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爱的真切呼唤——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基督教倾向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伟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共6页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在世界和中国都有广泛的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李尔王》深受《圣经》和基督教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宗教的层面上展现了《李尔王》中爱的内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基督教 《圣经》
下载PDF
《李尔王》——一部充满悖论的悲剧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劲秋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莎士比亚在其杰出悲剧<李尔王>中,充分运用悖论这一手法,通过在情节、人物、对话等方面匠心独运的矛盾设置,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神性和兽性的对抗与冲突,鞭挞了兽性,弘扬了神性,实现了永恒的"诗的正义".
关键词 《李尔王》 悖论 莎士比亚 英国 戏剧文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身体和自然概念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韧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将认知分析应用于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隐喻中。将根据意象图式和隐喻过程中所涉及的映射的认知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隐喻。莎士比亚利用意义的复杂性,使用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创造了常规、非常规甚至是创造性隐喻,尤其是此悲剧中的... 将认知分析应用于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隐喻中。将根据意象图式和隐喻过程中所涉及的映射的认知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隐喻。莎士比亚利用意义的复杂性,使用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创造了常规、非常规甚至是创造性隐喻,尤其是此悲剧中的"自然"和"身体"隐喻的概念。分析显示,我们不少日常概念可为常规隐喻所组织,而文学话语中的新鲜隐喻可分析为常规隐喻的新引伸和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认知分析 隐喻 认知功能 意象-图式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李尔王》傻子角色的隐喻修辞 被引量:9
4
作者 谢世坚 刘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38,共6页
傻子是《李尔王》中的重要角色,其语言独特,善于使用丰富的修辞格,其中以隐喻辞格最为突出。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考察傻子语言中的隐喻辞格,有助于探究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傻子的隐喻修辞主要是为剧本主题服务,揭露真相,点化李尔,深刻... 傻子是《李尔王》中的重要角色,其语言独特,善于使用丰富的修辞格,其中以隐喻辞格最为突出。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考察傻子语言中的隐喻辞格,有助于探究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傻子的隐喻修辞主要是为剧本主题服务,揭露真相,点化李尔,深刻而有力地抨击了李尔的长女和二女儿忘恩负义、背信弃义、违逆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傻子 隐喻辞格 概念隐喻 本体隐喻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物与意象 被引量:8
5
作者 宋筱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华,而意象的精妙运用,则是莎翁最令人叹服的高明之处之一。本文力图从利用意象塑造悲剧人物性格、通过意象对比展示人物的善与恶以及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预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意象在莎翁四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华,而意象的精妙运用,则是莎翁最令人叹服的高明之处之一。本文力图从利用意象塑造悲剧人物性格、通过意象对比展示人物的善与恶以及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预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意象在莎翁四大悲剧中对人物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悲剧人物 人物 莎士比亚 主人公 悲剧命运 阐述 塑造 重要作用 展示
下载PDF
疯癫的救赎——论李尔王的疯癫与神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平 王岚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本文从《李尔王》所展现的分裂世界入手,通过分析分裂背后的兽性与人性对立的实质,讨论剧中李尔王疯癫的深层意义:疯癫使李尔摆脱了世俗王权、野心欲望的羁绊,可以见理智时所未见,感清醒时所未感,向神性飞跃,最终以自己和女儿科迪利娅... 本文从《李尔王》所展现的分裂世界入手,通过分析分裂背后的兽性与人性对立的实质,讨论剧中李尔王疯癫的深层意义:疯癫使李尔摆脱了世俗王权、野心欲望的羁绊,可以见理智时所未见,感清醒时所未感,向神性飞跃,最终以自己和女儿科迪利娅的死完成了对乱世的精神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莎士比亚 疯癫 救赎
下载PDF
妙喻与洞察——浅析相似修辞格在《李尔王》中的体现
7
作者 成敏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中有一个貌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傻瓜”,一直忠诚地跟随在李尔左右,以戏谑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指出后者的昏悖,毫不掩饰地发表着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其言语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 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中有一个貌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傻瓜”,一直忠诚地跟随在李尔左右,以戏谑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指出后者的昏悖,毫不掩饰地发表着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其言语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充满艺术性与思想性;他对隐喻、类比、拟人、明喻等相似修辞格的运用,不但是对语言技巧的良好把握,更是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这一形象的塑造,显示出莎士比亚对底层人民的真切同情以及对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深深控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喻 洞察 威廉·莎士比亚 《李尔王》 “傻瓜”
下载PDF
《李尔王》中国王的身体伦理认知
8
作者 侯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在《李尔王》中,国王李尔一直在追问的“天性”和“天道人伦”实乃伦理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过程也是李尔的身体伦理认知变化和伦理身份重塑过程。剧作开始,当“天性之爱”和“天道人伦”的探问沦为身体政治表演,李尔深陷伦理泥淖及对... 在《李尔王》中,国王李尔一直在追问的“天性”和“天道人伦”实乃伦理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过程也是李尔的身体伦理认知变化和伦理身份重塑过程。剧作开始,当“天性之爱”和“天道人伦”的探问沦为身体政治表演,李尔深陷伦理泥淖及对道德自我的怀疑。在对长女和次女的身体疾病想象、“转嫁”及身体的“解剖”和审判里,李尔得以给自己的身体祛疾并做出伦理抉择。在对小女儿灵启式的身体拥抱中,李尔完成了作为个体和父亲的伦理救赎乃至伦理超越。“世界态身体”与政治身体的聚合最终促成李尔国王身体的生成和伦理身份的重塑。李尔的身体伦理认知过程是对人作为一种伦理存在的肯定,也是对剧中时代的袒露和伦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身体 伦理认知 伦理身份
原文传递
“有”与“没有”之间——解读《李尔王》的存在哲学
9
作者 章乔毓 肖剑(指导)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的英文原著中,“nothing”具有多元的内在含义。“有”与“没有”的讨论涉及了亲情、爱情多个方面,主人公观念中两者二元关系的转变也演绎着关于“真人”的成长故事。不论是对个体存在状态的呈现还是对人与自然动态关系的思考,《李尔王》都极具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哲学价值。《李尔王》在双线索的交织中塑造出一众个性迥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与“没有”之间,暗含着“爱”的形式与本质之争,藏匿着“真人”成长蜕变的隐性轨迹。透过失势、战争、死亡、赎罪,我们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审视社会关系的复杂,收获深沉的人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存在哲学 人的自我发现 自然
下载PDF
“莎式圆融”或复调不确定性:《李尔王》电影改编的言说困境与跨媒介补偿
10
作者 解村 张敬珏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莎士比亚戏剧(特别是悲剧)更适合以文字形式阅读,这是莎评史上由来已久的一派声音,19世纪以来支持者甚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莎剧中包含诸多抵抗视觉文本的特质,本文对莎评史进行梳理,将这个特质概括为“复调不确定性”或者“莎式圆融”... 莎士比亚戏剧(特别是悲剧)更适合以文字形式阅读,这是莎评史上由来已久的一派声音,19世纪以来支持者甚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莎剧中包含诸多抵抗视觉文本的特质,本文对莎评史进行梳理,将这个特质概括为“复调不确定性”或者“莎式圆融”,表示其语义的模糊与闪躲,以及多声部主题的角力与并协。在探讨莎剧电影改编时,这一视角不仅依然适用,并且敞开了新的空间。本文以柯静采夫的《李尔王》和黑泽明改编自该剧的《乱》为例,探讨莎剧“复调不确定性”在镜头语言中难以避免的言说困境,以及实现跨媒介补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电影改编 复调不确定性 莎式圆融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中的象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华泉坤 田朝绪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对莎士比亚在其伟大悲剧《李尔王》中运用的艺术手段---象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者指出:“暴风雨”、“衣服”、“什么也没有”、“发疯”等象征意义奇迹般地激起了读者的情感,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不仅强化和形象化了主题,而... 本文对莎士比亚在其伟大悲剧《李尔王》中运用的艺术手段---象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者指出:“暴风雨”、“衣服”、“什么也没有”、“发疯”等象征意义奇迹般地激起了读者的情感,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不仅强化和形象化了主题,而且赋予作品与众不同的全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戏剧 象征手法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疯癫与文明——《李尔王》中的疯癫意象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粉英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有很多疯癫形象。《李尔王》这部悲剧作品几乎体现了莎翁悲剧中的各种疯癫类型,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李尔王》中的疯癫意象,并就此分析莎翁的疯癫意象所传达的文化意蕴。莎翁笔下的疯癫,只是另外一...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有很多疯癫形象。《李尔王》这部悲剧作品几乎体现了莎翁悲剧中的各种疯癫类型,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李尔王》中的疯癫意象,并就此分析莎翁的疯癫意象所传达的文化意蕴。莎翁笔下的疯癫,只是另外一种生存状态,是"文明"进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疯癫 意象 文明
下载PDF
浅析《李尔王》中的悖论与反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心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5-76,共2页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把悖论和反讽应用于语言修辞,并扩至人物形象层面甚至主题思想层面,使模棱 深邃的语义状态与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元、无序与矛盾相契合,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刻矛盾。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悖论 反讽
下载PDF
从米霍埃尔斯的表演理论看犹太人的自我意识
14
作者 陈世雄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2期40-51,共12页
从20世纪末至今,苏联犹太戏剧大师米霍埃尔斯(1890—1948)一直是国际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研讨会已经举办12届,参与的学者来自欧亚十多个国家,研讨范围越来越广泛。米霍埃尔斯于1937年在苏联权威刊物《戏剧》(Театръ)发表长... 从20世纪末至今,苏联犹太戏剧大师米霍埃尔斯(1890—1948)一直是国际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研讨会已经举办12届,参与的学者来自欧亚十多个国家,研讨范围越来越广泛。米霍埃尔斯于1937年在苏联权威刊物《戏剧》(Театръ)发表长篇论文《通向形象的道路》,学术界对他的代表作《李尔王》(首演于1935)也有深入研究。通过米霍埃尔斯的表演艺术能够探寻犹太人的自我意识和民族特性,这也涉及米霍埃尔斯悲剧命运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霍埃尔斯 形象 李尔王 犹太 流散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返老还童的王者——米霍埃尔斯版《李尔王》形象塑造探析
15
作者 姜书诚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2期52-59,共8页
所·米·米霍埃尔斯是苏联国立莫斯科犹太剧院的著名犹太演员及导演,曾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曾塑造出多个经典角色。他的戏剧舞台创作以深刻的哲理性著称,他所扮演的李尔王打破了“高大的,有胡须的国王”这一刻板形象,其对人物... 所·米·米霍埃尔斯是苏联国立莫斯科犹太剧院的著名犹太演员及导演,曾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曾塑造出多个经典角色。他的戏剧舞台创作以深刻的哲理性著称,他所扮演的李尔王打破了“高大的,有胡须的国王”这一刻板形象,其对人物与悲剧的重新解读,舞台上的角色装扮及神态动作都蕴含哲思。在米霍埃尔斯版《李尔王》中李尔的贯穿行动被解读为一位个人主义怀疑论者关于人性的实验,由衰老到年轻的面部装扮象征着李尔的悲剧之路并不是从老年走向死亡,而是从一种陈旧腐朽、如死水般的状态蜕变为焕新的、更激荡年轻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是米霍埃尔斯及共创者关于“李尔王”这一经典形象的开创性解读及重塑,同时是根植于犹太文化传统,聚焦经典剧作的当代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米霍埃尔斯 莎士比亚 犹太戏剧
原文传递
考狄利亚的选择——《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解读
16
作者 张沛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2,共11页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几乎从一开始就越过不可逆的命运节点而见证了悲剧的实质发生。对于李尔提出的爱的测试(和潜在的馈赠),考狄利亚以不答之答反转了父亲的提问,将之变成女儿的反向测试和爱的启示(或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爱?当她做出这...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几乎从一开始就越过不可逆的命运节点而见证了悲剧的实质发生。对于李尔提出的爱的测试(和潜在的馈赠),考狄利亚以不答之答反转了父亲的提问,将之变成女儿的反向测试和爱的启示(或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爱?当她做出这一选择时,她同时做出了命运的选择,并通过这一选择见证了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心和勇敢的爱人。这就是考狄利亚的命相,为此她将在这个世界上承受苦难和牺牲,而在所不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考狄利亚 选择 命相
原文传递
君权衰败与道德沦丧的一面镜子——评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文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6-91,共6页
《李尔王》不同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其余三部,其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为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 《李尔王》不同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其余三部,其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为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种种痛苦的磨难。秩序失衡必然导致人伦蛊坏,道德沦丧,强壮的青年会凌驾衰弱的老人,子女会一拳打死老父亲。而唯有经过爱与善的牺牲磨炼,方能恢复秩序,迎来和谐恒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君权衰败 道德沦丧 镜子
下载PDF
理性与疯癫的延异——以莎士比亚《李尔王》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0,共3页
针对福柯看到的理性与疯癫的关系是对立不可调和、相互排斥莎士比亚戏剧中,作者运用《李尔王》等作品体现的理性和疯癫来阐释延异学说,试图证明理性与疯癫如同德里达提出的那样,是处于无止境的差异链条内、相辅相成的延异关系。
关键词 理性 疯癫 延异 《李尔王》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李尔王》三译本欧化现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威 孙泽瑞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李尔王》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同时代的多名译者曾以不同的语体风格将其呈现给中文读者。本文选取梁实秋、朱生豪和彭镜禧三位译者的译本,以基于语料库的量化方法为主进行比较研究,从词汇和... 《李尔王》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同时代的多名译者曾以不同的语体风格将其呈现给中文读者。本文选取梁实秋、朱生豪和彭镜禧三位译者的译本,以基于语料库的量化方法为主进行比较研究,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考察其中的欧化现象,旨在探寻更加适合当代中文读者的《李尔王》译本,进而促进莎剧这一经典作品在当代中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欧化 语料库翻译学
下载PDF
浅谈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的人性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雪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莎士比亚的不朽巨作《李尔王》反映人性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人性或全善或全恶;一些人经过一系列打击、磨难后本性会彻底转变;由人类自身造成的邪恶最终定会被真善美所战胜;人性中的一大缺陷———盲目性往往会导致悲剧性的下场;清晰的眼... 莎士比亚的不朽巨作《李尔王》反映人性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人性或全善或全恶;一些人经过一系列打击、磨难后本性会彻底转变;由人类自身造成的邪恶最终定会被真善美所战胜;人性中的一大缺陷———盲目性往往会导致悲剧性的下场;清晰的眼光并非仅仅依靠明亮的双眼就能获得,世间真相必须用心灵去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