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语的合辙押韵与歇后语的异同比较
1
作者 王晓雲 赵平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76-78,110,共4页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通俗、诙谐、风趣特点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采用巧妙的手法表达抽象的艺术语言。日语中没有歇后语,但是日语中有一种类似于"双关语"的文字游戏...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通俗、诙谐、风趣特点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采用巧妙的手法表达抽象的艺术语言。日语中没有歇后语,但是日语中有一种类似于"双关语"的文字游戏叫做「語呂合わせ」,「語呂合わせ」在中文里译为"合辙押韵",利用成语、谚语、俚语、俗语等发音的类同让人联想起与原词不同的含义,由此创造出幽默的感觉。通过对比分析来看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更好理解中日语言的差异以帮助日语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呂合わせ 合辙押韵 歇后语 日语学习
下载PDF
梗摄入声字ヤ类音的由来——以闽南方言泉州音为根据的考察
2
作者 薛育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11-112,F0003,共3页
梗摄入声字的ヤ类音形成于日本平安朝时期,它与闽南方言泉州音的iak韵之间存在着相当整齐的对应关系。并且,ヤ类音在传承六朝时期金陵雅音方面的演变途径也与泉州音的iak韵相同。由此可见,泉州音的iak韵可能是梗摄入声字ヤ类音由来的原... 梗摄入声字的ヤ类音形成于日本平安朝时期,它与闽南方言泉州音的iak韵之间存在着相当整齐的对应关系。并且,ヤ类音在传承六朝时期金陵雅音方面的演变途径也与泉州音的iak韵相同。由此可见,泉州音的iak韵可能是梗摄入声字ヤ类音由来的原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摄入声字 日本吴音 ヤ类音 闽南方言泉州音 iak韵
下载PDF
日本和歌的韵律特征及文化价值
3
作者 赵春英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7-151,共5页
日本和歌在继承本民族古代民谣的同时吸取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新撰万叶集》的诞生意味着和歌地位逐渐从"私"走向"公",最终超越汉诗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日本和歌深受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并可以从三个... 日本和歌在继承本民族古代民谣的同时吸取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新撰万叶集》的诞生意味着和歌地位逐渐从"私"走向"公",最终超越汉诗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日本和歌深受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并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和歌独特的韵律形式。和歌在追求意境与韵律的过程中,因语言、文字所限,舍弃押韵,主要继承了中国汉语诗歌以意义节奏为前提的调控音拍数的形式。尽管如此,被舍弃的押韵在大众文化中屡见不鲜。据此,以诗学功能的等值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典型例子的音与义的不等值问题,且针对押韵植根于日本社会文化之中并以具象显现的事实,探讨和歌的韵律特征以及押韵在日本文化中的演变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歌 韵律 押韵 诗学功能 具象
下载PDF
日文歌曲译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故郷」和「春が来た」二首为例
4
作者 金中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7年第4期79-85,共7页
基于中日诗歌在韵律方面均以音数律为基础,各音节等时的原理,本文提出日文歌曲译配的"分割对应法"。尽量让译文在内容上与日文歌词整体相近的同时,与歌词原文的语音结构和音数也大体一致,从而保证译文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对应关... 基于中日诗歌在韵律方面均以音数律为基础,各音节等时的原理,本文提出日文歌曲译配的"分割对应法"。尽量让译文在内容上与日文歌词整体相近的同时,与歌词原文的语音结构和音数也大体一致,从而保证译文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对应关系与歌词原文相近,以便再现原曲风貌。本文以「故郷」和「春が来た」二首著名日文歌曲的译配为例,就"分割对应法"的应用以及与先行译配的比较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文歌曲 译配 翻译 旋律 音数
下载PDF
中日文学交流中的诗词唱酬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友康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30,共8页
诗词唱酬是传统汉语诗歌写作中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方式,它随着中国文化的东渐在日本被接纳。日本诗人与中国诗人的唱酬凸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及对相关诗人的崇仰,也使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了日本汉诗发展。同时... 诗词唱酬是传统汉语诗歌写作中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方式,它随着中国文化的东渐在日本被接纳。日本诗人与中国诗人的唱酬凸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及对相关诗人的崇仰,也使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了日本汉诗发展。同时,两国诗人的唱酬为中日文化交流架起了重要桥梁,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学互相影响的范例。中日诗人之间的唱酬在晚清达到高潮,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收获作品多,成为中日文学交流史乃至汉语诗歌史上的绝响。东方文化被冲击并趋于式微的焦虑、维护东方文化命脉的祈愿等社会和文化转型期的重要问题在此时期两国文人的交往和唱酬中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文学交流 诗词唱酬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大后方民歌民谣之兴盛及缘由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小敏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4-21,共8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是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和社会影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特殊贡献。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大后方的民歌民谣长期无人问津,成为抗战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应从当时的文学实际出发,从历史主义的民...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是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和社会影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特殊贡献。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大后方的民歌民谣长期无人问津,成为抗战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应从当时的文学实际出发,从历史主义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文学观来予以评价。其兴盛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创作时间持续久长,作者众多作品量大;二是地域分布广,影响范围大;三是题材内容社会性强,丰富深刻;四是文学形式灵活多样,精彩纷呈。其兴盛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一是适应抗战文学需求的文学特性,二是文学社团和机构组织的大力推动,三是理论界的强烈支持倡导,四是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创作,五是出版界的鼎力相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民歌民谣 通俗化 大众化
下载PDF
日本汉诗集《怀风藻》用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继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根据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汉诗的韵部可系联为16部,其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韵》的独用同用例,且不同韵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三等与四等相押;元韵与臻摄魂、痕韵同用。《怀风藻》的用韵基本在《... 根据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汉诗的韵部可系联为16部,其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韵》的独用同用例,且不同韵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三等与四等相押;元韵与臻摄魂、痕韵同用。《怀风藻》的用韵基本在《王三》音系的框架内,与隋初唐诗文有着共同的用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风藻》 日本汉诗 韵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