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被引量:155
1
作者 徐丽华 黄芳 +1 位作者 陈婷 吴洁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法。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2,4(1H,3H)喹唑二酮(Ⅰ)、表告依春(Ⅱ)、靛玉红(Ⅲ),其中Ⅱ显示出较强抗病毒活性。结论:表告依春为板... 目的: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法。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2,4(1H,3H)喹唑二酮(Ⅰ)、表告依春(Ⅱ)、靛玉红(Ⅲ),其中Ⅱ显示出较强抗病毒活性。结论:表告依春为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表告依春 2 4(1H 3H)喹唑三酮 靛玉红 抗病毒
下载PDF
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2
2
作者 肖珊珊 金郁 孙毓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对板蓝根各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工艺将文献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的作用 。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抗病毒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对异育银鲫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89
3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1 位作者 殷居易 李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用分别含1%(质量分数)的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水提取物的饵料连续28d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 用分别含1%(质量分数)的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水提取物的饵料连续28d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可使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喂药饵后4d,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投喂药饵后4d或7d,吞噬指数(IP)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在停投药饵后的10d,PP、IP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极显著差异。同时,投喂这4种中草药后,异育银鲫血清和体表粘液溶菌酶的活性也有明显提高,但体表粘液溶菌酶活性远远高于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投喂药饵7d后,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但在停止投药后10d,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机能 大黄 穿心莲 板蓝根 金银花 吞噬活性 异育银鲫 非特异性免疫 溶菌酶活性
下载PDF
大青叶和板蓝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75
4
作者 郑剑玲 王美惠 +1 位作者 杨秀珍 吴立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大青叶和板兰根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大青叶和板兰根的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各实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各级提取物对实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 目的 :探讨中药大青叶和板兰根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大青叶和板兰根的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各实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各级提取物对实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 ;各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 :正丁醇萃取液 (对三种实验菌均明显抑制 :MIC≤ 62mg/ml)、乙醇提取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 62mg/ml、肠炎杆菌 :MIC≤ 1 2 5mg/ml、大肠埃希菌MIC≤ 50 0mg/ml)、总浸液 (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 :MIC =62mg/ml)。结论 :大青叶和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板兰根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有机酸类成分 被引量:44
5
作者 李彬 陈万生 +2 位作者 杨根金 张卫东 乔传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考察四倍体菘蓝 Isatisindigotica Fort.根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对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6种有机酸 ,分别鉴定为 :吡啶3... 目的 :考察四倍体菘蓝 Isatisindigotica Fort.根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对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6种有机酸 ,分别鉴定为 :吡啶3-羧酸 ( ) ,顺丁烯二酸 ( ) ,2 -羟基 - 1,4-苯二甲酸 ( ) ,苯甲酸 ( ) ,水杨酸 ( ) ,丁香酸 ( )。结论 :化合物 , ,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四倍体 有机酸类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板蓝根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黄远 董福越 李楚源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7期150-156,共7页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代表性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目前,采用色谱等技术已从板蓝根中分离出近20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核苷类、木脂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有...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代表性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目前,采用色谱等技术已从板蓝根中分离出近20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核苷类、木脂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多糖类及其他。该文对板蓝根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进一步开展板蓝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菘蓝 药效物质 化学成分 分离 含量测定 进展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板蓝根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康才 唐晓清 +1 位作者 吴健 孙利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588-2591,共4页
目的: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板蓝根的产量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板蓝根的最佳氮磷钾配比。方法:采用L16(43)正交法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板蓝根产量最大和多糖含... 目的: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板蓝根的产量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板蓝根的最佳氮磷钾配比。方法:采用L16(43)正交法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板蓝根产量最大和多糖含量最高的最优施肥配方是A2B2C1,即尿素869.0 kg.hm-2、过磷酸钙1 428.6 kg.hm-2、硫酸钾0 kg.hm-2。结论:磷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的产量水平,氮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多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正交设计 产量 多糖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菘蓝氮代谢、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晏枫霞 王康才 +1 位作者 罗庆云 罗春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相关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菘蓝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方法栽培菘蓝,测定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菘蓝生物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光合相关参数...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相关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菘蓝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方法栽培菘蓝,测定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菘蓝生物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光合相关参数。结果:菘蓝生物量随铵硝比的降低先增加后下降,全铵营养(NH4+-N/NO3--N=100∶0)下最小,当NH4+-N/NO3--N为50∶50时最大;提高硝态氮的比例,菘蓝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铵硝比为75∶25时,菘蓝净光合速率最大,全铵营养下最低。结论:适量增硝有利于促进菘蓝的生长、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氮素形态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烨 范春林 +3 位作者 王英 张晓琦 黄晓君 叶文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91-2096,共6页
在HPLC-MS指纹图谱指导下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手段对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板蓝根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 在HPLC-MS指纹图谱指导下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手段对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板蓝根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羟基脱氧鸭嘴花碱(1)、(1H-indol-3-yl)oxoacetamide(2)、1-甲氧基-吲哚-3-乙腈(3)、arvelexin(4)、吲哚-3-乙腈(5)、3-甲酰吲哚(6)、3-吲哚乙酸(7)、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腈(8)、deoxyvasicinone(9)、indigotiisocoumarin A(10)、cycloanthranilylproline(11)、quinazoline-2,4(1H,3H)-diones(12)、靛玉红(13)、(+)-松脂素(14)、(+)-表松脂酚(15)、burselignan(16)、(+)-isolariciresinol(17)、香草酸(18)和5-羟基麦芽酚(1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14,15,18,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板蓝根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高峻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研究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板蓝根在 2 0℃温度条件下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 (PAR)强度及不同CO2 摩尔分数 (CCO2 )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① 4 0 0 μmol·mol-1CO2 摩尔分数条件下 ,板蓝根叶片净光合速... 研究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板蓝根在 2 0℃温度条件下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 (PAR)强度及不同CO2 摩尔分数 (CCO2 )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① 4 0 0 μmol·mol-1CO2 摩尔分数条件下 ,板蓝根叶片净光合速率 (Pn)与PAR之间的回归方程 :Pn=- 9× 10 -6P2 AR+0 .0 2 71PAR- 1.2 5 6 4 ,相关系数可达 0 .96 6 4 (n =4 0 ) ;光饱和点、补偿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 15 0 5 .6 μmol·m-2 ·s-1、5 2 .834μmol·m-2 ·s-1、0 .0 344 ;叶片蒸腾速率 (Tr)与PAR间回归方程 :Tr=0 .0 0 36PAR+6 .16 5 3,相关系数 0 .8132 ,F =74 .19>F3 80 .0 1=2 .85 ;叶片水分利用率 (WUE)与PAR间回归方程 :WUE=- 10 -6P2 AR+0 .0 0 34PAR- 0 .2 5 6 7,二者相关系数为 0 .86 84 (n =4 0 ) ;② 12 0 0 μmol·m-2 ·s-1PAR条件下 ,Pn 与CCO2 之间回归方程Pn=- 3× 10 -5CCO2 2 +0 .0 6 0 6CCO2 - 5 .0 0 93,相关系数为 0 .9883(n =4 0 ) ,CO2 饱和点、补偿点及羧化效率分别为 10 10 .0 μmol·mol-1、86 .35 μmol·mol-1、0 .0 2 18;Tr 随CCO2 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 ,但二者关系并不明显 ,WUE与CCO2 之间回归方程为 :WUE=- 7× 10 -7C2CO2 +0 .0 0 2 7CCO2 ,相关系数r=0 .9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光合 蒸腾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应用发根农杆菌RiT-DNA建立菘蓝的毛状根优质株系和植株再生系统 被引量:16
11
作者 许铁峰 张汉明 +2 位作者 张威 丁如贤 李博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07-909,F004,共4页
目的 :建立菘蓝 (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 ,并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 方法 :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 0 1和 ATCC15 834三种菌株感染菘蓝的子叶外植体 ,获得毛状根 ,并筛选了优质株系 ;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 ;在... 目的 :建立菘蓝 (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 ,并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 方法 :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 0 1和 ATCC15 834三种菌株感染菘蓝的子叶外植体 ,获得毛状根 ,并筛选了优质株系 ;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 ;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 ;利用高压纸电泳法对毛状根和再生植株进行 T- DNA转化的检测。 结果 :首次利用发根农杆菌 A4,R16 0 1和 ATCC15 834三种菌株成功地从菘蓝中诱导出毛状根 ;菘蓝毛状根在含 BA的 MS培养基中成功地诱导出再生植株 ;经高压纸电泳检测 ,菘蓝毛状根及其再生植株中均含有甘露碱 ,表明 Ri质粒的 T- DNA已整合进毛状根和再生植株中。 结论 :菘蓝毛状根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 ,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和引入外源基因改良性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菘蓝 再生植株
下载PDF
两种药用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平 孟平 +3 位作者 张劲松 何春霞 贾长荣 李建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0-1306,共7页
以田间持水量的30%、50%和75%为3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了决明子和菘蓝2种药用植物在不同水分处理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并对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田间持水量的50%和... 以田间持水量的30%、50%和75%为3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了决明子和菘蓝2种药用植物在不同水分处理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并对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田间持水量的50%和30%相比,决明子和菘蓝在田间持水量75%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长指标,说明这2种植物在充足或适当的水分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决明子和菘蓝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Δ13C均逐渐减小,而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WUE均逐渐增加.决明子和菘蓝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各指标差异较小,说明这2种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反应不敏感.菘蓝WUE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决明子WUE与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处理 决明子 菘蓝 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四种大青叶中4(3H)喹唑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训红 房克慧 +1 位作者 潘金火 王玉玺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7期388-389,共2页
以活性成分4(3H)喹唑酮[4(3)-quinazolinedione]作为质控指标,用RP-HPLC法对菘蓝叶、马蓝叶、蓼蓝叶及路边青叶进行了分析,4(3H)喹唑酮的含量(μg/g)分别为3O.7、7.2、4.4和27.5,本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 以活性成分4(3H)喹唑酮[4(3)-quinazolinedione]作为质控指标,用RP-HPLC法对菘蓝叶、马蓝叶、蓼蓝叶及路边青叶进行了分析,4(3H)喹唑酮的含量(μg/g)分别为3O.7、7.2、4.4和27.5,本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叶 马蓝叶 蓼蓝叶 路边青叶 喹唑酮 RP-HPLC
下载PDF
大青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阮金兰 邹建华 蔡亚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525-1526,共2页
目的:研究大青叶乙醇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应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大青叶乙醇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吲哚类化合物靛... 目的:研究大青叶乙醇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应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大青叶乙醇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吲哚类化合物靛玉红(indirubin)、喹唑酮类化合物色胺酮(tryptanthrin)及焦谷氨酸(L-py-roglutamic acid)。结论:焦谷氨酸为首次从菘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色胺酮系从该植物叶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化学成分 靛玉红 色胺酮 焦谷氨酸
下载PDF
四倍体菘蓝体外抗内毒素、抗病毒作用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寅 乔传卓 +1 位作者 刘盛 张汉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 :对四倍体菘蓝的药理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以同源二倍体亲本为对照 ,以鲎试剂法、鸡胚法分别考察四倍体菘蓝的抗内毒素、抗病毒作用。结果 :四倍体菘蓝的抗内毒素及抗病毒作用显著强于二倍体亲本 ,相同倍性菘蓝的叶的体外药理作用... 目的 :对四倍体菘蓝的药理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以同源二倍体亲本为对照 ,以鲎试剂法、鸡胚法分别考察四倍体菘蓝的抗内毒素、抗病毒作用。结果 :四倍体菘蓝的抗内毒素及抗病毒作用显著强于二倍体亲本 ,相同倍性菘蓝的叶的体外药理作用强于根。结论 :四倍体菘蓝是优质高效的新品系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四倍体 抗内毒素 抗病毒
下载PDF
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米永伟 王国祥 +2 位作者 龚成文 蔡子平 武伟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1,共9页
以"定蓝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30,60,90,120和150mmol·L^(-1))对菘蓝幼苗进行处理,胁迫14d后测定了其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 以"定蓝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30,60,90,120和150mmol·L^(-1))对菘蓝幼苗进行处理,胁迫14d后测定了其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不同程度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菘蓝幼苗株高和根长都有抑制作用,对根和叶的物质积累也有显著影响,并随浓度的递增呈降低的趋势;菘蓝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根质膜透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组织自动氧化速率(R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当NaCl浓度低于90 mmol·L^(-1)时,菘蓝幼苗的生长没有受到盐胁迫的明显抑制,根系活力降低不明显,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也未显著升高,说明菘蓝幼苗对低浓度盐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盐胁迫 幼苗生长 根系活力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叶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毛亚斌 魏小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1,共5页
采用10%的聚乙二醇6000对板蓝根(Strobilanthes cusia)叶片进行干旱胁迫处理8d,并添加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研究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叶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外源NO处理促进干旱... 采用10%的聚乙二醇6000对板蓝根(Strobilanthes cusia)叶片进行干旱胁迫处理8d,并添加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研究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叶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外源NO处理促进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叶片脯氨酸(Pro)积累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且低浓度的NO能提高SOD酶和POD酶的活性,而高浓度的NO则抑制这2种酶的活性。相同处理下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都呈现下降趋势,而低浓度的SNP使MDA含量下降的更大。表明外源NO处理提高了板蓝根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板蓝根 干旱胁迫
下载PDF
Indole alkaloid sulfonic acids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s and their antiviral activity 被引量:14
18
作者 Lingjie Meng Qinglan Guo +4 位作者 Yufeng Liu Minghua Chen Yuhuan Li Jiandong Jiang Jiangong Shi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34-341,共8页
Six new indole alkaloid sulfonic acids(1–6), together with two analogues(7 and 8) that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as synthetic products, were isolated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the Isatis indigotica root. Their struct... Six new indole alkaloid sulfonic acids(1–6), together with two analogues(7 and 8) that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as synthetic products, were isolated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the Isatis indigotica root. Their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combined with enzyme hydro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circular dichroism and calculated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In the preliminary assay, compounds 2 and 4 showed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Coxsackie virus B3 and influenza virus A/Hanfang/359/95(H3N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CIFERAE isatis indigotica Indole alkaloid sulfonic acids isatibis indosulfonic acids isatindosulfonic acids Antivir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liPAL) After Genome Duplication from Tetraploid Isatis indigotica Fort. 被引量:13
19
作者 Bei-Bei Lu Zhen Du +4 位作者 Ru-Xian Ding LeiZhang Xiao-Jing Yu Cheng-Hong Liu Wan-Sheng C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439-1449,共11页
Phenylpropanoid derivatives are a complex clas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t have man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s during normal growth and in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catal... Phenylpropanoid derivatives are a complex clas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t have man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s during normal growth and in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catalyzes the first ste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phenylpropanoid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solated a nove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designated as liPAL) from tetraploid Isatis indigotica Fort. by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which was a cultivar from the diploid plant by genome duplication. The full-length cDNA of liPAL was 2 530-bp long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2 178 bp encoding a polypeptide of 725 amino acid residues. Analysis of liPAL genomic DNA revealed that it was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other plant PAL genes, with a single intron at a conserved position, and a long highly conserved second exon.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vealed that the liPAL expression in roots and leaves from a tetraploid sampl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diploid progenitor, whereas expression of liPAL in stems was almost the same as each other. Furthermore, 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liPAL in tetraploid plant was found in roots, which was found in stems in diploid plants. Further exp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ibberelUn (GA3), abscisic acid (ABA), methyl jasmonate (MeJA) and cold treatments could up-regulate the liPAL transcription in tetraploid plants. 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liPAL participates not only in the defense/stress responsive pathways, but also probably in the polyploidy evolution of L indigo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nse/stress liPAL isatis indigotica POLYPLOIDY RACE
原文传递
8,4′-Oxyneolignane glucosides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ban lan gen”(Isatis indigotica root)and their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被引量:13
20
作者 Lingjie Meng Qinglan Guo +1 位作者 Yufeng Liu Jiangong Shi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38-646,共9页
Three pairs of glycosidic 8,4′-oxyneolignane diastereoisomers, named isatioxyneolignosides A-F(1–6), were isolated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s. Their structures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 Three pairs of glycosidic 8,4′-oxyneolignane diastereoisomers, named isatioxyneolignosides A-F(1–6), were isolated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s. Their structures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elucidated by comprehensive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and enzyme hydrolysis. The validity of Δδ_(C8-C7) values to distinguish threo and erythro aryl glycerol units and Cotton effects at 235±5 nm to determin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at C-8 in 1–6 and their aglycones(1a–6a)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CIFERAE isatis indigotica isatioxyneolignosides A-F 8 4′-Oxyneolignane Threolerythro Isomers ΔδC8-C7 valu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Cotton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