并受到美国学者的好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体现。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实践和符号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本文从社会学理论三大核心概念出发,剖析社会因素对该译本翻译策略选取产生的影响,即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出版社要求及其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资本和惯习都影响着《孔乙己》翻译策略的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中华文化 布迪厄社会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艳 《运城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1-83,共3页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在原文基础上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我们对鲁迅作品《孔乙己》的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和英国学者蓝诗玲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不同译者...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在原文基础上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我们对鲁迅作品《孔乙己》的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和英国学者蓝诗玲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不同译者做出不同策略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预期受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孔乙己 文化负载词 翻译
下载PDF
空间意识下的启蒙新变:再读《孔乙己》
10
作者 常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4-91,共8页
鲁迅小说《孔乙己》,篇幅短小,却张力宏大。其在五四运动高亢激昂的时代背景下,以简单而朴实的生活叙述还原了社会原场,推进了鲁迅有关启蒙的理性思考。小说中“抽象”与“差异”的社会空间并置,“道”与“势”的文化冲突共存,凸显了鲁... 鲁迅小说《孔乙己》,篇幅短小,却张力宏大。其在五四运动高亢激昂的时代背景下,以简单而朴实的生活叙述还原了社会原场,推进了鲁迅有关启蒙的理性思考。小说中“抽象”与“差异”的社会空间并置,“道”与“势”的文化冲突共存,凸显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现状和思想启蒙的清醒认知。《孔乙己》冷静的叙述笔调是鲁迅启蒙批判理性的文本外现,而其小说创作从狂热走向理性,彰显的正是启蒙批判理性思想的发展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孔乙己》 空间意识 批判理性 思想启蒙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对比研究——以《孔乙己》的两英译本为例
11
作者 叶安琪 胡健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基于自建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孔乙己》斯诺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译者翻译风格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两译本在语言层面的特点,然后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为理论基础... 基于自建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孔乙己》斯诺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译者翻译风格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两译本在语言层面的特点,然后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为理论基础对风格成因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杨戴夫妇的源语资本、文化资本更雄厚,译文以目的语为中心,翻译倾向于简化,短句更多,可读性更高;斯诺的目的语资本更雄厚,译本以源语为中心,翻译倾向于明晰化,长句更多,文学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研究 译者风格 场域-惯习论 《孔乙己》
下载PDF
杨宪益戴乃迭英译《孔乙己》两版本对比
12
作者 刘微微 邹琼香 谢雅竹 《译苑新谭》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孔乙己》有1963年和1980年两个差异较大的版本。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这两个版本,可以了解译者的翻译风格特点和翻译过程中采用的原则与策略。在本研究中,定量对比聚焦两个版本在译文可读性上的异同,定性对比从...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孔乙己》有1963年和1980年两个差异较大的版本。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这两个版本,可以了解译者的翻译风格特点和翻译过程中采用的原则与策略。在本研究中,定量对比聚焦两个版本在译文可读性上的异同,定性对比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比较修订版与第一版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以探索发现译者在保持忠实原文和表达流畅时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戴乃迭 《孔乙己》 翻译 两版本
原文传递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A Study of New Year's Sacrifice, Kong YijL and Diary of a Madman 被引量:1
13
作者 Todd Foley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3期374-392,共19页
A subtle aspect of Lu Xun's writing, running through several of his works of fiction, is his animalistic portrayal of some of his most well-known characters. Scraping away their humanity as he writes, Lu Xun depicts ... A subtle aspect of Lu Xun's writing, running through several of his works of fiction, is his animalistic portrayal of some of his most well-known characters. Scraping away their humanity as he writes, Lu Xun depicts Kong Yiji, Xianglin Sao, and the infamous Madman crawling on their hands and knees, working like draught animals, and abandoning all rational thought. In short, all three end up occupying an ambiguous space between the realms of human and anima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how Lu Xun's description and situation of these characters suggests, aside from the standard agendas of May Fourth writing in general, a certain, shared metaphysical conundrum. Drawing on the work of Giorgio Agamben to take the hiatus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as an occasion for ontological possibility, I will investigate how the dehumanized portrayal of these characters situates them at the threshold of a new becoming: one which has not yet been realized, but which is also rendered impossible either through the character's death or return to health. Examining Lu Xun's works in this way not only recognizes his major emphasis on social critique, but suggests both that his thought on Chinese society pierces through to the level of metaphysical inquiry, 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marks a productive entry point for this sort of ques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ANIMALITY AGAMBEN METAPHYSICS kong yiji Xianglin Sao MADMAN
原文传递
孔乙己:丢了笔杆子的“堂吉诃德”——重读鲁迅小说《孔乙己》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亮 许祖华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
《堂吉诃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堂吉诃德气”,也在传播和东移中影响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孔乙己形象的解读,在鲁迅研究史上虽多种多样,但鲜有人论及孔乙己与堂吉诃德在精神心理上的内在联系。文章从分析“堂吉诃德气”和孔乙己对酒... 《堂吉诃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堂吉诃德气”,也在传播和东移中影响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孔乙己形象的解读,在鲁迅研究史上虽多种多样,但鲜有人论及孔乙己与堂吉诃德在精神心理上的内在联系。文章从分析“堂吉诃德气”和孔乙己对酒、长衫、“之乎者也”的话语等知识分子特点的迷狂上入手,对孔乙己这一中国式堂吉诃德的形象和成因等予以分析,兼顾知识分子鲁迅对于孔乙己“堂吉诃德气”的复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堂吉诃德 迷狂心理 知识分子 鲁迅
下载PDF
长衫、抄书与孔乙己的形象寓意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宏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
《孔乙己》围绕长衫与书两个因素来刻画孔乙己的形象特征。他以抄书为业,却沦落到"窃书"为生,两者之间的关联与悖论既显示出传统读书人沦落的残酷事实,也表现了近代士大夫阶层的分化历程。在孔乙己的故事中,鲁迅表达出他对专... 《孔乙己》围绕长衫与书两个因素来刻画孔乙己的形象特征。他以抄书为业,却沦落到"窃书"为生,两者之间的关联与悖论既显示出传统读书人沦落的残酷事实,也表现了近代士大夫阶层的分化历程。在孔乙己的故事中,鲁迅表达出他对专业知识分子的同情,对权贵人士的审视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孔乙己》 传统反思
下载PDF
试论《孔乙己》的悲剧深度和美学风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秀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6-58,共3页
《孔乙已》是鲁迅的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丧失 ,通过人的灵魂的扭曲 ,使小说的悲剧意义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同时 ,以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构成了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 《孔乙己》 悲剧深度 美学风格 短篇小说 鲁迅 悲剧性
下载PDF
《孔乙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褚治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6期180-182,共3页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社会的美好愿景。通过叙事学、结构学、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探析《孔乙己》在人才培养层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文本解读 教学解读
下载PDF
个体的挽歌——孔乙己悲剧形象再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令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孔乙己人物形象具有繁复多义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对孔乙己有着不同的解读。从历史人文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孔乙己,我们发现:作为深受儒家影响的代表,孔乙己通过窃书事件表现了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同时他不拖欠酒钱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孔乙己人物形象具有繁复多义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对孔乙己有着不同的解读。从历史人文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孔乙己,我们发现:作为深受儒家影响的代表,孔乙己通过窃书事件表现了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同时他不拖欠酒钱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并且分豆给孩子吃还表现出他具有一颗善良的爱心。然而,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他既迂腐又好吃懒做,难以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在新旧文化交织中孔乙己注定是一出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悲剧 个体发展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国粹运动中作为朴学学者形象的孔乙己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结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鲁迅《孔乙己》的写作与当时的国粹思潮紧密相关。从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不擅长应举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从知识类型上看,孔乙己不是理学的信徒,而是朴学学者。鲁迅在写作此作品时是有所顾虑的,孔乙己这一形象与当时的国... 鲁迅《孔乙己》的写作与当时的国粹思潮紧密相关。从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不擅长应举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从知识类型上看,孔乙己不是理学的信徒,而是朴学学者。鲁迅在写作此作品时是有所顾虑的,孔乙己这一形象与当时的国粹运动紧密相关,小说的写作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孔乙己这一形象是当时国粹运动的一个影子。《孔乙己》不仅写出了普通知识分子的悲凉,而且也是对国粹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体现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鲁迅 国粹运动
下载PDF
经典教材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孔乙己》为例
20
作者 辛志英 王凯 刘玲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76,共5页
经典教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入解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经典篇目,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晚清时期底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孔乙己成为僵化科举制度的失意者,残暴乡绅统治的受害者,... 经典教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入解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经典篇目,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晚清时期底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孔乙己成为僵化科举制度的失意者,残暴乡绅统治的受害者,凋零农村经济环境中的贫困者,孔乙己的悲剧深刻揭露出晚清时期社会的腐朽与没落。经典教材的内涵挖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充分挖掘经典教材的深刻内涵,是经典的价值所在,可以助力学生的有效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科举制度 乡绅制度 晚清经济 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