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晚期宫颈癌常规放疗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同步体外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董新红 张燕 +3 位作者 何智慧 刘哲峰 张凤志 蔡君东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33-636,共4页
目的:观察对于中晚期宫颈癌常规放疗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同步体外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患者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放化疗体... 目的:观察对于中晚期宫颈癌常规放疗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同步体外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患者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放化疗体外增敏热疗加中药的实验组(n=33),常规放化疗对照组(n=33)。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毒副反应,随访结束评估一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实验组患者毒副反应率为9.09%,对照组为36.64%,经治后随着随访时间增加生活质量评分也随之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随访一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仅为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而言,常规放疗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同步体外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较低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一年生存率,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常规放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体外高频热疗 中药治疗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邓守恒 段霞 陈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调强放疗及192I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7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6 MV X射线调强放疗,1.8-2.2 Gy/次,每周5次,放疗30 Gy后开始进行腔内后装治疗,后装照射...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调强放疗及192I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7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6 MV X射线调强放疗,1.8-2.2 Gy/次,每周5次,放疗30 Gy后开始进行腔内后装治疗,后装照射共5次,每周1次,每次6 Gy,治疗当日不进行外照射。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21 d。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KPS评分及CD3^+、CD4^+、CD8^+、CD56^+、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结果 2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研究组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CD3^+、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和CD5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及血液学毒性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及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增强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可有效减少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复方苦参注射液 调强放疗 腔内后装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永昆 许万松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7期3525-3528,共4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应用于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化疗基础上,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腔内近距...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应用于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化疗基础上,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腔内近距离放疗组(对照组)和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组(研究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1年内病死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8%(41/44)比72.73%(32/44)](P<0.05)。研究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36%(27/44)比77.27%(34/44)、63.64%(28/44)比79.54%(35/44)、81.81%(36/44)比61.36%(27/4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6个月、1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7%(1/44)比6.82%(3/44),4.65%(2/44)比15.9%(7/4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随访6个月、1年的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有助于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减少放射性损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腔内近距离放疗 调强放疗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安 刘玉娥 申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胆道引流、胆道支架、125I粒子腔内近距离照射、胆道腔内射频消融以及...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胆道引流、胆道支架、125I粒子腔内近距离照射、胆道腔内射频消融以及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等5种方法。如何安全有效的解除胆汁淤积症状、避免胆道再狭窄的发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目前临床上针对肝门部胆管癌常用的上述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作一综述,并进一步展望多种介入治疗手段联合使用在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 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 经皮胆管内射频消融术 经导管动脉内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健 孔德军 +4 位作者 胡祥 肖科 李虹成 涂波 刘冬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依据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40例)。所有...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依据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2次/周、5.75 Gy/周的频率开展腔内后装放射治疗,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2次后的ADC值及ADC值差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36例患者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患者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5例患者贫血,5例患者血小板减少,2例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有效组放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5),放射治疗2次后ADC值、ADC差值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0,t=5.738;P<0.05);ADC差值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以0.46为ADC差值临界值(cut-off),其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8.12%。结论:ADC值可作为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其中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2次后的ADC差值预测效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 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疗效 弥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弥散系数(ADC)
下载PDF
膀胱充盈状态下IMRT联合ICBT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融合剂量学分布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娅 杨金平 +3 位作者 刘伟 石翔翔 岳宏程 张建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腔内近距离治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是宫颈癌标准放疗技术。膀胱状态是影响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剂量分布常见因素。不同膀胱状态下,宫颈癌...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腔内近距离治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是宫颈癌标准放疗技术。膀胱状态是影响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剂量分布常见因素。不同膀胱状态下,宫颈癌IMRT联合ICBT放疗融合剂量分布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膀胱状态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IMRT联合ICBT的放疗靶区和OARs融合剂量分布。方法 2015-01-01-2015-07-3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LACC患者中,信封随机法选择20例,膀胱充盈及空虚状态下分别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计算机断层成像模拟定位(simul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Sim-CT)扫描,在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对应融合MRI/CT图像。在MRI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Sim-CT勾画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OARs(小肠、膀胱、直肠和左右股骨头)。设置7野IMRT计划和三维ICBT计划,放射源分别为6 MV X射线和192Ir。在IMRT和ICBT计划分别单独计算各自计划中靶区(D95%、D90%、D85%和D80%)和OARs(小肠D1cc和2cc、膀胱D5%、10%和30%、直肠D1cc、2cc和5cc及股骨头D1%)剂量,相加为几何剂量。利用TPS计划叠加IMRT与ICBT计划形成融合计划,计算靶区和OARs剂量为融合剂量。分析不同膀胱状态下,靶区及OARs几何和融合剂量关系,并计算ICBT对靶区和OARs剂量贡献。结果膀胱空虚时,D95%(uGTV=3.92,tCTV=11.28,tPTV=10.79)、D90%(uGTV、CTV=3.92,u PTV=3.25)、D85%(u=3.92)、D80%(u=3.92),靶区几何剂量低于融合剂量;膀胱充盈时,D95%(uGTV、PTV=3.92,tCTV=15.96)、D90%(uGTV=3.81,uCTV、PTV=3.92)、D85%(u=3.92)、D80%(uGTV=4.70,uCTV、PTV=3.92),靶区几何剂量低于融合剂量;均P值<0.001。膀胱充盈GTV剂量差异率为0.17%~0.93%,低于空的0.32%~1.07%;CTV和PTV与膀胱空虚相似,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状态 宫颈癌 剂量分布 调强放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原文传递
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胜江 刘玉涛 +1 位作者 赵红 胡云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野盒式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采用I...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野盒式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采用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153(CA153)],靶区及正常器官受量,肿瘤血管形成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后6个月、1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V、PTV、CTV处方剂量覆盖体积、达100%处方剂量的体积(V100)、达90%处方剂量的体积(V9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骨髓中V30、V45、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头、骨髓中V10、V2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1个月CEA、SCCA、CA153、CD31、VEGF、Ang-2、HIF-1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能提高靶区内放疗剂量,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促进病灶消退,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延长中位PFS,提高1年总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不能手术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RT 常规放疗 肿瘤血管 腔内后装放疗 正常组织受量 病灶消退 宫颈癌 靶区受量
下载PDF
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俊安 刘文君 +1 位作者 罗然 李贤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2-1516,共5页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内结合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 插植近距离放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
下载PDF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文翠 赵林 +4 位作者 田晓刚 任锦霞 罗莉 安永伟 张骞文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IC/ISBT组,每组50例。然后进行CT,将图像传至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行靶区勾画,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方式进行计划设计,比较ICBT组和IC/ISB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或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ISBT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0%,高于ICBT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8.0%,高于ICBT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4.0%,低于ICBT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8.0%,与ICBT组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0%,低于ICBT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0.0%,与ICBT组的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照射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宫旁控制率和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 腔内后装治疗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
10
作者 陈秋秋 黄辉 +4 位作者 孟娟 黄爽 陆玉松 潘旻 陈苑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放疗总时间、加速器机器跳数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桂林市人民医院4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本组宫颈...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放疗总时间、加速器机器跳数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桂林市人民医院4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本组宫颈癌患者给予2个疗程TPF方案新辅助化疗,每周期给予盆腔局部深部热疗2次;同时选取单独同期放化疗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疗效、两组放射治疗总时间、加速器机器跳数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7.5%(35/40),其中完全缓解(CR)为30%(12/40),部分缓解(PR)为57.5%(23/40),疾病稳定(SD)为12.5%(5/40);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热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分别为(5.31±1.72)cm、(2.12±1.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1,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时间分别为(42.15±2.75)d、(53.41±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8,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外照射时单次外照射加速器机器跳数分别为(1347±129.14)MU、(1556±128.61)M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1)。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新辅助化疗联合热疗后腔内后装放疗能与调强外照射放疗同时进行,缩短放疗时间,单次外照射加速器机器跳数明显减少,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加速器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后装放疗 调强外照射治疗
下载PDF
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宫腔管的重建点研究
11
作者 冯永富 陈绍俊 +5 位作者 龙雨松 谭军文 贺先桃 李钢 冯成军 王占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5-832,共8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腺癌3例,...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腺癌3例,均接受外照射(50.4 Gy分28次)和CT引导下的腔内(45°宫腔管)近距离治疗(36 Gy分6次).近距离治疗采用Fletcher施源器,其宫腔管弯曲角度有15°、30°和45°.为每位患者模拟制订2套近距离治疗计划.一套计划提取患者近距离治疗CT模拟定位图像及原始计划,将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调整为逐层重建,根据处方优化计划至符合临床要求,称为逐层组.另一套计划以逐层组为模板,仅调整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至1、3、5、7个,不修改驻留权重及其他参数,分别称为平均1、3、5、7组.对15°、30°和45°宫腔管分别进行不同重建点个数时的偏差分析,比较45°、30°与15°宫腔管在不同重建点时的重建偏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45°宫腔管的两组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30%、D90%、D100%、V100%、V150%、V200%和适形指数(CI),及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_(2cm^(3))、D1cm3、D_(0.1cm^(3))的差异.结果45°宫腔管平均组重建偏差主要来源于宫腔管垂直方向.45°(1、3、5、7个重建点)、30°(1、3、5个重建点)与15°(1、2个重建点)宫腔管的平均重建偏差分别为1.30、0.32、0.14、0.08 mm,0.57、0.14、0.06 mm,0.14、0.06 mm.逐层组的HR-CTV参数与平均5组、平均7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平均5组与平均7组间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膀胱和直肠的剂量学参数在逐层组与平均组之间或在各平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较平均1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用腔内近距离治疗 宫腔管 重建偏差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腔内近距离放疗器官保留研究进展
12
作者 程天 彭冉 +1 位作者 曲昂 王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37-941,共5页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讨论了ICBT在实现器官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ICBT联合或不联合外照射放疗是LARC器官保留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带来临床获益,但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癌 腔内近距离放疗 器官保留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姚涓 邵佳 +1 位作者 徐海波 陈蕾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Ⅰb2期、Ⅱa2期LAC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Ⅰb2期、Ⅱa2期LAC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及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尿管尿瘘、尿潴留、肾积水、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LACC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影响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 根治性手术 生存期
下载PDF
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14
作者 曾庆范 王颖拓 华松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比较2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放射性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IMRT组近期疗效为83.72%,高于3D-CRT组的7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RT组癌类抗原125(CA-125)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放射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IMRT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评分表(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CC短期疗效相当,但IMRT抗CC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 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安全性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守恒 段霞 陈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鸦胆子油乳配合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远期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等,并探讨机制。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全程调强配合腔内后装治疗(调强平均剂量54.5Gy,1.8-2.2Gy/次,每周5次,放疗30Gy后开始... 目的观察中药鸦胆子油乳配合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远期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等,并探讨机制。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全程调强配合腔内后装治疗(调强平均剂量54.5Gy,1.8-2.2Gy/次,每周5次,放疗30Gy后开始作腔内后装治疗,每周1次,每次6Gy,共给5次)。观察组34例,全程鸦胆子油乳配合调强及腔内后装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21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5.3%和88.2%(P〉0.05);1年控制率为70.6%和79.4%(P〈0.05),2年控制率为64.7%和76.5%(P〈0.05);1年生存率为82.4%和94.1%(P〈0.05),2年生存率为79.4%和91.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中的8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8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8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及血液学毒性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CD3^+、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和CD56+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可通过改善血供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有效避免或降低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放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 宫颈癌 调强放疗 腔内后装
原文传递
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穆允凤 齐顺 王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27-28,共2页
目的比较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等分为A组与B组,各38例。A组予以IMRT结合腔内后装放疗,B组予以3D-CRT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对比两... 目的比较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等分为A组与B组,各38例。A组予以IMRT结合腔内后装放疗,B组予以3D-CRT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A组的CD3^+、CD4^+、CD8^+、CD56^+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IL-6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实施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IMRT、3D-CRT的疗效相似,但前者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推荐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IMRT 3D-CRT 腔内后装放疗
下载PDF
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文力 李英 +2 位作者 姜庆丰 黄维 谭本旭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为27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处方剂量基于A点的常规计划与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以90%高危临床靶体积(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为27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处方剂量基于A点的常规计划与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以90%高危临床靶体积(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剂量(D90)>处方剂量(6 Gy)为目标制定计划]。比较这2种计划中危及器官(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1cm^3和2 cm^3受到的最低照射剂量)、处方剂量覆盖体积、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治疗时间。结果 :逆向计划中的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均较常规计划中的低(P值均<0.05)。以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2 Gy分次放疗等效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 per fraction,EQD2)分别≤90 Gy、≤75 Gy和≤75 Gy为标准,逆向计划中符合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照剂量限量标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计划(P值均<0.05)。逆向计划的处方剂量覆盖体积小于常规计划[分别为(81.25±34.7)和(161.32±82.62)cm^3,P=0.000]。逆向计划的CI值显著高于常规计划(分别为0.49±0.15和0.30±0.14,P=0.000)。逆向计划的治疗时间较常规计划显著缩短[分别为(325.70±83.27)s和(507.40±170.79)s,P=0.000]。结论 :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处方剂量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后装放疗 逆向计划 参考点 危及器官
原文传递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琢 陈健 +3 位作者 王宏雨 孙宝胜 欧健 张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靶区覆盖率、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有效率、肿瘤靶区覆盖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与腔内近距离治疗相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靶区覆盖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宫旁组织间插植术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淑贞 王运贤 +1 位作者 田梦圆 贾丽洁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8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增敏化疗。对照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 目的探讨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8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增敏化疗。对照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单纯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以膀胱炎和直肠炎为主,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宫旁组织间插植术 腔内后装放疗
下载PDF
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治疗T_1、T_2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英 席许平 +2 位作者 胡炳强 王小安 陈章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有计划地对首程T1 、T2 期鼻咽癌患者 5 2例 ,分为单纯外照射组 ( 2 6例 )和外照射联合高剂率腔内后装推量组 (综合放疗组 2 6例 ) ,其中综合放疗组在鼻咽癌... 目的 探讨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有计划地对首程T1 、T2 期鼻咽癌患者 5 2例 ,分为单纯外照射组 ( 2 6例 )和外照射联合高剂率腔内后装推量组 (综合放疗组 2 6例 ) ,其中综合放疗组在鼻咽癌外照射至DT40Gy、5 0Gy、60Gy时行腔内后装治疗一次。结果 综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三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是 10 0 %与 73 0 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3年生存率是 92 3 1%和 84 61%,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结论 T1 、T2 期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减少外照射的剂量及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照射 腔内后装放射疗法 鼻咽癌 疗效观察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