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译者风格对比描写的多维分析途径 |
赵朝永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2
|
《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兼谈AABB式词的发展变化 |
王明华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5
|
|
3
|
从《金瓶梅》看明代后期白银流通及购买力 |
张准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4
|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封建商人的典型——《金瓶梅》西门庆形象新论 |
曹炳建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5
|
“本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觉醒——《金瓶梅》女性角色意识的文化审视 |
吕珍珍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7 |
6
|
|
6
|
《金瓶梅》中的理欲观 |
李宝龙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6
|
|
7
|
城市娱乐和《金瓶梅》中的元宵节庆 |
詹丹
张瑞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8
|
两种价值取向的建构及其毁灭的悲剧——潘金莲、李瓶儿形象的意义 |
刘军华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9
|
从《金瓶梅词话》看明人服饰风貌 |
施晔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1 |
5
|
|
10
|
赞助人的隐身:《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译本的副文本研究 |
齐林涛
|
《翻译界》
|
2018 |
7
|
|
11
|
“人”在《金瓶梅》中 |
黄霖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2
|
《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叙事艺术比较 |
张军
沈怡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6
|
|
13
|
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与可能性对比 |
马瑞芳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4
|
花园:暖昧之地——居住:从中国传统城市住宅到相关问题系列研究之五 |
诸葛净
|
《建筑师》
|
2017 |
5
|
|
15
|
《金瓶梅》与《红楼梦》谶语探析 |
郭妍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16
|
叙事学视角下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翻译研究——以《金瓶梅》两个英译本为例 |
温秀颖
聂影影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5 |
5
|
|
17
|
《金瓶梅》首个英节译本中的“声音”探究 |
胡桑
|
《翻译界》
|
2024 |
0 |
|
18
|
张竹坡论人物角色的叙事功能 |
刘晓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9
|
论《金瓶梅》中男仆伙计群体形象的特点 |
董守轩
王译婕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0
|
明清《金瓶梅》接受现象中的互文性特征分析 |
王凌
|
《惠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