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犹太文化与犹太身份:美国犹太文学人物剖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碧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5-39,共5页
试图通过对贝娄的《洪堡的礼物》,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店员》,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四部小说的典型人物的分析,将美国犹太文学纳入犹太移民与宏观的移民世界及微观的美国社会的文化接触这一特定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犹太文化 犹太身份 人物剖析
下载PDF
历史观照下的美国梦与犹太身份文化变迁——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崔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5-129,共5页
菲利普·罗斯后期代表作《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移民利沃夫一家三代20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梦追寻中传统文化身份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既包涵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要素,又体现了当代美国主流文化的时代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 菲利普·罗斯后期代表作《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移民利沃夫一家三代20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梦追寻中传统文化身份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既包涵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要素,又体现了当代美国主流文化的时代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将考察小说主人公利沃夫家族三代人在历史观照下美国梦的演进与传统身份文化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以此为研究主线,探究构成小说各文化要素的深层文化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历史 美国梦 犹太身份
下载PDF
文化身份的消解、重建与回归——以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唐丽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一,丽贝卡从隐藏犹太身份到追寻美国身份并不是美国文化简单地消解、同化犹太文化的结果,而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汇合;第二,丽贝卡回归犹太身份也不意味着犹太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否定,而是其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即犹太文化始终以各种方式制约、规范和影响着美国犹太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犹太移民 犹太身份 《掘墓人的女儿》 欧茨
下载PDF
“六日战争”对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礼刚 宋瑞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8,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日战争” 美国犹太人 以色列 犹太游说组织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夜林》:犹太人的忧郁和现代性批判
5
作者 魏玉洁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美国作家朱娜·巴恩斯在其现代主义代表作《夜林》中用极具诗意且乖张的意象书写忧郁并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思考。小说从忧郁的个人形象、忧郁的缘由以及利用忧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救赎这三个方面,描写了犹太人在现代性进程中承受的宿... 美国作家朱娜·巴恩斯在其现代主义代表作《夜林》中用极具诗意且乖张的意象书写忧郁并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思考。小说从忧郁的个人形象、忧郁的缘由以及利用忧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救赎这三个方面,描写了犹太人在现代性进程中承受的宿命般的忧郁。小说以犹太人最终救赎失败为结局表明,对忧郁的反思并无法带来根本转变,并以此来批判现代性进程的残酷。巴恩斯对犹太人无法摆脱的忧郁命运的书写投射出来的是对人类普遍苦难的承认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娜·巴恩斯 《夜林》 犹太身份 忧郁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流亡书写与身份失落:小说«旅人»的空间叙事艺术
6
作者 全源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
小说«旅人»作为最早描写“水晶之夜”的文学作品,围绕犹太商人西尔伯曼的火车流亡展开叙事,以犹太人的个体视角揭露了大屠杀对于犹太民族毁灭性的重创.«旅人»以独特的空间结构视角探讨反犹运动对犹太主体身份认同... 小说«旅人»作为最早描写“水晶之夜”的文学作品,围绕犹太商人西尔伯曼的火车流亡展开叙事,以犹太人的个体视角揭露了大屠杀对于犹太民族毁灭性的重创.«旅人»以独特的空间结构视角探讨反犹运动对犹太主体身份认同的解构作用,通过营造典型的“家宅”空间表征及时空体空间、意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重空间建构,书写犹太民族在德国社会反犹主义大环境下的流亡境遇与身份危机以及对纳粹暴行饱含血泪的控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人» 空间叙事 犹太流亡书写 身份失落
下载PDF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乔国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莉敏 乔国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6,共8页
本文是对乔国强教授的访谈录。乔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访谈中,乔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走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道路的经历,而后根据自己20多年的研究体会谈了美国犹太文学的一些特点,以及青年学者在从事美国犹太文学研究时需... 本文是对乔国强教授的访谈录。乔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访谈中,乔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走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道路的经历,而后根据自己20多年的研究体会谈了美国犹太文学的一些特点,以及青年学者在从事美国犹太文学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谈到美国犹太作家辛格时,乔教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辛格研究的新视角,还将其与另外三位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贝娄、马拉默德和罗斯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并把这一代作家与以多克托罗和奥斯特为代表的新一代美国犹太作家进行了纵向的对比解读,得出了许多有见地的结论。针对目前争议颇多的犹太身份问题和比较热门的空间问题,乔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揭示了美国犹太作家笔下城市的独特性。乔教授对美国犹太文学的创见对我们深化和拓展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文学 辛格 犹太身份 空间 城市
下载PDF
《夏洛克行动》中内心探索的外化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小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102,共9页
当美国犹太文学逐步完成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以色列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流散海外的犹太人的思想和生活,愈加凸显其身份的模糊性,但也给美国犹太作家提供了... 当美国犹太文学逐步完成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以色列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流散海外的犹太人的思想和生活,愈加凸显其身份的模糊性,但也给美国犹太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菲利普·罗斯在小说《夏洛克行动》中将新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与自传体手法巧妙结合,展示了对犹太人内心探索的外化过程,以置身中东冲突的亲身经历揭示犹太知识分子回归后身份变化的可能,尝试用戏仿的手法颠覆莎士比亚以来描写犹太人形象的传统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克行动》 犹太身份 以色列小说
原文传递
激进的犹太人文主义作家—E.L.多克托罗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俊丽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多克托罗以其激进的思想和特殊的犹太身份书写了一部真实的美国历史,在历史与虚构间勾勒出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的真实生存空间,唤醒了被假象迷惑的人民的历史感和道德感。
关键词 激进主义 犹太身份 人文主义者 历史感 道德感
下载PDF
上海犹太流亡杂志《论坛》中的文学文本与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7,共7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曾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这些报刊通过讨论交流将移民凝聚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有意识地或在无形中塑造移民的文化自立意识,以补偿由纳粹迫害带来的身份丧失。文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曾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这些报刊通过讨论交流将移民凝聚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有意识地或在无形中塑造移民的文化自立意识,以补偿由纳粹迫害带来的身份丧失。文章从符号运动的角度,通过具体分析德文杂志《论坛》上发表的文学文本及其中的符号间相互指涉,揭示这种文化身份建构的一些重要侧面,从而为理解上海犹太难民在流散处境中展示的精神努力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犹太难民 流亡杂志 《论坛》 文化身份
下载PDF
Lucia Bedarida Servadio: A Life Beyond Limits. A Female Italian Jewish Scientist in Tangier
11
作者 Cristina Bett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7期437-445,共9页
Italian Jewish wome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heir struggle with their Italian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e, and, Jewish heritage is a topic that has not been yet sufficiently studied, in particular the one rega... Italian Jewish wome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heir struggle with their Italian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e, and, Jewish heritage is a topic that has not been yet sufficiently studied, in particular the one regarding Italian Jewish women in scienc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Italian culture.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memoirs, as well a book recently published in Italian, who depicted shortly the life of some of these women, to this day, there is a paucity of publications about it,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about them and their "pioneering spirit" and "modernism". Thus, this article aims to spread light on one of these extraordinary women: the tubiba (Arabic name for doctor) Lucia Bedarida Servadio. In analyzing Lucia's life through her memoirs, writings, and, unpublished documents, such as private letters that she wrote t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I will show the impact that this "avant-garde", and, still quite unknown women had in the Italian society. Above all, the legacy that she left as a "messenger" of peace, in dedicating her whole life, to help the "others", despite their colors, race and religion, like she did in Morocco from 1940 until 1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alian jewish women MEMOIRS jewish education Italian national identity jewish heritage racialdiscrimination
下载PDF
对立生活版本的并置与犹太文化身份的探寻——评菲利普·罗思的小说《反生活》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建明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8,共10页
罗思198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反生活》因其荒诞不经的故事内容和颇具后现代风格的叙事技巧而被评论界视为罗思最为"晦涩难懂的实验性小说"。本文认为在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文本表象背后,小说展现的是作家对于犹太文化身份的思... 罗思198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反生活》因其荒诞不经的故事内容和颇具后现代风格的叙事技巧而被评论界视为罗思最为"晦涩难懂的实验性小说"。本文认为在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文本表象背后,小说展现的是作家对于犹太文化身份的思考。作家第一次将这一问题的探讨延伸到了世界范围,并通过并置对立生活的不同版本来表现当代犹太人寻求文化身份的多重维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思 《反生活》 对立 犹太人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试图找回遗弃的身份——论保尔·策兰诗文中的犹太互文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建广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91,共11页
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的诗文自始至终都是那场人性灾难(大屠杀)的后果。1963年,出版诗集《无人玫瑰》,其中犹太元素和犹太互文出现的密度在其诗文中前所未有,彰显出诗人以前竭力遗弃和回避的犹太身份。《无人玫瑰》是诗人找回犹太身... 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的诗文自始至终都是那场人性灾难(大屠杀)的后果。1963年,出版诗集《无人玫瑰》,其中犹太元素和犹太互文出现的密度在其诗文中前所未有,彰显出诗人以前竭力遗弃和回避的犹太身份。《无人玫瑰》是诗人找回犹太身份的一次充满冒险和危险的尝试,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诗学行为,其结果是诗学的巨大成就和生命的彻底崩溃,策兰终其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在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玫瑰 人性灾难 犹太身份 曼德尔施塔姆 萨克斯
原文传递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美国牧歌》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明滇 《镇江高专学报》 2009年第4期39-42,45,共5页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美国牧歌》中,菲利普.罗斯展现了小说中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处于两难境地的犹太裔美国人的深层思考,他们试图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并过上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生活,从而实现他们的美国...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美国牧歌》中,菲利普.罗斯展现了小说中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处于两难境地的犹太裔美国人的深层思考,他们试图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并过上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生活,从而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获得犹太裔的身份认同。事实上,他们田园般的美国梦并不能真正实现,美国对于这些犹太裔美国人来说也并非美好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新历史主义 美国梦 犹太裔
下载PDF
爱伦堡写作中的犹太线索及其世界观转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靖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2期77-88,共12页
犹太主题贯穿了爱伦堡的整个创作生涯,同时作家对犹太问题的思考也与自身世界观与创作观的转变密切相关。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爱伦堡认为犹太人只有在永恒的漂泊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他的文学风格极具现代主义色彩。30年代经... 犹太主题贯穿了爱伦堡的整个创作生涯,同时作家对犹太问题的思考也与自身世界观与创作观的转变密切相关。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爱伦堡认为犹太人只有在永恒的漂泊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他的文学风格极具现代主义色彩。30年代经历了卫国战争和犹太大屠杀后,爱伦堡更倾向于“苏联犹太人”的同化立场,文学创作回归传统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爱伦堡写作中的犹太线索,不仅能够解释其世界观转变的原因,也说明了转变前后的内在延续性,这与爱伦堡在欧洲、苏联乃至世界文化中寻求犹太作家的自我定位有关。明确犹太线索在其创作历程和世界观转变的地位,有助于构建起立体的爱伦堡作家形象,并加深对苏联犹太作家的身份认同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堡 犹太写作 身份认同 苏联文学
原文传递
A Question of Identities: Jewish Italian Immigrants in New York During and After War World II 被引量:1
16
作者 Cristina M. Bett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4期215-228,共14页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based on socio-demographic statistics, the theme of exile, Fascist anti-Semitism or ethnic conflicts. Many of these researches focu...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Italian and Jewish immig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based on socio-demographic statistics, the theme of exile, Fascist anti-Semitism or ethnic conflicts. Many of these researches focus primarily on Jewish or Italians, but rarely address at Italian Jews as a whole, and, in their relation with Italian American and Jews. One of the reasons of this paucity of studies, might be the little number of Italian Jews who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in New York in the 1930s and 1940s, that drove several scholars not to pay really attention to this tiny group in ignoring their presence. Thus,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rough some memoirs, interviews and autobiographies the life of Italian Jews who were living in New York and the Metropolitan area during and after War World II,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to those who were born there in these years and their formation of an American identity. This essay will also clarify an Italian Jewish identity--which made Italian the role of memory and "nostalgia" in an Italian identity--above all Jews a unique group and a minority within a mino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alian Jews ANTI-SEMITISM emigration jewish identity Italian identity
下载PDF
“父与子”关系的订契、失和与重建——诺曼·梅勒小说对犹太文化身份认同的现代性重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父与子"关系原型,一直是犹太作家作品不断书写和阐释的主题。美国犹太作家诺曼·梅勒在小说《裸者与死者》与《夜幕下的大军》中通过"父与子"订契、"父与子"失和与"父与子"重建,描写了犹... "父与子"关系原型,一直是犹太作家作品不断书写和阐释的主题。美国犹太作家诺曼·梅勒在小说《裸者与死者》与《夜幕下的大军》中通过"父与子"订契、"父与子"失和与"父与子"重建,描写了犹太"子"辈面对代表传统的"父"辈权威与文化革新的二元选择时,对文化身份经历了从笃信、怀疑到批判式认同的发展过程。小说在继承传统犹太企望——父辈与子辈和谐承接的同时,认可了新一代"子"辈的叛逆特性,并希望在此基础重建"父与子"新型关系,表达了二战后犹太移民后代对重构文化身份的积极思考,是对犹太原型"父与子"关系的一种现代性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曼·梅勒 犹太原型 身份认同 “父与子”
下载PDF
“艾希曼审判”之争背后:战后犹太集体的身份重构之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晓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82,共9页
"艾希曼审判"是战后犹太世界备受瞩目的公共事件,引发了犹太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格肖姆·肖勒姆的激烈论争以及欧美知识界的大讨论,即著名的"艾希曼审判"之争。分析这场论争的内涵和要点,可以看出阿伦特... "艾希曼审判"是战后犹太世界备受瞩目的公共事件,引发了犹太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格肖姆·肖勒姆的激烈论争以及欧美知识界的大讨论,即著名的"艾希曼审判"之争。分析这场论争的内涵和要点,可以看出阿伦特和肖勒姆对战后犹太复兴与身份重构的不同立场及其和现代犹太思想演变的内在关联,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战后犹太集体身份重构的两种典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希曼审判 阿伦特 肖勒姆 犹太思想 身份重构
下载PDF
犹太移民美国民族身份的双重叙事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7,共4页
双重叙事包含了犹太移民获得美国民族身份的叙事基础和叙事可能。正如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中不仅展示了犹太移民为获得美国民族身份建构双重叙事的深层叙事机制和伦理成因,而且揭示了美国民族... 双重叙事包含了犹太移民获得美国民族身份的叙事基础和叙事可能。正如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中不仅展示了犹太移民为获得美国民族身份建构双重叙事的深层叙事机制和伦理成因,而且揭示了美国民族身份的建构,既不意味着失去自我的曲意迎合,也不意味着固守原有叙事的自我封闭,而是来自于双重叙事的微妙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移民 民族身份 双重叙事 《掘墓人的女儿》
原文传递
汉学、犹太身份与大屠杀记忆——对以色列汉学家伊爱莲的理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立宏 《国际汉学》 CSSCI 2017年第4期23-31,共9页
伊爱莲(Irene Eber)是以色列汉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学术研究注重跨文化视野下的思想史与文化史,于中犹之间跨文化交往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窥,亦能成一家之言。作为纳粹屠犹的幸存者,她还撰有回忆录《抉择:波兰,1939—1945》,追述... 伊爱莲(Irene Eber)是以色列汉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学术研究注重跨文化视野下的思想史与文化史,于中犹之间跨文化交往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窥,亦能成一家之言。作为纳粹屠犹的幸存者,她还撰有回忆录《抉择:波兰,1939—1945》,追述了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此书不仅对研究大屠杀记忆和犹太身份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它所流露出的种种态度更是辨析她的治学取向、理解她的学术选择的一把钥匙。当前,海外汉学已成为国内显学,海外汉学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学术脉络也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犹太身份 纳粹大屠杀 伊爱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