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胶束的制备、细胞内分布及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松 汪茂胜 +2 位作者 周定荣 房芳 窦润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1-2150,共10页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检测表征,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评价PEG-PCL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摄取及分布,再进行细胞外存留药物实验,验证PEG-PCL纳米胶束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性能;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药效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的优选工艺条件:丹参酮ⅡA与PEG-PCL投料比为1.2∶10,转速为100 r/min,水化温度为37℃,采用旋蒸方式形成薄膜,然后冷冻干燥除尽有机溶剂,在水化超声形成纳米胶束;优选工艺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粒径为(16.8±0.4)nm,Zeta电位为(-29.8±4.9)m V,载药量为(7.8±0.6)%,包封率为(86.4±5.2)%,稳定性良好;荧光实验表明,PEG-PCL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后,还可将药物聚集在线粒体周围,重合性良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PEG-PCL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病理变化,这些药效结果均明显优于丹参酮ⅡA。结论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丹参酮ⅡA的心肌细胞摄取量,并聚集在线粒体周围,增强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纳米胶束 薄膜水化法 线粒体 细胞摄取 细胞内分布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正交试验 稳定性评价
原文传递
细胞种类及孵育时间对血卟啉单甲醚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凡光 戴维德 +3 位作者 顾瑛 王雷 李晓松 曾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种类和孵育时间对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小鼠肺内皮细胞(1H11)和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h和12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 目的探讨细胞种类和孵育时间对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小鼠肺内皮细胞(1H11)和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h和12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技术,采用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研究HMME在不同条件下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在2h和12h2个孵育时间点高尔基体的J1/J2值都最高;随着孵育时间延长,A549细胞的4种细胞器的J1/J2值都升高且溶酶体幅度最大,而小鼠肺内皮细胞只有溶酶体的J1/J2值呈升高趋势,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J1/J2值均呈下降趋势;A549细胞溶酶体的J1/J2值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鼠肺内皮细胞。结论HMME在不同种类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是不同的。孵育时间对HMME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显著。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增强,尤以溶酶体显著;小鼠肺内皮细胞中除溶酶体外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减弱。孵育12h后,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均强于鼠肺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孵育时间 细胞内分布 细胞种类 肺内皮细胞 HMME 亚细胞分布 肺癌细胞 A549细胞 高尔基体 细胞器 荧光显微镜 细胞溶酶体 传代培养 成像系统 高分辨率 标记技术 荧光探针 分布情况 荧光强度 时间延长 下降趋势
下载PDF
涝渍逆境下玉米叶片各细胞器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6-BA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建坤 汪宗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0-24,共5页
玉米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细胞器中的分布以细胞溶质部分最高,约占总活性的85%,叶绿体和线粒体部分各占13%和2%。土壤淹水使各细胞器SOD活性下降,叶绿体是受影响最敏感的亚细胞组分。6-BA喷株能明显促进受涝玉米叶片各细胞... 玉米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细胞器中的分布以细胞溶质部分最高,约占总活性的85%,叶绿体和线粒体部分各占13%和2%。土壤淹水使各细胞器SOD活性下降,叶绿体是受影响最敏感的亚细胞组分。6-BA喷株能明显促进受涝玉米叶片各细胞器中SOD活性升高,阻止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从而增强对涝渍伤害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涝渍逆境 超氧化物歧化酶 6-BA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细胞内分布的荧光显微成像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雷 戴维德 +2 位作者 李家泽 刘凡光 顾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7-239,246,共4页
目的 :探索将荧光显微成像应用于血卟啉单甲醚 (HMME)细胞内分布研究 ;方法 :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致冷IC CD分别采集HMME在人体食管癌细胞和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荧光显微数字图像 ,并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处理 ;结果 :不同浓度和不... 目的 :探索将荧光显微成像应用于血卟啉单甲醚 (HMME)细胞内分布研究 ;方法 :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致冷IC CD分别采集HMME在人体食管癌细胞和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荧光显微数字图像 ,并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处理 ;结果 :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下 ,HMME在两种细胞中均主要分布于胞浆及其中各细胞器内 ,而在细胞核内几乎无分布 ;结论 :倒置荧光显微镜和高灵敏度致冷ICCD可有效应用于低荧光效率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研究 ;细胞核不是HMME在两种细胞内的主要定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细胞内分布 荧光显微镜 ICCD
原文传递
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戴维德 王雷 +3 位作者 刘凡光 顾瑛 李家泽 曾晶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ICCD的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传代培养内皮细胞、食管癌细胞和肺癌细胞,将不同浓度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细胞共同孵育不同时间。采用荧光显微镜及ICCD组成的荧光显微成像系...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ICCD的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传代培养内皮细胞、食管癌细胞和肺癌细胞,将不同浓度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细胞共同孵育不同时间。采用荧光显微镜及ICCD组成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采集不同浓度及不同孵育时间条件下HMME的荧光图像,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增强、滤波后计算其细胞浆与细胞核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同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采集进行对比。结果:HMME浓度为5μg/ml时,荧光显微镜采集到HMME的荧光图像;HMME浓度升高到160μ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得HMME的荧光图像。两组图像的特点都为胞浆中荧光强度较高,细胞核区荧光较弱;细胞浆与细胞核的比值约为2~3∶1。结论:荧光显微镜和ICCD采集细胞内光敏剂的荧光图像灵敏度高,方法可靠、实用。HMME较多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吸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细胞内分布 荧光显微镜 像增强型电荷耦联装置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during flow-induced migration of RAW264.7 cells 被引量:2
6
作者 Shurong Wang Qing Sun +1 位作者 Yang Zhao Bo Huo 《Mechanobiology in Medicine》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Cell 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process regulated by mechanical stimulation,which leads to intracellular calcium response.Cell migration are dependent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Cell 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process regulated by mechanical stimulation,which leads to intracellular calcium response.Cell migration are dependent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However,the temporal relation among mechanical stimulation,cell migration,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 distribution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unidirectional flow and oscillatory flow were applied on osteoclast precursor RAW264.7 cells.The parameters of cell migration under fluid flow 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 distribution along the migration or flow direction were calcul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e cells to adjust the[Ca^(2+)]i distribution in the migration direction is independent of flow application or the reverse of flow direction,but the[Ca^(2+)]i distribution in the flow dire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Ca^(2+)]i distribution-adjusting ability of cells and flow stimulation.Blocking 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s,namely,mechanosensitive cationselective channels,phospholipase C,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and removing extracellular calcium inhibited cell migration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and the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This study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flow-induced cell migration and quantitative data for the recruitment of osteoclast precursors targeting the location of bone re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clast precursor Cell migration Fluid shear stress Calcium signaling intracellular calcium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昆虫共生细菌Rickettsi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慧鹏 张友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3-1108,共6页
Rickettsia是传播和引起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疾病的胞内共生菌。引起脊椎动物疾病的这些Rickettsia,其部分生活史是在节肢动物体内完成的;而另外许多Rickettsia,其整个生活史都是在宿主节肢动物体内完成。为了叙述方便,把前者称为脊椎动... Rickettsia是传播和引起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疾病的胞内共生菌。引起脊椎动物疾病的这些Rickettsia,其部分生活史是在节肢动物体内完成的;而另外许多Rickettsia,其整个生活史都是在宿主节肢动物体内完成。为了叙述方便,把前者称为脊椎动物Rickettsia,后者称为节肢动物Rickettsia。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脊椎动物Rickettsia,而关于节肢动物Rickettsia的生物学特性等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研究者们加大了对昆虫Rickettsia的研究,发现昆虫Rickettsia广泛分布于昆虫中,且有两种存在形式。其可以通过垂直卵传的方式在世代间传递,也可以通过寄生蜂和寄主植物达到在昆虫之间传播的目的。昆虫Rickettsia可通过诱导孤雌生殖、诱导杀雄等方式影响宿主的生殖行为。其对不同宿主昆虫可产生对宿主有利或有害的作用;可增强宿主昆虫抵御高温和寄生蜂的能力,与宿主昆虫对药剂的敏感性相关。最后,昆虫Rickettsia具有一个简化的基因组,且存在进一步减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属 昆虫 胞内共生菌 分布 传播 功能 基因组
下载PDF
多频生物电阻抗对肝硬化患者细胞内外液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圣楠 齐玉梅 +3 位作者 陈亚军 肖慧娟 郝春满 王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170-417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细胞内外液分布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对104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并选择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组),进行检测,各组受试者的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细胞外...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细胞内外液分布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对104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并选择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组),进行检测,各组受试者的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和身体总水(total body water,TBW),计算细胞内液/身体总水(ICW/TBW,ICW%)、细胞外液/身体总水(ECW/TBW,ECW%)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ICW/ECW),比较各组受试者细胞内、外液分布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各组间细胞内、外液分布发生变化,ICW%、ICW/ECW随肝功能恶化而降低,ECW随肝功能恶化而增加,ECW%随肝功能恶化而升高.A、B、C、N四组ICW%分别为61.07%±1.10%、60.03%±1.00%、59.48%±1.32%、61.48%±0.95%,ICW/ECW分别为1.571±0.072、1.510±0.063、1.470±0.789、1.598±0.065,ECW分别为13.011 L±2.517 L、14.463 L±2.720 L、14.587 L±2.976 L、13.300 L±2.073 L,ECW%分别为38.93%±1.10%、39.87%±1.00%、40.52%±1.32%、38.52%±0.95%.结论:在肝硬化初期患者即发生了水分分布异常,表现为ICW%降低,ECW%升高,ICW/ECW降低,并随肝功能恶化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水分分布 多频生物电阻抗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菌的分布及其与miR-23b和自噬相关蛋白ATG12表达的关系
9
作者 李琴 娜菲莎·阿里木 +2 位作者 席庆 哈晓丹 雷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菌的分布及其与miR-23b和自噬相关蛋白ATG12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例病理诊断明确、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样本,匀浆后细菌培养,采用16SrDNA扩增...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菌的分布及其与miR-23b和自噬相关蛋白ATG12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例病理诊断明确、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样本,匀浆后细菌培养,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与远端正常组织菌群组成,qPCR检测具核梭杆菌(Fn)、miR-23b以及自噬相关蛋白ATG12的表达量。结果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类杆菌门是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组织部位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且癌组织中的变形菌门、类杆菌门数量显著高于远端正常组织。在属水平上,副杆菌属、大肠埃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链球菌属、维氏菌属、镰刀菌属、拟杆菌属是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组织部位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且癌组织中的大肠埃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镰刀菌属、拟杆菌属数量显著高于远端正常组织,而链球菌、维氏菌属的数量显著低于远端正常组织。q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内F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远端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23b mRNA(P<0.001)和ATG12 mRNA(P<0.0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远端正常组织。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菌群数量的差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具核梭杆菌是对结直肠癌有较大影响的差异菌属,并且可能与miR-23b、结直肠癌细胞自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胞内菌 细菌分布 自噬
下载PDF
c-myc反义寡核苷酸在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石光 司徒镇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分布,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基因表达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FITC标记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培养的粘液表皮样... 目的 观察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分布,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基因表达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FITC标记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培养的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及细胞内的时相分布。结果 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12h,细胞胞浆内即有较强的荧光分布;转染MEC-1细胞24h细胞胞浆荧光达高峰;转染48h细胞胞浆荧光减弱;转染72h细胞胞浆荧光进一步减弱,但未消失。结论 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mRNA的翻译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C 反义寡核苷酸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内分布 粘液表皮样癌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蛋白结合状态对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维德 李晓松 +2 位作者 曾晶 刘凡光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的条件下血卟啉单甲醚向细胞内转运及分布的特点。方法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条件下,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传代培养HeLa细胞共同孵育2h和12h。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分析法对细胞内H... 目的探讨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的条件下血卟啉单甲醚向细胞内转运及分布的特点。方法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条件下,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传代培养HeLa细胞共同孵育2h和12h。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分析法对细胞内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孵育2h与12h比较,不含血清组中4种细胞器内HMME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都有升高,以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显著,溶酶体稍有升高;白蛋白(Alb)组中4种细胞器中溶酶体的HMME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较显著,其他3种细胞器则略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组中4种细胞器中溶酶体内HMME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更加显著,其他细胞器的HMME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lb组。结论在短时间内进入细胞的主要为游离型HMME,转运形式以单纯被动扩散为主,以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为主要分布位点,溶酶体次之。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HMME可以和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HMME,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二者相比,和LDL结合的HMME更易穿过细胞膜,溶酶体吸收HMME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血浆蛋白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钠氢交换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军英 汤少勋 +1 位作者 孙志洪 谭支良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421-424,共4页
钠氢交换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离子转运泵蛋白家族。它负责将细胞内H+与胞外Na+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换来调控细胞内pH的动态平衡,影响细胞的容积、运动、分化、凋亡和营养吸收,从而参与许多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迄今为止,钠... 钠氢交换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离子转运泵蛋白家族。它负责将细胞内H+与胞外Na+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换来调控细胞内pH的动态平衡,影响细胞的容积、运动、分化、凋亡和营养吸收,从而参与许多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迄今为止,钠氢交换蛋白家族已发现有9个成员,各亚型间具有结构相似性和组织分布特异性。深入研究NHE的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将为人和哺乳动物的营养生理、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蛋白 细胞内pH 拓扑结构 组织分布 基因表达
下载PDF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driven by intrinsic noise with two-time scales: a stochastic averaging approach
13
作者 Fuke WU George YIN Tianhai TIAN 《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947-963,共17页
This work focuses on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driven by intrinsic noise with two-time scales. It uses a stochastic averaging approach for these systems to reduce complexit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quasi-steady... This work focuses on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driven by intrinsic noise with two-time scales. It uses a stochastic averaging approach for these systems to reduce complexit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quasi-steady- state hypothesis (QSSH), our approach uses stochastic averaging principle to treat the intrinsic noise coming from both the fast-changing variables and the slow-changing variables, which yields a more precise description of the underlying systems. To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a prototypical two-component activator-repressor genetic circuit model as an example. If all the protein productions were linear, these two methods would yield the same reduction result. However, if one of the protein productions is nonlinear, the stochastic averaging principle leads to a different reduction resul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QS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time scales intrinsic noise intracellular reaction chemicalLangevin equation (CLE) stationary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Heparosan细胞入胞途径及其胞内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换换 李颖 +2 位作者 袁嘉怿 陈荆晓 陈敬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4-480,共7页
本文对肝素前体(heparosan)的细胞摄取途径及其进入细胞后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胞吞途径抑制及细胞探针定位实验发现,MCF-7肿瘤细胞较COS7正常细胞对heparosan的摄取效率更高,具有选择性。Heparosan在MCF-7肿瘤细胞和COS7正常细... 本文对肝素前体(heparosan)的细胞摄取途径及其进入细胞后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胞吞途径抑制及细胞探针定位实验发现,MCF-7肿瘤细胞较COS7正常细胞对heparosan的摄取效率更高,具有选择性。Heparosan在MCF-7肿瘤细胞和COS7正常细胞中的内吞过程均为能量依赖。Heparosan主要通过小窝蛋白和巨胞饮介导的内吞进入MCF-7肿瘤细胞,并且主要分布于溶酶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前体 入胞途径 胞内分布 药物载体
原文传递
MYSM1全长及截短质粒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5
作者 栾瑞娜 王安琦 +1 位作者 郭兆刚 赵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41-1345,1357,1336,共7页
目的构建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全长及各结构域缺失的截短表达质粒并验证其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与定位,探讨MYSM1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评估相关机制。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MYSM1基因片段,构建... 目的构建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全长及各结构域缺失的截短表达质粒并验证其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与定位,探讨MYSM1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评估相关机制。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MYSM1基因片段,构建其全长及截短质粒。将测序结果正确的上述MYSM1质粒分别转染于MCF7细胞中,进行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探究外源MYSM1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MTS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对照或MYSM1过表达后,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STRING数据库预测及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MYSM1与E2F1蛋白结合;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YSM1后的E2F1蛋白表达及H2A泛素化水平。结果构建出了FLAG-MYSM1全长及截短质粒;MYSM1全长及截短重组质粒均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过表达MYSM1后,细胞生长加快,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P<0.01);MYSM1能够结合并上调E2F1表达;过表达MYSM1后,H2A泛素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MYSM1蛋白的168-371 aa及471-576 aa在其核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MYSM1结合并增加E2F1表达,发挥促进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YSM1 质粒构建 细胞定位 增殖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楠 梅和坤 +5 位作者 唐铭婧 曹江 江学维 张明 王瑾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研究进展,为选择杀死胞内寄存病原体的抗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13-08Pubmed,Embase,SCI,及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用EndNote软件进行整理,对其发表年份、作者、研...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研究进展,为选择杀死胞内寄存病原体的抗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13-08Pubmed,Embase,SCI,及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用EndNote软件进行整理,对其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被引频次及论著的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外文文献901篇,中文文献14篇。文献类型以论著(548篇)为主,其次为综述(175篇);被引频次最高为131次;多数文献为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及胞内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章。结论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研究日益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研究内容愈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 抗菌药物 分布 文献研究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多囊蛋白1胞内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17
作者 郑瑞英 梅长林 +1 位作者 万谟彬 孙卫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95-797,共3页
目的 :制备多囊蛋白 1胞内区单克隆抗体 ,并用以观察多囊蛋白 1在肾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 方法 :以重组多囊蛋白 1胞内段融合蛋白为抗原 ,采用杂交瘤技术 ,制备产生针对多囊蛋白 1胞内区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并利用所产生的单... 目的 :制备多囊蛋白 1胞内区单克隆抗体 ,并用以观察多囊蛋白 1在肾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 方法 :以重组多囊蛋白 1胞内段融合蛋白为抗原 ,采用杂交瘤技术 ,制备产生针对多囊蛋白 1胞内区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并利用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 ,采用标准 En 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多囊肾组织、正常成人肾组织和胎肾组织进行染色。结果 :获得 4株稳定分泌抗体且效价为 1∶ 10 6 左右的杂交瘤细胞株 ,传代至第 5 0代仍能稳定分泌抗体 ,效价不变 ;多囊蛋白 1在正常成人肾组织的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呈弱阳性表达 ,在胎儿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 ,在多囊肾组织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表达明显增强。 结论 :成功制备了多囊蛋白 1胞内区单克隆抗体 ,为深入了解多囊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蛋白1胞内区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基因表达 组织分布 多囊肾病
下载PDF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Selenite in Four Microalgae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大志 程兆第 +1 位作者 李少菁 高亚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0-285,共6页
Th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selenite in four micro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Dunaliella salina, Dunaliella bardawill an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selenite were investigated. Lower... Th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selenite in four micro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Dunaliella salina, Dunaliella bardawill an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selenite were investigated.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te were generally nontoxic and frequently stimulated algal growth,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te inhibited algal growth. Selenite was more toxic to D. salina and D. bardawill than to S. platensis and P. tricornutum . All algae cultured in selenite were able to incorporate Se to different degrees, which depended on algal species. The distributions of selenite among intracellula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ere different among algal species: most of the selenite was associated with proteins in S. platensis, D. salina and D. bardawill , while most of the selenite was associated with lipids in P. tricornutum , which reflected the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alga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lgae are able to accumulate selenite and bind it with intracellula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en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 of selenite. This may represent a form of storage or detoxification of selenite by the alg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NITE MICROALGAE TOXICITY accumulation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ellular uptake of PLGA particles loaded with lamivudine 被引量:1
19
作者 WANG Bing CHEN GuanQun +3 位作者 MAO ZhengWei ZHANG YuYing YU DaHai GAO ChangY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2年第31期3985-3993,共9页
Poly (D, 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 nanoparticles 与 lamivudine 装载了并且与牛的浆液白朊(BSA ) 涂经由一个双乳剂方法被准备。象内部水的阶段,器官的阶段的集中和粒子尺寸和药陷阱效率上的 ultrasonication 时间的体积那... Poly (D, 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 nanoparticles 与 lamivudine 装载了并且与牛的浆液白朊(BSA ) 涂经由一个双乳剂方法被准备。象内部水的阶段,器官的阶段的集中和粒子尺寸和药陷阱效率上的 ultrasonication 时间的体积那样的实验参数的影响被调查,获得有 260 nm 的一条直径和 35% 的药陷阱效率的 PLGA 粒子。粒子被扫描电子显微镜学和发射度电子显微镜学观察,显示出核心壳结构。发现那 58 mg BSA 的 BCA 试金在 1 个 g LPB 粒子上 / 在是在场的。装载 lamivudine 在开始显示出一个爆炸版本并且处于生理的条件支撑了版本直到 24 h。低 pH 能从 PLGA 粒子加速 lamivudine 的版本,使 PLGA 粒子成为潜在的聪明的细胞内部的药搬运人。PLGA 粒子乐意地在一短时间以内被使内在化进人的肝房间并且不管装载 lamivudine 与孵化时间的延伸逐渐地增加了。粒子任何一个在 lysosomes 以内住了或转了到细胞质,但是不能进入房间原子核。房间生存能力显著地没不管 lamivudine 封装面对粒子被影响,建议这种粒子可以是细胞内部的反肝炎 B 药交货的一个好候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PLGA 纳米颗粒 加载 细胞摄取 制备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原文传递
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肝组织中的分布
20
作者 张曦 刘小静 +6 位作者 陈云茹 孔颖 杨雪亮 张凯 安小翠 叶峰 蔺淑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二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在HepG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共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V pr... 目的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二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在HepG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共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V preS1蛋白和ASGPR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HepG2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表明HBV preS1蛋白弥散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在胞膜上可见明亮的红色荧光,而胞质中的红色荧光较弱,表明ASGPR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上,在肝细胞质中呈弱表达。提示在HepG2细胞的细胞膜上HBV preS1蛋白与ASGPR具有共定位。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preS1蛋白在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ASGPR不仅在肝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在胞质中的表达率也较高。此外,ASGPR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形式与HBV preS1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76,P<0.000 1)。结论 ASGPR除介导HBV入侵外,可能还参与了病毒的分泌及胞内运输等其他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PRES1蛋白 ASGPR 细胞定位 组织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