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水平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肠道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小彬 刘丹 +2 位作者 王妍柏 闫晶 杨晓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水平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肠道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3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水平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肠道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3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脓毒性休克组),并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收集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入ICU 24 h内血清样本,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收集血清样本,测定血清I-FABP、D-乳酸、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乳酸(Lac)水平;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感染部位及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随访患者28 d生存情况。血清I-FABP、D-乳酸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研究对象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间基础疾病、腹腔感染和非腹腔感染疾病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均衡可比。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血清I-FABP、D-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FABP(μg/L):27.46(22.52,34.39)、36.95(29.82,44.24)比17.93(14.65,22.11),D-乳酸(mg/L):15.32(9.84,38.62)、27.95(10.01,47.69)比9.38(8.81,14.48),均P<0.01〕;其中脓毒性休克组血清I-FABP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但两组血清D-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组(40例)血清I-FABP水平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20例;μg/L:34.76(27.46,43.90)比25.71(20.55,37.77),P<0.01〕,但血清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L:25.13(9.83,40.55)比30.36(10.17,50.00),P>0.05〕。存活组(34例)与死亡组(26例)患者血清I-FABP和D-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肠道损伤
原文传递
Challenges in diagnosing mesenteric ischemia 被引量:34
2
作者 Teun C van den Heijkant Bart AC Aerts +2 位作者 Joep A Teijink Wim A Buurman Misha DP Luy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9期1338-1341,共4页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 is challenging. The wide variability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challenges providers to make an early accurate diagnosis. Despite major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a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 is challenging. The wide variability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challenges providers to make an early accurate diagnosis. Despite major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advances over the past decades, mortality remains high. Arterial embolus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sis are common causes of AMI. Non-occlusive causes are less common, but vasculitis may b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younger people. Because of the unclear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non-specific laboratory findings, low clinical suspicion may lead to loss of valuable time. During this diagnostic delay, progression of ischemia to transmural bowel infarction with peritonitis and septicemia may further worsen patient outcomes. Several diagnostic modalities are used to assess possible AMI.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s the current gold standard. Although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leads to an accurate diagnosis in many cases, early detection is a persistent problem. Because early diagnosis is vital to commence treatment, new diagnostic strategies are needed. A non-invasive simple biochemical test would be ideal to increase clinical suspicion of AMI and would improve patient selection for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Thus, AMI could be diagnosed earlier with follow-up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or high spat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perimental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show promise for alpha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and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markers for AMI. Future research must confirm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se biochem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Diagnosis Biological markers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lpha-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严重脓毒症患者肠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朱承睿 丁仁彧 +1 位作者 孙旖旎 马晓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ICU时及1d、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记录28 d生存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与严重脓毒症组、腹腔感染组与非腹腔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AGI分级组间IFABP浓度的差异;并对IFABP与炎症因子、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者28d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入ICU时及1d、3d,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g/L:731.90±53.91、592.07±41.94、511.85±47.97比439.88±23.68,均P=0.000);腹腔感染组与非腹腔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AGI分级组间各时间点IFAB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严重脓毒症患者IFABP与IL-6 (r=0.794,P=0.000)、TNF-α(r=0.878,P=0.010)、APACHEⅡ评分(r=0.428,P=0.000)均有显著相关性;腹腔感染组IFABP与IL-6(r=0.812,P=0.000)、TNF-α (r=0.885,P=0.000)及非腹腔感染组IFABP与IL-6(r=0.739,P=0.000)和TNF-α(r=0.828,P=0.000)相关性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及1d、3 d SOFA评分为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624(P=0.004)、1.411(P=0.027)、1.740(P=0.012),而IFABP浓度、AGI分级、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浓度明显增高,与IL-6、TNF-α、APACHEⅡ评分存在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严重脓毒症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早期诊断肠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牧林 张嘉 +1 位作者 刘瑞林 吴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SO)、肠缺血15min组、肠缺血45min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2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6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12h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SO)、肠缺血15min组、肠缺血45min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2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6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12h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大鼠静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缺血15min时,大鼠血清CK、LDH和D-乳酸无变化,IFABP值显著升高达(374.74±48.85)pg/ml(P<0.01);肠缺血45min时,CK达峰值为(1090.40±187.51)U/L,D-乳酸和IFABP均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2h时,D-乳酸和IFABP达峰值,分别为(2.51±0.19)μg/ml、(1601.42±286.81)pg/ml(P<0.01)。与缺血45min组比较,再灌注6h时CK值下降明显(P<0.01),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乳酸和IFABP值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再灌注12h,D-乳酸和IFABP逐渐下降(P<0.01)。大鼠小肠黏膜在缺血45min时出现黏膜水肿、点状出血,再灌注6h见部分黏膜层坏死,细胞脱落至肠腔,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明显。肠黏膜损伤评分值与D-乳酸和IFAB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乳酸的监测可作为诊断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早期、特异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再灌注损伤 小肠 肠黏膜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梁立新 吴彦青 +1 位作者 郭玉红 刘清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741-745,共5页
近年来,胃肠道作为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最早和最严重受累的器官之一,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早期、客观、及时、准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急性胃肠损伤程度,及早进行干预,可减轻由其诱发的失控性炎性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目前,... 近年来,胃肠道作为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最早和最严重受累的器官之一,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早期、客观、及时、准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急性胃肠损伤程度,及早进行干预,可减轻由其诱发的失控性炎性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或体系。为此,作者总结了近几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评分及分级系统、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 瓜氨酸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二胺氧化酶水平检测对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1
6
作者 肖武强 徐敏丹 吴先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13,1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及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及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分为非AGI组(n=35),AGI组(n=45)。根据入院28天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51)与死亡组(n=29)。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FABP,DAO及其他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28天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AGI组和AGI组患者I-FABP(20.28±3.37,26.15±4.67μg/L vs 17.16±2.44μg/L),DAO(2.49±0.63,3.28±0.87mmol/L vs 1.31±0.34 mmol/L)水平升高(F=65.92,94.24,P<0.05);与非AGI组比较,AGI组I-FABP,DAO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I-FABP,DAO与CRP,D-乳酸呈显著正相关(r=0.415,0.477,0.426和0.465,均P<0.05),而与TNF-α,IL-6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较大,MV时间明显延长,CRP,PCT,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AGI评分,I-FABP,DAO显著升高(t=2.27~11.2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R=3.13,95%CI:1.67~4.48),AGI分级(OR=2.36,95%CI:1.38~3.49),I-FABP(OR=1.73,95%CI:1.24~2.51),DAO(OR=1.42,95%CI:1.13~1.84)均是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χ^2=9.37~20.67,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和DAO明显升高,与CRP和D-乳酸间有良好相关性,可反映早期肠组织损伤,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组织损伤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血清I-FABP、PCT联合hs-CRP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锋 薛挺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05-307,311,共4页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诊断学分析,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诊断学分析,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随着溃疡性结肠炎由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进展,患者血清中I-FABP、PCT及hs-CRP水平也显著增高。I-FABP、PCT与hs-CRP均呈正相关。I-FABP、PCT、hs-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指标的诊断学指标。结果说明,血清I-FABP、PCT联合hs-CRP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超敏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重症患者急诊胃肠损伤的诊断价值:一项530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静 于丽梅 +4 位作者 夏永宏 高艳玲 于文波 孙海宏 孙艺铸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患者AGI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ICU收治的576例重症患者,根据2... 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患者AGI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ICU收治的576例重症患者,根据2012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提出的AGI诊断标准,观察患者AGI的发生情况并进行AGI分级,记录不同AGI分级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AGIⅠ-Ⅳ级患者各20例,采集患者入ICU 12 h内股动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瓜氨酸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瓜氨酸和IFABP对AGI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 576例重症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AGI患者530例(占92.0%); 530例AGI患者中Ⅰ级289例(占54.5%),Ⅱ级154例(占29.1%),Ⅲ级64例(占12.1%),Ⅳ级23例(占4.3%).随AGI分级升高,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逐渐升高.②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AGI分级各组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IFABP水平均明显升高;随着AGI分级升高,瓜氨酸水平逐渐降低,IFABP水平逐渐升高〔AGI Ⅰ、Ⅱ、Ⅲ、Ⅳ级组瓜氨酸(μmol/L)分别为14.1±3.6、12.7±3.1、8.3±2.7、5.6±3.4,F=3.287,P=0.027, IFABP(ng/L)分别为526.7±204.9、698.4±273.8、894.7±455.9、1062.8±532.2,F=2.903,P=0.043〕.ROC曲线分析显示,瓜氨酸对AGI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当最佳截断值为9.7 μmol/L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7.5%;而IFABP的AUC较低,为0.043,提示对AGI不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ICU重症患者AGI发生率较高,且AGI分级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瓜氨酸对危重症患者AGI有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损伤 急性 瓜氨酸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瑛 钟文晖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0,506,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 h和6 h时间点抽取大鼠腹主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 h和6 h时间点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ABP水平;于实验终点留取肠组织,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和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经Chiu六级评分法判定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再灌注2 h和6 h时血清I-FA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和IL-1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肠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血浆中I-FABP水平,具有肠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 炎症因子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缺血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石卉 吴本俨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556-559,共4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动脉硬化所致的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缺血性肠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关于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手段尚在研究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富含于小肠粘膜组织中...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动脉硬化所致的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缺血性肠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关于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手段尚在研究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富含于小肠粘膜组织中,具有以下特点:(1)存在于胞浆中的可溶性蛋白;(2)具有高组织特异性;(3)组织含量丰富;(4)分子质量低,易于检测。目前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广泛用于缺血性肠病诊断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定义以及作用机制,并且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两方面总结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ABP、miR-223、IRF5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梅叶 冯彩团 符春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miR-223、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miR-223、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健康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观察组分为轻度(n=55)、中度(n=38)、重度(n=42)3组。观察组行常规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预后不良组(n=38)。观察并比较观察组与健康组、不同疾病程度和不同预后的观察组血清中I-FABP、miR-223、IRF5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ABP、miR-223、IL-32、IL-22水平为(141.31±60.62)ng/mL、4.21±0.59、(3.17±0.89)ng/L、(147.12±10.19)ng/L,显著高于健康组[(51.32±6.78)ng/mL、0.95±0.18、、(1.32±0.18)ng/L、(70.85±10.27)ng/L],IRF5水平为0.62±0.11,显著低于健康组(6.75±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I-FABP、miR-223、IL-32、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IRF5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I-FABP、miR-223、IL-32、IL-22的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IRF5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ABP、miR-223异常升高,IRF5的水平异常降低,其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相关,可以为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依据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微小RNA-223 干扰素调节因子5
下载PDF
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肠三叶因子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妮 朱炜 +2 位作者 朱家睿 张卫军 王爱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0-654,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肠损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低于非胃肠损伤组,血清IFABP、ITF水平高于非胃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危重症患儿血清瓜氨酸与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0.31,P均<0.01)。结论血清瓜氨酸、IFABP、ITF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损伤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瓜氨酸水平可能反映危重病患儿胃肠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肠三叶因子 急性胃肠损伤 危重症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潘莉雅 王新颖 +2 位作者 李维勤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5例发病7d内入院的SAP病人,评价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检测病人血清I-FABP、C-反应蛋白(CRP)和瓜氨... 目的:研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5例发病7d内入院的SAP病人,评价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检测病人血清I-FABP、C-反应蛋白(CRP)和瓜氨酸浓度。结果:病人入院时,血清I-FABP浓度升高,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值,血清瓜氨酸水平下降。I-FABP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CRP呈显著正相关,与瓜氨酸呈负相关。结论:I-FABP可用于评价SAP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 瓜氨酸
下载PDF
腹内压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骆宁 路玲 高红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5...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19例,并发AGI患者78例,未并发AGI患者4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项生理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身体质量指数、乳酸及平均动脉压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EEP、血浆瓜氨酸、IFABP及IAP的OR值均大于1,提示这些指标均是机械通气患者并发AGI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IAP、IFABP、机械通气时间及呼气末正压(end-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PEEP)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AGI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其中,IA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0%、80.0%,I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5%、50.0%;且IAP与IFABP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621,P=0.03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EEP、血浆瓜氨酸、IFABP及IAP是机械通气患者并发AGI的危险因素,IAP、IFABP、机械通气时间及PEEP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AGI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IAP和IFABP的诊断价值较高,二者具有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为临床AGI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腹内压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瓜氨酸
原文传递
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组氨酸脱羧酶、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金殷植 马连飞 +1 位作者 吴浩利 陈明浩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组氨酸脱羧酶(HDC)、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患者20例(绞窄性肠...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组氨酸脱羧酶(HDC)、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患者20例(绞窄性肠梗阻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20例(单纯性肠梗阻组)及腹膜炎患者20例(腹膜炎组),另选取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DC和I-FABP浓度,比较4组样本的上述指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amhane’s T2和Dunnett’s T3方法;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数据及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正常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为(6.97±1.68)×10^9/L,单纯性肠梗阻组、腹膜炎组和绞窄性肠梗阻组分别为(8.24±2.78)×10^9/L、(11.33±4.75)×10^9/L和(12.53±5.96)×10^9/L。绞窄性肠梗阻组和腹膜炎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74,P=0.01)。单纯性肠梗阻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0.44±0.30)μg/ml,单纯性肠梗阻组、腹膜炎组和绞窄性肠梗阻组分别为(1.17±0.67)、(1.20 4±0.72)、(1.67±0.67)μg/ml。绞窄性肠梗阻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08,P=0.00),其余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HDC浓度为(5.51±4.30)ng/ml,单纯性肠梗阻组、腹膜炎组、绞窄性肠梗阻组分别为(14.33±3.71)、(11.53±4.67)、(35.65±21.15)ng/ml。绞窄性肠梗阻时血清HDC浓度显著升高,与其他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03,P=0.00)。正常对照组血清I-FABP浓度为(0.20±0.06)ng/ml,单纯性肠梗阻组、腹膜炎组和绞窄性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组氨酸脱羧酶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脑外伤合并胃肠功能损伤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葛唱 王怀立 +2 位作者 范晓蕾 陈晓昕 李海英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患儿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患儿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住院的颅脑外伤患儿95例,根据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法,且结合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分型标准将患儿按颅脑损伤程度分组(轻度43例,中度23例,重度29例),并进行AGI分级(AGIⅠ级42例,AGIⅡ级30例,AGIⅢ级13例,AGIⅣ级10例)。同时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留取患儿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比较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清IFABP浓度的差异;对血清IFABP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和AGI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FABP对颅脑外伤患儿合并AGI的诊断价值。结果颅脑损伤各组患儿入院当天血清IFAB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且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血清IFAB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GIⅠ~Ⅳ级组入院当天血清IFAB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且随AGI分级增高,血清IFAB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入院当天血清IFABP浓度分别与颅脑损伤程度和AGI分级呈正相关(rs=0.82,P<0.01;rs=0.70,P<0.01)。入院治疗第3天,各组血清IFABP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示血清IFABP对颅脑外伤合并AGI患儿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8,当最佳截断值为431.36ng/L时,敏感度为71.61%,特异度为90.00%。结论血清IFABP可以作为颅脑损伤患儿合并胃肠损伤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颅脑外伤 胃肠功能损伤 儿童
原文传递
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与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壁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喆 张淑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0-473,共4页
目的评价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6月-200... 目的评价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6月-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脓毒症患者,确诊72h内留取尿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脉冲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尿LMR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IFABP浓度,分别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不同分值、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28d转归分组,比较两种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对两者及胃肠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8例脓毒症患者尿LMR、IFABP均明显增高。APACHEⅡ评分〉20分组尿LMR高于≤20分组(P=0.056);合并MODS组及死亡组尿LMR分别高于未合并MODS组与存活组(P均〈0.05)。APACHEI评分〉20分组、合并MODS组、死亡组尿IFABP浓度分别与APACHEI评分≤20分组、未合并MODS组、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应激性溃疡组尿IFABP浓度较无应激性溃疡组明显增高(P〈0.05)。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肠上皮细胞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尿LMR增高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尿IFABP浓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肠黏膜上皮损伤重者尿IFABP浓度也高;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三者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脓毒症 胃肠道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术后感染患者TNF-α和DAO及IFABP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大洲 孙运良 +4 位作者 靳卫权 张树贤 王璐 梁旭阳 张志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术后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及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3 d...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术后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及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为感染组17例、未感染组8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和术后3 d血清胃泌素、胃动素、TNF-α、DAO、IFABP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TNF-α、DAO、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TNF-α、DAO、IFABP预测感染的价值。结果 感染组术前、术后3 d TNF-α、DAO、IFABP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前、术后3 d胃泌素、胃动素低于未感染组(P<0.05);术前血清TNF-α、DAO、IFABP与术前胃泌素、胃动素呈负相关(P<0.05);血清TNF-α、DAO、IFABP预测感染的AUC依次为0.791、0.833、0.755;血清TNF-α+DAO+IFABP预测感染的AUC为0.936(P<0.05)。结论 早期胃癌术后感染患者血清TNF-α、DAO、IFABP升高与胃肠功能恢复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术后感染的分子标志物,对感染高风险者采取一定干预,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二胺氧化酶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胃肠功能恢复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畅 刘晓燕 +3 位作者 张燕 王琳 吴国志 徐佳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炎症因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5-羟色胺(5-HT)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凝结芽孢杆菌治疗,...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炎症因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5-羟色胺(5-HT)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凝结芽孢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或腹部不适(0.81±0.28)分、腹泻次数(0.74±0.23)分、粪便性状(0.67±0.21)分、便意窘迫(0.41±0.21)分、精神紧张(0.31±0.17)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相关因子、IFABP、5-HT、神经肽Y(NPY)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ABP、5-HT、NP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IBS-S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BS-SSS评分(58.14±24.85)分、PSQI评分(5.48±1.0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IFABP、5-HT、NPY的表达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腹泻型 肠道易激综合征 炎症因子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5-羟色胺
下载PDF
NEC新生儿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I-FABP、CRP、IL-8水平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川 宋红 +2 位作者 李晶晶 冯晓霞 冯百岁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923-2925,293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儿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87例NEC新生儿(观察组)和120例患有黄...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儿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87例NEC新生儿(观察组)和120例患有黄疸的非NEC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新生儿NEC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在NE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产时窒息、母乳喂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肠道畸形及服用微生物制剂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随着病变分期的增加,患儿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FABP、CRP、IL-8诊断NEC的最佳临界值为I-FABP>1.27μg/L、CRP>9.23 mg/L、IL-8>16.84 ng/L,三者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90%、86.20%、65.50%,特异度分别为90.00%、65.00%、70.00%。结论产时窒息及合并症是NEC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检测对NEC的诊断和病变分期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